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峡》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21 15:01:56

文档简介





课文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6课《三峡》。由于本文是重点课文,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研究是学习,教师引导分析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感受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培养学生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




知识与技能: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章大意.
过程与方法: 1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培养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重点
1、探索三峡美的特点。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
难点
1、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培养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及主要内容
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展示三峡的短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字音情况。
明确目标
这节继续学习第26课《三峡》
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最后大声齐读课文。
2. 学生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注意: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翻译。
自、阙、嶂、曦、襄、湍、飞漱、属引等。
自学指导
讨论探究

3.讨论并回答:
(1)用文中的语句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春冬江水”的特点。
(2)文章的最后一段描写三峡哪一时节的景象?引用渔歌的目的何在?
。 明确:
(1)山: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雄壮美)
水: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奔放美)
春冬: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幽美)
(2)深秋时节,用渔歌作结,突出了冷清悲凉的色彩
(凄婉美)

拓展提高
搜集资料,整理有关三峡的诗句、图片或知识。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 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朝发白帝城》
*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狭容一苇。
——白居易《初入峡有感》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娥嵋高万丈,夔巫锁西风。江流关不住,众水尽朝东。
——陈毅《咏三峡》
练习达标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曦月( )__________
属引 ( )_________
重岩叠嶂( )_______
飞漱其间( )________
二、填空。
1. 《三峡》的作者____,北魏____(家),____(家),撰有_______,这部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______著作。本文选自_________。 三峡是____、____、____的总称。
文中描写三峡两岸山峰相连,遮天蔽日的句子是“_________ ”。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课文通过描写三峡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出你知道的关于描写三峡的诗句。
小结回归
主旨:本文总写三峡盖帽形式,然后分别描写四季特点,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三峡三水四季图,读之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炼生动的笔触勾画出三峡奇险、清秀的特点,表达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作业延伸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三 峡
郦道元
山:高、险、多
三峡 夏:大、急
水: 春冬:清澈

秋:凄异

师生活动
教师导入
新课
演示课件
学生大声齐读课文
文言知识的学习
和掌握
学生分成
学习小组,
学生讨论
研究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深意。
教师点拨
巡视
课外知识
的积累
学生课堂
练习自测
教师答疑
巡视答题
情况
学生练习
课文所揭示的主旨
教师总结
全文
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教师引导
掌握本课
的文言基础知识,了解文章内容.
通过同学间的研究讨论,理解
课文内容,
体会作品中蕴涵的
主旨.
课外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生通过练习,检测本课的学习情况.
巩固所学知识
归结课文的主旨
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