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科学中考模拟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科学中考模拟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30 19:00:30

文档简介

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科学中考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3九上·浙江模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物承载着文明的记忆。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下列文物中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河姆渡象牙蝶形器
B.良渚玉琮王
C.春秋伎乐铜屋
D.北宋彩望泥菩萨立像
2.(2023九上·浙江模拟)如图所示米酒,又叫酒酿、甜酒,一般用蒸熟的糯米,降温后拌入一定比例的酒曲(内含酵母菌)发酵而成,口感鲜甜。下列方法不适合用来延长米酒保存时间的是(  )
A.真空包装 B.冰箱冷藏 C.密封保存 D.高盐防腐
3.(2023九上·浙江模拟)液晶显示屏耗电量低、体积小、辐射低,普遍用于电视机及计算机等设备。如图所示是液晶显示屏不可或缺的透明金属的原材料铟,下列关于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
B.一个原子的质量为114.818g
C.所有同位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49
D.金属铟的化学式为ln2
4.(2023九上·浙江模拟)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界的许多神奇现象不断被揭开神秘的面纱。下列光现象主要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水中倒影
C.树影斑驳 D.日食景观
5.(2023九上·浙江模拟)建立“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如图所示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据图可知(  )
A.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每6g乙参加反应可生成32g丙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的类型为置换反应
6.(2023九上·浙江模拟)海獭、海狮、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皮下普遍有厚厚的脂肪,而同水域的鱼类,爬行类却没有,这主要与它们的哪项生理特征相适应(  )
A.体温是否恒定 B.运动方式
C.营养方式 D.呼吸方式
7.(2023九上·浙江模拟)在生物标本制作活动课上,某同学为制作叶脉书签,在实验室配制10%的NaOH溶液备用,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取用NaOH
B.称量NaOH
C.量取所需的水
D.溶解氢氧化钠
8.(2023九上·浙江模拟)小明生日时收到了朋友送的水晶球。小明观察水晶球发现球内有L1、L2两盏灯,底座表面可见S1、S2两个开关。为了探究开关和灯在密封底座内是如何连接的,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先闭合S2,发现两灯都不发光,再闭合S1,两灯都发光;再断开S2,只有L2发光。由此判断水晶球的电路连接方式为(  )
A. B.
C. D.
9.(2023九上·浙江模拟)如图所示是我省某学校的学生在一个学期内,观察记录自然笔记时在校园拍摄的一组照片。分析照片中景象,可知拍摄这组照片时(  )
A.太阳直射在靠近北回归线处 B.我省的白昼时长在逐渐变短
C.正是在我省赏桃花的最佳时节 D.处于我省全年气温最低的月份
10.(2023九上·浙江模拟)如图所示为消防喷淋头及其结构图。发生火灾时,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有色液体会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消防喷淋头应安装在靠近燃气灶火焰的位置
B.阀片的重力和阀座对阀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玻璃球胀破是因为有色液体受热使分子间空隙变大
D.喷水灭火是因为冷水通过热传递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11.(2023九上·浙江模拟)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各种味道、气味、光线及色彩等都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列有关生活化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柠檬水中加适量小苏打可缓解酸度
B.羽绒服填充物的鉴别可采用点燃闻气味法
C.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可观察到蓝色火焰
D.波尔多液呈蓝色是因为溶解了氢氧化铜
12.(2023九上·浙江模拟)《天工开物》中记载有一种自动引水灌溉工具——“高转筒车”(如图)。使用时下方转轮安装在河道中,流水驱动轮子转动,系在传动绳索上的竹筒将水从河里源源不断输送到上方农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筒车向上运输的水越多,功率越大
B.转轮转速越快,筒车的机械效率越高
C.筒车匀速转动运水时,筒内水的机械能变大
D.上、下两个轮子分别相当于定滑轮和动滑轮
13.(2023九上·浙江模拟)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因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而得名。如图所示是小明拍摄的龙井茶树照片。下列对茶树和龙井茶叶的观察和实验合理的是(  )
A.茶树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属裸子植物
B.可用放大镜观察茶树根部根毛的着生部位
C.茶树叶的上表皮和下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D.可用显微镜观察龙井茶水中分子的热运动
14.(2023九上·浙江模拟)自太空课堂开设以来,我们发现了很多地球实验和太空实验的差异性。如图甲、乙所示是分别在太空中和地球上做的油和水混合后充分振荡,再静置充足时间后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说明太空中水能溶解油,而地球上不行
B.地球上油滴上浮时,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太空失重环境下,浸在水中的油滴不受浮力作用
D.无论太空还是地球实验,瓶中油和水的质量始终不变
15.(2023九上·浙江模拟)事物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功能,性质和功能是组成和结构的外在表现。下列相关表述中,两者对应关系不成立的是(  )
选项 组成和结构 性质和功能
A 胚胎悬浮在充满羊水的羊膜囊中 缓冲性好,减少震动对胚胎影响
B 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有1个 对电子束缚力强,化学性质稳定
C 家庭电路进户火线上串联断路器 电流过大时能切断电路,保护电路
D 花岗岩中晶体颗粒形成致密结构 抗压强度高,优质的建筑材料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0空格,每空2分,共40分)
16.(2023九上·浙江模拟)如图所示是天文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相机拍摄的三张月相照片。
(1)利用天文望远镜和相机拍摄来了解月相的研究方法属于____。
A.观察法 B.文献法 C.实验法
(2)图中三种月相在一个农历月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填编号)。
17.(2023九上·浙江模拟)如图所示是小明为爷爷购买的一款助听器及部分结构名称。
(1)助听器能帮助听力衰减患者听见声音是因为它能将声音放大,即增大了声音的   这一特性。
(2)调节助听器上的音量控制旋钮可以改变声音的放大程度,它的实质是    (填某种电学元件)。
(3)小明查阅说明书后,了解到助听器的麦克风能将收集到的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而内部的动圈式受话器则会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其中动圈式受话器的原理是通电导体   。
18.(2023九上·浙江模拟)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生产和储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1)目前制氢的方法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和电解水制氢。由化石能源(煤、天然气)制得的H2中含有CO,因为H2的沸点要   ,因此利用液氮的低温可将CO液化分离,从而获得纯净氢气。
(2)氢气的储存有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其中物理储氢一般可用石墨烯。石墨烯可通过物理方法从石墨中剥离获得,据此可知,石墨烯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
19.(2023九上·浙江模拟)近些年来,当产业化浪潮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时,人们发现了一些存在于生物体之外的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获取暂时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危害。这类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而释放到环境中,影响人体和动物休内正常激素水平的外源性化学物质被称为环境激素。
(1)环境激素进入人体后,可通过   运输全身各处,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
(2)某类环境激素进入人体后,会引起女性的性早熟、月经失调,男子精液中精子数量减少,男性不育症增加等,说明此类环境激素会影响人体   (填激素种类)的分泌。
20.(2023九上·浙江模拟) 2022年10月,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1兆安),创造了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如图所示为科学家设计的核聚变发电原理图。
(1)装置①是核聚变发生的场所,核聚变时的能量转化是   。
(2)装置②内液态水变成高温水蒸气时,改变水内能的方式是   。
(3)此原理图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
21.(2023九上·浙江模拟)注射器在科学实验中有多种用途。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注射器进行的部分实验。
(1)装置甲中器材a的名称是   。利用注射器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为   时,说明装置不漏气。
(2)利用装置乙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过程中,不断缓缓来回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22.(2023九上·浙江模拟)硼(B)是制造火箭耐热合金的原料。镁还原法生产硼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脱水炉中,硼酸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则脱水炉中硼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从还原炉中得到的固体中含有Mg、B、MgO,经过酸煮罐获得B的原理和方法是   。
23.(2023九上·浙江模拟)如图,利用建筑学中的“张拉整体”结构原理,将质量均匀的木棒切割并组装成两个形状相同、质量均为m的木模甲和乙,用三根竖直细线a、b、c连接,在水平面上按照“互”字型静置,可观察到木模甲呈现悬浮效果。
(1)细线a对木模甲的拉力方向为   ,大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木模甲的重力mg。
