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终(期末)质量评估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终(期末)质量评估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30 17:58:19

文档简介

2023年秋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及考
试科目在相应位置填涂。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当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地表开始出现细小水流时,坡面土壤受冲刷会产生细沟。根
据土壤粒径与黏结性,可将黄土高原中部和南部划分为不同类型粘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
黏结性呈正相关,土壤粒径与黏结性呈负相关。研究发现,在降水、地形和坡度等条件相同
的情况下,图示区域实验点②处比①处形成细沟时间早,细沟侵蚀发育更显著。下图示意黄
土高原四类黏土区的南界线。据此完成下面13小题。
图例


黄土高原区
40°
黏土区南界
·实验点
35
1059
110
高二地理第1页(共8页)
1.导致图中四类黏土由北向南粒径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地形
C.盛行风
D.光照
2.只考虑自然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则【→V土壤的
A.粒径增大
B.黏结性下降
C.有机质减少
D.透水率降低
3.相同降水条件下,实验点②处比①处细沟侵蚀发育更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①径流下渗少
②植被覆盖率低
③土壤孔隙大
④土壤有机质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土壤是全球陆地系统中最大的碳库载体,其排放的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
吸,与土壤温度密切相关。下图为某山地不同植被阶段8月份土壤C02排放量时间变化图,完
成45题。
+土壤C0,排放量
红松阔叶林阶段
草本阶段
89101立1213141516178(时)
(图中不同阶段的经纬度、海拔、坡
度、坡向、土壤类型等要素差别不大)
4.影响土壤C02排放量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水分
C.地势
D.坡向
5.红松阔叶林阶段土壤C02日排放量峰值明显滞后于草本阶段,是因为红松阔叶林
A.林冠茂密
B.根系发达
C.土壤干燥
D.落叶较多
下图所示岛屿位于北美洲加勒比海中部,该岛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大,属于科迪
勒拉山系的延仲部分。据此完成6~8题。
209
洋流
洋70流
高二地理第2页(共8页)2023年秋期高中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5 CDBAA 6——10 DBCAC 11——16 BDBCAD
17. (1)莱茵河三角洲河网密布,湖沼众多,分割自然区域;中心地区地势低洼,泥炭土、沉积砂层地基松软;高地分散,分布在“绿心”四周,城市难以连片发展。(6分)
(2)完善交通网,建设机场、海港等,强化区域内外联系;提升温州、瑞安等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加强区域产业联系与合作,明确城市产业分工,实现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加强大罗山等山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完善城市“绿心”。(任选3点6分)
18. (1)光伏发电,沼气利用,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推广无供热猪舍,节约能源;猪粪养田,减少化肥使用等。(6分)
(2)减少粪便等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粪便资源化利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水分,)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当地一年两收),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单产);提高农民收益,增强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等。(任意4点,得8分)
19. (1)专利资产指数低;呈增长趋势(2006年后加速增长)。(4分)
(2)稀土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稀土资源是发展高精尖产业的战略性资源;我国稀土产业处于产业链上中游,(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产品应用领域开发不足,专利资产指数低;我国稀土长期处于资源流失、浪费严重状态。(任选4点8分)
20. (1)戈兰高地位于多国交界地带;海拔较高,地势险要,(是区域的制高点);地下水丰富,淡水储量很大;是区域主要河流—约旦河等的发源地,有“中东水塔”之称,(控制戈兰高地就等于按制了该区域的主要水源)。(任答3点得6分)
(2)有利条件:光照资源充足;政府政策支持和先进技术支撑;摆脱传统能源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需要等。(任答2点,4分) 不利条件:土地面积不足,制约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周边国家冲突不断,影响投资者信心;太阳能收集难,储能难,对资金、技术要求条件高等。(任答2点,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