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高一课时练习)国家卫计委日前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指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持续下降,转移势头有所减弱,家庭化流动趋势明显。下表为我国2011—2016年流动人口与城市化率变化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流动人口(亿) 2.30 2.35 2.42 2.53 2.47 2.45
城市化率(%) 51.27 52.57 53.70 54.77 56.10 57.35
1.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入方向是( )
A.乡镇企业 B.大中城市群 C.东北部地区 D.中西部地区
2.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发展趋势是( )
A.平均居留时间上升 B.城市户籍人口减少
C.流动人口稳定性减弱 D.青少年为流动人口主力
3.导致2014年后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
A.某些大城市调控人口目标 B.非户籍人口在城市的落户
C.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D.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2023·高一课时练习)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与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密切相关。下图为“2016年东北地区流出人口不同年龄段目的地居留意愿统计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统计显示该年( )
A.流动人口中年轻人占比最小 B.老年人多数倾向于回乡养老
C.青壮年目的地居留意愿最强 D.年龄越小继续流动意愿越强
5.影响30~50岁年龄段流出人口目的地居留意愿的主要因素是( )
A.婚姻状况 B.就业收入 C.子女教育 D.养老保障
6.我国各城市吸引流动人口的根本措施是( )
A.放松落户限制 B.落实保障住房 C.推行普惠医疗 D.促进产业发展
(2023下·高一单元测试)山东省是我国人口及经济大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黄河经常改道,每一次都会形成面积宏大的黄河泛滥区。下图为山东省地形图及某年人口密度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东营市人口密度较小的原因是( )
A.矿产资源匮乏 B.土地盐碱化严重 C.气候闷热潮湿 D.开发久,破坏严重
8.与菏泽市相比,P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黄河改道 B.水源 C.地形 D.气候
9.推测山东省内人口移动的主要方向是( )
A.四周向中间移动 B.中间向四周移动 C.南部向北部沿海移动 D.西部向东部移动
(2023·高一单元测试)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造成我国人口“人户分离”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区间教育水平的差异②户籍管理制度的限制
③家庭婚姻因素④区域间社会经济水平的差距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11.外出务工造成“人户分离”对户籍地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增加了户籍地居民的经济收入 B.加重了户籍地的人地矛盾
C.提升了户籍地的环境承载力 D.利于户籍地的统一管理和发展
(2023·高一单元测试)我国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长期稳定居住工作,呈现“流而不动”的状态。下图示意广州市不同类型流动人口、本地市民的就业地和居住地距离的对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流动人口与本地市民的职住距离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流动人口( )
A.交通方式单一 B.家庭结构简单
C.租房比例较高 D.职业选择较少
13.广州市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并未导致住房开支显著增加,主要得益于( )
A.郊区城市化 B.就业地向外地迁移
C.城市郊区化 D.当地政府的补助
(2023·高一课时练习)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读河南省人口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河南省人口产业结构变化说明该省人口( )
A.分布趋向集中 B.容量不断扩大 C.外迁现象严重 D.老龄化有缓解
15.该变化趋势对河南省各产业发展的影响是( )
①农业逐渐衰落②工业化水平提高③公共服务业快速发展④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综合题
16.(2023·全国·高一随堂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增长很快。与以往相比,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更小,流动距离更长,驱动因素更为复杂,流动方向也更为集中。流动人口由生存型逐渐向发展型转变,人们进城干活不单是为了挣钱,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从人口流动方式来看,由劳动力个体流动向举家迁移转变。从流动形态来看,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由于流动人口就业状况有所改善,经济收入逐年增长,一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归属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1)这些年来,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为什么一部分流动人口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会有所增强
17.(2023·全国·高二随堂练习)2018年上海市经济总量居全国省区(直辖市)第11位,是我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安徽省经济总量居全国第13位。下表为2018年上海市和安徽省人口变动情况统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上海市 0.180 0.225