(2)沿左右方向平移三根细线在木模甲的接线点,使上方木模仍受力平衡,细线仍竖直。此时虽然三根细线对木模甲的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但各细线上力的三要素中的   发生了改变。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第24和25小题,7空格,每空3分,第26和27题,6空格,每空2分,共33分)
24.(2023九上·浙江模拟)实验课上,小明按照图1所示电路图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步骤如下:
【检查器材】
电压为4.5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L、规格为“50Ω 1.5A”的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连接电路】
按照图1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电路连接成完整电路。   
(2)【获取数据】
移动滑片P到b端后,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多次测量,并记录数据。其中第4次测量时,电流表示数如图3所示,计算此时小灯泡的电阻   。
(3)【分析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发现,改变电压和电流时,测得的小灯泡的电阻阻值差异较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25.(2023九上·浙江模拟)救治血氧饱和度偏低的患者需要氧气,制氧机制氧是一种途径。某品牌制氧机中有一包白色颗粒和包黑色粉末,白色颗粒成分为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H2O2,它是过氧化氢与碳酸钠的化合物遇水后放出氧气)。为了解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是什么
【建立假设】
(1)   。
(2)【实验方案】
【实分析】
根据试管a和b中观察到的现象,推测黑色粉末的作用是   。
(3)根据试管。c和d中观察到的现象,不能说明试管b中反应完全后溶液中质的成分只有Na2CO3的理由是   。
(4)进一步实验发现,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为:
①Na2CO3·3H2O2==2Na2CO3+3H2O2;②2H2O22H2O+O2↑
则该制氧机的原料选择过碳酸钠固体而不选择双氧水的主要原因是   。
26.(2023九上·浙江模拟)秸秆还田,为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但是小明在农庄实践时发现,还田的秸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降解,会降低新作物种子的出苗率。为寻找加快秸秤降解的方法,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降解菌A和B对水稻秸秤都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提出问题】单独投放一种降解菌和等量混合投放两种降解菌对水稻秸秤的降解效果一样吗
【实验器材】浓度相同的降解菌A、B培养液,蒸馏水,水稻秸秤,天平,锥形瓶,恒温箱等
【实验步骤】
甲 乙 丙 丁
1 取水稻秸秆20g,用75%酒精浸泡30s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平均分成四等份,分别装在4个锥形瓶中
2 100mL蒸馏水 100mL降解菌A培养液 100mL同浓度的降解菌B培养液
3 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置为10℃
4 十天后,测量并记录各组经降解后剩余水稻秸秆质量
(1)实验时要先用75%酒精对水稻秸秆浸泡30s,再用无菌水冲洗,其目的是   。
(2)步骤⒉中丁组锥形瓶中应加入   。
(3)比较实验结果发现四组中的水稻秸秆降解量有一定差异。但是与查阅到的资料相比,实验中降解菌A和B的降解速度显著偏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27.(2023九上·浙江模拟)在“科学学具制作”选修课上,小明依据如图甲的双探头压强计,设计了如图乙的创新装置,并用这两个装置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利用甲装置探究液体压强时发现,保持探头C和D在水中的深度位置不变时,U形管A内的液面高度差保持不变,但U形管B内的面高度差却在缓变小,则出现缓慢变小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甲装置的上述问后,上下移动金属支架,发现始终大于,说明   。
(3)利用乙装置可以探究力产生的原因。若浮筒(包括玻璃圆筒及橡皮膜)完全浸没在水中后,让浮筒继续下降,浮筒受到的浮力将   。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28小题5分,第29小4分,第30小题7分、第31小题10分,第32小题7分,第33小题9分,共42分)
28.(2023九上·浙江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裁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组叶片光合速率明显下降时间   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的时间。
(2)分析说明,实验第2-4天,实验组叶片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9.(2023九上·浙江模拟)为求证“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的真伪,学习小组以煮沸52次的装水为水样利用下述反应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2NaNO2+2KI+2H2SO4=2NO↑+I2+2H2O+K2SO4+Na2O4。结果表明,1L水样反应时产生了5.08×10-3mg的I2。
(1)计算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
(2)查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现,合格饮用水中NaNO2的含量应低于7.50×10-3mg/L。结合计算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    (填“会”或“不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30.(2023九上·浙江模拟)早在3000多年以前,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使用杠杆。如图甲所示是他们发明的用来捣谷的舂。若碓头质量为25kg,不计横木的重力和转动摩擦,捣谷人双手与扶手之间的作用力为0。
(1)求碓头的重力:
(2)头竖直下落0.6m,用时0.5s,求重力做功的功率;
(3)质量为80kg的捣谷人,左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当他右脚在B点用最小力踩横木使其刚好转动时,示意图如图乙,已知OA:OB=2:1,求人左脚对地面的压强。
31.(2023九上·浙江模拟)科学实验拓展课上,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部分固定用装置未画出)测定石灰石中CaCO3的含量在锥形瓶中加入5.0g石灰石,通过分液漏斗逐滴加入足量盐酸,经计算,最终得到CO2气体1.76g。然后将一定量的CO2通入某NaOH溶液后,再往溶液中逐滴加入80mL3.65%的稀盐酸(密度为1.0g/mL),生成CO2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①往NaOH溶中缓慢通入CO2至过量的反应依次为:
2NaOH+CO2=Na2CO3+H2O,NaCO3+CO2+H2O=2NaHCO3
②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称盐酸的反应分为2步,依次为: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CO2↑+H2O。
(1)测定石灰石中CaCO3含量实验中,小明通入N2的作用是   。
(2)求小明用来制取CO2的石灰石中碳酸的质量分数。
(3)根据图乙可知,往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溶液中的溶质为   。
(4)将加入80mL稀盐酸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是多少
32.(2023九上·浙江模拟)2023年5月20日,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标志着我国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海油观澜号”由浮式基础和风机组成,整体高度超200m,总质量达1.1X107kg。平台采用“半潜式”设计,底部是一个三角形浮式基础,包括3个边立柱和1个中间立柱,图甲为其实物照片。浮式基础上方是高约83m的圆筒状柱子,柱子上方安装有机舱,机舱前部的3只大叶片驱动机舱中的发电机转子转动,生成绿色电力,年发电量将达2.2X107kW·h。
已知:海水密度为1.0X103kg/m3,天然气热值g=4.4X107J/kg
(1)风平浪静叶片不动时,平台基础排开海水的体积为多少 (不考虑锚链对平台的作用)
(2)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质量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
(3)海浮式风电平台基础设计方式除半潜式外还有单柱式(图乙)。与单柱式相比较,你认为“半潜式”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33.(2023九上·浙江模拟)小明家的豆浆机的简化电路和铭牌如图所示。豆浆机工作时加热器先加热,待水温达到64℃时温控开关闭合,电动机开始打磨且加热器继续加热,直到产出豆浆成品,电源开关自动断开。小明用初温20℃质量1kg的水和少量豆子制作豆浆,设电源电压为220V恒定不变,导线的电阻不计。求:
(1)加热器单独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
(2)质量为1kg的水从20℃加热到64需要吸收的热[c水=4.2x103J/(kg·c)]
(3)本次制作豆浆共计用时9min。如果在温控开关闭合前加热器产生的热70%被水吸收,且不计豆子吸收的热量。该豆浆机广告宣称制作一次豆浆费电小于0.2度,判断广告是否属实,请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分析。
【解答】A、 河姆渡象牙蝶形器由天然材料制成,不符合题意;
B、 良渚玉琮王由天然材料制成 ,不符合题意;
C、 春秋伎乐铜屋由金属材料制成,符合题意;
D、 北宋彩望泥菩萨立像由天然材料制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D
【知识点】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米酒,又叫酒酿、甜酒,旧时叫“醴”。制作时用糯米酿制,是汉族传统的特产酒。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酿在北方一般称它为“米酒”或“甜酒”。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其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含酒精量极低,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用优质糙糯米酿酒,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米酒已成为农家日常饮用的饮料。
【解答】A、真空条件下没有氧气,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酒 、真空条件下没有氧气,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酒精的阶段也不需要氧气,故A正确;
B、冰箱中温度低,可降低酶的活性以延长保存时 B、冰箱中温度低,可降低酶的活性以延长保存时
间,故B正确;
C、密封保存条件下一段时间由于氧气被消耗而没 C、密封保存条件下一段时间由于氧气被消耗而没
有氧气,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酒精的阶段也不需要 有氧气,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酒精的阶段也不需要
氧气,故C正确;
D、加入高盐能防腐,但是会抑制酵母菌代谢活 D、加入高盐能防腐,但是会抑制酵母菌代谢活
动,改变甜酒的口感,故D错误。 动,改变甜酒的口感,故D错误.
