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地理 八下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2023八下·牡丹期末)下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④两区域之间的界线大致相当于( )
A.1月0℃等温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2.下列自然风光与地理区域的组合,合理的是( )
A.到①领略江南烟雨 B.到②感受大漠景观
C.到③观看椰林风光 D.到④体验冰雪高原
【答案】1.A
2.B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1.A.①和④是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A正确;
B.秦淮一线不是季风区的分界线,B错误;
C.秦淮一线是800mm等降水量通过的地方,C错误;
D.秦淮一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D错误;
故答案为:A。
2.A.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干燥,A错误;
B.②是西北地区,有着广阔的大漠风光,B正确;
C.③是青藏地区,气候高寒,C错误;
D.④是南方地区,气候比较湿热,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八下·榕城期末)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中秦岭横亘在祖国大地上,既可阻挡冷空气,也可阻挡暖湿气流。在微博上的一张航拍秦岭的图片,可见山脉两侧云层“泾渭分明”,云雾缭绕的一侧是因为暖湿气流遇到秦岭向上爬升,受冷凝结成云起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图中有云雾的一侧,位于秦岭的( )
A.东坡 B.西坡 C.南坡 D.北坡
4.航行中能多次拍摄到类似图片且更清晰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吻合的地理分界线有( )
①一月0℃等温线 ②400mm等降水量线
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④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3.C
4.B
5.D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点评】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3.来自东南的暖湿气流被秦岭阻挡,在抬升中气温降低,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起雾,因此有云雾的一侧位于秦岭的南侧,故答案为:C。
4.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盛行暖湿的偏南风,秦岭对来自偏南的湿润气流有阻挡作用,气流在抬升中水汽冷凝结成云起雾,航行中能多次拍摄到类似图片且更清晰的季节是夏季,故答案为:B。
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①正确,②错误;秦岭—淮河一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④正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③错误,故答案为:D。
(2023八下·临漳期末)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的“中央水塔”,具有“国家绿肺”之称,也被尊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6.材料说明秦岭的重要生态作用有( )。
①调节气候②提供矿产和木材③维护生物多样性④涵养水源,保护水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秦岭和合南北”,从地理角度理解最合理的是( )。
A.秦岭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联系的必经之路
B.秦岭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秦岭
D.秦岭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最高的山峰
【答案】6.D
7.B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点评】秦岭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也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6.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的“中央水塔”,具有“国家绿肺”之称,也被尊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说明秦岭的重要生态作用有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护水土,①③④正确,②是经济效益。
故答案为:D
7.秦岭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以北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南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B正确。
故答案为:B
8.(2018八下·容县期末)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们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划分的
B.四大地理区域的区域内部仍然存在差异,而且差异很大
C.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觉不到区域的差异
D.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
【答案】C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人们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划分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区域内部仍然存在差异,而且差异很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觉到区域的差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故选C。
【点评】地理区域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自然区域、经划分 中国的地理差济区域、行政区域等,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地区 工业区。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的差异,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认识省级区域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
青藏地区。
9.(2016八下·平川期中)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地区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风情,有关这种地域差异的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民间体育﹣﹣南赛马北滑雪
B.饮食习惯﹣﹣南米北面
C.民居风格﹣﹣南尖顶北平顶
D.传统交通﹣﹣南船北马
【答案】A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正确的组合是:民间体育﹣﹣南赛船北滑雪、饮食习惯﹣﹣南米饭北面食、民居风格﹣﹣南尖顶北平顶、传统交通﹣﹣南乘船北骑马。根据题意,故选:A。
【点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地区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风情,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2023八下·易县期末)地理区域体现区域内部的相似性,而地理界线两侧则反映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下图示意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与秦岭—淮河分布大体一致的是( )
A.我国7月0℃等温线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11.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河流冬季无结冰期 B.乙地主要分布落叶阔叶林
C.甲地房屋顶部坡度较大 D.乙地耕地以水田为主
【答案】10.B
11.D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点评】(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2)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10.A.秦淮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A错误;
