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 23.太空一日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语文 23.太空一日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0 20:50:0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下册语文 23.太空一日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七上·武汉期中)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的鞭打。(拟人)
B.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后的那种小碎纹一样。(比喻)
C.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比喻)
D.为什么两边没有同时出现裂纹呢?因为两边用了不同的材料。(设问)
【答案】B
【知识点】太空一日;比喻;拟人;设问
【解析】【分析】考查修辞方法。B该项只是两种纹路的比较,不是比喻。A、C、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B.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
【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ABC.正确。D项省略号和“等”去掉一个。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3.下列关于课文《太空一日》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侧重于议论,指出登月是人类跨出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是人类的一次巨大飞跃。
B.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C.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共经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
D.人类首次登上月球这一伟大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答案】A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A.有误,本项中侧重于议论主要指最后阿姆斯特朗的评论,是片面的。应是:侧重于记叙,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BCD.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引起人的内脏 。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 了这种难受的过程。
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我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
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____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A.共振 描绘 由于 但是
B.共振 描绘 鉴于 虽然
C.共振 描述 由于 虽然
D.共振 描述 鉴于 但是
【答案】D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第一个空没什么选择。第二个空,注意与”难受的过程“的搭配,显然用“描述”更合乎事理。第三个空“鉴于”,不仅有由于的意还有按照、根据的意思。所以根据语境填“鉴于“。第四个空,前后分句是转折关系,强调后一个分句,所以填“但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二、填空题
5.给加点字注音。
弧度    轮廓    严谨   炽热   本末倒置   五脏六腑   
【答案】hú;kuò;jǐn;chì;dào;zàng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6.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成语。
(1)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   (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如同一次重生。
(2)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    (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3)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   ”(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的错觉。
(4)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   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答案】(1)如释重负
(2)耐人寻味
(3)本末倒置
(4)屏息凝神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如释重负”不要写作“如适重负”;“耐人寻味”不要写作“耐人徇味”;“本末倒置”不要写作“本未倒置”;“屏息凝神”不要写作“屏息疑神”。
故答案为:(1)如释重负
(2)耐人寻味
(3)本末倒置
(4)屏息凝神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书写和意思,解答时只要回顾以前所学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对成语的中可能遇到的形近字要注意辨析。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三、默写
7.(2023七下·二道期末)古诗文默写。
(1)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哲理的句子是“   ,   ”。
(4)古诗文中经常运用叠词来强调特殊的感情。“   ,   ”(《木兰诗》)以黄河流水声来村托木兰对爹娘的思念:“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运用叠词来表现天地广阔、历史悠远。
【答案】(1)会当凌绝顶
(2)箫鼓追随春社近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独怆然而涕下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名篇。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箫、近、自、溅怆、涕”等字。
故答案为:(1) 会当凌绝顶
(2) 箫鼓追随春社近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独怆然而涕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四、语言表达
8.(2023七下·榆树期中)综合实践
国家旅游局称,五一假期,在吴起县胜利山景区内,游客攀爬红军雕塑照相,被其他游客拍照记录后在网上传出,引起公众广泛谴责,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根据《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将该名游客列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保存期限长达10年。消息见报后,引起人们的广泛争论,读了这则新闻,你有何感想?(不少于120字)
【答案】游客不文明的行为,显露的是国人素质水平的低下。礼仪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它却是最珍贵的事情。一张小广告,一个纸团,一个用油漆写的字……在这座的城市中,无处不在。电线杆上,五颜六色的小广告让人看了心烦,清理人员几次把广告摘下来,但屡教不改的那些人一摘就贴,给洁净的城市抹黑;一个不用的纸,搓成一个小纸团,随手丢在马路旁,没有人理会,更没有人捡起它并扔进垃圾桶,一个那么小的纸团,却让这座城市伤痕累累;一个用油漆写在洁白的墙上的字,让人看了感到愤怒,让美丽的地方变成用油漆写字的天地……让我们向不文明行为说不!让我们为家园抚平创伤!让我们向不文明行为说不!
