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上·广西柳州·高一柳铁一中校考开学考试)如图示意亚欧大陆沿30°N地形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显示亚洲地形地势特点是( )
A.西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地
B.西部是高原,中部是盆地,东部是山地
C.地势起伏大,由西向东呈“低——高——低”变化
D.以高原为主,由西向东呈“高——低——高”变化
2.图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是( )
A.土地资源 B.铁矿资源 C.水能资源 D.石油资源
3.图中的苏伊士运河( )
A.分开了南美洲与北美洲 B.成为欧洲与非洲分界
C.连接了大西洋与太平洋 D.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
(2023下·山西太原·高二统考期中)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得自然资源用于生产和生活。下图示意非可再生资源的储量与可利用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地热能 B.土地资源 C.核燃料 D.气候资源
5.影响非可再生资源经济上可开采储量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结构 B.政策法规 C.环保意识 D.科学技术
(2023下·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读我国“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重点发展的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基地( )
A.甲地夏季昼最长,太阳能最丰富 B.丙地位于第一阶梯,风能较丰富
C.乙地落差大,水能较丰富 D.丁地降水多,太阳能不丰富
7.清洁能源基地的建设使( )
①能源生产结构优化②能源生产方式清洁化③能源生产消费格局转变④能源全部输入南方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上·安徽宣城·高二泾县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是我国新能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截至2017年底,张家口风电装机871.8万千瓦,光伏装机295.4万千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张家口市建设新能源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低平,建设成本低 B.靠近风源地,晴天较多
C.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D.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
9.张家口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资源有利于( )
A.解决当地失业问题 B.解决我国能源问题
C.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22下·辽宁朝阳·高二建平县实验中学校考期中)干热岩是指埋藏于地下深处,通常温度大于180℃,不含或含少量流体的高温岩体,被认为是极具战略潜力的替代清洁能源,利用干热岩发电的成本只有太阳能发电的十分之一。在我国青海省共和盆地3705米深处钻获236℃的高品质高温干热岩体,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可利用干热岩。下图为青海省共和盆地及其周边地热资源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干热岩( )
①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②是一种地热资源
③受外部因素影响小
④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共和盆地干热岩开发的主要优势是( )
A.埋藏较深 B.交通便利 C.品质优良 D.技术先进
12.开发共和盆地地热资源面临的挑战有( )
①气候高寒,降水少
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③开发工程建设难度大
④干热岩热能提取技术要求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1下·北京海淀·高二101中学校考期中)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他在陕西延州(今延安)当知州期间,看到有人用石油点灯,冒出的烟把白布都熏黑了。他从中受到启发,尝试用烟灰制作墨块,结果比松木燃烧制作的松烟墨效果更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石油是一种( )
①矿产资源②可再生资源③能源资源④新能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沈括“用石油制墨”,说明( )
A.石油可以直接被人们消费而体现其能源价值
B.石油可以直接被人们消费而体现其物质价值
C.石油可以通过生产过程变成有价值的产品
D.当时人们利用石油的方式以直接利用为主
15.与用松木燃烧制作松烟墨相比,用石油的烟灰制作墨块( )
A.产生CO2,造成全球变暖
B.减少松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
C.对石油需求增加,促进工业化进程
D.导致石油资源的枯竭
二、综合题
16.(2023下·高二课前预习)读不同历史阶段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怎样?