B.秦淮一线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B正确;
C.秦淮一线是湿润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C错误;
D.秦淮一线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D错误;
故答案为:B。
11.A.甲地河流冬季有结冰期,平均气温低于0℃,A错误;
B.乙地主要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B错误;
C.甲地房屋坡度小于乙地,因为乙地降水更多,C错误;
D.乙地以水田为主,甲地以旱地为主,D错误;
故答案为:D。
(2023八下·临汾期末)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从植物分布上发现了秦岭—淮河这条天然界线。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和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2.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地处半干旱地带 B.甲地区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C.乙地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D.乙地区河流流量大,有结冰期
13.下列诗句中,与秦岭—淮河一线有密切关系的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D.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答案】12.C
13.D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点评】秦岭-淮河地理意义:1.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2.秦岭—淮河以北属于半湿润区,以南属于湿润区。3.秦岭—淮河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4.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我们划分南北的重要依据。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以北为暖温带,以南为亚热带。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12.A、由图可知,甲为北方地区,乙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主要位于半湿润地区,A错误;
B、北方地区的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B错误;
C、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C正确;
D、南方地区最低温在0℃以上,河流没有结冰期,D错误,故选C。
13.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主要描述夏季风影响的范围,A错误;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描述山地的垂直气候差异,B错误;
C、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主要描述沙漠出征场景,C错误;
D、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文中的“淮”指淮河,D正确,故选D。
(2023八下·德阳期中) 2月乍暖还寒之时,中国天气网发布了“全国穿衣指南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从“穿衣指南地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 )
A.从北向南递减 B.从西向东递减
C.南北温差大 D.东西部气温相同
15.“寒意仍浓,棉服护身”与“昼暖夜寒,衣服叠穿”的分界线,大致接近我国( )
A.地势的第一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B.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D.1月0℃等温线
【答案】14.C
15.D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
【解析】【点评】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的。由此,会对人们的生活、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具体来说,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生产生活影响:南北气温差异大,导致南北农业生产、种植和养殖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要在不同的季节进行栽培,动物的饲养及其需求也不同。 健康影响:南北气温差异大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影响。例如,在北方冬季时气温低、空气干燥,人们何时适宜出门、穿衣等需求和习惯都会有所不同。
能源影响:南北气温差异大也会对能源消耗带来一定影响。由于北方气温较低,使用取暖设备的需求也比较高,沿海地区气温高而需求较低。旅游影响: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气温相对较高,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夏季旅游;北方天气较冷、干燥,适合冬季旅游。因此,旅游业也会因南北气温差异大而有不同的旅游产业类型和季节性旅游需求。总之,南北气温差异大会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健康和社会等方面带来不同的影响,人们应对这些影响采取合适的措施和方式。
14.由图可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穿衣属于昼暖夜寒,衣服叠穿以及春意渐浓,轻装上阵;而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以棉服护身为主,纬度高的地区和和青藏高原地区更是天寒地冻,反应了我国南北温差大,因为气温差异导致的穿衣不同的情况。
故答案为:C。
15.A、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是地势第一、第二阶梯分界线,A错误;
B、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大兴安岭,附近是天寒地冻,B错误;
C、亚热带与热带气温都较高,没有棉服护身的情况,C错误;
D、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秦岭淮河以南是南方地区,主要是衣服叠穿,秦岭淮河以北主要是棉服护身,是因为气温差异导致的穿衣差异,D正确;
故答案为:D。
16.(2023八下·临潼期中)“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然条件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民族 B.经济发展水平
C.地形、气候 D.民风民俗
【答案】C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因素是地理位置,自然和一些人文地理的特点;
故答案为:C。
【点评】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其中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南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大致与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一致。
(2023八下·安徽期中)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然条件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7.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国家绿肺”之称。也被尊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我国山脉众多,下列山脉中与秦岭走向不一致的是( )
A.南岭 B.昆仑山 C.阴山 D.太行山
18.①、②、③为四大地理区域间的界线,界线①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
A.人口、民族 B.经济发展水平
C.地势 D.民风民俗
【答案】17.D
18.C
【知识点】我国主要山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1)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自北向南依次为:天山——阴山;昆仑山 ——秦岭;南岭。
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也有三列:自西向东,依次为大兴安岭 ——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横断山脉、甘肃东部的六盘山、宁夏西部的贺兰山等。
(2)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其中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南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大致与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一致。
