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2.1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B)(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2.1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B)(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31 15:43:4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2.1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上·浙江绍兴·高三绍兴一中校考阶段练习)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严格保护耕地,稳定和提高产粮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据下表数据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省区市 平原占本区土地面积比例 耕地占本区土地面积比 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比例(2022年) 粮食自给率(2022年)
M省 86% 44.32% 5.49% 106.46%
山东 60% 47.36% 8.08% 116.45%
安徽 58% 40.64% 5.97% 137.32%
河南 56% 47.29% 9.89% 149.87%
1.M省是( )
A.黑龙江 B.四川 C.湖北 D.江苏
2.与其他三省相比,河南省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度更高,主要基于( )
A.较高的城镇化水平 B.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C.遏制耕地“非粮化” D.人均土地面积较多
(2023上·河北邢台·高二宁晋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耕地安全直接影响粮食安全。烟台市位于山东半岛,濒临黄海、渤海,以丘陵为主,经济发达,农业生产水平高,但粮食自给率只有84.35%。下表示意2005—2020年烟台市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第一行的数据表示2005—2020年耕地分别转移为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建设用地的面积,其他行用地转移依次类推,单位:khm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体 建设用地
耕地 875.24 38.53 8.95 1.79 51.93
林地 10.11 117.91 0.31 0 0.72
草地 12.75 5.41 9.40 0.03 0.96
水体 5.87 0.03 0.01 15.58 5.72
建设用地 0.61 0 0 2.59 196.96
3.烟台市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果林面积增加 B.实施生态退耕 C.城镇化发展 D.保护海洋环境
4.推测烟台市较多耕地转为林地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当地水土流失 B.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C.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D.平衡各用地面积比重
5.为了保障烟台市粮食安全,需要( )
A.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 B.从外地大量调入粮食
C.利用科技提高粮食熟制 D.杜绝优质耕地“非粮化”
(2023上·浙江温州·高三浙江省乐清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近年来,部分农村耕地种植果树、经济林等现象增多,2023年国家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举措。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目前提出“藏粮于地”战略的主要依据是( )
A.山区比重较大,耕地面积不足 B.社会经济发展,粮食供求矛盾
C.季风气候为主,各地水源短缺 D.人口分布密集,粮库设施偏少
7.最符合“藏粮于技”战略举措的是( )
①提高粮食收割技术 ②大幅增加粮食种植 ③发展农田水利设施 ④倡导作物秸秆还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23下·辽宁大连·高二统考期末)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图为“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和鲁西北平原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差异,说法正确的是( )
A.鲁中南非粮化率低,因为河流源地,灌溉水源不足
B.鲁西北非粮化率低,因为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
C.鲁中南非粮化率高,因为地形多样,水热组合丰富
D.鲁西北非粮化率高,因为地形平坦,机械化水平高
9.为避免“非粮化”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山东省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兴修水利,种植单产更高的水稻
B.大力开发坡地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C.提高粮食价格,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
D.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2023下·山西吕梁·高二统考期末)虚拟土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时投入的土地资源。下图表示2000-2020年中俄部分种植业农产品虚拟土地含量变化(单位:公顷/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俄罗斯的农业发展水平低于中国 B.俄罗斯糖料作物单产提高最明显