故选: D。
故答案为:D。
3.【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 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 AC.根据图片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49,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9。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 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核电荷数为49,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一定不是2,一定不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故A错误,C正确;
B.根据图片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为 114.818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1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B错误;
D.铟属于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In,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原理即可。
【解答】A.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故A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故B不合题意;
C.树影斑驳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故C不合题意;
D.日食景观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图示确定出各物质化学式,结合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B、根据图示写出反应方程式,由此确定乙和丙的质量关系分析;
C、根据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分子个数比分析;
D、根据置换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分析。
【解答】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CO2+3H2CH4O+H2O;
A、 甲醇中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碳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不符合题意;
B、乙和丙的质量比为6:32,则 每6g乙参加反应可生成32g丙 ,符合题意;
C、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生成物没有单质,不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 五大类脊椎动物,由高等到低等分别是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哺乳类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全身被毛,用肺呼吸;鸟类全身被羽毛,体温恒定,卵生,用肺呼吸;爬行类,体温不恒定,卵生,用肺呼吸;两栖类,皮肤裸露,体温不恒定,卵生,幼年用鳃呼吸,成年用肺呼吸,皮肤辅助;鱼类卵生,体温不恒定,终年生活在水中;
【解答】 海獭、海狮、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皮下普遍有厚厚的脂肪,而同水域的鱼类,爬行类却没有,这主要与它们的体温是否恒定有关;
故答案为:A
7.【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用钥匙或者是纸槽;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容器;烧杯用来做溶解物质的容器或者少量物质反应的容器;
【解答】A.氢氧化钠的瓶塞没有倒放,A错误;
B. 氢氧化钠固体不能放在纸上进行称量,B错误;
C. 量取一定体积的水用量筒和滴管,C正确;
D. 溶解氢氧化钠不能在量筒中进行,D错误;
故答案为:C。
8.【答案】D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L2发光时L1不发光,即二者不相互影响,那么二者为并联。断开S2时,只有L2发光,即此时L1发光,说明S2只控制灯泡L1,二者串联在同一支路上。而开关S1在干路上控制两个灯泡,如下图所示:
故选D。
9.【答案】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拍摄照片时所处的季节,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此时橘树结果,银杏落叶,应该在10月左右。
A.夏至时,大约在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在靠近北回归线处,故A错误;
B.此时已经过了秋分,我省的白昼时长在逐渐变短,故B正确;
C.8月是在我省赏桃花的最佳时节,故C错误;
D.我省全年气温最低的月份在1月份左右,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C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A.注意分析燃气灶能否正常工作;
B.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
C.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解答;
D.根据着火点的特点判断。
【解答】A.消防喷淋头安装在靠近燃气灶火焰的位置时,只要燃气灶打火工作,它就会爆裂,故A错误;
B.阀片的重力和阀座对阀片的压力,二者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肯定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玻璃球胀破是因为有色液体受热使分子间空隙变大,故C正确;
D.喷水灭火是因为冷水通过热传递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降低着火点,故D错误。
故选C。
11.【答案】D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A、根据柠檬水与小苏打能发生反应分析;
B、根据羽绒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分析;
C、根据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现象分析;
D、根据氢氧化铜难溶,波尔多液成分有硫酸铜分析。
【解答】A、柠檬水呈酸性,与小苏打能发生反应,在柠檬水中加适量小苏打可缓解酸度 ,不符合题意;
B、 羽绒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羽绒服填充物的鉴别可采用点燃闻气味法 ,不符合题意;
C、 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可观察到蓝色火焰 ,不符合题意;
D、 波尔多液呈蓝色是因为溶解了硫酸铜,氢氧化铜为难溶性物质 ,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C
【知识点】功率;动能的影响因素;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机械效率
【解析】【分析】 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的数量一定,时间越短,功率值就越大。求功率的公式为:功率=功/时间。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称为功率,用P表示。机械能=-动能+势能;动能和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动能就越大;重力势能和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弹性势能和形变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解答】A.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筒车向上运输的水越多,所做的功越大,A错误;
B. 转轮转速越快,相同的时间内对水所作的功越多,根据P=w/t可知,功率越大。B错误;
C. 筒车匀速转动运水时,筒内水的机械能变大 ,因为动能不变,势能变大,所以机械能变大,C正确;
D. 上、下两个轮子都是固定不动的,都是定滑轮,D错误;
故答案为:C。
13.【答案】B
【知识点】组织;种子植物;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 常见的植物从高等到低等依次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苔藓类和藻类。被子植物是指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裸子植物由松、杉、柏、银杏、和苏铁,有根、茎、叶、种子;蕨类,孢子繁殖,只有根茎叶,代表满江红,胎生狗脊;苔藓类,无根,有茎叶,孢子繁殖,代表地钱、葫芦藓;藻类什么器官都没有,孢子繁殖,代表紫菜,水绵,蓝藻。植物的五大组织分别是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和营养组织;
【解答】A. 茶树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A错误;
B. 可用放大镜观察茶树根部根毛的着生部位 ,B正确;
C. 茶树叶的上表皮和下表皮属于保护组织,C错误;
D. 无法可用显微镜观察到龙井茶水中分子的热运动,D错误;
故答案为:B。
14.【答案】A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A.根据溶解性的知识判断;
B.根据浮沉条件判断;
C.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
D.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A.无论在地球上还是月球上,水都不能溶解油脂,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地球上油滴上浮时,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浮力来自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失重状态下,液体没有重力,自然不会产生浮力,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无论太空还是地球实验,瓶中油和水的质量始终不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B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岩石的类型
【解析】【分析】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有1个,对电子束缚力弱,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失去电子,变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铯离子;断路器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主要的作用有两个方面:(1)控制作用。即根据运行需要,投入或切除部分电力设备或线路。(2)保护作用。即在电力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时,通过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作用于断路器,将故障部分从电网中迅速切除,以保证电网非故障部分的正常运行。
【解答】A. 胚胎悬浮在充满羊水的羊膜囊中,缓冲性好,减少震动对胚胎影响,A正确;
B. 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有1个,对电子束缚力弱,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失去电子,B错误;
C. 家庭电路进户火线上串联断路器,可以防止电流过大时能切断电路,保护电路,C正确;
D. 花岗岩中晶体颗粒形成致密结构,属于抗压强度高,优质的建筑材料,D正确;
故答案为:B。
16.【答案】(1)A
(2)③①②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 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作月相。①是满月,出现在每月的农历十五;②是下弦月,出现在每月的二十二,二十三;③是上弦月,出现在每月的初七、初八;
【解答】(1)利用天文望远镜和相机拍摄来了解月相的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
(2)①是满月,出现在每月的农历十五;②是下弦月,出现在每月的二十二,二十三;③是上弦月,出现在每月的初七、初八;所以顺序是③①②;
故答案为:(1)A(2)③①②
17.【答案】(1)响度
(2)变阻器
(3)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到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2)滑动变阻器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的电流,进而改变音量;
(3)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解答。
【解答】(1)助听器能帮助听力衰减患者听见声音是因为它能将声音放大,即增大了声音的响度这一特性。
(2)调节助听器上的音量控制旋钮可以改变声音的放大程度,它的实质是变阻器。
(3)小明查阅说明书后,了解到助听器的麦克风能将收集到的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而内部的动圈式受话器则会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其中动圈式受话器的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18.【答案】(1)低
(2)单质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气沸点低分析;
(2)根据石墨烯为碳单质分析。
【解答】(1) 因此利用液氮的低温将CO液化分离,从而获得纯净氢气 ,说明氢气沸点低。
(2) 石墨烯是通过物理方法从石墨上剥离获得,在物质分类上属于单质。
故答案为:(1)低;(2)单质。
19.【答案】(1)血液循环
(2)性激素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 性激素(化学本质是脂质)是指由动物体的性腺,以及胎盘、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等组织合成的甾体激素,具有促进性器官成熟、副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雌性动物卵巢主要分泌两种性激素——雌激素与孕激素,雄性动物睾丸主要分泌以睾酮为主的雄激素。
【解答】(1)环境激素进入人体后,可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全身各处,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
(2)某类环境激素进入人体后,会引起女性的性早熟、月经失调,男子精液中精子数量减少,男性不育症增加等,说明此类环境激素会影响人体的性激素分泌。
故答案为:(1)血液循环(2)性激素
20.【答案】(1)核能转化为内能
(2)热传递
(3)液态锂铅、水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热传递,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核聚变是无法控制的,核聚变原理的是太阳内部结构以及氢弹;核裂变是可控的,如原子弹和核电站的应用;
【解答】(1)装置①可以看出从液态锂铅变成高温液态锂铅,说明核聚变时能量的转化时核能转化为内能;
(2) 装置②内液态水变成高温水蒸气时,改变水内能的方式是热传递;
(3)从图中可以看出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液态锂铅、水 ;
故答案为:(1) 核能转化为内能 (2) 热传递 (3) 液态锂铅、水
21.【答案】(1)长颈漏斗;向外拉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再向内推活塞到一定位置,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一段液柱,且高度稳定不变。(只写向内推亦可)
(2)产生气流,使气体与CuO充分接触,有利于装置内的CO与CuO充分反应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及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及现象分析;
(2)根据气体与固体反应时要使药品充分接触分析。
【解答】(1) 器材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利用注射器检查此装置气密性需利用压强差的原理,操作和现象为向外拉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再向内推活塞到一定位置,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一段液柱,且高度稳定不变。
(2) 利用装置乙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过程中,不断缓缓来回推拉注射器活塞是为了产生气流,使气体与CuO充分接触,有利于装置内的CO与CuO充分反应 。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向外拉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再向内推活塞到一定位置,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一段液柱,且高度稳定不变;(2) 产生气流,使气体与CuO充分接触,有利于装置内的CO与CuO充分反应 。
22.【答案】(1)2H3BO3=B2O3+3H2O
(2)盐酸与固体混合物中的Mg和MgO发生反应,而不能与B发生反应,使Mg和MgO溶解而B不溶解,通过过滤取滤渣可获得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 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常见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变多”。其中部分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部分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解反应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此外,只有化合物才能发生分解反应。过滤是指进行固液分离的手段;