17.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靠北的一列是天山和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和秦岭,靠南的一列是南岭,故ABC不符合题意;太行山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与秦岭走向不一致,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8.读图可知,图中甲是西北地区,乙是青藏地区,丙是北方地区,丁是南方地区。乙是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①是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一线,此线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划分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19.(2021八下·罗山期中)读沿江通道示意图,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印发了《推动长江经济带沿江高铁通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沿江高铁全线为设计时速350千米高速铁路。贯穿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长江横向经济带将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新支撑带,同时维续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将形成开放新局面。
(1)规划中的沿江通道经过的城市A是 市,位于 (四大地理区域)地区。
(2)图中山脉①是 ;山脉①以西是 盆地,以东是 平原。
(3)列车沿长江通道运行,成都到上海比上海到成都所需能源更少,是因为 。
(4)沿江高铁通道沿线地形复杂,地势总体为 (填西高东低或东高西低)。
(5)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长江经济带最有利的地理条件是(_____)
A.长江巨大的内河航运
B.长江丰富廉价的水能
C.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D.长江流域丰富的矿产资源
【答案】(1)武汉;南方
(2)巫山;四川;长江中下游
(3)从上海到成都海拔越来越高
(4)西高东低
(5)A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A城市位于长江“V+W”形状中“W”的中间点,这个城市是武汉,位于南方地区。
(2)根据所学可知,山脉①是巫山;山脉①以西是四川盆地,以东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3)列车沿长江通道运行,成都到上海比上海到成都所需能源更少是因为铁路线为东西走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从西部的成都到东部的上海顺地势而下,所以所需的能源比从东部的上海到西部的成都逆地势而上要少。
(4)由第(3)小题的分析可知,沿江高铁通道地势总体为西高东低。
(5)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长江经济带有人为因素也有天然存在的地理因素,其中最有利的地理条件莫过于千百年来长江发挥的沟通东西、连接沿海与内陆的巨大的内河航运能力。故答案为:A。
【点评】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主要支流集中在中上游河段,最大支流是汉江,分界点为宜昌和湖口,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河道弯曲,下游水流平稳适合航运,有最大的三峡水电站,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应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加固大堤,中上游地区植树种草,下游地区退耕还林还湖。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主要为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在1000米到2000米,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等,第三级阶梯在500米以下,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地形区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我国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和雪峰山。
20.(2019八下·灵璧月考)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上图中填写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名称。
(2)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为: (填字母),该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为 (填字母)也就是 - 线,这条线与 mm等降水量线、1月 ℃等温线重合,该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4)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填字母),该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5)诗句“大漠孤烟直”说的是 地区的景观,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依次为草原、 、 。
(6)西北和青藏地区除了畜牧业外,其农业特点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属于灌溉农业
B.青海省的重要农业区是雅鲁藏布江谷地 B.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很好地利用了高山冰雪融水来发展农业 D.雅鲁藏布江河谷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和小麦
(7)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差异明显,试举一例。
【答案】(1)
(2)A;地形
(3)C;秦岭;淮河;800;0;气候
(4)B;季风
(5)西北;荒漠草原;荒漠
(6)B
(7)①交通运输:北方以陆路运输为主,南方以水运为主;②民居:北方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屋顶坡度大,墙体高;③剧种;④园林建筑等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解:(1)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西北地区跨经度最广,青藏地区位于第一阶梯。(2)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为A,该界线的划分依据是地形。(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为C也就是秦岭—淮河线,这条线与800mm等降水量线、1月0℃等温线重合,该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4)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B,划分的依据是季风。(5)诗句“大漠孤烟直”说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观,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景观。(6)西北和青藏地区除了畜牧业外,其农业特的说法,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属于灌溉农业;青海省的重要农业区是湟水谷地;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很好地利用了高山冰雪融水来发展农业;雅鲁藏布江河谷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和小麦,故答案为:B。(7)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①交通运输:北方以陆路运输为主,南方以水运为主;②民居:北方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点评】1.秦岭-淮河一线:它是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畜牧业和耕作业的分界线;以及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2.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 / 1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地理 八下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2023八下·牡丹期末)下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④两区域之间的界线大致相当于( )
