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上·广西南宁·高三南宁三中校考阶段练习)城市返乡迁居人数=春节前两周累计流入量-平日两周累计流入量。下表是部分城市迁居人口规模,下图示意部分省区总迁居人口与省内迁居人口占比。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迁居人口规模>0 重庆、赣州、茂名、徐州、天门、菏泽、驻马店
迁居人口规模<0 上海、珠海、天津、湖州、苏州、深圳、杭州、武汉
1.在长期城镇化中为人口迁入城市的是( )
A.重庆 B.茂名 C.湖州 D.赣州
2.关于A、B类省份,说法正确的是( )
A.A类省份迁居规模较小,以省内迁居为主
B.B类省份迁居规模较大,以省外迁居为主
C.大部分A类省份省内迁居数量高于B类
D.大部分B类省份省外迁居占比高于A类
3.关于我国的人口流动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部沿海城市是长期城镇化的主要迁入区
B.中部重要城市在长期城镇化中均为迁出区
C.总迁居人口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D.省内迁居人口占比高值区分布在中部地区
(2023上·黑龙江哈尔滨·高三哈尔滨三中校考期末)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比(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下图为我国某年四地人口年龄结构占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四地体现的“人口红利”优势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丙>乙>丁 B.乙>甲>丙>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甲>乙
5.下列城市中,最符合乙地人口结构的是( )
A.北京 B.鹤岗 C.宁波 D.大连
(2023上·浙江绍兴·高三绍兴一中校考阶段练习)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公布后,“全面放开三胎”政策也随之落地。这是继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后又一重要的计划生育政策。下表为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地区 全国 甲 乙 丙 丁
常住人口占比(%) 100 39.93 27.12 25.83 6.98
人口年增长率(%) 0.53 2.15 0.22 -0.79 -1.20
城镇化水平(%) 63.89 69.26 56.62 60.27 64.80
6.表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我国计划生育生育政策的调整,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出现负增长②人口老龄化加剧③生育意愿已降低④城市化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3上·安徽合肥·高三合肥一中校考阶段练习)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人口流动模式逐步发生变化。下图示意2017年我国人口回流至不同等级城镇占比分布(不包括农村)。完成下面小题。
8.据图中信息可知,2017年我国( )
A.回流至省会城市人口少于县级市 B.东部地区人口多回流至经济强市
C.省会城市吸引力中部较东部突出 D.西部地区人口多回流至县级城市
9.制约我国人口向县级市回流的主要因素有( )
①房价②就业③交通条件④自然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推测我国回流至农村地区人口比例较高的省份有( )
A.浙江、江苏 B.甘肃、河北 C.山西、四川 D.河南、湖北
(2023上·安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生育水平已降低至更替水平(足以维持人口世代更新、人数不增不减的生育率水平)以下,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稳定人口状态时的自然增长率,反映人口在没有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影响下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已成为负数,人口负增长惯性开始不断积累。2000年后我国各地区呈现一致的人口再生产缩减态势,而人口变化尚处在惯性的正增长之中。下图为2050年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年龄结构预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2050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 )
A.中西部地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较高 B.东部地区劳动年龄人口抚养比较小
C.西部地区人口性别比最高 D.东部地区的老年人口比重最低
12.如果未来3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状况持续存在,那么( )
A.中西部地区老年人将继续流向东部地区
B.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将继续流向东部地区
C.东部地区学龄前儿童将继续流向中西部地区
D.东部地区高素质人口将继续流向中西部地区
(2023上·湖南长沙·高三长郡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根据七普数据的人口预测和《世界人口展望2022》中各国方案的预测结果,我国人口负增长速度将始终快于欧洲,并将在2050年超越日本、赶上韩国,成为世界上人口负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下图示意未来我国年净减人口规模和人口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所示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的特征主要有( )
①持续时间短②发展速度快③缩减规模大④回弹难度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速度将始终快于欧洲,可能是因为欧洲国家( )
A.人口国际性迁移水平较高 B.人口出生率普遍快速上升
C.人口自然增长率回升较快 D.人口死亡率持续快速下降
15.若以效率换数量的措施来看,针对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问题我们应该( )
A.持续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稳步促进人力资源积累
B.彻底打破人口迁移流动壁垒,合理优化人口空间布局
C.多措并举提高人均消费水平,有效激发消费总量增长
D.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
二、综合题
16.(2023下·新疆喀什·高一统考期末)读世界人口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分布总体上 。
(2)从全球分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 半球,尤其在10°N~50°N地带最为集中,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 地区。
(3)世界人口稠密区 、 、 。
(4)二战以后欧洲成为人口迁入区的原因有 , 。
(5)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