【解答】(1) 从图中可以可看出一种物质是B2O3;所以推测方程式为:2H3BO3=B2O3+3H2O
(2) 经过酸煮罐获得B的原理和方法是:盐酸与固体混合物中的Mg和MgO发生反应,而不能与B发生反应,使Mg和MgO溶解而B不溶解,通过过滤取滤渣可获得B;
故答案为:(1) 2H3BO3=B2O3+3H2O (2) 盐酸与固体混合物中的Mg和MgO发生反应,而不能与B发生反应,使Mg和MgO溶解而B不溶解,通过过滤取滤渣可获得B
23.【答案】(1)向上;大于
(2)力的作用点和大小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对木模甲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解答;
(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木模甲在空中保持静止状态,则它受到的细线a的拉力和重力相互平衡。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可知,拉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拉力方向向上。
(2)沿左右方向平移三根细线在木模甲的接线点,使上方木模仍受力平衡,细线仍竖直。此时虽然三根细线对木模甲的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但各细线上力的三要素中的力的作用点和大小发生了改变。
24.【答案】(1)
(2)10.00欧
(3)由于电流的热效应,根据焦耳定律可知,不同组别发热效率不同,导致各组的灯丝温度不同,从而影响了灯丝的电阻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2)根据图3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示数后,根据公式计算灯泡的电阻;
(3)电流通过导体时都会发热,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根据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在测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电压表应该与灯泡并联。根据图1可知,此时将灯泡的右端与电压表的“3”接线柱或与变阻器左下角的接线柱相连即可,如下图所示:
(2)根据图3可知,电流表选择量程0~0.6A,分度值为0.02A,则示数为0.3A,那么此时灯泡的电阻为:;
(3)根据实验数据发现,改变电压和电流时,测得的小灯泡的电阻阻值差异较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1:由于电流的热效应,根据焦耳定律可知,不同组别发热效率不同,导致各组的灯丝温度不同,从而影响了灯丝的电阻。
25.【答案】(1)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是2H2O22H2O+O2↑
(2)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度)
(3)步骤④只证明了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并没有检测碳酸根离子在反应前后的量有无反生改变
(4)固体运输储存更方便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分析;
(2)根据黑色固体加入前后反应速率及过氧化氢分解需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析;
(3)根据 步骤④只证明了碳酸根离子的存在, 并未证明其质量是否改变分析;
(4)根据固体药品运输储存更方便分析。
【解答】(1)该制氧气的原理是利用是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
(2)由试管a和b的反应现象可知,黑色粉末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3) 步骤④只证明了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并没有检测碳酸根离子在反应前后的量有无反生改变 ,所以试管c和d中观察到的现象,不能说明试管b中反应完全后溶液中质的成分只有Na2CO3。
(4)双氧水为液体,过碳酸钠为固体,比双氧水运输储存更方便。所以原料选择过碳酸钠而不选择双氧水。
故答案为:(1) 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是2H2O22H2O+O2↑ ;(2)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度);(3) 步骤④只证明了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并没有检测碳酸根离子在反应前后的量有无反生改变 ;(4) 固体运输储存更方便 。
26.【答案】(1)排除水稻秸秆上其他菌种对实验的影响
(2)50mL降解菌A培养液和50mL降解B培养液
(3)培养温度设置为10℃,温度太低,温度不适宜降解菌的繁殖和降解作用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 对照实验方法是根据事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而揭示其属性的一种科学实验方法。 具体做法是:将实验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群,其中一个是“对照组”,做为比较的标准;另一个或几个是“实验组”。 两组的主要区别在于,除了给“实验组”以某种特殊的条件外,其他的条件均一样。
【解答】(1)实验时要先用75%酒精对水稻秸秆浸泡30s,再用无菌水冲洗,其目的是排除水稻秸秆上其他菌种对实验的影响;
(2)根据提出的问题:单独投放一种降解菌和等量混合投放两种降解菌对水稻秸秤的降解效果一样吗 步骤2中丁组锥形瓶中应加入50mL降解菌A培养液和50mL降解B培养液;
(3)但是与查阅到的资料相比,实验中降解菌A和B的降解速度显著偏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培养温度设置为10℃,温度太低,温度不适宜降解菌的繁殖和降解作用;
故答案为:(1) 排除水稻秸秆上其他菌种对实验的影响 (2) 50mL降解菌A培养液和50mL降解B培养液 (3) 培养温度设置为10℃,温度太低,温度不适宜降解菌的繁殖和降解作用
27.【答案】(1)漏气
(2)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3)变小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浮力的变化;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1)当压强计漏气时,当探头受到压强时,里面的气体会溢出,从而使U形管两侧的高度差逐渐减小。
(2)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越大,则说明压强越大,根据甲图分析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结论即可。
(3)首先分析浮筒排开水的体积变化,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浮力的变化即可。
【解答】(1)U形管B内的面高度差却在缓慢变小,则出现缓慢变小的原因可能是漏气。
(2)解决甲装置的上述问后,上下移动金属支架,发现 始终大于 ,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3) 若浮筒(包括玻璃圆筒及橡皮膜)完全浸没在水中后, 橡皮膜向内凹陷,则它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浮筒受到的浮力变小。
28.【答案】(1)早
(2)实验组停止浇水两天左右,植物体由于根吸收水分减少,体内水分含量偏低,气孔张开程度变小,甚至关闭,不足以获得足够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由于缺少原料二氧化碳而降低速率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叶片上的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地进行。 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入根内,然后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输送到叶肉细胞。 这些水分,除了很少一部分参加植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以外,绝大部分变成水蒸气,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使植物体内经常保持着适量的水分。
【解答】(1) 实验组叶片光合速率明显下降时间早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的时间。
(2) 叶片上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气体包含了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 分析说明,实验第2-4天,实验组叶片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实验组停止浇水两天左右,植物体由于根吸收水分减少,体内水分含量偏低,气孔张开程度变小,甚至关闭,不足以获得足够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由于缺少原料二氧化碳而降低速率
故答案为:(1)早(2) 实验组停止浇水两天左右,植物体由于根吸收水分减少,体内水分含量偏低,气孔张开程度变小,甚至关闭,不足以获得足够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由于缺少原料二氧化碳而降低速率
29.【答案】(1)解:设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为x。
2NaNO2+2KI+2H2SO4=2NO↑+I2+2H2O+K2SO4+Na2SO4
138 254
X 5.08×10-3mg
138/x=254/5.08×10-3mg求得x=2.76×10-3mg
答: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是2.76×10-3mg。
(2)不会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生成碘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亚硝酸钠质量分析;
(2)根据 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及合格饮用水中 NaNO2的质量比较分析。
【解答】(2)由(1)中计算的 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是2.76×10-3mg ,小于合格饮用水中 NaNO2的含量 ,所以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不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故答案为:(1) 2.76×10-3mg ;(2)不会。
30.【答案】(1)碓头的重力G=mg=25kg×10N/kg=250N
(2)碓头重力做的功W=Gh=250N×0.6m=150J
重力做功的功率P=W/t=150J/0.5s=300w
(3)∵F1L1=F2L2∴F1×OB=G×OA
∴F1×1=250N×2∴F1=500N
由力的相互作用得,人受到杠杆的力为F3=F1=500N
人左脚对地面的压力F压=F支持=G人―F3=m人g―F3=80kg×10N/kg―500N=300N
人左脚对地面的压强p=F压/S=300N/(200×10―4m2)=1.5×104P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 G=mg 计算锥头的重力;
(2)根据计算W=Gh碓头重力做的功,再根据计算重力做功的功率;
(3)首先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计算右脚对杠杆的力F1 ,再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原理计算人受到杠杆的作用力F3。然后根据平衡力的知识F压=F支持=G人―F3计算人的左脚对地面的压力,最后根据计算左脚对地面的压强。
31.【答案】(1)滴加盐酸前,排尽空气,避免空气中原有CO2干扰实验;样品反应完全后,形成缓慢气流,使反应产生的CO2全部被干燥管a吸收。
(2)解:设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1.76g
100/x=44/1.76g 求得x=4g
CaCO3%=(4g/5.0g)×100%=80%
(3)NaOH和Na2CO3
(4)解:设与Na2CO3反应需要HCl质量为x,生成NaCl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CO2↑+H2O
73 117 44
Y x 0.88g
117/x=44/0.88g 求得x=2.34g 73/y=44/0.88g 求得y=1.46g
与Na2CO3反应需要m盐酸=1.46g/3.65%=40g
V盐酸=m盐酸/ρ盐酸=40g/1.0g/mL=40mL
与NaOH反应需要V盐酸=60mL-40mL=20mL
m盐酸=ρ盐酸V盐酸=1.0g/mL×20mL=20g
设与NaOH反应生成NaCl的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
36.5 58.5
20g×3.65% z
36.5/(20g×3.65%)=58.5/z 求得z=1.17g
得到固体质量mNaCl=2.34g+1.17g=3.51g
答:……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前装置内空气及反应后气体残留对实验的干扰分析;
(2)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加入盐酸,开始没有产生气体,过一段时间后产生气体,由此确定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钠反应分析;
(4)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计算出生成氯化钠质量和反应的碳酸钠质量,再由盐酸的总质量计算出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质量,利用盐酸质量再计算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由此计算反应后固体总质量分析。
【解答】(1)因装置内有空气,会干扰实验,且反应后装置内会残留二氧化碳气体,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实验中反应前和反应后都需通氮气,其中氮气的作用为:滴加盐酸前,排尽空气,避免空气中原有CO2干扰实验;样品反应完全后,形成缓慢气流,使反应产生的CO2全部被干燥管a吸收 。
(3)由图乙可知,加入盐酸,开始没有产生气体,过一段时间后产生气体,说明往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溶液中的溶质为 NaOH和Na2CO3。
故答案为:(1) 滴加盐酸前,排尽空气,避免空气中原有CO2干扰实验;样品反应完全后,形成缓慢气流,使反应产生的CO2全部被干燥管a吸收 ;(2)80%;(3) NaOH和Na2CO3 ;(4) 3.51g 。
32.【答案】(1)“海油观澜号”总质量达,漂浮在海面上
(2)
(3)适用海域范围较广;稳定性好等。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 计算平台基础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计算平台基础排开水的体积;
(2)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等于每年的发电量,再根据 计算燃烧天然气的质量即可;
(3)可从海域的适用范围和稳定性等角度分析解答。
33.【答案】(1)解:
(2)解:
(3)
∴广告属实
答:……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确定发热功率,再根据 计算加热器的电阻;
(2)根据公式 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3)根据 计算消耗的电能,再根据 计算加热器工作的时间,再根据 计算温控开关闭合后工作的时间,然后根据W=Pt计算温控开关闭合前后消耗的电能,最后相加即可。
1 / 1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科学中考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3九上·浙江模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物承载着文明的记忆。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下列文物中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河姆渡象牙蝶形器
B.良渚玉琮王
C.春秋伎乐铜屋
D.北宋彩望泥菩萨立像
【答案】C
【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分析。
【解答】A、 河姆渡象牙蝶形器由天然材料制成,不符合题意;
B、 良渚玉琮王由天然材料制成 ,不符合题意;
C、 春秋伎乐铜屋由金属材料制成,符合题意;
D、 北宋彩望泥菩萨立像由天然材料制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九上·浙江模拟)如图所示米酒,又叫酒酿、甜酒,一般用蒸熟的糯米,降温后拌入一定比例的酒曲(内含酵母菌)发酵而成,口感鲜甜。下列方法不适合用来延长米酒保存时间的是(  )
A.真空包装 B.冰箱冷藏 C.密封保存 D.高盐防腐
【答案】D
【知识点】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米酒,又叫酒酿、甜酒,旧时叫“醴”。制作时用糯米酿制,是汉族传统的特产酒。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酿在北方一般称它为“米酒”或“甜酒”。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其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含酒精量极低,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用优质糙糯米酿酒,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米酒已成为农家日常饮用的饮料。
【解答】A、真空条件下没有氧气,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酒 、真空条件下没有氧气,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酒精的阶段也不需要氧气,故A正确;
B、冰箱中温度低,可降低酶的活性以延长保存时 B、冰箱中温度低,可降低酶的活性以延长保存时
间,故B正确;
C、密封保存条件下一段时间由于氧气被消耗而没 C、密封保存条件下一段时间由于氧气被消耗而没
有氧气,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酒精的阶段也不需要 有氧气,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酒精的阶段也不需要
氧气,故C正确;
D、加入高盐能防腐,但是会抑制酵母菌代谢活 D、加入高盐能防腐,但是会抑制酵母菌代谢活
动,改变甜酒的口感,故D错误。 动,改变甜酒的口感,故D错误.
