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J市2023一2024学年度学别期末
高一年级学业水检测
地
理
本试卷共6页,18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
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是冬季存在于蒙古一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稳定的强大冷高压,
一般选择气压场中1025hPa等压线作为其特征线,下图为近几十年来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特征
线变动示意图。据图完成1一3题。
60
…19511965
---,1970-1980
165
一1981—2003
一一气候平均
451
1509
75
909
105
120
135
1.自1951年以来,气候受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变动影响较大的是(
A.日本
B.蒙古
C.中亚
D.西亚
2.与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特征线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A.全球变暖
B.海陆温差
C.洋流性质
D.海陆位置
3.与1951一1965年相比,1981—2003年我国()
A.夏季多洪涝
B.冬季多低温冻害C.夏季多早灾
D.冬季较为温暖
高二地理试卷第1页(共6页)
茎柔鱼亦称美洲大鱿鱼,分布范围广,资源量丰富,对海水温度敏感而易发生迁徙,是
东太平洋重要的经济物种。下图示意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茎柔鱼渔场重心随时间的变化。据此
完成46题。
120°W
1°N
115W
0°
110°W
1°S
期105°W
2°S
馋
100°W
3°S
95°W
4°S
一经度
5°S
纬废
90°WL
123456
9
1
月份
4.茎柔鱼渔场重心()
A.8~12月南北移动距离大于东西移动距离
B.1一5月向西南方向移动
C.5一8月的移动范围大于1~5月移动范围
D,8一12月向东北方向移动
5.据图推测,茎柔鱼5~8月(
A,向高水温区迁移
B.对饵料需求减小
C.受赤道气旋影响大
D.逆洋流流向迁移
6.研究发现厄尔尼诺年茎柔鱼个体较小,主要是由于()
①海水温度降低②海水温度升高③栖息范围增大④营养盐类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抛物线形沙丘是一种固定、半固定的沙丘,也是横向沙丘的一种。其形态特征与新月形
沙丘不同,平面图像马蹄,又像一条抛物线。在特定情况下,抛物线形沙丘可以和新月形沙
丘相互演变。下图为某地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的示意图(转变前后,不同坡向徒
缓状况不变)。据此完成7一9题。
8
8阳被
·沙粒
7.图示地区沙丘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8.促使抛物线形沙丘向新月形沙丘演变的环境特征是(
A.植被退化
B.气候暖湿
C.沙源增加
D.地壳抬升
9.与新月型沙丘相比,抛物线沙丘(
)
A.两翼植被更稀疏
B.两翼指向上风向
C.迎风坡坡度更小
D.分布于湿润地区
高二地理试卷第2页(共6页)1~5:ABDCD 6~10:DCABC 11~15:DCBBA
16.(15分)
(1)高压(反气旋);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至甲区域;甲区域位于大陆内部,受海洋调
节少,冬季气温较低,利于空气下沉集聚,加强副热带高压。(6分)
(2)乙城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以微风为主;乙城属沿海城市,受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影响,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一天内风向多变。(4分)
(3)M天气系统为冷锋,(2分)过境时城市乙出现阴雨、大风、降温天气(天气特征答
对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
17.(18分)
(1)科罗拉多河上游发源于落基山脉西部,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以降雪为主)
(2分),春季气温回升快,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2分),夏季气温高,以高山冰雪
融水补给为主(2分)。
(2)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河口盐度升高;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河口三角洲面积减少。(任答三点得6分)
(3)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该海域,洋流水温低,与大气形成温度差,大气热量向下传递
给海洋(或者大气温度降低);因受寒流影响,气温下降,海水蒸发减弱,海洋向大气输送
水汽少,降水减少。(每点3分,共6分)
18.(22分)
(1)淡水湖。依据:间冰期气温较高,冰川融水补给量大;补给量大于蒸发量。(6分)
(2)古湖消失,黄土高原河流落差增大,流水侵蚀增强,导致地形起伏加大;水域面积
的减少,导致气候变干;地下水位降低;土壤水分减少;植被退化,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任
答四点得8分)
(3)自甲向乙逐渐变厚。甲、乙分别位于古三门湖湖盆西、东两侧,根据渭河流向判断
自西向东地势变低;古三门湖形成后由于湖水向外溢流而消亡,湖泊面积逐渐向东退缩;西
侧地势高积水时间短,形成湖泊沉积物薄(或东侧地势低积水时间长,形成湖泊沉积物厚)。
(8分)
高二地理答案第 1 页(共1页)
{#{QQABYQYAogCoQBJAAAhCUwHoCAAQkBEACCoGAAAMoAAACA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