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1.1人口分布(B)(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1.1人口分布(B)(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31 15:35: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1.1人口分布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下·安徽滁州·高一校考阶段练习)《2022年度高层次人才服务报告》指出,2022年受国际形势、国内外疫情政策等因素影响,回国发展成为海外学者的首选,我国大规模的海外留学人才归国潮已经形成。下图为2022年海外博士学者归国发展调查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是( )
A.生活环境 B.科研体制 C.引才政策 D.薪资待遇
2.为提高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的吸引力,回流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扩大高校招生规模 B.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C.增加国际航线数量 D.降低城市住房价格
【答案】1.D 2.B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经济,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主要考虑其薪资待遇及发展问题,D正确;生活环境、科研体制、引才政策也是影响人才回流的因素,但不是人才最关心的问题,ABC错误。故选D。
2.要想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需要提供更高层次的就业平台、提供更充足的科研经费,B正确;仅扩大高校的招生规模,并不能直接提高城市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的吸引力,A错误;归国人才选择的就业地与航线数量关系不大,C错误;海外高层次人才对高层次的科研平台关注更多,且多地往往都具有较为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降低城市住房价格不符合实际,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2023上·浙江·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中西部劳动力外迁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问题突出,而如今中西部县城出现了新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下图为中西部部分县城新的人口流动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3.出现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自然环境②家庭收入③生活观念④投资环境⑤基础设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4.该现象直接促使( )
A.县城服务业的发展 B.县城制造业的发展
C.农村学校学位紧张 D.农村环境污染加剧
【答案】3.C 4.A
【解析】3.出现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是小孩到县城读书,老人去县城养老、陪读,青壮年到大城市务工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有:②家庭收入,县城消费较高,而老人小孩经济收入主要依靠青壮年支撑,生活较困难③生活观念,老人和小孩生活观念不同,代际隔阂较大,⑤基础设施,老人小孩交通不便等,这些都会给“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造成各种问题,②③⑤正确。该问题主要是小孩到县城读书,老人去县城养老、陪读,对自然环境方面的要求并不明显,跟投资环境无关,①④错误。
4.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现象,将直接促进为服务老人和小孩的服务业的发展,A正确。老人和小孩不能参加就业,不能促进制造业的发展,B错误。小孩流入县城,农村学校学位缓解,C错误。农村环境污染减轻,D错误。故选A。
【点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农村中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困境。该困境主要体现在:经济来源少、生活状况差、充当主要劳动力、医疗环境简陋、安全和心理问题。应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民职业化进程、平衡社会资源、完善农村保障制度、加强农村信息管理等对策。
(2023上·浙江·高三温州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图为北欧五国人口数量、领土面积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北欧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A.丹麦 B.瑞典 C.冰岛 D.芬兰
6.北欧国家间人口迁移频率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 B.政策 C.文化 D.交通
【答案】5.C 6.A
【解析】5.人口密度=人口数量÷领土面积。根据图中各国的人口数量和领土面积数据计算可知,人口密度最小的是冰岛,C正确,排除ABD,故选C。
6.北欧国家经济都很发达,经济发展差异不大,国家间人口迁移较少,因此国家间人口迁移频率较低的主要影响是经济,而与政策、文化和交通关系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政策、政治、军事等。其中经济因素中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是影响当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
(2023上·河北唐山·高二曹妃甸一中校考开学考试)读下图,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完成下面小题。
7.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原因是( )
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经济原因 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政治原因
C.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经济原因 D.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政治原因
8.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方向,正确的是( )
A.由甲处迁移乙处,是乡村到城市
B.由甲处迁移到丙处,是由温带地区迁移到亚热带地区
C.由丙处迁移到乙处,是由西南地区迁往东北地区
D.由甲处迁移到乙和丙处,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答案】7.C 8.D
【解析】7.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丙三地分别位于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甲与乙丙经济差距大,且都位于中国境内,属于国内人口迁移,A错误;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图中甲、乙、丙三地之间的人口迁移原因主要是经济原因,BD错误、C正确;故选C。