故选: D。
故答案为:D。
3.(2023九上·浙江模拟)液晶显示屏耗电量低、体积小、辐射低,普遍用于电视机及计算机等设备。如图所示是液晶显示屏不可或缺的透明金属的原材料铟,下列关于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
B.一个原子的质量为114.818g
C.所有同位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49
D.金属铟的化学式为ln2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 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 AC.根据图片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49,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9。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 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核电荷数为49,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一定不是2,一定不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故A错误,C正确;
B.根据图片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为 114.818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1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B错误;
D.铟属于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In,故D错误。
故选C。
4.(2023九上·浙江模拟)随着科技的发展,自然界的许多神奇现象不断被揭开神秘的面纱。下列光现象主要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海市蜃楼 B.水中倒影
C.树影斑驳 D.日食景观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原理即可。
【解答】A.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故A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故B不合题意;
C.树影斑驳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故C不合题意;
D.日食景观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5.(2023九上·浙江模拟)建立“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如图所示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据图可知(  )
A.甲醇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每6g乙参加反应可生成32g丙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的类型为置换反应
【答案】B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图示确定出各物质化学式,结合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B、根据图示写出反应方程式,由此确定乙和丙的质量关系分析;
C、根据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分子个数比分析;
D、根据置换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分析。
【解答】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CO2+3H2CH4O+H2O;
A、 甲醇中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由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碳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不符合题意;
B、乙和丙的质量比为6:32,则 每6g乙参加反应可生成32g丙 ,符合题意;
C、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生成物没有单质,不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3九上·浙江模拟)海獭、海狮、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皮下普遍有厚厚的脂肪,而同水域的鱼类,爬行类却没有,这主要与它们的哪项生理特征相适应(  )
A.体温是否恒定 B.运动方式
C.营养方式 D.呼吸方式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 五大类脊椎动物,由高等到低等分别是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哺乳类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全身被毛,用肺呼吸;鸟类全身被羽毛,体温恒定,卵生,用肺呼吸;爬行类,体温不恒定,卵生,用肺呼吸;两栖类,皮肤裸露,体温不恒定,卵生,幼年用鳃呼吸,成年用肺呼吸,皮肤辅助;鱼类卵生,体温不恒定,终年生活在水中;
【解答】 海獭、海狮、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皮下普遍有厚厚的脂肪,而同水域的鱼类,爬行类却没有,这主要与它们的体温是否恒定有关;
故答案为:A
7.(2023九上·浙江模拟)在生物标本制作活动课上,某同学为制作叶脉书签,在实验室配制10%的NaOH溶液备用,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取用NaOH
B.称量NaOH
C.量取所需的水
D.溶解氢氧化钠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用钥匙或者是纸槽;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容器;烧杯用来做溶解物质的容器或者少量物质反应的容器;
【解答】A.氢氧化钠的瓶塞没有倒放,A错误;
B. 氢氧化钠固体不能放在纸上进行称量,B错误;
C. 量取一定体积的水用量筒和滴管,C正确;
D. 溶解氢氧化钠不能在量筒中进行,D错误;
故答案为:C。
8.(2023九上·浙江模拟)小明生日时收到了朋友送的水晶球。小明观察水晶球发现球内有L1、L2两盏灯,底座表面可见S1、S2两个开关。为了探究开关和灯在密封底座内是如何连接的,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先闭合S2,发现两灯都不发光,再闭合S1,两灯都发光;再断开S2,只有L2发光。由此判断水晶球的电路连接方式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控制它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L2发光时L1不发光,即二者不相互影响,那么二者为并联。断开S2时,只有L2发光,即此时L1发光,说明S2只控制灯泡L1,二者串联在同一支路上。而开关S1在干路上控制两个灯泡,如下图所示:
故选D。
9.(2023九上·浙江模拟)如图所示是我省某学校的学生在一个学期内,观察记录自然笔记时在校园拍摄的一组照片。分析照片中景象,可知拍摄这组照片时(  )
A.太阳直射在靠近北回归线处 B.我省的白昼时长在逐渐变短
C.正是在我省赏桃花的最佳时节 D.处于我省全年气温最低的月份
【答案】B
【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拍摄照片时所处的季节,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此时橘树结果,银杏落叶,应该在10月左右。
A.夏至时,大约在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在靠近北回归线处,故A错误;
B.此时已经过了秋分,我省的白昼时长在逐渐变短,故B正确;
C.8月是在我省赏桃花的最佳时节,故C错误;
D.我省全年气温最低的月份在1月份左右,故D错误。
故选B。
10.(2023九上·浙江模拟)如图所示为消防喷淋头及其结构图。发生火灾时,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有色液体会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消防喷淋头应安装在靠近燃气灶火焰的位置
B.阀片的重力和阀座对阀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玻璃球胀破是因为有色液体受热使分子间空隙变大
D.喷水灭火是因为冷水通过热传递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答案】C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A.注意分析燃气灶能否正常工作;
B.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
C.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解答;
D.根据着火点的特点判断。
【解答】A.消防喷淋头安装在靠近燃气灶火焰的位置时,只要燃气灶打火工作,它就会爆裂,故A错误;
B.阀片的重力和阀座对阀片的压力,二者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肯定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玻璃球胀破是因为有色液体受热使分子间空隙变大,故C正确;
D.喷水灭火是因为冷水通过热传递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降低着火点,故D错误。
故选C。
11.(2023九上·浙江模拟)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各种味道、气味、光线及色彩等都与化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列有关生活化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柠檬水中加适量小苏打可缓解酸度
B.羽绒服填充物的鉴别可采用点燃闻气味法
C.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可观察到蓝色火焰
D.波尔多液呈蓝色是因为溶解了氢氧化铜
【答案】D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A、根据柠檬水与小苏打能发生反应分析;
B、根据羽绒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分析;
C、根据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燃烧现象分析;
D、根据氢氧化铜难溶,波尔多液成分有硫酸铜分析。
【解答】A、柠檬水呈酸性,与小苏打能发生反应,在柠檬水中加适量小苏打可缓解酸度 ,不符合题意;
B、 羽绒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羽绒服填充物的鉴别可采用点燃闻气味法 ,不符合题意;
C、 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可观察到蓝色火焰 ,不符合题意;
D、 波尔多液呈蓝色是因为溶解了硫酸铜,氢氧化铜为难溶性物质 ,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3九上·浙江模拟)《天工开物》中记载有一种自动引水灌溉工具——“高转筒车”(如图)。使用时下方转轮安装在河道中,流水驱动轮子转动,系在传动绳索上的竹筒将水从河里源源不断输送到上方农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筒车向上运输的水越多,功率越大
B.转轮转速越快,筒车的机械效率越高
C.筒车匀速转动运水时,筒内水的机械能变大
D.上、下两个轮子分别相当于定滑轮和动滑轮
【答案】C
【知识点】功率;动能的影响因素;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机械效率
【解析】【分析】 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多少,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的数量一定,时间越短,功率值就越大。求功率的公式为:功率=功/时间。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称为功率,用P表示。机械能=-动能+势能;动能和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动能就越大;重力势能和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弹性势能和形变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解答】A.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筒车向上运输的水越多,所做的功越大,A错误;
B. 转轮转速越快,相同的时间内对水所作的功越多,根据P=w/t可知,功率越大。B错误;
C. 筒车匀速转动运水时,筒内水的机械能变大 ,因为动能不变,势能变大,所以机械能变大,C正确;
D. 上、下两个轮子都是固定不动的,都是定滑轮,D错误;
故答案为:C。
13.(2023九上·浙江模拟)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因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而得名。如图所示是小明拍摄的龙井茶树照片。下列对茶树和龙井茶叶的观察和实验合理的是(  )
A.茶树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属裸子植物
B.可用放大镜观察茶树根部根毛的着生部位
C.茶树叶的上表皮和下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D.可用显微镜观察龙井茶水中分子的热运动
【答案】B