安徽省 0.645 0.335
(1)上海市和安徽省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 ,人口增长模式是 。
(2)分别说明上海市和安徽省的人口总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状况。
(3)分析上海市和安徽省的人口总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差异形成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高一课时练习)国家卫计委日前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指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持续下降,转移势头有所减弱,家庭化流动趋势明显。下表为我国2011—2016年流动人口与城市化率变化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流动人口(亿) 2.30 2.35 2.42 2.53 2.47 2.45
城市化率(%) 51.27 52.57 53.70 54.77 56.10 57.35
1.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入方向是( )
A.乡镇企业 B.大中城市群 C.东北部地区 D.中西部地区
2.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发展趋势是( )
A.平均居留时间上升 B.城市户籍人口减少
C.流动人口稳定性减弱 D.青少年为流动人口主力
3.导致2014年后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
A.某些大城市调控人口目标 B.非户籍人口在城市的落户
C.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D.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1.B 2.A 3.D
【解析】1.结合表中数据,2014年后流动人口规模在下降,城市化率在不断上升,结合我国实际可知,大城市经济不断发展,中等城市数量逐渐增多,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我国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从中西部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所以B正确,D错误;我国乡镇企业经济发展偏低,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对我国流动人口吸引力较小,A错误;由于资源的开发,20世纪80年代中期东北地区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流动人口方向主要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D错误。故选B。
2.由材料和表中的数据变化可知,城市化率上升,且人口流动以家庭化流动为主,因此流动人口的稳定性增强,居留时间延长,A正确,C错误;我国流动人口大多数流入了大中城市群,使得城市户籍人口数增加,B错误;青壮年为流动人口主力,D错误。故选A。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西部人口流出减少,是导致流动人口规模下降的根本原因,D正确;而其他三项只是临时性政策引导,对我国流动人口规模的影响较小,并非根本原因,ABC错误。故选D。
【点睛】人口流动是人口在地区之间所作的各种各样短期的、重复的或周期性的运动。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比人口迁移更为普遍和经常,流动的人口不能称为移民。人口流动分为周期流动和往返流动。
(2023·高一课时练习)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与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密切相关。下图为“2016年东北地区流出人口不同年龄段目的地居留意愿统计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统计显示该年( )
A.流动人口中年轻人占比最小 B.老年人多数倾向于回乡养老
C.青壮年目的地居留意愿最强 D.年龄越小继续流动意愿越强
5.影响30~50岁年龄段流出人口目的地居留意愿的主要因素是( )
A.婚姻状况 B.就业收入 C.子女教育 D.养老保障
6.我国各城市吸引流动人口的根本措施是( )
A.放松落户限制 B.落实保障住房 C.推行普惠医疗 D.促进产业发展
【答案】4.C 5.B 6.D
【解析】4.该图表示流动人口不同年龄段目的地居留意愿统计,不是各年龄段人数占比统计,不能看出流动人口中年轻人占比,A错误;图中60岁以上超过50%的人愿意目的地居留,B错误;青壮年是指19岁到59岁人口,图中显示该段人口目的地居留意愿大都超过50%,特别是30到34岁人口居留意愿最强,C正确;图中继续流动人口占比最大的是60岁以上人口,D错误。故选C。
5.30~50岁年龄段流出人口目的地居留意愿很强,该年龄段是主要的劳动力人口,就业机会和收入是该年龄段目的地居留的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该年龄段基本已结婚,子女教育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还没到考虑养老保障的年龄段,ACD错误;故选B。
6.各城市吸引流动人口的根本措施是刺激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发展,为劳动力人口提供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才能让其选择居留,D正确;ABC是可行措施,但不是最根本的措施。
【点睛】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2)A.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 B.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讯发展 ;C.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中心改变; D.社会文化:文化教育的发展、家庭和婚姻、宗教信仰、种族差异。
(2023下·高一单元测试)山东省是我国人口及经济大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黄河经常改道,每一次都会形成面积宏大的黄河泛滥区。下图为山东省地形图及某年人口密度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东营市人口密度较小的原因是( )
A.矿产资源匮乏 B.土地盐碱化严重 C.气候闷热潮湿 D.开发久,破坏严重
8.与菏泽市相比,P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黄河改道 B.水源 C.地形 D.气候