C.中国根茎作物的种植面积小于俄罗斯 D.中国各类农产品虚拟土地含量稳定
11.图中四类农产品中,单产最高的是( )
A.糖料作物 B.根茎 C.蔬菜 D.水果
12.导致中俄两国种植业农产品虚拟土地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土壤肥力②劳动力投入③技术水平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3·湖北武汉·统考模拟预测)中粮集团从巴西进口的6.8万吨玉米,在巴西桑托斯港装船出发。货轮穿过马六甲海峡,于2023年1月7日抵达广东麻涌港。这批玉米完成检验检疫后,将快速送达国内饲料企业。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相对于从美国和乌克兰进口玉米,我国进口巴西玉米有利于( )
A.促进国内畜牧业大发展 B.稳定国内粮食市场价格
C.减轻国内粮食生产压力 D.平衡国内粮食季节供应
14.相对于美国,巴西玉米生产的优势是( )
A.土壤更加肥沃 B.机械化水平更高
C.光热更加充足 D.种植技术更先进
15.该货轮在运输玉米的航行中,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货轮航行过程中在低纬度地区一直顺风顺水航行
B.货轮到达非洲南部时船员看到小岛上成群的企鹅
C.货轮抵达麻涌港时,当地昼长夜短,正午日影朝北
D.货轮在北印度洋航行时,海上气象多变,飓风频发
二、综合题
16.(2023上·上海·高三校联考学业考试)我国东北地区拥有肥沃的黑土,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与美国东北玉米带并称为世界黄金玉米带。
材料一 东北地区耕地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干旱频次不断上升,直接影响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正常生长。
材料二 由于过度垦殖,生态破坏等因素,影响了东北地区黑土的肥力。科学实验表明,通过玉米秸秆还田和耕地用养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保护黑土。
(1)据图1,我国东北玉米带生长季干旱分布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
A.干旱次数由四周向中部递增 B.干旱次数最大值主要出现在吉林
C.干旱仅影响西部和北部区域 D.干旱11次及以上约占该区域面积一半
(2)据图2,推测在玉米生长期更易发生干旱的是 (中国/美国)东北玉米带,理由是 。
(3)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力高,其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不定项选择)
A.气温较低 B.淋溶作用弱
C.生物资源丰富 D.成土时间较短
(4)“燃烧秸秆”与“秸秆还田”的处理方式中,碳循环的路径不同。比较二者的差异,并简析两种处理方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5)“耕地用养结合”主要是为了保持耕地( )。(单选)
①土壤黏性②成土母质③土壤层厚度④腐殖质含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简述东北地区黑土保护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
17.(2023下·山东济宁·高二统考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安全是指“能够有效提供全体居民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达标的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食物”的状态。在我国,粮食按种类主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薯类和豆类等。其中稻谷、小麦和玉米是谷物类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2016年,我国发布的《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将马铃薯作为主粮,扩大种植面积,推进产业开发。马铃薯营养丰富全面,具有单产高、耐储存等优点。下图为“2004-2020年中国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及其构成变化”,其中多样性指数越大,表明粮食作物种植类型越丰富。
(1)概括2004-2020年我国谷物类粮食种植结构的变化特征。
(2)说出粮食种植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3)说明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同步测试:2.1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3上·浙江绍兴·高三绍兴一中校考阶段练习)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严格保护耕地,稳定和提高产粮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据下表数据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省区市 平原占本区土地面积比例 耕地占本区土地面积比 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比例(2022年) 粮食自给率(2022年)
M省 86% 44.32% 5.49% 106.46%
山东 60% 47.36% 8.08% 116.45%
安徽 58% 40.64% 5.97% 137.32%
河南 56% 47.29% 9.89% 149.87%
1.M省是( )
A.黑龙江 B.四川 C.湖北 D.江苏
2.与其他三省相比,河南省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度更高,主要基于( )
A.较高的城镇化水平 B.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C.遏制耕地“非粮化” D.人均土地面积较多