17.(2021下·湖南郴州·高一统考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名人事件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主要承载形式,是我国坚定文化自信的着力点,是乡村文化振兴的落脚点。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自夏朝在河南建都后,培养和吸引了众多知名人士,如颛顼、张良、老子等。下图示意河南重要名人事件分布。
(1)描述河南重要名人事件的空间分布特征。
(2)简述借助重要名人事件促进乡村振兴的具体途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1.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上·广西柳州·高一柳铁一中校考开学考试)如图示意亚欧大陆沿30°N地形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显示亚洲地形地势特点是( )
A.西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地
B.西部是高原,中部是盆地,东部是山地
C.地势起伏大,由西向东呈“低——高——低”变化
D.以高原为主,由西向东呈“高——低——高”变化
2.图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是( )
A.土地资源 B.铁矿资源 C.水能资源 D.石油资源
3.图中的苏伊士运河( )
A.分开了南美洲与北美洲 B.成为欧洲与非洲分界
C.连接了大西洋与太平洋 D.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
【答案】1.C 2.D 3.D
【解析】1.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一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亚洲山地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3/4。二是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号称“地球之巅”;死海的湖面,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三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该图显示亚洲地形地势特点是:以高原为主,东部主要是平原,沿线地势起伏大,由西向东呈“低—高—低”变化。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西亚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产量最大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有“世界石油宝库”的称号。这里的波斯湾及其沿岸是著名的石油产区,西亚也是局势最动荡的地区之一。西亚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资源是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七大洲之间有的相连,有的被运河或海峡分割。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AB错;沟通红海与地中海,D正确;连结大西洋与印度洋,没有连接太平洋,是扼守欧、亚、非三洲的主要国际航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C错误,故选D。
【点睛】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地跨寒、温、热三带。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和黑海。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为白令海峡。
(2023下·山西太原·高二统考期中)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得自然资源用于生产和生活。下图示意非可再生资源的储量与可利用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地热能 B.土地资源 C.核燃料 D.气候资源
5.影响非可再生资源经济上可开采储量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结构 B.政策法规 C.环保意识 D.科学技术
【答案】4.C 5.D
【解析】4.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地热能、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ABD错误;不可再生资源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如矿石资源,煤,石油等。核燃料是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C正确。故选C。
5.读图结合所学,右上角“经济上可开采”指的是可利用量,右下角“可开采但并不具经济开采价值”指的是条件储量,即已查明的藏量,但以现有的价格、技术条件开采是不经济的。可见,二者主要是看成本,与成本相关即为开发利用技术的成熟与否、成本高低,因此D正确;与产业结构、政策法规、环保意识无关,ABC错误。故选D。
【点睛】可再生资源有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有矿产资源: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
(2023下·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读我国“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重点发展的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基地( )
A.甲地夏季昼最长,太阳能最丰富 B.丙地位于第一阶梯,风能较丰富
C.乙地落差大,水能较丰富 D.丁地降水多,太阳能不丰富
7.清洁能源基地的建设使( )
①能源生产结构优化②能源生产方式清洁化③能源生产消费格局转变④能源全部输入南方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6.B 7.A
【解析】6.甲地位于东北地区,纬度最高,夏季昼最长,但中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A错误;丙地在黄河上游,位于青藏高原地区,位于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地区风能丰富,B正确;乙地位于黄河几字湾,即河套平原附近,流速较慢,水能不丰富,C错误;丁地位于金沙江上游,位于青藏高原地区,降水较少,太阳能丰富,D错误。故选B。
7.建设清洁能源基地,有利于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同时清洁生产可以减少大气污染,①②正确;能源消费格局主要受经济发展影响,③错误;清洁能源基地生产的清洁能源除输入南方地区外,也提供给当地使用,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②正确,③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可以减少传统能源的开发。减少对地表的破坏,从而减少对生态的破坏,有利于保障生态安全;可以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状况,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可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状况,有利于保障环境安全。
(2020上·安徽宣城·高二泾县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是我国新能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截至2017年底,张家口风电装机871.8万千瓦,光伏装机295.4万千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张家口市建设新能源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低平,建设成本低 B.靠近风源地,晴天较多
C.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D.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
9.张家口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资源有利于( )
A.解决当地失业问题 B.解决我国能源问题
C.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D.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答案】8.B 9.C
【解析】8.张家口西北部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海拔较高,A错误;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富;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B正确;地广人稀,经济发展缓慢,能源需求量较小,C、D错误。故选B。
9.风能、太阳能资源属于清洁能源,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C正确;开发风能、太阳能能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失业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A错误;开发新能源能够缓解我国能源不足的状况,但不能完全解决,B错误;开发新能源不能提高能源利用率,D错误。故选C。