17.(2023·广西北海·统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我国经历了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先秦至西晋,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北方。西晋末年,遭遇战乱,大量人口逃离洛阳、长安为核心的黄河流域,大举南迁至长江流域。据统计,南宋时期,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北方下降至30%。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实行了移民屯田的政策,大量人口迁往云贵川地区,自此人口由东向西迁移,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人口分布格局。图为我国高铁网和人口分布格局示意图。
(1)先秦至西晋,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主要原因。
(2)说明西晋之后的人口迁移对南北方的影响。
(3)指出胡焕庸地理界线两侧高铁网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1.2人口迁移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上·广西南宁·高三南宁三中校考阶段练习)城市返乡迁居人数=春节前两周累计流入量-平日两周累计流入量。下表是部分城市迁居人口规模,下图示意部分省区总迁居人口与省内迁居人口占比。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迁居人口规模>0 重庆、赣州、茂名、徐州、天门、菏泽、驻马店
迁居人口规模<0 上海、珠海、天津、湖州、苏州、深圳、杭州、武汉
1.在长期城镇化中为人口迁入城市的是( )
A.重庆 B.茂名 C.湖州 D.赣州
2.关于A、B类省份,说法正确的是( )
A.A类省份迁居规模较小,以省内迁居为主
B.B类省份迁居规模较大,以省外迁居为主
C.大部分A类省份省内迁居数量高于B类
D.大部分B类省份省外迁居占比高于A类
3.关于我国的人口流动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部沿海城市是长期城镇化的主要迁入区
B.中部重要城市在长期城镇化中均为迁出区
C.总迁居人口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D.省内迁居人口占比高值区分布在中部地区
【答案】1.C 2.C 3.A
【解析】1.根据公式,返乡迁居人数=春节前两周累计流入量-平日两周的累计流入量,若迁居人数>0,说明春节前流入人口多,平时流入人口少,是人口外迁区,迁居值越大,说明人口外迁越严重;反之若迁居值<0,说明是人口迁入区,值越小,迁入越多,湖州迁居人口规模<0,C正确,重庆 、茂名 、赣州均>0,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省内迁居数量=总迁居人口×省内迁居占比,A类省份虽然省内迁居人口占比比B类小,但迁居规模大,所以大部分的A类省份省内迁居人口比B类高,C正确。据材料可知,A类省份迁居规模较大,B类省份迁居规模较小,AB错误。省外迁居占比=100%-省内迁居占比,由于大部分B类省份省内迁居数量高于B类,故大部分B类省份省外迁居占比应低于A类,D错误。故选C。
3.迁居人口规模小于0,说明在长期城镇化中,主要为人口迁入区,由表1可知,东部发达沿海城市是长期城镇化的主要迁入区,A正确。中部城市武汉不是迁出区,B错误。据图可知。总迁居人口的高值区主要为中西部省份,C错误。省内迁居人口占比高值区也有西部省份,如宁夏、云南、甘肃等,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状况、通信等政治文化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宗教等。
(2023上·黑龙江哈尔滨·高三哈尔滨三中校考期末)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比(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下图为我国某年四地人口年龄结构占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四地体现的“人口红利”优势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丙>乙>丁 B.乙>甲>丙>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甲>乙
5.下列城市中,最符合乙地人口结构的是( )
A.北京 B.鹤岗 C.宁波 D.大连
【答案】4.A 5.B
【解析】4.由材料可知,“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读图,甲地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介于60%~70%之间,乙地约30%,丙地约50%,丁地是20%,可知四地体现的“人口红利”优势由大到小排序是甲>丙>乙>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读图可知,乙地的少年儿童比重约10%,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约30%,老年人口比重约60%,可知乙地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迁,老龄化现象严重,该地可能是经济落后或经济衰退,鹤岗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符合经济衰退的特征,B符合题意;北京、宁波、大连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青壮年人口占比较高,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小,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趋慢,人口大量外流。
(2023上·浙江绍兴·高三绍兴一中校考阶段练习)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公布后,“全面放开三胎”政策也随之落地。这是继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后又一重要的计划生育政策。下表为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地区 全国 甲 乙 丙 丁
常住人口占比(%) 100 39.93 27.12 25.83 6.98
人口年增长率(%) 0.53 2.15 0.22 -0.79 -1.20
城镇化水平(%) 63.89 69.26 56.62 60.27 64.80
6.表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我国计划生育生育政策的调整,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出现负增长②人口老龄化加剧③生育意愿已降低④城市化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6.C 7.B
【解析】6.和全国数据对比,甲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常住人口占比最高,可推断为东部地区;丁地区常住人口占比最小,人口年增长为负数,可推断为东北地区;乙地区城市化水平最低,经济最落后,可以推断为西部地区,丙因此为中部地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人口出生率虽然下降,但是仍然为正数,所以人口总数并没有出现负增长,①错误;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因为出生率连年降低,人口老龄化严重,②正确;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口素质逐渐提高,导致年轻人生育意愿逐渐降低,③正确;人口政策的调整与城市化水平关系不大,④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原因为:一是人口总量增长的势头明显减弱,育龄妇女数量逐步减少,特别是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下降较快。群众生育意愿发生转变,少生优生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二是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持续偏高;三是家庭规模缩小,养老抚幼、互助互济等传统功能弱化。