【答案】1.D 2.C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M省平原占比较高,在四个选项中,江苏省全境绝大多数是平原,面积占比最高,D正确;黑龙江、四川、湖北平原面积占比较低,ABC错误。所以选D。
2.河南省平原面积占比远小于其他三省,但耕地面积占比却较大,而且粮食产量占比更高,粮食自给率更高,说明河南省严格控制耕地“非粮化”,C正确;城镇化水平高,会占据大量耕地,A错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是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B错误;河南人口较多,人均土地面积较小,D错误。所以选C。
【点睛】粮食安全(或食物安全)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这一概念主要涉及粮食的供给保障问题,它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演变过程。1974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义为: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讲指的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即“应该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得到未来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它强调获取足够的粮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1983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对这一定义作了修改,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2023上·河北邢台·高二宁晋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耕地安全直接影响粮食安全。烟台市位于山东半岛,濒临黄海、渤海,以丘陵为主,经济发达,农业生产水平高,但粮食自给率只有84.35%。下表示意2005—2020年烟台市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第一行的数据表示2005—2020年耕地分别转移为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建设用地的面积,其他行用地转移依次类推,单位:khm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体 建设用地
耕地 875.24 38.53 8.95 1.79 51.93
林地 10.11 117.91 0.31 0 0.72
草地 12.75 5.41 9.40 0.03 0.96
水体 5.87 0.03 0.01 15.58 5.72
建设用地 0.61 0 0 2.59 196.96
3.烟台市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果林面积增加 B.实施生态退耕 C.城镇化发展 D.保护海洋环境
4.推测烟台市较多耕地转为林地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当地水土流失 B.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C.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D.平衡各用地面积比重
5.为了保障烟台市粮食安全,需要( )
A.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 B.从外地大量调入粮食
C.利用科技提高粮食熟制 D.杜绝优质耕地“非粮化”
【答案】3.C 4.B 5.D
【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面积最大,说明导致烟台市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化发展,C正确;果林面积增加、实施生态退耕、保护海洋环境都不是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所以选C。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烟台是我国重要的苹果产地,烟台耕地转化为林地,主要是转化为果园,果园与耕地相比,可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B正确;烟台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较少,A错误;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但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一般是出于经济效益或生态效益调整用地规模,不会为了平衡各用地面积比重为调整用地,D错误。所以选B。
5.盲目开垦荒地,会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破坏生态环境,A错误;从外地大量调入粮食,会导致粮食对外依赖度上升,不利于保障当地粮食安全,B错误;粮食熟制主要受热量条件影响,科技对其影响较小,C错误;杜绝优质耕地“非粮化”,可以保障粮食种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D正确。所以选D。
【点睛】粮食安全(或食物安全)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这一概念主要涉及粮食的供给保障问题,粮食安全是政治安全的重要基础,是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
(2023上·浙江温州·高三浙江省乐清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近年来,部分农村耕地种植果树、经济林等现象增多,2023年国家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举措。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目前提出“藏粮于地”战略的主要依据是( )
A.山区比重较大,耕地面积不足 B.社会经济发展,粮食供求矛盾
C.季风气候为主,各地水源短缺 D.人口分布密集,粮库设施偏少