【知识点】组织;种子植物;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分析】 常见的植物从高等到低等依次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苔藓类和藻类。被子植物是指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裸子植物由松、杉、柏、银杏、和苏铁,有根、茎、叶、种子;蕨类,孢子繁殖,只有根茎叶,代表满江红,胎生狗脊;苔藓类,无根,有茎叶,孢子繁殖,代表地钱、葫芦藓;藻类什么器官都没有,孢子繁殖,代表紫菜,水绵,蓝藻。植物的五大组织分别是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和营养组织;
【解答】A. 茶树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A错误;
B. 可用放大镜观察茶树根部根毛的着生部位 ,B正确;
C. 茶树叶的上表皮和下表皮属于保护组织,C错误;
D. 无法可用显微镜观察到龙井茶水中分子的热运动,D错误;
故答案为:B。
14.(2023九上·浙江模拟)自太空课堂开设以来,我们发现了很多地球实验和太空实验的差异性。如图甲、乙所示是分别在太空中和地球上做的油和水混合后充分振荡,再静置充足时间后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说明太空中水能溶解油,而地球上不行
B.地球上油滴上浮时,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太空失重环境下,浸在水中的油滴不受浮力作用
D.无论太空还是地球实验,瓶中油和水的质量始终不变
【答案】A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A.根据溶解性的知识判断;
B.根据浮沉条件判断;
C.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
D.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A.无论在地球上还是月球上,水都不能溶解油脂,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地球上油滴上浮时,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浮力来自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失重状态下,液体没有重力,自然不会产生浮力,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无论太空还是地球实验,瓶中油和水的质量始终不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5.(2023九上·浙江模拟)事物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功能,性质和功能是组成和结构的外在表现。下列相关表述中,两者对应关系不成立的是(  )
选项 组成和结构 性质和功能
A 胚胎悬浮在充满羊水的羊膜囊中 缓冲性好,减少震动对胚胎影响
B 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有1个 对电子束缚力强,化学性质稳定
C 家庭电路进户火线上串联断路器 电流过大时能切断电路,保护电路
D 花岗岩中晶体颗粒形成致密结构 抗压强度高,优质的建筑材料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家庭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岩石的类型
【解析】【分析】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有1个,对电子束缚力弱,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失去电子,变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铯离子;断路器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主要的作用有两个方面:(1)控制作用。即根据运行需要,投入或切除部分电力设备或线路。(2)保护作用。即在电力设备或线路发生故障时,通过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作用于断路器,将故障部分从电网中迅速切除,以保证电网非故障部分的正常运行。
【解答】A. 胚胎悬浮在充满羊水的羊膜囊中,缓冲性好,减少震动对胚胎影响,A正确;
B. 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有1个,对电子束缚力弱,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失去电子,B错误;
C. 家庭电路进户火线上串联断路器,可以防止电流过大时能切断电路,保护电路,C正确;
D. 花岗岩中晶体颗粒形成致密结构,属于抗压强度高,优质的建筑材料,D正确;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20空格,每空2分,共40分)
16.(2023九上·浙江模拟)如图所示是天文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相机拍摄的三张月相照片。
(1)利用天文望远镜和相机拍摄来了解月相的研究方法属于____。
A.观察法 B.文献法 C.实验法
(2)图中三种月相在一个农历月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填编号)。
【答案】(1)A
(2)③①②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 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作月相。①是满月,出现在每月的农历十五;②是下弦月,出现在每月的二十二,二十三;③是上弦月,出现在每月的初七、初八;
【解答】(1)利用天文望远镜和相机拍摄来了解月相的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
(2)①是满月,出现在每月的农历十五;②是下弦月,出现在每月的二十二,二十三;③是上弦月,出现在每月的初七、初八;所以顺序是③①②;
故答案为:(1)A(2)③①②
17.(2023九上·浙江模拟)如图所示是小明为爷爷购买的一款助听器及部分结构名称。
(1)助听器能帮助听力衰减患者听见声音是因为它能将声音放大,即增大了声音的   这一特性。
(2)调节助听器上的音量控制旋钮可以改变声音的放大程度,它的实质是    (填某种电学元件)。
(3)小明查阅说明书后,了解到助听器的麦克风能将收集到的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而内部的动圈式受话器则会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其中动圈式受话器的原理是通电导体   。
【答案】(1)响度
(2)变阻器
(3)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解析】【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到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2)滑动变阻器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的电流,进而改变音量;
(3)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解答。
【解答】(1)助听器能帮助听力衰减患者听见声音是因为它能将声音放大,即增大了声音的响度这一特性。
(2)调节助听器上的音量控制旋钮可以改变声音的放大程度,它的实质是变阻器。
(3)小明查阅说明书后,了解到助听器的麦克风能将收集到的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而内部的动圈式受话器则会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其中动圈式受话器的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18.(2023九上·浙江模拟)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生产和储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1)目前制氢的方法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和电解水制氢。由化石能源(煤、天然气)制得的H2中含有CO,因为H2的沸点要   ,因此利用液氮的低温可将CO液化分离,从而获得纯净氢气。
(2)氢气的储存有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其中物理储氢一般可用石墨烯。石墨烯可通过物理方法从石墨中剥离获得,据此可知,石墨烯在物质分类上属于   。
【答案】(1)低
(2)单质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气沸点低分析;
(2)根据石墨烯为碳单质分析。
【解答】(1) 因此利用液氮的低温将CO液化分离,从而获得纯净氢气 ,说明氢气沸点低。
(2) 石墨烯是通过物理方法从石墨上剥离获得,在物质分类上属于单质。
故答案为:(1)低;(2)单质。
19.(2023九上·浙江模拟)近些年来,当产业化浪潮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时,人们发现了一些存在于生物体之外的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获取暂时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危害。这类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而释放到环境中,影响人体和动物休内正常激素水平的外源性化学物质被称为环境激素。
(1)环境激素进入人体后,可通过   运输全身各处,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
(2)某类环境激素进入人体后,会引起女性的性早熟、月经失调,男子精液中精子数量减少,男性不育症增加等,说明此类环境激素会影响人体   (填激素种类)的分泌。
【答案】(1)血液循环
(2)性激素
【知识点】内分泌腺和激素
【解析】【分析】 性激素(化学本质是脂质)是指由动物体的性腺,以及胎盘、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等组织合成的甾体激素,具有促进性器官成熟、副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雌性动物卵巢主要分泌两种性激素——雌激素与孕激素,雄性动物睾丸主要分泌以睾酮为主的雄激素。
【解答】(1)环境激素进入人体后,可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全身各处,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
(2)某类环境激素进入人体后,会引起女性的性早熟、月经失调,男子精液中精子数量减少,男性不育症增加等,说明此类环境激素会影响人体的性激素分泌。
故答案为:(1)血液循环(2)性激素
20.(2023九上·浙江模拟) 2022年10月,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1兆安),创造了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如图所示为科学家设计的核聚变发电原理图。
(1)装置①是核聚变发生的场所,核聚变时的能量转化是   。
(2)装置②内液态水变成高温水蒸气时,改变水内能的方式是   。
(3)此原理图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
【答案】(1)核能转化为内能
(2)热传递
(3)液态锂铅、水
【知识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热传递,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核聚变是无法控制的,核聚变原理的是太阳内部结构以及氢弹;核裂变是可控的,如原子弹和核电站的应用;
【解答】(1)装置①可以看出从液态锂铅变成高温液态锂铅,说明核聚变时能量的转化时核能转化为内能;
(2) 装置②内液态水变成高温水蒸气时,改变水内能的方式是热传递;
(3)从图中可以看出循环利用的物质有:液态锂铅、水 ;
故答案为:(1) 核能转化为内能 (2) 热传递 (3) 液态锂铅、水
21.(2023九上·浙江模拟)注射器在科学实验中有多种用途。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注射器进行的部分实验。
(1)装置甲中器材a的名称是   。利用注射器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为   时,说明装置不漏气。
(2)利用装置乙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过程中,不断缓缓来回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答案】(1)长颈漏斗;向外拉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再向内推活塞到一定位置,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一段液柱,且高度稳定不变。(只写向内推亦可)
(2)产生气流,使气体与CuO充分接触,有利于装置内的CO与CuO充分反应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常用仪器的名称
【解析】【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及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及现象分析;
(2)根据气体与固体反应时要使药品充分接触分析。
【解答】(1) 器材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利用注射器检查此装置气密性需利用压强差的原理,操作和现象为向外拉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再向内推活塞到一定位置,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一段液柱,且高度稳定不变。