8.读图可知,由甲处迁移到乙处,属于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迁移,A错误;读图可知,图中甲处位于北纬30°附近,主要属于亚热带地区,B错误;读图可知,图中丙处位于我国的华南地区,乙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华东地区,C错误;读图可知,由甲处迁移到乙处和丙处,属于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D正确;故选D。
【点睛】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通信的发展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会进行迁移。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这些经济因素的改变也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交通和通信等因素也会影响人口迁移。
(2023下·江苏扬州·高一南师大二附中校考阶段练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区。下图是我国某两省区净人口流动示意图,且人口流动规模较大。完成下面小题。
9.甲、乙代表的省区分别是( )
A.湖南、广东 B.山东、河南
C.北京、福建 D.青海、西藏
10.两省区人口流动的原因可能是( )
A.甲地工资待遇提高 B.乙地大量企业外迁
C.甲地环境质量改善 D.乙地就业机会更多
【答案】9.A 10.D
【解析】9.由材料“我国人口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区”可知,图中显示甲省区人口流向乙省区,所以甲位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乙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据此可知,A正确,BCD错。故选A。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教育条件好,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人口流入,D正确;甲地工资待遇提高不会导致人口外流,A错误;大量企业外迁不利于人口向乙地流动,B错误;环境质量不是我国当前人口流动的主因,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国家政治变革和政治中心改变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023·广东广州·校考模拟预测)春运是中国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由大规模人口流动导致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现象,下图为2015年中国春运期间人口省际流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春运节前、节后人口省际净流入流向图,其研究过程是( )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人口流动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手机用户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人口流动轨迹地理信息数据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12.根据春运节前、节后人口省际净流入流向图,可推测( )
A.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 B.东西向交通运量最大
C.东部地区劳动力缺乏 D.东部城市管理压力大
13.为监测春运期间我国积雪分布情况,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GPS B.RS C.GIS D.GPRS
【答案】11.D 12.D 13.B
【解析】11.根据所学知识,其研究过程为:运用GPS对手机用户进行空间定位是获得地理信息数据的前提;然后把数据存入电脑,实验分析并建立人口流动地理信息数据库;最后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人口流动轨迹地理信息数据,形成图像。研究过程为②①③,故选D。
12.春运节前、节后人口省际净流入流向图只能反映人口的流动状况,不能反映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A错误;人口流向图,不能反映具体人口流动数量,但可以得知春运期间各方向交通压力增大,B错误;根据人口流向图可判断东部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对劳动力的吸引力更大,并不代表东部地区劳动力缺乏,C错误;根据春运节前、节后人口流向,可知东部大城市人口流动较大,对城市的交通运输和人口结构等各方面管理造成的压力较大,D正确。故选D。
13.根据所学知识,GPS的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GIS主要是储存、分析和管理信息,RS能够通过物体反射电磁波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测,所以监测积雪分布情况,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故选B。
【点睛】"3s"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总称。
(2023上·贵州贵阳·高三统考期末)下图 示意某国1970年以来本国公民和外籍人口的比重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迁入该国的外籍人口主要是( )
A.青少年求学者 B.青壮年劳工 C.高科技工作者 D.老年度假者
15.该国最可能是( )
A.印度 B.日本 C.卡塔尔 D.俄罗斯
【答案】14.B 15.C
【解析】14.根据图示,该国一直是外籍人口占比较多的国家,尤其是2016年外籍人口的比重占到88%, 该国能吸引大量外籍人口迁入主要是收入高,就业机会多,故迁入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工, B正确;青少年求学者、高科技工作者、老年度假者迁入人口占比不会这么高,ACD错误。 故选B。
15.该国最可能是石油资源丰富,人口较少的卡塔尔,C正确;印度自身人口多,外籍人口较 少,A错误;日本经济发达,目前人口老龄化严重,会吸引外籍人口迁入,但本国人口数量 也超过了1亿,外籍人口占比不会达到这么高的水平,B错误;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地广 人稀,也会吸引外籍人口迁入,但占比也不会达到这么高的水平,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其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如为摆脱 贫困和失业,改善生活,或为发财致富,谋求事业成功等。
二、综合题
16.(2023下·高一课前预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闯关东”与“雁南飞”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东北地区辽阔的土地便吸引了来自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移民。明清时期,大批移民来此开荒种地。移民主要来自山东、河北等地,山东人最多。“关东”原指山海关以东一带地区,后泛指东北各省。人们把不顾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阅关东”。19世纪中期,我国总人口突破4亿。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1860年东北地区开禁放垦,以山东人为主的移民迅速涌入。东北地区人口从1871年的330万猛增到清末的1840多万,成为当时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是移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省份。其中,前30年为人口净迁入;从20世纪80年代起变成人口净迁出,人口多向南迁移,被称为“雁南飞”现象。
