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愉快 身躯 豌豆 况且 无可耐何 横惯江面
B.期待 余波 淹没 拨河 眉清目秀 震耳欲聋
C.情景 逃跑 砸锅 赞叹 明眸浩齿 鹤发童颜
D.拍打 联系 预料 胸怀 威风凛凛 事到临头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石级上的铁链(liàn),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chàn)!
B.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无可奈(nài)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cháo)里掉下来的。
C.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sì)的落在猎狗面前,发出嘶(sī)哑的声音。
D.在鲫(jì)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xià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碰钉子的事在所难免,我们要迎难直上,勇于克服。
B.他是个一毛不拔的吝啬鬼,而这次捐款,他竟破天荒地捐了10元钱。
C.按照传统,希腊代表队打头阵,接下来各个国家队按照字母顺序依次入场。
D.杂技表演开始了,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在台上栽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4.选出描写天都峰陡的语句。( )
A.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
B.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C.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5.《爬天都峰》一文告诉我们( )
A.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B.爬天都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只有充满信心、相互鼓励,才能顺利地爬到峰顶。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爬天都峰》是按照 、 、 的顺序把 这件事写清楚的。“我”起初不敢爬山,因为 ,但最终还是爬上了山顶,因为 。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像小猴子一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照样子,用加点字写句子)
(2)老爷爷对我说:“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改为转述句)
(3)不一会儿,教室被我们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修改病句)
(4)请你围绕加点的词语,把句子的意思写得更加清楚、具体。
他真是个钓鱼的高手。
(5)我奋力向顶峰爬去,一会儿攀爬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二、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
爬天都峰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8.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9.一个班的“拼搏”小组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
①爸爸为什么说他们一老一少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呢?
②文章开头写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为什么一直写“我”和一位老爷爷一起爬呢?
③文中的“我”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发呢?
这三个问题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你认为是从哪三个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呢?
10.“我”是怎么爬天都峰的?文中只用了一句话进行描写,却很形象,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11.他们一老一小都从对方身上汲取了什么力量?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
周岩壁
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知不觉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句古诗来。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在乡下,三月的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作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我们偷偷找来竹篾,要那种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把竹子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地用细绳子细线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唧唧喳喳商量一阵,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把大团大团的放线,一头儿系在风筝上,一头儿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呵!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选自《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1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补充说明 B.表示插说
C.总结上文 D.引出下文
1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
1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两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 。你能写出它的后两句吗? , 。
15.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写出做风筝的过程。
16.文章结尾,我们的心为什么醉了?
三、语言表达
17.读新闻,写感受。
2018年5月14日10时41分,69岁的夏伯渝依靠双腿假肢从珠穆朗玛峰南坡成功登顶,成为中国第一位登顶珠峰的残疾人。1975年开始,这位戴假肢的夏伯渝就开始了和珠峰的不懈角力,43年的奋斗,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珠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A:“无可耐何”的“耐”有误,应改为“奈”;“横惯江面”的“惯”有误,应改为“贯”。
B:“拨河”的“拨”有误,应改为“拔”。
C:“明眸浩齿”的“浩”有误,应改为“明皓”。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2.【答案】C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A、B、D正确;C: 似(sì改shì)的;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3.【答案】D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A项“ 碰钉子 ” 常用以比喻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B项“破天荒”指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或者第一次出现的事。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C项“打头阵”打头阵的意思是在先头作战,比喻临事当先。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D项“栽跟头”比喻失败或出丑。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4.【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课文内容,“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中“笔陡”、“挂下来”这些词语,说明了天都峰陡的特点。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5.【答案】A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课文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6.【答案】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爬天都峰;“我”看到天都峰又高又陡,心里有些害怕;“我”看到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心里有了勇气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爬天都峰》,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依次写了“爬山之前——爬山时——爬山后”。课文描写了在假日,“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爬天都峰》一文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故答案为: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爬天都峰;“我”看到天都峰又高又陡,心里有些害怕;“我”看到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心里有了勇气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7.【答案】(1)高大的梧桐树像一把大伞,为行人遮挡烈日。或晚霞像五彩的云锦,绚烂无比。
(2)老爷爷对我说,要不是我的勇气鼓舞他,他还下不了决心。
(3)不一会儿,教室已经被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4)只见他来到河边,左看看右看看,精心挑选了一个地方,然后在鱼钩上挂上鱼饵,抛下钩,不一会儿就有鱼上钩了。就这样,还没过半天,他就钓了满满一桶鱼。他可真厉害!