7.最符合“藏粮于技”战略举措的是( )
①提高粮食收割技术 ②大幅增加粮食种植 ③发展农田水利设施 ④倡导作物秸秆还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6.B 7.D
【解析】6.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大量耕地被占用,威胁了粮食种植面积,人口增多导致粮食需求增加,粮食的供求关系紧张。因此,国家提出藏粮于地的战略,保障粮食生产,B 对;我国一直都是山区广大,耕地不足,不是目前才存在的问题,A 错;并非各地的水资源都缺乏,C错;我国建设了大批的粮食储备库,目前粮库设施不会偏少,D错。故选B。
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高粮食收割技术可以节省劳动力,不能提高粮食产量,①错误;我国耕地有限,大幅增加粮食种植面积不现实,②错误;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可以保障粮食作物生长,提高粮食单产,③正确;倡导作物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提高粮食单产,④正确。综上分析,③④正确,D对,排除ABC。故选D。
【点睛】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林地、草地、旱地、水田等,类型多样。耕地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优等耕地少,耕地质量较差。
(2023下·辽宁大连·高二统考期末)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图为“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和鲁西北平原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差异,说法正确的是( )
A.鲁中南非粮化率低,因为河流源地,灌溉水源不足
B.鲁西北非粮化率低,因为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
C.鲁中南非粮化率高,因为地形多样,水热组合丰富
D.鲁西北非粮化率高,因为地形平坦,机械化水平高
9.为避免“非粮化”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山东省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兴修水利,种植单产更高的水稻
B.大力开发坡地梯田,增加耕地面积
C.提高粮食价格,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
D.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答案】8.C 9.D
【解析】8.据图可知,鲁中南地区,以丘陵地形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水热组合丰富,适合发展林果业,非粮化率高,C正确;A错误;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中,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使得当地农业类型向蔬菜、瓜果转变,受市场影响非粮化率会升高,B错误;鲁西北位于平原地区,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利于发展种植业,非粮化率较低,D错误;故选C。
9.加大管理力度,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保障粮食产量,D正确;山东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组合相对较差,并不适合大规模种植水稻,A错误;发展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否则容易导致环境问题,B错误;加大粮食补助,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而不是提高粮食价格,C错误;故选D。
【点睛】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从宏观角度看有三个方面:一是对粮食需求增长的速度;二是国内的供应能力;三是国际供应链的稳定性。
(2023下·山西吕梁·高二统考期末)虚拟土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时投入的土地资源。下图表示2000-2020年中俄部分种植业农产品虚拟土地含量变化(单位:公顷/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俄罗斯的农业发展水平低于中国 B.俄罗斯糖料作物单产提高最明显
C.中国根茎作物的种植面积小于俄罗斯 D.中国各类农产品虚拟土地含量稳定
11.图中四类农产品中,单产最高的是( )
A.糖料作物 B.根茎 C.蔬菜 D.水果
12.导致中俄两国种植业农产品虚拟土地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土壤肥力②劳动力投入③技术水平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0.A 11.A 12.B
【解析】10.读图可知,中国各类农产品虚拟土地含量均低于俄罗斯,表明生产相同产量农产品投入的土地资源更少,说明中国的农业发展水平高于俄罗斯,A正确;俄罗斯水果虚拟土地含量降低幅度最大(生产1吨水果需要的土地减少,单产提高),表明俄罗斯水果单产提高最明显,B错误;无法从图中获知各类农作物的种植面积,C错误;中国根茎类和蔬菜类农产品虚拟土地含量稳定,但水果类和糖料作物类虚拟土地含量变化较大,D错误。故选A。
11.生产单位重量农产品投入的土地资源越少,单产越高;读图可知,糖料作物虚拟土地含量最低,故其单产最高,故选A。
12.读图可知,中国各类农产品虚拟土地含量均低于俄罗斯,说明中国的农业发展水平高于俄罗斯。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劳动力相对较充足,单位土地面积劳动力投入较多,精耕细作可以提高农产品单产;受农业发展历史、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高于俄罗斯,可以提高农产品单产,②③正确。我国土壤肥力整体偏低,中低产田多,并非土壤肥力导致中国的农业发展水平高于俄罗斯,①错。俄罗斯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生态环境也很优良,但中国的农业发展水平高于俄罗斯,表明与生态环境关系不大,④错。故选B。