9.推测山东省内人口移动的主要方向是( )
A.四周向中间移动 B.中间向四周移动 C.南部向北部沿海移动 D.西部向东部移动
【答案】7.B 8.C 9.D
【解析】7.读图可知,东营市位于黄河入海口处,地势低洼,多洪涝灾害,加之海水入侵,土地盐碱化严重,历史上一直没有得到较好开发,故人口密度较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由图文资料可知,山东省中部和东部地区地形为山地丘陵,地形崎岖,经济发展条件较差,人口密度较小;而西南部的菏泽市,地处鲁西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稠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由资料可知,山东省整体西部、南部人口稠密,但经济较落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导致人口受经济因素影响向东部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2023·高一单元测试)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造成我国人口“人户分离”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区间教育水平的差异②户籍管理制度的限制
③家庭婚姻因素④区域间社会经济水平的差距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11.外出务工造成“人户分离”对户籍地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增加了户籍地居民的经济收入 B.加重了户籍地的人地矛盾
C.提升了户籍地的环境承载力 D.利于户籍地的统一管理和发展
【答案】10.C 11.A
【解析】10.人户分离表明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不一致,与我国严格的户籍管理关系较大。同时,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人口流动量较大,如某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机会较少,部分户籍人口外出务工,导致人户分离现象产生,②④正确。婚姻因素对人户分离现象产生的影响不是很大,③错误。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会导致部分群体,如大学生,受教育所在地与本身的户籍所在地不在后一地区,但不是主要原因,①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11.外出务工人员在发达地区就业可以增加了户籍地居民的经济收入,A正确;外出务工造成“人户分离”使户籍地人口减少,缓解了户籍地的人地矛盾,B错误。外出务工人员,是户籍地人口减少,但不能提升了户籍地的环境承载力,C错误;户籍地的人口流动增加,不利于统一管理,D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人户分离现象的存在,是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户籍登记制度跟不上脚步、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的产物。
(2023·高一单元测试)我国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长期稳定居住工作,呈现“流而不动”的状态。下图示意广州市不同类型流动人口、本地市民的就业地和居住地距离的对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流动人口与本地市民的职住距离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流动人口( )
A.交通方式单一 B.家庭结构简单
C.租房比例较高 D.职业选择较少
13.广州市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并未导致住房开支显著增加,主要得益于( )
A.郊区城市化 B.就业地向外地迁移
C.城市郊区化 D.当地政府的补助
【答案】12.C 13.A
【解析】12.从图中可以看到,流动人口比本地市民的职住距离更近,是因为流动人口大多没有固定房产,可自由租房,使得其工作和居住地点更近,与交通方式、职业选择并无关联,C正确,AD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到除三代人同居的情况,绝大部分流动人口家庭职住距离更近,并非因家庭结构简单,B错误。故选C。
13.广州市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并未导致住房开支显著增加,可能是城市化快速发展,郊区大量住宅区建设,使得房屋成本在郊区并不高,使得开支并未明显增加,A正确;广州市城市化还主要处在郊区城市化过程中,并未出现城市郊区化现象,C错误;就业地向外地迁移,流动人口迁入会减少,但与家庭化迁移的住房开支并无关联,B错误;当地政府的补助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 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2023·高一课时练习)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读河南省人口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河南省人口产业结构变化说明该省人口( )
A.分布趋向集中 B.容量不断扩大 C.外迁现象严重 D.老龄化有缓解
15.该变化趋势对河南省各产业发展的影响是( )
①农业逐渐衰落②工业化水平提高③公共服务业快速发展④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14.A 15.B
【解析】14.由图中可知,河南省人口由第一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意味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所以人口分布趋向集中,A正确;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科技及经济发展和人口消费水平影响,在一定历史阶段保持相对确定性,B错误;图中无法直接反映出外迁、老龄化现象,CD错误。故选A。