(5)我一会儿低下头沉思,一会儿用心书写。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子排序、仿写;句式转换;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阅读例句,这是比喻句,作答时结合例句运用“像”进行造句仿写;
(2)改为转述句,应该把句子中“你”改写成“我”,把“我”改写成“他”,去掉句末的语气词,即可作答。
(3)这句话句子的语序存在问题,应该把“已经”放在“被”的前面;
(4)“高手”的意思是技艺高超的人,作答时要围绕“钓鱼的高手”把他的动作写具体。
(5)“一会儿......一会儿”是表示时间的词语,用于描写不同时间的不同内容。结合例句的表达特点进行仿写即可。
故答案为:(1)高大的梧桐树像一把大伞,为行人遮挡烈日。或晚霞像五彩的云锦,绚烂无比。(2)老爷爷对我说,要不是我的勇气鼓舞他,他还下不了决心。(3)不一会儿,教室已经被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4)只见他来到河边,左看看右看看,精心挑选了一个地方,然后在鱼钩上挂上鱼饵,抛下钩,不一会儿就有鱼上钩了。就这样,还没过半天,他就钓了满满一桶鱼。他可真厉害!(5)我一会儿低下头沉思,一会儿用心书写。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8.主要写了“我”跟爸爸和老爷爷一起爬天都峰的事。这篇文章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顶峰后的顺序写的。
9.①是从爸爸的角度提出的。②从读者的角度提出的。③从大家的角度提出的。
10.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几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11.都从对方身上汲取了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力量。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8.阅读短文,主要描写了暑假里“我”跟随爸爸去黄山,与一位老爷爷互相鼓励爬上天都峰的事。阅读各个部分的内容,课文是按照盘山前、爬山过程中、爬上顶峰后的顺序来写的。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可以进行准确作答。
故答案为:主要写了“我”跟爸爸和老爷爷一起爬天都峰的事。这篇文章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顶峰后的顺序写的。
9.阅读题目中的三个问题,①爸爸为什么说他们一老一少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呢?这个问题是从课文内容方面提出的问题;“②文章开头写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为什么一直写“我”和一位老爷爷一起爬呢?”这是从课文写作方法方面提出的问题;“③文中的“我”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发呢?”这是从读者的阅读感受的角度提出的问题。结合短文和题目内容可以进行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①是从爸爸的角度提出的。②从读者的角度提出的。③从大家的角度提出的。
10.阅读短文,“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这句话描写了“我”爬天都峰的过程和动作,仔细阅读短文,结合题目要求,可以找到句子,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11.阅读短文,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中获得了支持和鼓励,最后都爬上了天都峰,这就是我们彼此之间从对方身上获得力量。
故答案为:都从对方身上汲取了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力量。
【答案】12.A
13.反复;童年放风筝时看到满天风筝时惊奇喜悦的心情
14.《村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5.先找来竹篾,放到火堆上烤,然后弯成风筝的骨架,再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涂色,最后把线拐子上的线系在风筝上。
16.我们看到满天的风筝,大大小小,各种形状,五颜六色,心中充满喜悦之情,陶醉其中。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3)对内容的出处、作品的作者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选文第三自然段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选文最后自然段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12.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开始放吧。呵!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补充说明
故答案为:A
13.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呵!风筝!全是风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童年放风筝时看到满天风筝时惊奇喜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反复;童年放风筝时看到满天风筝时惊奇喜悦的心情
14.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和作家作品。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故答案为:《村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5.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仔细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从“我们偷偷找来竹篾。要那种绿皮的。有韧性的”“把竹子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地用细绳子细线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别出心战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上了穿斑斓的衣衫”“然后把大团大团的线,一头儿系在风筝上,一头儿缠在一个线拐子上。”可知制作过程是先找来竹,放到火堆上烤,然后弯成风筝的骨,再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涂色,最把线拐子上的线系在风筝上。
故答案为:先找来竹篾,放到火堆上烤,然后弯成风筝的骨架,再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涂色,最后把线拐子上的线系在风筝上。
16.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阅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可知陶醉”是因为我们看到满天的风筝,大大小小,各种形状,五颜六色,心中充满喜悦之情,陶醉其中。
故答案为:我们看到满天的风筝,大大小小,各种形状,五颜六色,心中充满喜悦之情,陶醉其中。
17.【答案】夏伯渝戴着假肢登顶珠峰,靠的是顽强的毅力,只要心中有梦想,为了梦想而不懈努力,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谈自己的看法时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分析材料,可知夏伯渝是一个身残志坚,为了梦想而不懈努力的人。
故答案为:夏伯渝戴着假肢登顶珠峰,靠的是顽强的毅力,只要心中有梦想,为了梦想而不懈努力,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点评】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 /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愉快 身躯 豌豆 况且 无可耐何 横惯江面
B.期待 余波 淹没 拨河 眉清目秀 震耳欲聋
C.情景 逃跑 砸锅 赞叹 明眸浩齿 鹤发童颜
D.拍打 联系 预料 胸怀 威风凛凛 事到临头
【答案】D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A:“无可耐何”的“耐”有误,应改为“奈”;“横惯江面”的“惯”有误,应改为“贯”。
B:“拨河”的“拨”有误,应改为“拔”。
C:“明眸浩齿”的“浩”有误,应改为“明皓”。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石级上的铁链(liàn),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chàn)!
