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荆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0 19:13:59

文档简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C A D B D A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D B C A A
16. (1)特点:法律内容、形式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司法倾向于理性化;用儒家文化,规
范日常行为,礼法结合。(6分)
(2)背景:宋朝建立后,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理学逐渐兴起,儒家
伦理得到加强;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重新规范统治秩序,对法律建设较为重视。(6分)
影响:宋代法律的发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宣传,有利于改良社会风气。(2分)
17. (1)积极影响:促进了中俄两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清朝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
加深了中华文明与俄罗斯文明的交流。(6分)
(2)因素: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交通工具的变革;与贸易对象
国的关系;政府的政策;战争。(任答 4点得 8分)
18. (1)特点:以铁路建设为先导;发挥垄断组织的生产优势;重视重工业的发展。(6分)
原因:借鉴工业化先行国的经验、技术;德意志国家完成统一,政局稳定。(3分)
(2)中西差异:
价值取向不同:西方追求少数人的资本、利润,中国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实现的路径不同:西方是对外扩张与掠夺,中国是和平发展道路。
最终目的不同:西方是少数资产阶级利益的最大化,中国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6分)
19.【例文】标题: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分)
论述: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有步聚地进行土地改革,到 1952年底,基本完成了
全国土地改革,全国 3 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约 7 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成为土地
的主人和独立的个体经营者。为了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的困难,党领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
发展集体经济,恢复农业生产。动员农民群众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兴修小水电、小塘
坝,扩大灌既面积,农业抗灾能力明显增强。(8分)
总之,党对改变农村面貌进行了不断探索,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2分)
高二历史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QQABaQYEgggAQBAAAQhCUwGoCgMQkBGACCoGwBAIsAAASANABAA=}#}
【答案】信息提取
材料的形式:连环画;
材料的内容:图 1,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婚姻自由;图 2,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农
民协会、民兵;
材料内容出现的时间:1950年
材料内容发布单位:华东人民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论述:
从改造前农村状况的角度。
从改造农村的政策举措角度:政策、措施(政权,经济、社会,各形式解释宣传政策等)。
从改造农村的成果角度。
评论:
从党的政策全局的角度: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任务。
从对农村的基层治理的举措角度:改造与建设同时进行。
从历史意义角度:当时的意义,深远意义
从连环画宣传意义的角度。表述层次
层次 1:提取信息准确、全面,既能提取时间信息、内容信息,又能提取素材本身的信息;
历史叙述符合历史时代特征和历史事实;历史评论符合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评论角度全面,
能从不同视角范围、角度对历史事物进行评论,史论结合,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层次 2:能从多角度提取信息,信息准确,既能提取时间信息、内容信息;历史叙述符合
历史时代特征和历史事实;历史评论符合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能从不同视角范围、角度对历
史事物进行评论,能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层次 3:提取信息角度单一,或提取信息不准确;历史叙述偏离历史时代,历史事实不清
楚;历史评论不符合正确历史价值观,评论角度单一;历史表述,不能史论结合,表述混乱。
高二历史答案第 2 页(共 2 页)
{#{QQABaQYEgggAQBAAAQhCUwGoCgMQkBGACCoGwBAIsAAASANABAA=}#}荆J市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木
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检测


本试卷共6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
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表是典籍记载先秦时期被征服者承担义务。表中变化反映了
时间
名称
内容
商代以前

藩属部落贡以方物
商代

强制代耕公田


什一而税,天下通行
A,轻徭薄赋缓和阶级矛盾
B.中央集权制度己经确立
C.国家机构治理能力提升
D.土地国有制的逐步崩溃
2.如右图所示是汉代画像石《盐井》拓片,图中的人
们正在烧柴煮盐。成书于东晋的《华阳国志》则记
载了汉代四川使用天然气煮盐的“火井”。对此解
读合理的是
A.画像石属于艺术作品史料价值不如《华阳国志》
B.画像石作为一手史料比《华阳国志》更为可信
C.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补充可丰富历史认知
D.现有的史料难以支持汉代四川盐井问题的研究
3.隋唐时期,贵族控制着国家的政治生活。宋代以后,官僚帝国的统治者总是具有“普遍化
权力”的倾向,致力于扩张性的政治目标,于是士绅取代贵族成为中国帝国社会力量的主
流、国家与民众之间的中间阶层。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发展创新
B.专制皇权的急剧膨胀
C.官僚政治的发展完善
D.政治权利结构的变动
高二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4.西安、洛阳、北京、南京与开封五座城市作为中国历史上主干王朝的都城,为中国历史作
出过特殊贡献,具有国家级的地理意义。由下图可知
草原丝细之路
爵孜地趣国

草原丝铜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中国内
海上丝绸之路
A.都城布局都讲究“中轴对称”
B.汉以后都城进入南北两京时代
C.都城迁移的轨迹是从东到西
D.唐以后都城选定均在运河沿岸
5.顺治五年(1648年),顺治帝发布《申严海禁敕谕》,规定北自天津南至广东沿海岸线各
省,一律“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交逆贼贸易者…不论军民,
俱行奏闻处斩”…但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颁布诏令:“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
满汉人民相同一体,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得旨开海贸易。”政策的调整反映了
A.抵御倭寇侵扰的需要
B.改善沿海地区民生的需要
C.有效管理台湾的需要
D.维护朝贡体制贸易的需要
6.《内政年鉴·警政篇》记载:“北平消防队之成立,始于前清光绪二十九年。初,警务学
堂附设消防科,延日人为教习,挑选长警专司训练,毕业后即组成消防队。”“消防官之
指挥救护,应首重人命,次及财产”。由此可见,中国近代消防队
A.成为中国警察部队的源头
B.主导了社会治安的管理
C.适应了近代城乡发展需要
D.推动了城市治理近代化
7,近代较早提出中国各民族一体融合的“大民族”观点的是梁启超。1903年他提出,“合
汉、合满,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提全球三分有一之人类,以高掌远跖于
五大陆之上”。后来他用“中华民族”或“中国民族”作为有史以来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这说明梁启超意在
A,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摆脱民族危机,走上强国之路
B.团结各族人民,巩固共和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利益
C.宣传民族历史,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共同反侵略
D.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8.毛泽东为陕北公学成立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
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
人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陕北公学的创办
A.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
B.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C.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填补了高等教育的空白
高二历史试参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