【点睛】降低农产品虚拟土地含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保证粮食安全可采取的措施:①严守耕地红线,保证耕地面积。②加大技术投入,培育良种,提高粮食单产。③改善自然条件,减轻灾害影响,保证粮食稳产。④完善交通,加大粮食的跨区域调剂。⑤增加粮食进口渠道,促进粮食进口渠道的多元化。⑥建立粮食储备。
(2023·湖北武汉·统考模拟预测)中粮集团从巴西进口的6.8万吨玉米,在巴西桑托斯港装船出发。货轮穿过马六甲海峡,于2023年1月7日抵达广东麻涌港。这批玉米完成检验检疫后,将快速送达国内饲料企业。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相对于从美国和乌克兰进口玉米,我国进口巴西玉米有利于( )
A.促进国内畜牧业大发展 B.稳定国内粮食市场价格
C.减轻国内粮食生产压力 D.平衡国内粮食季节供应
14.相对于美国,巴西玉米生产的优势是( )
A.土壤更加肥沃 B.机械化水平更高
C.光热更加充足 D.种植技术更先进
15.该货轮在运输玉米的航行中,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货轮航行过程中在低纬度地区一直顺风顺水航行
B.货轮到达非洲南部时船员看到小岛上成群的企鹅
C.货轮抵达麻涌港时,当地昼长夜短,正午日影朝北
D.货轮在北印度洋航行时,海上气象多变,飓风频发
【答案】13.D 14.C 15.B
【解析】13.美国和乌克兰均位于北半球,玉米收获季节与中国相似,而巴西位于南半球,玉米收获季节与中国不同,我国进口巴西玉米有利于平衡国内粮食季节供应,D正确;而促进国内畜牧业大发展、 稳定国内粮食市场价格、 减轻国内粮食生产压力是我国从美国、乌克兰、巴西进口玉米共同具备的作用,ABC错误。故选D。
14.相对于美国,巴西纬度较低,光热条件更加充足,C正确;巴西土壤优势不明显,且经济更落后,机械化水平更低,种植技术更落后,ABD错误。故选C。
15.货轮于2023年1月7日抵达广东麻涌港,因此该货轮在运输玉米的航行时间为北半球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货轮航行过程中在低纬度地区不会一直顺风顺水航行,A错误;货轮到达非洲南部时船员可以看到小岛上成群的企鹅,B正确;货轮抵达麻涌港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当地昼短夜长,C错误;飓风多出现在夏秋季节,D错误。故选B。
【点睛】农业生产是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取所需产品的生产部门,其生产对象是动植物,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光、热、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且不同的动植物需要不同的自然条件,由于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家政策千差万别(不同地域的耕作习惯、发展历史不同;不同区域居民的食品爱好和需求不同,因而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为此各地的农业区位因素有很大的差异。
二、综合题
16.(2023上·上海·高三校联考学业考试)我国东北地区拥有肥沃的黑土,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与美国东北玉米带并称为世界黄金玉米带。
材料一 东北地区耕地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东北地区的干旱频次不断上升,直接影响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正常生长。
材料二 由于过度垦殖,生态破坏等因素,影响了东北地区黑土的肥力。科学实验表明,通过玉米秸秆还田和耕地用养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保护黑土。
(1)据图1,我国东北玉米带生长季干旱分布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
A.干旱次数由四周向中部递增 B.干旱次数最大值主要出现在吉林
C.干旱仅影响西部和北部区域 D.干旱11次及以上约占该区域面积一半
(2)据图2,推测在玉米生长期更易发生干旱的是 (中国/美国)东北玉米带,理由是 。
(3)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力高,其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不定项选择)
A.气温较低 B.淋溶作用弱
C.生物资源丰富 D.成土时间较短
(4)“燃烧秸秆”与“秸秆还田”的处理方式中,碳循环的路径不同。比较二者的差异,并简析两种处理方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5)“耕地用养结合”主要是为了保持耕地( )。(单选)
①土壤黏性②成土母质③土壤层厚度④腐殖质含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简述东北地区黑土保护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
【答案】(1)D
(2) 中国 在玉米生长期,中国东北地区降水量较低的月份更多,降水变率大
(3)ABC
(4)差异:“燃烧秸秆”使更多的碳进入大气圈,“秸秆还田”使碳进入土壤(岩石圈),二者碳循环的路径不同。
影响:“燃烧秸秆”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和颗粒物增加,加剧全球变暖与大气污染;“秸秆还田”使秸秆中的碳返回土壤中,增加了土壤的碳储量。
(5)D
(6)东北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开展黑土保护工作,有利于保持我国粮食产量,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开展黑土保护工作,有利于维持黑土肥力,保障耕地质量;有利于保护黑土耕地面积(数量),保障粮食的生产能力。
【分析】本题以1986-2015年东北玉米带生长季干旱次数分布图、中国东北和美国东北玉米带月均降水量图为材料,设置六道小题,主要考查东北玉米带的气候条件、影响土壤的形成因素、碳循环过程、土壤的养护、粮食安全问题等相关知识。
【详解】(1)读图1可知,我国东北玉米带生长季干旱次数并没有呈现由四周向中部递增的分布特征,A错误;干旱次数最大值在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均有出现,B错误;干旱主要影响西部和南部区域,C错误;干旱11次及以上约占该区域面积一半,D正确。故选D。