A.1月0℃等温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2.下列自然风光与地理区域的组合,合理的是( )
A.到①领略江南烟雨 B.到②感受大漠景观
C.到③观看椰林风光 D.到④体验冰雪高原
(2023八下·榕城期末)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中秦岭横亘在祖国大地上,既可阻挡冷空气,也可阻挡暖湿气流。在微博上的一张航拍秦岭的图片,可见山脉两侧云层“泾渭分明”,云雾缭绕的一侧是因为暖湿气流遇到秦岭向上爬升,受冷凝结成云起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图中有云雾的一侧,位于秦岭的( )
A.东坡 B.西坡 C.南坡 D.北坡
4.航行中能多次拍摄到类似图片且更清晰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吻合的地理分界线有( )
①一月0℃等温线 ②400mm等降水量线
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④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023八下·临漳期末)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的“中央水塔”,具有“国家绿肺”之称,也被尊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6.材料说明秦岭的重要生态作用有( )。
①调节气候②提供矿产和木材③维护生物多样性④涵养水源,保护水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秦岭和合南北”,从地理角度理解最合理的是( )。
A.秦岭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联系的必经之路
B.秦岭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秦岭
D.秦岭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最高的山峰
8.(2018八下·容县期末)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们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划分的
B.四大地理区域的区域内部仍然存在差异,而且差异很大
C.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觉不到区域的差异
D.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
9.(2016八下·平川期中)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地区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风情,有关这种地域差异的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民间体育﹣﹣南赛马北滑雪
B.饮食习惯﹣﹣南米北面
C.民居风格﹣﹣南尖顶北平顶
D.传统交通﹣﹣南船北马
(2023八下·易县期末)地理区域体现区域内部的相似性,而地理界线两侧则反映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下图示意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与秦岭—淮河分布大体一致的是( )
A.我国7月0℃等温线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11.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河流冬季无结冰期 B.乙地主要分布落叶阔叶林
C.甲地房屋顶部坡度较大 D.乙地耕地以水田为主
(2023八下·临汾期末)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从植物分布上发现了秦岭—淮河这条天然界线。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和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2.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地处半干旱地带 B.甲地区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C.乙地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D.乙地区河流流量大,有结冰期
13.下列诗句中,与秦岭—淮河一线有密切关系的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D.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2023八下·德阳期中) 2月乍暖还寒之时,中国天气网发布了“全国穿衣指南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从“穿衣指南地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是( )
A.从北向南递减 B.从西向东递减
C.南北温差大 D.东西部气温相同
15.“寒意仍浓,棉服护身”与“昼暖夜寒,衣服叠穿”的分界线,大致接近我国( )
A.地势的第一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B.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D.1月0℃等温线
16.(2023八下·临潼期中)“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然条件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民族 B.经济发展水平
C.地形、气候 D.民风民俗
(2023八下·安徽期中)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然条件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7.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国家绿肺”之称。也被尊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我国山脉众多,下列山脉中与秦岭走向不一致的是( )
A.南岭 B.昆仑山 C.阴山 D.太行山
18.①、②、③为四大地理区域间的界线,界线①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
A.人口、民族 B.经济发展水平
C.地势 D.民风民俗
二、综合题
19.(2021八下·罗山期中)读沿江通道示意图,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印发了《推动长江经济带沿江高铁通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沿江高铁全线为设计时速350千米高速铁路。贯穿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长江横向经济带将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新支撑带,同时维续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将形成开放新局面。
(1)规划中的沿江通道经过的城市A是 市,位于 (四大地理区域)地区。
(2)图中山脉①是 ;山脉①以西是 盆地,以东是 平原。
(3)列车沿长江通道运行,成都到上海比上海到成都所需能源更少,是因为 。
(4)沿江高铁通道沿线地形复杂,地势总体为 (填西高东低或东高西低)。
(5)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长江经济带最有利的地理条件是(_____)
A.长江巨大的内河航运
B.长江丰富廉价的水能
C.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D.长江流域丰富的矿产资源
20.(2019八下·灵璧月考)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上图中填写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名称。
(2)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为: (填字母),该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为 (填字母)也就是 - 线,这条线与 mm等降水量线、1月 ℃等温线重合,该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4)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填字母),该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5)诗句“大漠孤烟直”说的是 地区的景观,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依次为草原、 、 。
(6)西北和青藏地区除了畜牧业外,其农业特点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属于灌溉农业
B.青海省的重要农业区是雅鲁藏布江谷地 B.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很好地利用了高山冰雪融水来发展农业 D.雅鲁藏布江河谷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和小麦