(2023上·安徽合肥·高三合肥一中校考阶段练习)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人口流动模式逐步发生变化。下图示意2017年我国人口回流至不同等级城镇占比分布(不包括农村)。完成下面小题。
8.据图中信息可知,2017年我国( )
A.回流至省会城市人口少于县级市 B.东部地区人口多回流至经济强市
C.省会城市吸引力中部较东部突出 D.西部地区人口多回流至县级城市
9.制约我国人口向县级市回流的主要因素有( )
①房价②就业③交通条件④自然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推测我国回流至农村地区人口比例较高的省份有( )
A.浙江、江苏 B.甘肃、河北 C.山西、四川 D.河南、湖北
【答案】8.C 9.B 10.A
【解析】8.2017年我国回流至县级市人口占比低于省会城市,故回流至县级市人口少于省会城市,A错误;东部地区回流至普通地级市以及县级市人口占比较高,即回流至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城镇人口较多,B错误;我国中部地区回流至省会城市人口占比较东部地区高,说明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较强,而东部地区受经济较为发达的地级市影响,省会城市吸引力较弱,C正确;西部地区人口多回流至普通地级市,D错误。故选C。
9.相较于其他等级城市,我国县级市经济欠发达,就业机会较少,交通、医疗等条件相对不够完善,不利于吸引人口回流,②③正确;相较省会和地级市,县级市房价较低,是吸引人口回流的拉力因素,①错误;相较省会和地级市,县级市经济开发强度较小,自然环境更优美,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较于我国中部、西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农村基础设施较完善,城乡差距较小,且生态环境较好,对回流人口有较高的吸引力,回流至农村地区的人口比例较高,故浙江、江苏符合题意,A正确;其余选项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对人口回流的吸引力小,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政策、政治、军事等。其中经济因素中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是影响当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
(2023上·安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生育水平已降低至更替水平(足以维持人口世代更新、人数不增不减的生育率水平)以下,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稳定人口状态时的自然增长率,反映人口在没有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影响下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已成为负数,人口负增长惯性开始不断积累。2000年后我国各地区呈现一致的人口再生产缩减态势,而人口变化尚处在惯性的正增长之中。下图为2050年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年龄结构预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2050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 )
A.中西部地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较高 B.东部地区劳动年龄人口抚养比较小
C.西部地区人口性别比最高 D.东部地区的老年人口比重最低
12.如果未来3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状况持续存在,那么( )
A.中西部地区老年人将继续流向东部地区
B.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将继续流向东部地区
C.东部地区学龄前儿童将继续流向中西部地区
D.东部地区高素质人口将继续流向中西部地区
【答案】11.A 12.B
【解析】11.读图可知,我国各年龄段省际人口比例差异较大,其中,河南、贵州、甘肃、江西等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较大,抚养负担小,A正确,B错误;图中没有显示人口性别比的情况,无法比较,C错误;东部地区老年人口比重较高,D错误。故选A。
1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劳动年龄人口呈现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的趋势,CD错误;如果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状况持续存在,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将继续流向东部地区,B正确;迁移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不是老年人,A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与人口年龄结构直接相关。
(2023上·湖南长沙·高三长郡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根据七普数据的人口预测和《世界人口展望2022》中各国方案的预测结果,我国人口负增长速度将始终快于欧洲,并将在2050年超越日本、赶上韩国,成为世界上人口负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下图示意未来我国年净减人口规模和人口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所示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的特征主要有( )
①持续时间短②发展速度快③缩减规模大④回弹难度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速度将始终快于欧洲,可能是因为欧洲国家( )
A.人口国际性迁移水平较高 B.人口出生率普遍快速上升
C.人口自然增长率回升较快 D.人口死亡率持续快速下降
15.若以效率换数量的措施来看,针对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问题我们应该( )
A.持续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稳步促进人力资源积累
B.彻底打破人口迁移流动壁垒,合理优化人口空间布局
C.多措并举提高人均消费水平,有效激发消费总量增长
D.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
【答案】13.B 14.A 15.D
【解析】13.由材料可知,我国从2023年开始,未来几十年人口一直呈波动负增长,而且负增长率越来越大,将表现出“持续时间长、发展速度快、缩减规模大、回弹难度大”的特征,①错误,②③④正确,故选B。