【点睛】保障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可充分发掘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清洁新能源;开辟多元、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加强国家战略能源储备。
(2022下·辽宁朝阳·高二建平县实验中学校考期中)干热岩是指埋藏于地下深处,通常温度大于180℃,不含或含少量流体的高温岩体,被认为是极具战略潜力的替代清洁能源,利用干热岩发电的成本只有太阳能发电的十分之一。在我国青海省共和盆地3705米深处钻获236℃的高品质高温干热岩体,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可利用干热岩。下图为青海省共和盆地及其周边地热资源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干热岩( )
①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②是一种地热资源
③受外部因素影响小
④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共和盆地干热岩开发的主要优势是( )
A.埋藏较深 B.交通便利 C.品质优良 D.技术先进
12.开发共和盆地地热资源面临的挑战有( )
①气候高寒,降水少
②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③开发工程建设难度大
④干热岩热能提取技术要求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0.B 11.C 12.D
【解析】10.由材料信息可知,“干热岩是指埋藏于地下深处,通常温度大于180℃,不含或含少量流体的高温岩体,被认为是极具战略潜力的替代清洁能源”,故干热岩是埋深于地下深处的高温岩体,属于一种新兴的地热能源,②正确;干热岩的利用主要是热能方面,利用之后的温水又通过注入井回灌到干热岩中,从而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属于可再生能源,①错;干热岩资源深埋于地下,受日照、风速、降水量等外部因素影响小,③正确;干热岩“是极具战略潜力的替代清洁能源”,目前还未大规模开发利用,故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不突出,④错。综合上述分析,②③正确,故选B。
11.埋藏较深会增加干热岩开发的难度和成本,因此不属于干热岩开发的优势,A错;据图可知,共和盆地四周环山,交通不便,B错;干热岩“通常温度大于180℃”,共和盆地的干热岩温度高达236℃,属于“高品质高温干热岩体”,C正确;共和盆地干热岩地处青海省,属于我国西部地区,干热岩开发的技术优势不显著,D错。故本题选C。
12.据图可知,共和盆地地热资源分布地多有温泉分布,因此,气候高寒、降水少不会对开发共和盆地地热资源造成挑战,①错;青海省地广人稀,人均资源占有量多,②错;依据图文信息可知,该地干热岩埋藏于地下3705米深处,深度较大,且该地多褶皱、断裂构造,地质条件复杂,开发工程建设难度大,③符合题意;干热岩资源潜力巨大,但是到目前为止,受钻探技术、热能转换技术等条件的制约,开发规模不大,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干热岩资源是以热能的方式赋存在深部热岩体中能量,其热量本质来源于地球物质中放射性元素衰变。
(2021下·北京海淀·高二101中学校考期中)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他在陕西延州(今延安)当知州期间,看到有人用石油点灯,冒出的烟把白布都熏黑了。他从中受到启发,尝试用烟灰制作墨块,结果比松木燃烧制作的松烟墨效果更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石油是一种( )
①矿产资源②可再生资源③能源资源④新能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沈括“用石油制墨”,说明( )
A.石油可以直接被人们消费而体现其能源价值
B.石油可以直接被人们消费而体现其物质价值
C.石油可以通过生产过程变成有价值的产品
D.当时人们利用石油的方式以直接利用为主
15.与用松木燃烧制作松烟墨相比,用石油的烟灰制作墨块( )
A.产生CO2,造成全球变暖
B.减少松木砍伐,保护生态环境
C.对石油需求增加,促进工业化进程
D.导致石油资源的枯竭
【答案】13.C 14.C 15.B
【分析】13.石油属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是常规能源。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C。
14.分析材料可知,沈括“用石油制墨”是先把石油点燃产生黑烟,然后用烟灰制作墨块,与“石油可以通过生产过程变成有价值的产品”这一说法相符合,故选C。
15.燃烧松木也会产生CO2,A错误;树木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作用,用石油的烟灰制作墨块,可以减少对树木的砍伐,保护生态环境,B正确;用石油的烟灰制作墨块,是在北宋,现已失传,故C、D错误。故选B。
【点睛】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区别: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叫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这类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与其他资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又称为更新自然资源,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
二、综合题
16.(2023下·高二课前预习)读不同历史阶段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怎样?
【答案】①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大,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地区,尤其是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形成了古代城市。②工业社会阶段,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是矿产的储存状况,以及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③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
【分析】本题以不同历史阶段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图为背景材料,涉及自然资源的利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读图可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的显著制约。充足稳定的自然资源保障,是农业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大,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地区,尤其是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形成了古代城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状况直接影响着其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状况理想,开发利用流程短、投入少、产出多,经济效益就好;反之则差。工业社会阶段,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是矿产的储存状况,以及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替代性资源增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
17.(2021下·湖南郴州·高一统考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名人事件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主要承载形式,是我国坚定文化自信的着力点,是乡村文化振兴的落脚点。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自夏朝在河南建都后,培养和吸引了众多知名人士,如颛顼、张良、老子等。下图示意河南重要名人事件分布。
(1)描述河南重要名人事件的空间分布特征。
(2)简述借助重要名人事件促进乡村振兴的具体途径。
【答案】(1)分布不均;空间集聚明显;主要位于地势较为平缓的丘陵区和平原区。
(2)①利用“名人效应”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②以重要名人事件为资源,发展旅游业;③依托重要名人事件影响,开发重要名人事件的周边产品。
【分析】本大题以河南重要名人事件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乡村发展的途径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1)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采用总+分的形式进行描述。由图可知,河南重要名人事件在河南省整体式分布不均。在空间上集聚明显,主要集中于北部、中部和东南部地区,东部较少。从海拔高程上看,主要位于地势较为平缓的丘陵区和平原区。
(2)乡村的振兴工作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资源。对于河南来说,河南名人较多,可利用“名人效应”进行宣传,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其次,以重要名人事件为资源,打造各种形式的文化旅游,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此外,依托重要名人事件影响,开发重要名人事件的周边产品,带动各式纪念品的开发和销售,带动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