B.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无可奈(nài)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cháo)里掉下来的。
C.老麻雀像一块石头似(sì)的落在猎狗面前,发出嘶(sī)哑的声音。
D.在鲫(jì)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xiàng)。
【答案】C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A、B、D正确;C: 似(sì改shì)的;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碰钉子的事在所难免,我们要迎难直上,勇于克服。
B.他是个一毛不拔的吝啬鬼,而这次捐款,他竟破天荒地捐了10元钱。
C.按照传统,希腊代表队打头阵,接下来各个国家队按照字母顺序依次入场。
D.杂技表演开始了,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在台上栽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答案】D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A项“ 碰钉子 ” 常用以比喻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B项“破天荒”指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或者第一次出现的事。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C项“打头阵”打头阵的意思是在先头作战,比喻临事当先。与对应的语境相符。
D项“栽跟头”比喻失败或出丑。与对应的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4.选出描写天都峰陡的语句。( )
A.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
B.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C.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课文内容,“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中“笔陡”、“挂下来”这些词语,说明了天都峰陡的特点。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5.《爬天都峰》一文告诉我们( )
A.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B.爬天都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只有充满信心、相互鼓励,才能顺利地爬到峰顶。
【答案】A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课文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爬天都峰》是按照 、 、 的顺序把 这件事写清楚的。“我”起初不敢爬山,因为 ,但最终还是爬上了山顶,因为 。
【答案】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爬天都峰;“我”看到天都峰又高又陡,心里有些害怕;“我”看到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心里有了勇气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爬天都峰》,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依次写了“爬山之前——爬山时——爬山后”。课文描写了在假日,“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爬天都峰》一文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故答案为: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爬天都峰;“我”看到天都峰又高又陡,心里有些害怕;“我”看到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心里有了勇气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像小猴子一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照样子,用加点字写句子)
(2)老爷爷对我说:“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改为转述句)
(3)不一会儿,教室被我们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修改病句)
(4)请你围绕加点的词语,把句子的意思写得更加清楚、具体。
他真是个钓鱼的高手。
(5)我奋力向顶峰爬去,一会儿攀爬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答案】(1)高大的梧桐树像一把大伞,为行人遮挡烈日。或晚霞像五彩的云锦,绚烂无比。
(2)老爷爷对我说,要不是我的勇气鼓舞他,他还下不了决心。
(3)不一会儿,教室已经被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4)只见他来到河边,左看看右看看,精心挑选了一个地方,然后在鱼钩上挂上鱼饵,抛下钩,不一会儿就有鱼上钩了。就这样,还没过半天,他就钓了满满一桶鱼。他可真厉害!
(5)我一会儿低下头沉思,一会儿用心书写。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子排序、仿写;句式转换;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阅读例句,这是比喻句,作答时结合例句运用“像”进行造句仿写;
(2)改为转述句,应该把句子中“你”改写成“我”,把“我”改写成“他”,去掉句末的语气词,即可作答。
(3)这句话句子的语序存在问题,应该把“已经”放在“被”的前面;
(4)“高手”的意思是技艺高超的人,作答时要围绕“钓鱼的高手”把他的动作写具体。
(5)“一会儿......一会儿”是表示时间的词语,用于描写不同时间的不同内容。结合例句的表达特点进行仿写即可。
故答案为:(1)高大的梧桐树像一把大伞,为行人遮挡烈日。或晚霞像五彩的云锦,绚烂无比。(2)老爷爷对我说,要不是我的勇气鼓舞他,他还下不了决心。(3)不一会儿,教室已经被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4)只见他来到河边,左看看右看看,精心挑选了一个地方,然后在鱼钩上挂上鱼饵,抛下钩,不一会儿就有鱼上钩了。就这样,还没过半天,他就钓了满满一桶鱼。他可真厉害!(5)我一会儿低下头沉思,一会儿用心书写。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
爬天都峰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8.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9.一个班的“拼搏”小组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
①爸爸为什么说他们一老一少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呢?
②文章开头写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为什么一直写“我”和一位老爷爷一起爬呢?