【知识点】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解答此题要从“行为”与“后果”两个方面来谈,先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叙述,然后分析李某的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再谈对李某的处罚的看法,摆出自己的观点,运用事实、道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即可。
故答案为:游客不文明的行为,显露的是国人素质水平的低下。礼仪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它却是最珍贵的事情。一张小广告,一个纸团,一个用油漆写的字……在这座的城市中,无处不在。电线杆上,五颜六色的小广告让人看了心烦,清理人员几次把广告摘下来,但屡教不改的那些人一摘就贴,给洁净的城市抹黑;一个不用的纸,搓成一个小纸团,随手丢在马路旁,没有人理会,更没有人捡起它并扔进垃圾桶,一个那么小的纸团,却让这座城市伤痕累累;一个用油漆写在洁白的墙上的字,让人看了感到愤怒,让美丽的地方变成用油漆写字的天地……让我们向不文明行为说不!让我们为家园抚平创伤!让我们向不文明行为说不!
【点评】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 此类文章适合写成议论性文章。对于公民不文明出行,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不良行为应该禁止,每个公民都应该以合法的方式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为健康文明的社会做出贡献。
五、名著导读
9.(2018七下·潮阳期末)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轰的一声炮响了,这时船员们的欢呼声混杂在一起。炮弹打中了,正打在动物身上,但是并没有给它致命的打击,而是从它圆圆的身上滑过去落在二海里远的海中。“真怪!”老炮手暴跳如雷,说,“这混蛋的身上一定有一层六英寸厚的铁甲!”“该死的东西!”法拉古舰长喊。追逐又开始了,法拉古舰长弯身对我说道:“我要一直追到我们的船爆炸为止!”“对,您对!”我答。人们只指望这动物筋疲力尽,它总不能跟蒸汽机一样,永远不感到疲倦。然而它一点也不疲倦。这么多时间过去了,它并没有显出一点疲劳的样子。再说,我们是应该表扬林肯号的,它用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了这次恶斗。我估计,在11月6日这倒霉的一天里,它所跑的路程不下五百公里!黑夜降临了,阴影笼罩了波涛汹涌的海洋。这时候,我以为我们的远征结束了,我们永远不能再见到这个古怪的动物了。可是我错了。晚上十点五十分,电光又在战舰前面三海里的海面上亮起来,还是跟昨天夜里一样辉煌,一样强烈。那条独角鲸好像是停着不动。也许白天跑得累了。它睡着了,它随着海水荡漾。这是一个好机会,法拉古舰长决定利用这次机会。他发出命令。为了不至把敌方惊醒,林肯号减低速度,小心谨慎地前进。在大海中碰到睡着了的鲸鱼,因而胜利地攻击它们,这并不是希奇的事情,尼德·兰也不止一次在鲸鱼昏睡的时候叉中了它们。加拿大人又到了船头斜桅下,走上了他原来的岗位。战舰慢慢地前进着,一点声息也没有,离这动物三百七十米左右的时候关了气门,船现在只凭本身余下的气力走动。船上连呼吸声也听不到。甲板上绝对沉寂。人们距白热的焦点不到一百英尺了,光度更强起来,照得我们的眼睛发昏。这时候,我伏在船头前面的栏杆上,看见尼德·兰在我下面,一手拉着帆索,一手挥动他锋利的鱼叉。就和这睡着的动物距离不过二十英尺了。忽然,他的胳膊使劲地一伸,鱼叉投了出去。我听到鱼叉发出响亮的声音,像是碰上了坚硬的躯壳。对面的电光突然熄灭,两团巨大的水猛扑到战舰甲板上来,像急流一般从船头冲至船尾,冲倒船上的人,打断了护墙桅的绳索。接着船被狠狠撞了一下,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掷到海中去了。
(1)以上文字出自小说《   》,作者是   。
(2)为什么说那条独角鲸是“古怪的动物”?