(2)读图2可知,与美国对比,在玉米生长期,中国东北地区玉米带降水量较低的月份更多,降水变率大,在玉米生长期更易发生干旱。
(3)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沃,主要是因为东北地区植被茂密,生物资源丰富,有机质来源丰富,气候冷湿,微生物活动较弱,分解作用缓慢,成土时间较长,淋溶作用弱,有利于有机质积累,ABC正确,D错误。故选ABC。
(4)“燃烧秸秆”与“秸秆还田”二者碳循环的路径不同,燃烧秸秆是把秸秆拾回家、堆成垛,变成烧饭、烧炕的燃料,使更多的碳进入大气圈;秸秆还田是把秸秆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使碳进入土壤。“燃烧秸秆”释放到大气圈,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和颗粒物增加,加剧全球变暖的趋势与大气污染;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新鲜有机物,在归还于农田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解作用,就可以转化成有机质和速效养分,使秸秆中的碳返回土壤中,增加了土壤的碳储量,既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也可供应一定的钾等养分。
(5)通过玉米秸秆还田和耕地用养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保护黑土土层厚度和腐殖质含量,③④正确;能够改善土壤粘性,但不是为了保持,①错误;对成土母质影响较小,②错误。故选D。
(6)黑土地是我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之一,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保护黑土地,保护黑土耕地面积,就是保护我国粮食生产的根基和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开展黑土保护工作,有利于维持黑土肥力,保障耕地质量,优良的黑土地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保障我国的粮食供应能力。
17.(2023下·山东济宁·高二统考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安全是指“能够有效提供全体居民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达标的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食物”的状态。在我国,粮食按种类主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薯类和豆类等。其中稻谷、小麦和玉米是谷物类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2016年,我国发布的《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将马铃薯作为主粮,扩大种植面积,推进产业开发。马铃薯营养丰富全面,具有单产高、耐储存等优点。下图为“2004-2020年中国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及其构成变化”,其中多样性指数越大,表明粮食作物种植类型越丰富。
(1)概括2004-2020年我国谷物类粮食种植结构的变化特征。
(2)说出粮食种植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3)说明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作用。
【答案】(1)稻谷和小麦播种面积占比基本保持稳定;玉米播种面积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
(2)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类粮食播种面积得到保障,粮食数量总体较为安全;粮食结构多样性减少,粮食出现结构性短缺。
(3)可以均衡其他粮食在市场中的比重,使粮食市场的结构更加优化合理;马铃薯单产高,有利于增加粮食的产量和供给,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马铃薯耐储存,有利于增加国家粮食储备。
【分析】本题以2004-2020年中国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及其构成变化为背景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与原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稻谷、小麦和玉米是谷物类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主要概括这三种粮食作物的变化特征即可。由图可知,2004-2020年我国谷物类粮食种植结构中,稻谷和小麦播种面积占比基本保持稳定,而玉米播种面积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谷物类粮食作物中,稻谷和小麦播种面积占比基本稳定,而玉米播种面积占比有所增加,说明谷物类粮食播种面积得到保障甚至略有增加,谷物类粮食产量保持稳定,从粮食数量上看总体较为安全;但与此同时,其他类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比缩小,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说明粮食种类有单一化趋势,粮食出现结构性短缺。
(3)基于我国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的现状,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可以增加马铃薯播种面积占比,均衡其他粮食在市场中的比重,提高粮食作物多样性,使粮食市场的结构更加优化合理;结合材料可知,马铃薯营养丰富全面、单产高,扩大其种植面积有利于增加粮食的产量和供给,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马铃薯耐储存,有利于增加国家粮食储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