(1)读图,指出历史上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路径。
(2)1980年以来,为什么黑龙江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答案】(1)一条是走陆路,从山东出发,经河北、天津到达“关东”;另一条是走水路,直接从山东半岛横渡渤海,到达辽东半岛。
(2)原因:①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凭借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省份,农村经济大幅增长,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更加富裕,由人口净迁出省变为人口净迁入省。②亲情和传统观念因素:移民自身受到迁返故地的潜在意识和亲情、乡情的吸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以及亲情和传统观念因素等。
【分析】本题以我国的“闯关东”与“雁南飞”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图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山东人“闯关东”即山东人迁移到东北地区。由图可知,“闯关东”主要路径有两条,一条是走陆路,从山东出发,经河北、天津到达“关东”;另一条是走水路,直接从山东半岛横渡渤海,到达辽东半岛。
(2)1980年以来,黑龙江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的现象,即大批山东人返乡,从东北迁回山东老家。其主要原因有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凭借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省份,农村经济大幅增长,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更加富裕,由人口净迁出省变为人口净迁入省;移民自身受到迁返故地的潜在意识和亲情、乡情的吸引。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多样的,主要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以及亲情和传统观念因素等。
17.(2023下·全国·高一随堂练习)美国本土人口迁移非常频繁,曾出现几次迁移的高潮(图1)。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人口大规模西移;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向城市;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南部人口大量迁往北部;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油气资源丰富、新兴工业兴起的“阳光地带”(图2)。

(1)结合背景资料,归纳美国不同阶段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填入下表。
美国不同阶段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阶段 流向
南北战争时期 东→西
(2)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答案】(1)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乡村→城市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南→北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 东北→南,东北→西
(2)南北战争时期(19世纪中期)形成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战争。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形成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形成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农业危机和自然灾害等。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形成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环境恶化,居住条件差;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环境优美,气候适宜;西部油气资源的开发和新兴工业的兴起。
【分析】本题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为背景材料,涉及美国人口迁移方向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美国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分为四个阶段,南北战争时期,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人口自东向西迁移,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人口自乡村向城市迁移,受经济因素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受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南部人口大量迁往北部;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受资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南北战争时期(19世纪中期)形成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战争(政治因素)。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形成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经济因素)。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形成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农业危机和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形成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环境恶化,居住条件差;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环境优美,气候适宜(自然因素);西部油气资源的开发和新兴工业的兴起(经济因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同步测试:1.1人口分布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下·安徽滁州·高一校考阶段练习)《2022年度高层次人才服务报告》指出,2022年受国际形势、国内外疫情政策等因素影响,回国发展成为海外学者的首选,我国大规模的海外留学人才归国潮已经形成。下图为2022年海外博士学者归国发展调查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是( )
A.生活环境 B.科研体制 C.引才政策 D.薪资待遇