③文中的“我”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发呢?
这三个问题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你认为是从哪三个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呢?
10.“我”是怎么爬天都峰的?文中只用了一句话进行描写,却很形象,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11.他们一老一小都从对方身上汲取了什么力量?
【答案】8.主要写了“我”跟爸爸和老爷爷一起爬天都峰的事。这篇文章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顶峰后的顺序写的。
9.①是从爸爸的角度提出的。②从读者的角度提出的。③从大家的角度提出的。
10.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几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11.都从对方身上汲取了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力量。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8.阅读短文,主要描写了暑假里“我”跟随爸爸去黄山,与一位老爷爷互相鼓励爬上天都峰的事。阅读各个部分的内容,课文是按照盘山前、爬山过程中、爬上顶峰后的顺序来写的。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可以进行准确作答。
故答案为:主要写了“我”跟爸爸和老爷爷一起爬天都峰的事。这篇文章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顶峰后的顺序写的。
9.阅读题目中的三个问题,①爸爸为什么说他们一老一少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呢?这个问题是从课文内容方面提出的问题;“②文章开头写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为什么一直写“我”和一位老爷爷一起爬呢?”这是从课文写作方法方面提出的问题;“③文中的“我”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发呢?”这是从读者的阅读感受的角度提出的问题。结合短文和题目内容可以进行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①是从爸爸的角度提出的。②从读者的角度提出的。③从大家的角度提出的。
10.阅读短文,“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这句话描写了“我”爬天都峰的过程和动作,仔细阅读短文,结合题目要求,可以找到句子,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11.阅读短文,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中获得了支持和鼓励,最后都爬上了天都峰,这就是我们彼此之间从对方身上获得力量。
故答案为:都从对方身上汲取了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力量。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
周岩壁
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知不觉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句古诗来。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在乡下,三月的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作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我们偷偷找来竹篾,要那种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把竹子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地用细绳子细线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唧唧喳喳商量一阵,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把大团大团的放线,一头儿系在风筝上,一头儿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呵!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选自《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1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补充说明 B.表示插说
C.总结上文 D.引出下文
1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
1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两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 。你能写出它的后两句吗? , 。
15.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写出做风筝的过程。
16.文章结尾,我们的心为什么醉了?
【答案】12.A
13.反复;童年放风筝时看到满天风筝时惊奇喜悦的心情
14.《村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5.先找来竹篾,放到火堆上烤,然后弯成风筝的骨架,再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涂色,最后把线拐子上的线系在风筝上。
16.我们看到满天的风筝,大大小小,各种形状,五颜六色,心中充满喜悦之情,陶醉其中。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3)对内容的出处、作品的作者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选文第三自然段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选文最后自然段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12.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开始放吧。呵!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补充说明
故答案为:A
13.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呵!风筝!全是风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童年放风筝时看到满天风筝时惊奇喜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反复;童年放风筝时看到满天风筝时惊奇喜悦的心情
14.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和作家作品。清代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故答案为:《村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5.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仔细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从“我们偷偷找来竹篾。要那种绿皮的。有韧性的”“把竹子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地用细绳子细线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别出心战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上了穿斑斓的衣衫”“然后把大团大团的线,一头儿系在风筝上,一头儿缠在一个线拐子上。”可知制作过程是先找来竹,放到火堆上烤,然后弯成风筝的骨,再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涂色,最把线拐子上的线系在风筝上。
故答案为:先找来竹篾,放到火堆上烤,然后弯成风筝的骨架,再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涂色,最后把线拐子上的线系在风筝上。
16.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阅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可知陶醉”是因为我们看到满天的风筝,大大小小,各种形状,五颜六色,心中充满喜悦之情,陶醉其中。
故答案为:我们看到满天的风筝,大大小小,各种形状,五颜六色,心中充满喜悦之情,陶醉其中。
三、语言表达
17.读新闻,写感受。
2018年5月14日10时41分,69岁的夏伯渝依靠双腿假肢从珠穆朗玛峰南坡成功登顶,成为中国第一位登顶珠峰的残疾人。1975年开始,这位戴假肢的夏伯渝就开始了和珠峰的不懈角力,43年的奋斗,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珠峰!
【答案】夏伯渝戴着假肢登顶珠峰,靠的是顽强的毅力,只要心中有梦想,为了梦想而不懈努力,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谈自己的看法时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分析材料,可知夏伯渝是一个身残志坚,为了梦想而不懈努力的人。
故答案为:夏伯渝戴着假肢登顶珠峰,靠的是顽强的毅力,只要心中有梦想,为了梦想而不懈努力,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点评】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