14.由材料可知,中国人口负增长速度将始终快于欧洲,并将在2050年超越日本、赶上韩国,成为世界上人口负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人口鲜有出现负增长速度放缓或者回到正增长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国家在生育转变过程中,生育率下降比较平缓,并且伴随着较高的国际迁移水平,而我国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生育率短期内断崖式下降,并且我国没有大规模接纳移民,生育率提升的可能性极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针对未来我国人口负增长问题我们采取不同的措施,第一,坚持“源头治理”的措施,加快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着力提振生育水平;第二,以质量换数量的措施,持续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稳步促进人力资源积累;第三,以空间换数量的措施,彻底打破人口迁移流动壁垒,合理优化人口空间布局;第四,以人均量促总量的措施,多措并举提高人均消费水平,有效激发消费总量增长;第五,以效率换数量的措施,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ABC的说法本身没错,但是答非所问,题目强调“若以效率换数量的措施”来看,故选D。
【点睛】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生育政策和教育程度等等,这些因素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二、综合题
16.(2023下·新疆喀什·高一统考期末)读世界人口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分布总体上 。
(2)从全球分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 半球,尤其在10°N~50°N地带最为集中,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 地区。
(3)世界人口稠密区 、 、 。
(4)二战以后欧洲成为人口迁入区的原因有 , 。
(5)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
【答案】(1)分布不均匀
(2) 北 沿海
(3) 东亚 南亚 欧洲西部;北美东部
(4) 就业机会多; 经济发达;教育医疗水平高
(5)地形平坦;水源丰富;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就业机会多。
【分析】本题以世界人口分布图为材料,涉及世界人口分布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世界人口总体上分布不均匀。
(2)从全球分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10°N~50°N地带最为集中,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3)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示信息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是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洲东部。
(4)二战以后欧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较多;且社会福利相对完善,教育和医疗水平较高,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5)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温和适宜;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降水较多,水源相对充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科技发达,教育和医疗水平高,所以人口分布较多。
【点睛】
17.(2023·广西北海·统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我国经历了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先秦至西晋,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北方。西晋末年,遭遇战乱,大量人口逃离洛阳、长安为核心的黄河流域,大举南迁至长江流域。据统计,南宋时期,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北方下降至30%。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实行了移民屯田的政策,大量人口迁往云贵川地区,自此人口由东向西迁移,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人口分布格局。图为我国高铁网和人口分布格局示意图。
(1)先秦至西晋,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主要原因。
(2)说明西晋之后的人口迁移对南北方的影响。
(3)指出胡焕庸地理界线两侧高铁网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黄河中下游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适中;多大平原,地形平坦,适宜生产生活;多冲积土壤,土壤肥沃,农业较发达,是我国主要的人口集中地。
(2)改变了人口分布的格局;北方人口减少的同时,经济随之衰退,长安、洛阳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南方出现新的政治、经济中心;人口迁移给南方带来先进技术和充足劳动力,促进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3)高铁线路在胡焕庸线东南侧成网,西北侧成一线,分布极不平衡。原因:胡焕庸线东南一侧人口稠密、城镇化水平高,经济水平高;胡焕庸线西北一侧地广人稀,城镇化水平低,经济水平低。
【分析】本题以我国高铁网和人口分布格局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分界线等相关知识。
【详解】(1)黄河中下游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半年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适中,雨热同期,有利于发展农业;黄河下游是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方便聚落的建设;土壤为沙壤土,土质肥沃,农业较发达,是我国主要的人口集中地。
(2)人口的大量南迁,改变了人口分布的格局,不仅给南方充实了劳动力人口,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促进了南方生产力的发展,为今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由于汉人的南迁,北方各少数民族南进中原地区,给中原地区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北方人口减少的同时,经济随之衰退,长安、洛阳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南方出现新的政治、经济中心。
(3)读图可知,高铁线路在胡焕庸线东南侧成网,西北侧成一线,分布极不平衡。“胡焕庸线”在某种程度上是目前城镇化水平的分界线,这条线以东属于城镇化高度密集的区域,以西的城镇化仍然相对滞后。这条线以东地区海拔低,以平原、丘陵地势为主,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充沛,气候的积温高,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生存,人口稠密、城镇化水平高,经济水平高;这条线以西地区以高原、横断山脉、荒漠地带为主,西南季风受到喜马拉雅山阻挡,东南季风也很难到达,水资源匮乏,生存环境恶劣,地广人稀,城镇化水平低,经济水平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