(3)“接着船被狠狠撞了一下,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掷到海中去了。”后来,“我”怎么了?请简要概述。
【答案】(1)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
(2)因为它不怕炮弹,不知疲倦,鱼叉投出后像是碰上了坚硬的躯壳。其实,它是一艘不为人所知的潜水艇。
(3)后来,“我”被潜艇俘虏,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并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知识点】海底两万里;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本题要根据文本内容中的人物“法拉古舰长”“尼德·兰”及讲述的内容来推断出处,再根据识记常识作答即可。
(2)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从选文中看,这个“独角鲸”不怕炮弹;“它一点也不疲倦”;鱼叉对它不起作用等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即可。
(3)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本题要根据自己阅读的理解,对原文的故事情节进行概括作答。关键点:被俘-海底探险-逃脱-揭密。
故答案为:(1)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
(2)因为它不怕炮弹,不知疲倦,鱼叉投出后像是碰上了坚硬的躯壳。其实,它是一艘不为人所知的潜水艇。
(3)后来,“我”被潜艇俘虏,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十个月之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并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中外国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根据“船员”“法拉古舰长”“独角鲸”这些信息可知原作是《海底两万里》,作者是凡尔纳。
(2)本题考查对作品中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古怪的动物”指的并不是真的动物,从“不怕炮弹”这个特点可以知道。
(3)本题考查对作品相关情节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熟悉原作的全部故事情节。后来,“我”被潜艇俘虏,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又得以逃脱。
六、语段阅读
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在太空中,我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因为飞船有预定的飞行轨道,可以实时标示飞船走到哪个位置,投影到地球上是哪一点,由图可依,一目了然。
即使不借助仪器和地图,以我们航天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些国家。
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分辨大概到哪个省,正从哪个地区上空飞过。
飞船的飞行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
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飞船绕地飞行14圈,前13圈飞的是不同的轨道,是不重复的,只有第14圈又回到第一圈的位置上,准备返回。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高度上,俯瞰时有着很广阔的视野,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曾经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是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叮嘱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
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地球上的任何单体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大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楚那到底是些什么。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
11.杨利伟为什么要强调“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
12.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利伟在太空能准确地判断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
B.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人工建筑就是长城。
C.飞船绕地飞行的轨道是不重复的。
D.在太空,祖国的各个省份杨利伟大都看到了。
13.为什么杨利伟对“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不下结论?突出他的什么精神?
【答案】10.在太空看到的景物。
11.示例:特别强调“中国上空”,表现了对祖国的亲和力,表达了他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12.B
13.作者对“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不能肯定,因此不下结论,表现杨利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概括情节,或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根据理解概括人物情感或是从中提取词语作答。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这个文段,主要内容是在写作者在太空看到的地面景象,以及太空舱窗外的物体,可概括为:在太空看到的景物。
故答案为: 在太空看到的景物。
11.本题考查人物行为与情感的分析。“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分辨大概到哪个省,正从哪个地区上空飞过”,杨利伟特别强调“中国上空”,因为他是中国人,仔细观察祖国的领土,表现了对祖国的亲和力,表达了他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故答案为: 特别强调“中国上空”,表现了对祖国的亲和力,表达了他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根据文中“我没有看到长城”“我曾叮嘱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地球上的任何单体建筑”可知,在太空中是看不到长城的。
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杨利伟对“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不下结论,用“认为也许……也可能……”,不充分肯定,说明只是个人猜测,不是结论,表现他不知道就不轻易下结论,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故答案为: 作者对“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不能肯定,因此不下结论,表现杨利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七、综合性学习
14.综合性学习。
向阳中学七年级某班正在举办“我的语文生活”主题班会,请你参加。
(1)活动一:寻找古诗词中的四季
古代诗词中有不少描绘自然风光的佳句,请按要求写出你最喜欢或熟悉的句子(连续的两句)。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2)活动二:趣味对联
①张亮搜集到一副对联,请你写出对联所隐含的年龄是   岁
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下联: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②把下面八句话组合,使之构成四副对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白首方悔读书迟
竹直心虚乃吾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一城山色半城湖
黑发不知勤学早 水淡性泊是我师
【答案】(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2)141;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诗句积累,符合要求即可,注意书写正确。
示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冬)
(2)①花甲是六十岁,“重逢”就是两个花甲,即一百二十岁。三七二十一。一百二十加二十一,就是一百四十一岁。古稀是七十岁。“双庆”就是两个古稀,即一百四十岁。“再多一度春秋”就是再加一年,即一百四十一岁。
②因为上联必须为三声或四声,下联必须为一声或二声,所以左边的四句诗为上联,右边的四句诗为下联。然后再根据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平仄相调等要求来组合即可。
故答案为: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4、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⑵1、141
2、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⑵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八、文言文阅读
(2023七下·增城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自李唐来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B.中通外直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C.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
D.予谓菊 权谓吕蒙曰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的画线句子,句句写莲,句句喻人,多方面交代了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B.“爱莲”即爱君子之德,文中的莲花不像菊花那样隐居避世,更不像牡丹以富贵媚人。
C.文中莲花洁净、雅致,最后一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度概括了莲的气质与品格。
D.最后一段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品评,表达了作者厌恶艳丽牡丹的主旨。
【答案】15.A
16.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17.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爱莲说;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语句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3)此题考查赏析文本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词句,品味分析文本的内容、主题、情感、写法等;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与题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对照、分析、甄别、判断、选择即可。
【附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但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藤蔓不长枝节,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很多人了!