(2) 利用装置乙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过程中,不断缓缓来回推拉注射器活塞是为了产生气流,使气体与CuO充分接触,有利于装置内的CO与CuO充分反应 。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向外拉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产生;再向内推活塞到一定位置,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有一段液柱,且高度稳定不变;(2) 产生气流,使气体与CuO充分接触,有利于装置内的CO与CuO充分反应 。
22.(2023九上·浙江模拟)硼(B)是制造火箭耐热合金的原料。镁还原法生产硼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脱水炉中,硼酸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则脱水炉中硼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从还原炉中得到的固体中含有Mg、B、MgO,经过酸煮罐获得B的原理和方法是   。
【答案】(1)2H3BO3=B2O3+3H2O
(2)盐酸与固体混合物中的Mg和MgO发生反应,而不能与B发生反应,使Mg和MgO溶解而B不溶解,通过过滤取滤渣可获得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 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常见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可以简单理解为“一变多”。其中部分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部分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分解反应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此外,只有化合物才能发生分解反应。过滤是指进行固液分离的手段;
【解答】(1) 从图中可以可看出一种物质是B2O3;所以推测方程式为:2H3BO3=B2O3+3H2O
(2) 经过酸煮罐获得B的原理和方法是:盐酸与固体混合物中的Mg和MgO发生反应,而不能与B发生反应,使Mg和MgO溶解而B不溶解,通过过滤取滤渣可获得B;
故答案为:(1) 2H3BO3=B2O3+3H2O (2) 盐酸与固体混合物中的Mg和MgO发生反应,而不能与B发生反应,使Mg和MgO溶解而B不溶解,通过过滤取滤渣可获得B
23.(2023九上·浙江模拟)如图,利用建筑学中的“张拉整体”结构原理,将质量均匀的木棒切割并组装成两个形状相同、质量均为m的木模甲和乙,用三根竖直细线a、b、c连接,在水平面上按照“互”字型静置,可观察到木模甲呈现悬浮效果。
(1)细线a对木模甲的拉力方向为   ,大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木模甲的重力mg。
(2)沿左右方向平移三根细线在木模甲的接线点,使上方木模仍受力平衡,细线仍竖直。此时虽然三根细线对木模甲的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但各细线上力的三要素中的   发生了改变。
【答案】(1)向上;大于
(2)力的作用点和大小
【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对木模甲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分析解答;
(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木模甲在空中保持静止状态,则它受到的细线a的拉力和重力相互平衡。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可知,拉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拉力方向向上。
(2)沿左右方向平移三根细线在木模甲的接线点,使上方木模仍受力平衡,细线仍竖直。此时虽然三根细线对木模甲的力的作用效果相同,但各细线上力的三要素中的力的作用点和大小发生了改变。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第24和25小题,7空格,每空3分,第26和27题,6空格,每空2分,共33分)
24.(2023九上·浙江模拟)实验课上,小明按照图1所示电路图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步骤如下:
【检查器材】
电压为4.5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L、规格为“50Ω 1.5A”的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连接电路】
按照图1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电路连接成完整电路。   
(2)【获取数据】
移动滑片P到b端后,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多次测量,并记录数据。其中第4次测量时,电流表示数如图3所示,计算此时小灯泡的电阻   。
(3)【分析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发现,改变电压和电流时,测得的小灯泡的电阻阻值差异较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答案】(1)
(2)10.00欧
(3)由于电流的热效应,根据焦耳定律可知,不同组别发热效率不同,导致各组的灯丝温度不同,从而影响了灯丝的电阻
【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2)根据图3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示数后,根据公式计算灯泡的电阻;
(3)电流通过导体时都会发热,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根据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在测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电压表应该与灯泡并联。根据图1可知,此时将灯泡的右端与电压表的“3”接线柱或与变阻器左下角的接线柱相连即可,如下图所示:
(2)根据图3可知,电流表选择量程0~0.6A,分度值为0.02A,则示数为0.3A,那么此时灯泡的电阻为:;
(3)根据实验数据发现,改变电压和电流时,测得的小灯泡的电阻阻值差异较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1:由于电流的热效应,根据焦耳定律可知,不同组别发热效率不同,导致各组的灯丝温度不同,从而影响了灯丝的电阻。
25.(2023九上·浙江模拟)救治血氧饱和度偏低的患者需要氧气,制氧机制氧是一种途径。某品牌制氧机中有一包白色颗粒和包黑色粉末,白色颗粒成分为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H2O2,它是过氧化氢与碳酸钠的化合物遇水后放出氧气)。为了解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是什么
【建立假设】
(1)   。
(2)【实验方案】
【实分析】
根据试管a和b中观察到的现象,推测黑色粉末的作用是   。
(3)根据试管。c和d中观察到的现象,不能说明试管b中反应完全后溶液中质的成分只有Na2CO3的理由是   。
(4)进一步实验发现,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为:
①Na2CO3·3H2O2==2Na2CO3+3H2O2;②2H2O22H2O+O2↑
则该制氧机的原料选择过碳酸钠固体而不选择双氧水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是2H2O22H2O+O2↑
(2)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度)
(3)步骤④只证明了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并没有检测碳酸根离子在反应前后的量有无反生改变
(4)固体运输储存更方便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分析;
(2)根据黑色固体加入前后反应速率及过氧化氢分解需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分析;
(3)根据 步骤④只证明了碳酸根离子的存在, 并未证明其质量是否改变分析;
(4)根据固体药品运输储存更方便分析。
【解答】(1)该制氧气的原理是利用是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
(2)由试管a和b的反应现象可知,黑色粉末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3) 步骤④只证明了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并没有检测碳酸根离子在反应前后的量有无反生改变 ,所以试管c和d中观察到的现象,不能说明试管b中反应完全后溶液中质的成分只有Na2CO3。
(4)双氧水为液体,过碳酸钠为固体,比双氧水运输储存更方便。所以原料选择过碳酸钠而不选择双氧水。
故答案为:(1) 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是2H2O22H2O+O2↑ ;(2)催化作用(加快反应速度);(3) 步骤④只证明了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并没有检测碳酸根离子在反应前后的量有无反生改变 ;(4) 固体运输储存更方便 。
26.(2023九上·浙江模拟)秸秆还田,为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但是小明在农庄实践时发现,还田的秸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降解,会降低新作物种子的出苗率。为寻找加快秸秤降解的方法,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降解菌A和B对水稻秸秤都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提出问题】单独投放一种降解菌和等量混合投放两种降解菌对水稻秸秤的降解效果一样吗
【实验器材】浓度相同的降解菌A、B培养液,蒸馏水,水稻秸秤,天平,锥形瓶,恒温箱等
【实验步骤】
甲 乙 丙 丁
1 取水稻秸秆20g,用75%酒精浸泡30s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平均分成四等份,分别装在4个锥形瓶中
2 100mL蒸馏水 100mL降解菌A培养液 100mL同浓度的降解菌B培养液
3 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置为10℃
4 十天后,测量并记录各组经降解后剩余水稻秸秆质量
(1)实验时要先用75%酒精对水稻秸秆浸泡30s,再用无菌水冲洗,其目的是   。
(2)步骤⒉中丁组锥形瓶中应加入   。
(3)比较实验结果发现四组中的水稻秸秆降解量有一定差异。但是与查阅到的资料相比,实验中降解菌A和B的降解速度显著偏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答案】(1)排除水稻秸秆上其他菌种对实验的影响
(2)50mL降解菌A培养液和50mL降解B培养液
(3)培养温度设置为10℃,温度太低,温度不适宜降解菌的繁殖和降解作用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 对照实验方法是根据事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而揭示其属性的一种科学实验方法。 具体做法是:将实验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群,其中一个是“对照组”,做为比较的标准;另一个或几个是“实验组”。 两组的主要区别在于,除了给“实验组”以某种特殊的条件外,其他的条件均一样。
【解答】(1)实验时要先用75%酒精对水稻秸秆浸泡30s,再用无菌水冲洗,其目的是排除水稻秸秆上其他菌种对实验的影响;
(2)根据提出的问题:单独投放一种降解菌和等量混合投放两种降解菌对水稻秸秤的降解效果一样吗 步骤2中丁组锥形瓶中应加入50mL降解菌A培养液和50mL降解B培养液;
(3)但是与查阅到的资料相比,实验中降解菌A和B的降解速度显著偏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培养温度设置为10℃,温度太低,温度不适宜降解菌的繁殖和降解作用;
故答案为:(1) 排除水稻秸秆上其他菌种对实验的影响 (2) 50mL降解菌A培养液和50mL降解B培养液 (3) 培养温度设置为10℃,温度太低,温度不适宜降解菌的繁殖和降解作用
27.(2023九上·浙江模拟)在“科学学具制作”选修课上,小明依据如图甲的双探头压强计,设计了如图乙的创新装置,并用这两个装置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利用甲装置探究液体压强时发现,保持探头C和D在水中的深度位置不变时,U形管A内的液面高度差保持不变,但U形管B内的面高度差却在缓变小,则出现缓慢变小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甲装置的上述问后,上下移动金属支架,发现始终大于,说明   。
(3)利用乙装置可以探究力产生的原因。若浮筒(包括玻璃圆筒及橡皮膜)完全浸没在水中后,让浮筒继续下降,浮筒受到的浮力将   。
【答案】(1)漏气
(2)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3)变小
【知识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浮力的变化;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1)当压强计漏气时,当探头受到压强时,里面的气体会溢出,从而使U形管两侧的高度差逐渐减小。
(2)U形管的液面高度差越大,则说明压强越大,根据甲图分析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结论即可。
(3)首先分析浮筒排开水的体积变化,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比较浮力的变化即可。
【解答】(1)U形管B内的面高度差却在缓慢变小,则出现缓慢变小的原因可能是漏气。
(2)解决甲装置的上述问后,上下移动金属支架,发现 始终大于 ,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3) 若浮筒(包括玻璃圆筒及橡皮膜)完全浸没在水中后, 橡皮膜向内凹陷,则它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浮筒受到的浮力变小。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28小题5分,第29小4分,第30小题7分、第31小题10分,第32小题7分,第33小题9分,共42分)