(7)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差异明显,试举一例。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点评】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1.A.①和④是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A正确;
B.秦淮一线不是季风区的分界线,B错误;
C.秦淮一线是800mm等降水量通过的地方,C错误;
D.秦淮一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D错误;
故答案为:A。
2.A.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干燥,A错误;
B.②是西北地区,有着广阔的大漠风光,B正确;
C.③是青藏地区,气候高寒,C错误;
D.④是南方地区,气候比较湿热,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3.C
4.B
5.D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点评】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3.来自东南的暖湿气流被秦岭阻挡,在抬升中气温降低,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起雾,因此有云雾的一侧位于秦岭的南侧,故答案为:C。
4.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盛行暖湿的偏南风,秦岭对来自偏南的湿润气流有阻挡作用,气流在抬升中水汽冷凝结成云起雾,航行中能多次拍摄到类似图片且更清晰的季节是夏季,故答案为:B。
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①正确,②错误;秦岭—淮河一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④正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③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6.D
7.B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点评】秦岭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也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6.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的“中央水塔”,具有“国家绿肺”之称,也被尊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说明秦岭的重要生态作用有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护水土,①③④正确,②是经济效益。
故答案为:D
7.秦岭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以北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南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B正确。
故答案为:B
8.【答案】C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人们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划分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区域内部仍然存在差异,而且差异很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觉到区域的差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故选C。
【点评】地理区域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自然区域、经划分 中国的地理差济区域、行政区域等,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地区 工业区。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的差异,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认识省级区域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
青藏地区。
9.【答案】A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正确的组合是:民间体育﹣﹣南赛船北滑雪、饮食习惯﹣﹣南米饭北面食、民居风格﹣﹣南尖顶北平顶、传统交通﹣﹣南乘船北骑马。根据题意,故选:A。
【点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地区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风情,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答案】10.B
11.D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点评】(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mm和4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界,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2)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10.A.秦淮一线是我国1月0℃等温线,A错误;
B.秦淮一线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B正确;
C.秦淮一线是湿润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C错误;
D.秦淮一线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D错误;
故答案为:B。
11.A.甲地河流冬季有结冰期,平均气温低于0℃,A错误;
B.乙地主要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B错误;
C.甲地房屋坡度小于乙地,因为乙地降水更多,C错误;
D.乙地以水田为主,甲地以旱地为主,D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2.C
13.D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解析】【点评】秦岭-淮河地理意义:1.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2.秦岭—淮河以北属于半湿润区,以南属于湿润区。3.秦岭—淮河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4.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我们划分南北的重要依据。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以北为暖温带,以南为亚热带。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12.A、由图可知,甲为北方地区,乙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主要位于半湿润地区,A错误;
B、北方地区的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B错误;
C、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C正确;
D、南方地区最低温在0℃以上,河流没有结冰期,D错误,故选C。
13.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主要描述夏季风影响的范围,A错误;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描述山地的垂直气候差异,B错误;
C、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主要描述沙漠出征场景,C错误;
D、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文中的“淮”指淮河,D正确,故选D。
【答案】14.C
15.D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
【解析】【点评】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的。由此,会对人们的生活、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具体来说,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生产生活影响:南北气温差异大,导致南北农业生产、种植和养殖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要在不同的季节进行栽培,动物的饲养及其需求也不同。 健康影响:南北气温差异大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影响。例如,在北方冬季时气温低、空气干燥,人们何时适宜出门、穿衣等需求和习惯都会有所不同。