15.A.都是“介词,从”;B.中间/射中;C.更加/好处;D.认为/对……说;故选A。
故答案为:A
16.此题中,要注意“予(我)、独(只)、淤泥(污泥)、染(沾染)、濯(洗)、涟(水波)、妖(艳丽)”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故答案为: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17.ABD正确。C.有误,高度概括了莲的气质与品格的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不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故选C。
故答案为:C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太空之旅
讲述人:杨利伟,“神舟五号”航天员,中国第一位飞天航天员。
①2003年10月15日一早,飞船预计9时整发射,进舱时间是6时15分。时钟指向早上6时,我已经在50多米高的发射平台上,现场只剩下4个人:我、一位教员、一位工程师和一位医生。
②6时15分,我接到进舱命令。进舱之后,用了十几分钟完成接收飞船程序,并把确认单交给工程师。
③“10,9,8,7……”当指挥员倒计时口令传来时,我情不自禁地举起了右手,向祖国和人民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9时整,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火箭拔地而起,载着我飞向太空。我能感到自己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飞船逐渐加速,负荷逐步加大,当感到那种压力远不像训练中那么大,我全身的肌肉才渐渐放松下来。
④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突然与飞船产生了强烈共振,我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五脏六腑似乎都要震碎了,这是在地面训练时从未经历过的。我只能咬紧牙关坚持着!共振似乎是太空在考验我这个来自中国的首个造访者。不适感竟很快减轻了。我感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
⑤火箭继续往大气层外飞去,速度越来越快,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一、二级火箭分离,整流罩分离……就在一瞬间,突然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似乎飘起来了,我意识到,飞船已经脱离地球引力,真的来到了太空。
⑥舷窗外,阳光把飞船太阳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那下边就是人类居住的美丽地球。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清晰可辨。飞船绕着地球高速飞行,90分钟一圈,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黑白交替之间,地球边缘仿佛镶了一道漂亮的金边,十分迷人。
⑦当飞船飞行到第七圈时,我在太空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美好愿望。
⑧根据飞船飞行程序的安排,可以在太空中休息6个小时,但我只睡了半个多小时。除了完成规定的飞行程序和任务,抓紧分分秒秒,尽可能多地体验在太空中的失重感受,多做一些动作,多拍一些资料,为今后的训练和任务多积累经验。我把飞行手册、摄像机皮包、笔和电池板等物品抛在空中,用手轻轻一推,它们就会飘动旋转。我还解开束缚带让自己飘在空中,一会儿倒立,一会儿旋转,做各种动作体会失重情况下身体的感受。我也把这一切都录了下来,带回了地面。
⑨当飞船飞行到第八圈时,北京指挥中心通知我与家人进行天地通话。耳机里传来妻子的声音:“利伟,你怎么样?我们看到你了,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咱爸、咱妈和孩子都来了,我们期待你归来!”我回答:“感觉非常好,放心吧。谢谢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接着孩子问我:“爸爸,你看到什么了?”我回答说:“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我想,这个家,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个家,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
2003年10月16日4时31分,我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接到了返航的命令。6时许,飞船脱离原来的轨道,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6时23分,飞船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腹地。我向指挥部报告:“我是‘神舟五号’,我已安全着陆。”几分钟后,着陆场搜救队员就来到返回舱旁边,帮我打开舱门。开舱门的年轻士兵叫李涛,一看到他,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可见着亲人了!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19.第①②段描写了哪些细节?有什么作用?
20.本文是根据航天员杨利伟的口述整理的,直接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22.从文中可以看出“我”的哪些品质?