28.(2023九上·浙江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裁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组叶片光合速率明显下降时间   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的时间。
(2)分析说明,实验第2-4天,实验组叶片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早
(2)实验组停止浇水两天左右,植物体由于根吸收水分减少,体内水分含量偏低,气孔张开程度变小,甚至关闭,不足以获得足够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由于缺少原料二氧化碳而降低速率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叶片上的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地进行。 土壤中的水分由根毛进入根内,然后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输送到叶肉细胞。 这些水分,除了很少一部分参加植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以外,绝大部分变成水蒸气,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使植物体内经常保持着适量的水分。
【解答】(1) 实验组叶片光合速率明显下降时间早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的时间。
(2) 叶片上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气体包含了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 分析说明,实验第2-4天,实验组叶片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实验组停止浇水两天左右,植物体由于根吸收水分减少,体内水分含量偏低,气孔张开程度变小,甚至关闭,不足以获得足够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由于缺少原料二氧化碳而降低速率
故答案为:(1)早(2) 实验组停止浇水两天左右,植物体由于根吸收水分减少,体内水分含量偏低,气孔张开程度变小,甚至关闭,不足以获得足够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由于缺少原料二氧化碳而降低速率
29.(2023九上·浙江模拟)为求证“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的真伪,学习小组以煮沸52次的装水为水样利用下述反应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2NaNO2+2KI+2H2SO4=2NO↑+I2+2H2O+K2SO4+Na2O4。结果表明,1L水样反应时产生了5.08×10-3mg的I2。
(1)计算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
(2)查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现,合格饮用水中NaNO2的含量应低于7.50×10-3mg/L。结合计算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    (填“会”或“不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答案】(1)解:设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为x。
2NaNO2+2KI+2H2SO4=2NO↑+I2+2H2O+K2SO4+Na2SO4
138 254
X 5.08×10-3mg
138/x=254/5.08×10-3mg求得x=2.76×10-3mg
答: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是2.76×10-3mg。
(2)不会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生成碘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亚硝酸钠质量分析;
(2)根据 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及合格饮用水中 NaNO2的质量比较分析。
【解答】(2)由(1)中计算的 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是2.76×10-3mg ,小于合格饮用水中 NaNO2的含量 ,所以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不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故答案为:(1) 2.76×10-3mg ;(2)不会。
30.(2023九上·浙江模拟)早在3000多年以前,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使用杠杆。如图甲所示是他们发明的用来捣谷的舂。若碓头质量为25kg,不计横木的重力和转动摩擦,捣谷人双手与扶手之间的作用力为0。
(1)求碓头的重力:
(2)头竖直下落0.6m,用时0.5s,求重力做功的功率;
(3)质量为80kg的捣谷人,左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当他右脚在B点用最小力踩横木使其刚好转动时,示意图如图乙,已知OA:OB=2:1,求人左脚对地面的压强。
【答案】(1)碓头的重力G=mg=25kg×10N/kg=250N
(2)碓头重力做的功W=Gh=250N×0.6m=150J
重力做功的功率P=W/t=150J/0.5s=300w
(3)∵F1L1=F2L2∴F1×OB=G×OA
∴F1×1=250N×2∴F1=500N
由力的相互作用得,人受到杠杆的力为F3=F1=500N
人左脚对地面的压力F压=F支持=G人―F3=m人g―F3=80kg×10N/kg―500N=300N
人左脚对地面的压强p=F压/S=300N/(200×10―4m2)=1.5×104P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 G=mg 计算锥头的重力;
(2)根据计算W=Gh碓头重力做的功,再根据计算重力做功的功率;
(3)首先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计算右脚对杠杆的力F1 ,再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原理计算人受到杠杆的作用力F3。然后根据平衡力的知识F压=F支持=G人―F3计算人的左脚对地面的压力,最后根据计算左脚对地面的压强。
31.(2023九上·浙江模拟)科学实验拓展课上,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部分固定用装置未画出)测定石灰石中CaCO3的含量在锥形瓶中加入5.0g石灰石,通过分液漏斗逐滴加入足量盐酸,经计算,最终得到CO2气体1.76g。然后将一定量的CO2通入某NaOH溶液后,再往溶液中逐滴加入80mL3.65%的稀盐酸(密度为1.0g/mL),生成CO2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①往NaOH溶中缓慢通入CO2至过量的反应依次为:
2NaOH+CO2=Na2CO3+H2O,NaCO3+CO2+H2O=2NaHCO3
②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称盐酸的反应分为2步,依次为: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CO2↑+H2O。
(1)测定石灰石中CaCO3含量实验中,小明通入N2的作用是   。
(2)求小明用来制取CO2的石灰石中碳酸的质量分数。
(3)根据图乙可知,往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溶液中的溶质为   。
(4)将加入80mL稀盐酸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滴加盐酸前,排尽空气,避免空气中原有CO2干扰实验;样品反应完全后,形成缓慢气流,使反应产生的CO2全部被干燥管a吸收。
(2)解:设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1.76g
100/x=44/1.76g 求得x=4g
CaCO3%=(4g/5.0g)×100%=80%
(3)NaOH和Na2CO3
(4)解:设与Na2CO3反应需要HCl质量为x,生成NaCl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CO2↑+H2O
73 117 44
Y x 0.88g
117/x=44/0.88g 求得x=2.34g 73/y=44/0.88g 求得y=1.46g
与Na2CO3反应需要m盐酸=1.46g/3.65%=40g
V盐酸=m盐酸/ρ盐酸=40g/1.0g/mL=40mL
与NaOH反应需要V盐酸=60mL-40mL=20mL
m盐酸=ρ盐酸V盐酸=1.0g/mL×20mL=20g
设与NaOH反应生成NaCl的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
36.5 58.5
20g×3.65% z
36.5/(20g×3.65%)=58.5/z 求得z=1.17g
得到固体质量mNaCl=2.34g+1.17g=3.51g
答:……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前装置内空气及反应后气体残留对实验的干扰分析;
(2)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钙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加入盐酸,开始没有产生气体,过一段时间后产生气体,由此确定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钠反应分析;
(4)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计算出生成氯化钠质量和反应的碳酸钠质量,再由盐酸的总质量计算出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质量,利用盐酸质量再计算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由此计算反应后固体总质量分析。
【解答】(1)因装置内有空气,会干扰实验,且反应后装置内会残留二氧化碳气体,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实验中反应前和反应后都需通氮气,其中氮气的作用为:滴加盐酸前,排尽空气,避免空气中原有CO2干扰实验;样品反应完全后,形成缓慢气流,使反应产生的CO2全部被干燥管a吸收 。
(3)由图乙可知,加入盐酸,开始没有产生气体,过一段时间后产生气体,说明往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溶液中的溶质为 NaOH和Na2CO3。
故答案为:(1) 滴加盐酸前,排尽空气,避免空气中原有CO2干扰实验;样品反应完全后,形成缓慢气流,使反应产生的CO2全部被干燥管a吸收 ;(2)80%;(3) NaOH和Na2CO3 ;(4) 3.51g 。
32.(2023九上·浙江模拟)2023年5月20日,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标志着我国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海油观澜号”由浮式基础和风机组成,整体高度超200m,总质量达1.1X107kg。平台采用“半潜式”设计,底部是一个三角形浮式基础,包括3个边立柱和1个中间立柱,图甲为其实物照片。浮式基础上方是高约83m的圆筒状柱子,柱子上方安装有机舱,机舱前部的3只大叶片驱动机舱中的发电机转子转动,生成绿色电力,年发电量将达2.2X107kW·h。
已知:海水密度为1.0X103kg/m3,天然气热值g=4.4X107J/kg
(1)风平浪静叶片不动时,平台基础排开海水的体积为多少 (不考虑锚链对平台的作用)
(2)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质量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
(3)海浮式风电平台基础设计方式除半潜式外还有单柱式(图乙)。与单柱式相比较,你认为“半潜式”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海油观澜号”总质量达,漂浮在海面上
(2)
(3)适用海域范围较广;稳定性好等。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 计算平台基础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计算平台基础排开水的体积;
(2)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等于每年的发电量,再根据 计算燃烧天然气的质量即可;
(3)可从海域的适用范围和稳定性等角度分析解答。
33.(2023九上·浙江模拟)小明家的豆浆机的简化电路和铭牌如图所示。豆浆机工作时加热器先加热,待水温达到64℃时温控开关闭合,电动机开始打磨且加热器继续加热,直到产出豆浆成品,电源开关自动断开。小明用初温20℃质量1kg的水和少量豆子制作豆浆,设电源电压为220V恒定不变,导线的电阻不计。求:
(1)加热器单独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
(2)质量为1kg的水从20℃加热到64需要吸收的热[c水=4.2x103J/(kg·c)]
(3)本次制作豆浆共计用时9min。如果在温控开关闭合前加热器产生的热70%被水吸收,且不计豆子吸收的热量。该豆浆机广告宣称制作一次豆浆费电小于0.2度,判断广告是否属实,请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答案】(1)解:
(2)解:
(3)
∴广告属实
答:……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确定发热功率,再根据 计算加热器的电阻;
(2)根据公式 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3)根据 计算消耗的电能,再根据 计算加热器工作的时间,再根据 计算温控开关闭合后工作的时间,然后根据W=Pt计算温控开关闭合前后消耗的电能,最后相加即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