2.为提高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的吸引力,回流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是( )
A.扩大高校招生规模 B.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C.增加国际航线数量 D.降低城市住房价格
(2023上·浙江·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中西部劳动力外迁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问题突出,而如今中西部县城出现了新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下图为中西部部分县城新的人口流动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3.出现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自然环境②家庭收入③生活观念④投资环境⑤基础设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4.该现象直接促使( )
A.县城服务业的发展 B.县城制造业的发展
C.农村学校学位紧张 D.农村环境污染加剧
(2023上·浙江·高三温州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图为北欧五国人口数量、领土面积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北欧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A.丹麦 B.瑞典 C.冰岛 D.芬兰
6.北欧国家间人口迁移频率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 B.政策 C.文化 D.交通
(2023上·河北唐山·高二曹妃甸一中校考开学考试)读下图,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完成下面小题。
7.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原因是( )
A.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经济原因 B.属于国内人口迁移,政治原因
C.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经济原因 D.甲地主要迁往乙、丙两地,政治原因
8.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方向,正确的是( )
A.由甲处迁移乙处,是乡村到城市
B.由甲处迁移到丙处,是由温带地区迁移到亚热带地区
C.由丙处迁移到乙处,是由西南地区迁往东北地区
D.由甲处迁移到乙和丙处,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2023下·江苏扬州·高一南师大二附中校考阶段练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主要是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区。下图是我国某两省区净人口流动示意图,且人口流动规模较大。完成下面小题。
9.甲、乙代表的省区分别是( )
A.湖南、广东 B.山东、河南
C.北京、福建 D.青海、西藏
10.两省区人口流动的原因可能是( )
A.甲地工资待遇提高 B.乙地大量企业外迁
C.甲地环境质量改善 D.乙地就业机会更多
(2023·广东广州·校考模拟预测)春运是中国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由大规模人口流动导致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现象,下图为2015年中国春运期间人口省际流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春运节前、节后人口省际净流入流向图,其研究过程是( )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人口流动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手机用户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人口流动轨迹地理信息数据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12.根据春运节前、节后人口省际净流入流向图,可推测( )
A.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 B.东西向交通运量最大
C.东部地区劳动力缺乏 D.东部城市管理压力大
13.为监测春运期间我国积雪分布情况,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GPS B.RS C.GIS D.GPRS
(2023上·贵州贵阳·高三统考期末)下图 示意某国1970年以来本国公民和外籍人口的比重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迁入该国的外籍人口主要是( )
A.青少年求学者 B.青壮年劳工 C.高科技工作者 D.老年度假者
15.该国最可能是( )
A.印度 B.日本 C.卡塔尔 D.俄罗斯
二、综合题
16.(2023下·高一课前预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闯关东”与“雁南飞”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东北地区辽阔的土地便吸引了来自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移民。明清时期,大批移民来此开荒种地。移民主要来自山东、河北等地,山东人最多。“关东”原指山海关以东一带地区,后泛指东北各省。人们把不顾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阅关东”。19世纪中期,我国总人口突破4亿。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1860年东北地区开禁放垦,以山东人为主的移民迅速涌入。东北地区人口从1871年的330万猛增到清末的1840多万,成为当时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是移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省份。其中,前30年为人口净迁入;从20世纪80年代起变成人口净迁出,人口多向南迁移,被称为“雁南飞”现象。
(1)读图,指出历史上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路径。
(2)1980年以来,为什么黑龙江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7.(2023下·全国·高一随堂练习)美国本土人口迁移非常频繁,曾出现几次迁移的高潮(图1)。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人口大规模西移;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向城市;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南部人口大量迁往北部;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油气资源丰富、新兴工业兴起的“阳光地带”(图2)。

(1)结合背景资料,归纳美国不同阶段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填入下表。
美国不同阶段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阶段 流向
南北战争时期 东→西
(2)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