【答案】18.本文详尽地叙述了“我”从来到发射平台,到进舱后的准备、发射升空时的感受、遨游太空的情状以及返回地面的经过,表现了一个航天员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祖国、对航天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19.①“我”提前到达发射平台,等候进舱;②“我”完成接收飞船程序,并把确认单交给工程师。渲染了飞船发射前紧张的氛围;引出下文,为下文写飞船发射做铺垫。
20.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一方面使文章内容更加真实可信,另一方面也使情感的抒发显得更加真切自然。
21.运用景物描写,真切地写出了“我”在太空所看到的地球的美丽情状,同时也烘托了“我”来到太空时无比兴奋的心情。
22.顽强的毅力,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忘我的工作热情,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无比热情。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记叙人称
【解析】【点评】(1)本道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
(2)本道题考查文章细节的理解。通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主题等分析理解。
(3)本道题考查以第一人称来行文的作用。第一人称方便主观心理描写,替代感强,易抒情。从第一人称叙事的角度来看,我眼睛和脑子里写的东西可以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更加真实。在阅读的时候,似乎不仅作者是“我”,读者也成为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优势在于,小说的语境更真实,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更小。
(4)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答题时找到句子所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语境和文章内容,主题思想来作答。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品质。解答时,注意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进行分析。
18.本道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在细读文章的基础上,以“我”为线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飞船发射、返回的经过和“我”的感受及精神品质即可。
故答案为:本文详尽地叙述了“我”从来到发射平台,到进舱后的准备、发射升空时的感受、遨游太空的情状以及返回地面的经过,表现了一个航天员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祖国、对航天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19.第①段“飞船预计9时整发射,进舱时间是6时15分。时钟指向早上6时,我已经在50多米高的发射平台上”写了“我”提前到达发射平台,等候进舱;第②段“进舱之后,用了十几分钟完成接收飞船程序,并把确认单交给工程师”写了“我”完成接收飞船程序,并把确认单交给工程师。这两个细节渲染了飞船发射前紧张的氛围;引出下文,为下文写飞船发射做铺垫。
故答案为:①“我”提前到达发射平台,等候进舱;②“我”完成接收飞船程序,并把确认单交给工程师。渲染了飞船发射前紧张的氛围;引出下文,为下文写飞船发射做铺垫。
20.本道题考查以第一人称来行文的作用。第一人称方便主观心理描写,替代感强,易抒情。从第一人称叙事的角度来看,我眼睛和脑子里写的东西可以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更加真实。在阅读的时候,似乎不仅作者是“我”,读者也成为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优势在于,小说的语境更真实,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更小。本文是根据航天员杨利伟的口述整理的,直接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一方面使文章内容更加真实可信,另一方面也使情感的抒发显得更加真切自然。
故答案为: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一方面使文章内容更加真实可信,另一方面也使情感的抒发显得更加真切自然。
21.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答题时找到句子所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语境和文章内容,主题思想来作答。“舷窗外,阳光把飞船太阳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那下边就是人类居住的美丽地球。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清晰可辨。”该句运用景物描写,真切地写出了“我”在太空所看到的地球的美丽情状,同时也烘托了“我”来到太空时无比兴奋的心情。
故答案为:运用景物描写,真切地写出了“我”在太空所看到的地球的美丽情状,同时也烘托了“我”来到太空时无比兴奋的心情。
2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品质。解答时,注意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进行分析。 如“我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五脏六腑似乎都要震碎了,这是在地面训练时从未经历过的。我只能咬紧牙关坚持着”表现了“我”具有顽强的意志;“除了完成规定的飞行程序和任务,抓紧分分秒秒,尽可能多地体验在太空中的失重感受,多做一些动作,多拍一些资料,为今后的训练和任务多积累经验”表现出“我”忘我的工作热情等等。
故答案为:顽强的毅力,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忘我的工作热情,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无比热情。
十、写作题
23.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为大家描述下你遨游太空的经历。(要求:想象合理,不少于200字)
【答案】示例:我乘坐飞船到了火星。原本泥沙一片的火星现在已经是人类的金库。整个火星被划分为五个区域,分别储藏金子、银子、钻石和稀有矿物,最后一个是智能区,里面由一百个智能机器人进行全程监控,一有情况,立即出动。最后,我们来到了水星。这个没有任何生命体的星球是用来储藏基因的。这里拥有全宇宙最大的基因库,包括四亿种植物,一花亿种动物以及人类的基因。如果一种植物灭绝了,那还可以利用基因库里的基因使植物“复活”。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太空一日
【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为大家描述一下你遨游太空的经历。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合理即可。示例:我乘坐飞船到了火星。原本泥沙一片的火星现在已经是人类的金库。整个火星被划分为五个区域,分别储藏金子、银子、钻石和稀有矿物,最后一个是智能区,里面由一百个智能机器人进行全程监控,一有情况,立即出动。最后,我们来到了水星。这个没有任何生命体的星球是用来储藏基因的。这里拥有全宇宙最大的基因库,包括四亿种植物,一花亿种动物以及人类的基因。如果一种植物灭绝了,那还可以利用基因库里的基因使植物“复活”。
【点评】选定内容后,我们就根据所选内容进行写作,注意想象合理,结构清晰,语句通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