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
教材分析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征的一封回信,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它“犹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仅用68个字,但在这短短的68个字中蕴涵着清远的意境,突现了山川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因此在教学中应通过读让学生尽情的欣赏这种美,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置身于情境当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品味优美的写景语言,体会写景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山川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
自行翻译文章,理解内容,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优美的写景语言,体会写景方法。
教法学法
朗读法 提问法 启发、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解题,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研读赏析
六、拓展延伸
七、教师总结
八、检测练习
八、作业
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丽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了世界。我们无不为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曾引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幻灯展示,学生齐读。
1、教师解释文题,明白体裁。
2、找学生介绍作者(导学案)
3、找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导学案)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1、自由读。 2、齐读。
3、幻灯展示课文(感受音韵节奏之美)教师放朗读配乐
4、再齐读。 5、个别读课文。 6、男女分读。
(二)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让学生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把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可相互交流讨论。
2、检查自学情况,每人译一句,强调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1、教师引导,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文,哪些语句描绘了山水景色?
②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作者笔下的山水之景的特点?
③结尾句子写了什么?
④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二)一起订正
(一)朗读课文,赏析景物之美
1、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描写出山水之美的?
(二)朗读课文,欣赏语言之美。
3、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中,“乱”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注:学生理解不到位时,教师展示投影——写作背景,以引导学生理解)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
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从文中任选一句或几句写景的句子,进行扩写。
学生独立完成。
班内交流。
今天学习的《答谢中书书》,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情随景生,既绘出了山川之美,又把自己那种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流畅,是一篇深情满满的美文。
下发练习篇子。完成后,对证。
激发兴趣
明白学习目的
了解作家及写作背景
扫清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自学能力
把握课文大意,理清文章结构
品味景物之美、语言之美、写法之美
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进行扩写能力训练
再次整体把握文章
巩固所学
板书设计
四时之景:
高峰入云 山水相映之美(俯视、仰视)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色彩相配之美(平视)
青林翠竹
晨昏之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晨昏变化之美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动静结合之美)
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2、完成练习册。
课件31张PPT。风景欣赏泰山之雄峻 答谢中书书黄山之幽奇 峨嵋之清凉 黄河之浑茫 长江之浩渺 西湖之妩媚 答谢中书书南朝 陶弘景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
2、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写景语言,体会写景方法。答谢中书书答复谢征,作者的朋友。中书,是谢征的官职。信,一种应用性文体陶弘景 一、 作者介绍: 陶弘景
二、写作背景介绍 一、自主学习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朗读——感受文章的节奏音韵之美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二)自主学习,疏通文意。温馨提示:
请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可组内交流讨论。检查自学情况:解释红色词语,翻译划线句子。五色交辉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交相辉映四季都消散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坠落潜游在水中的鱼指人间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参与,文中指欣赏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了。争着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提示:写作背景介绍“本文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文中哪些句子描写景物?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发感慨,总领全文。三、感慨自然之美景。
结束全文,呼应前文。二、具体描写山水景物的美。朗读课文,赏析景物之美1、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描写出山水之美的?研读赏析朗读课文,品味语言之美 3、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中,“乱”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研读赏析改成“猿鸟鸣叫”好吗? “乱”写出了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陶弘景娱情山水的思想。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写作背景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沉醉山水的愉悦、欢快之情和自豪,得意之情。
研读赏析拓展延伸 从文中任选一句或几句写景的句子,进行扩写。
小 结 今天学习的《答谢中书书》,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情随景生,既绘出了山川之美,又把自己那种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流畅。这一篇深情满满的美文,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巩固练习
作业:
1、背诵《答谢中书书》。
2、完成练习册上相关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小试牛刀,背诵课文。
(参照图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开篇点题 →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