能源影响:南北气温差异大也会对能源消耗带来一定影响。由于北方气温较低,使用取暖设备的需求也比较高,沿海地区气温高而需求较低。旅游影响: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气温相对较高,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夏季旅游;北方天气较冷、干燥,适合冬季旅游。因此,旅游业也会因南北气温差异大而有不同的旅游产业类型和季节性旅游需求。总之,南北气温差异大会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健康和社会等方面带来不同的影响,人们应对这些影响采取合适的措施和方式。
14.由图可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穿衣属于昼暖夜寒,衣服叠穿以及春意渐浓,轻装上阵;而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以棉服护身为主,纬度高的地区和和青藏高原地区更是天寒地冻,反应了我国南北温差大,因为气温差异导致的穿衣不同的情况。
故答案为:C。
15.A、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是地势第一、第二阶梯分界线,A错误;
B、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大兴安岭,附近是天寒地冻,B错误;
C、亚热带与热带气温都较高,没有棉服护身的情况,C错误;
D、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份0℃等温线,秦岭淮河以南是南方地区,主要是衣服叠穿,秦岭淮河以北主要是棉服护身,是因为气温差异导致的穿衣差异,D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C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因素是地理位置,自然和一些人文地理的特点;
故答案为:C。
【点评】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其中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南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大致与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一致。
【答案】17.D
18.C
【知识点】我国主要山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点评】(1)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自北向南依次为:天山——阴山;昆仑山 ——秦岭;南岭。
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也有三列:自西向东,依次为大兴安岭 ——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横断山脉、甘肃东部的六盘山、宁夏西部的贺兰山等。
(2)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其中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北段一致,南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大致与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一致。
17.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靠北的一列是天山和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和秦岭,靠南的一列是南岭,故ABC不符合题意;太行山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与秦岭走向不一致,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8.读图可知,图中甲是西北地区,乙是青藏地区,丙是北方地区,丁是南方地区。乙是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①是昆仑山、祁连山和横断山脉一线,此线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划分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势,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9.【答案】(1)武汉;南方
(2)巫山;四川;长江中下游
(3)从上海到成都海拔越来越高
(4)西高东低
(5)A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A城市位于长江“V+W”形状中“W”的中间点,这个城市是武汉,位于南方地区。
(2)根据所学可知,山脉①是巫山;山脉①以西是四川盆地,以东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3)列车沿长江通道运行,成都到上海比上海到成都所需能源更少是因为铁路线为东西走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从西部的成都到东部的上海顺地势而下,所以所需的能源比从东部的上海到西部的成都逆地势而上要少。
(4)由第(3)小题的分析可知,沿江高铁通道地势总体为西高东低。
(5)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长江经济带有人为因素也有天然存在的地理因素,其中最有利的地理条件莫过于千百年来长江发挥的沟通东西、连接沿海与内陆的巨大的内河航运能力。故答案为:A。
【点评】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主要支流集中在中上游河段,最大支流是汉江,分界点为宜昌和湖口,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河道弯曲,下游水流平稳适合航运,有最大的三峡水电站,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应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加固大堤,中上游地区植树种草,下游地区退耕还林还湖。我国地势的总体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主要为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在1000米到2000米,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等,第三级阶梯在500米以下,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地形区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我国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二、三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和雪峰山。
20.【答案】(1)
(2)A;地形
(3)C;秦岭;淮河;800;0;气候
(4)B;季风
(5)西北;荒漠草原;荒漠
(6)B
(7)①交通运输:北方以陆路运输为主,南方以水运为主;②民居:北方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屋顶坡度大,墙体高;③剧种;④园林建筑等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解:(1)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西北地区跨经度最广,青藏地区位于第一阶梯。(2)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为A,该界线的划分依据是地形。(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为C也就是秦岭—淮河线,这条线与800mm等降水量线、1月0℃等温线重合,该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4)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B,划分的依据是季风。(5)诗句“大漠孤烟直”说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观,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景观。(6)西北和青藏地区除了畜牧业外,其农业特的说法,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属于灌溉农业;青海省的重要农业区是湟水谷地;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很好地利用了高山冰雪融水来发展农业;雅鲁藏布江河谷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和小麦,故答案为:B。(7)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主要体现在:①交通运输:北方以陆路运输为主,南方以水运为主;②民居:北方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南方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点评】1.秦岭-淮河一线:它是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畜牧业和耕作业的分界线;以及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2.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