15.河南省人口由第一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有利于工业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②④正确;农业人口减少,不代表农业衰落,随着农业技术的提升及农业投入的提高,农业产值和效益会提升;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对城市公共服务业提出更高要求,但不是其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①③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地域开放程度、本国自然资源、生活质量、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贫富差距、受教育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等等。①自然环境:正相关。②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③本国自然资源:正相关。④生活质量、消费水平:负相关。⑤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⑥贫富差距:负相关。⑦受教育水平:正相关。⑧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
二、综合题
16.(2023·全国·高一随堂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增长很快。与以往相比,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更小,流动距离更长,驱动因素更为复杂,流动方向也更为集中。流动人口由生存型逐渐向发展型转变,人们进城干活不单是为了挣钱,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从人口流动方式来看,由劳动力个体流动向举家迁移转变。从流动形态来看,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由于流动人口就业状况有所改善,经济收入逐年增长,一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归属感、幸福感日益增强。
(1)这些年来,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为什么一部分流动人口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会有所增强
【答案】(1)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更小,流动距离更长,驱动因素更为复杂,流动方向也更为集中。流动人口由生存型逐渐向发展型转变,人口流动方式由劳动力个体流动向举家迁移转变,流动形态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
(2)由于流动人口就业状况有所改善,经济收入逐年增长,一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归属感、幸福感日益增强。“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
【分析】本题以我国人口流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平均年龄更小,流动距离更长,驱动因素更为复杂,流动方向也更为集中。同时,流动人口由生存型转向为发展性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方式也由劳动个体向居家迁移转变,流动形态由钟摆式流动向在城市稳定,生活稳定工作转变。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流动人口就业状况有所改变,经济收入逐年增加,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归属感,幸福感日益增强,在流入地拥有稳定生活,稳定工作。
17.(2023·全国·高二随堂练习)2018年上海市经济总量居全国省区(直辖市)第11位,是我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安徽省经济总量居全国第13位。下表为2018年上海市和安徽省人口变动情况统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上海市 0.180 0.225
安徽省 0.645 0.335
(1)上海市和安徽省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 ,人口增长模式是 。
(2)分别说明上海市和安徽省的人口总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状况。
(3)分析上海市和安徽省的人口总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差异形成的原因。
【答案】(1) 不断上升 现代型
(2)上海市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人口总增长率高于自然增长率。安徽省的自然增长率较高,但是人口总增长率远低于自然增长率。
(3)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较低,但上海市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导致人口总量增加,人口总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增长率。安徽省经济较为落后,就业机会少,导致大量劳动力外流,导致人口总增长率远小于人口增长增长率。
【分析】本题以上海市和安徽省人口变动情况统计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率及其原因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从总增长率(%)数值特征可知,上海市和安徽省总增长率(%)为正,上海市和安徽省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不断上升(增加),结合自然增长率可知,上海市和安徽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现代型。
(2)结合表格数据,说明上海市和安徽省的人口总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状况。上海市自然增长率(%)为0.180,总增长率(%)为0.225,表现出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人口总增长率高于自然增长率。安徽省自然增长率(%)为0.645,总增长率(%)为0.335,表现出自然增长率较高,但是人口总增长率远低于自然增长率。
(3)人口总增长率主要受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人口迁入迁出)影响,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较低,但上海市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导致人口总量增加,上海市机械增长率较高,人口总增长率为自然增长率与机械增长率的和,人口总增长率高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省经济较为落后,就业机会少,导致大量劳动力外流,机械增长率为负数,导致人口总增长率远小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