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下列哪种方式最能证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了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A.遗址中灰烬、烧石和烧骨 B.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学家的论文、著作
2.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烧制彩陶、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我国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3.下表三字经的内容反映了
夏有两,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A.尧舜禹禅让 B.春秋的争霸 C.夏商的兴亡 D.秦汉的更替
4.《左传》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一史料反映出西周的社会制度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鸡”字
A B C D
6.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所以只能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了解夏朝的国王、官吏、军队以及刑狱情况。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开展,通过碳-14测年、考古地层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二里头文化主体部分为夏文化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通过材料可以得出
A.考古挖掘是研究历史的唯一方式 B.历史研究需要不同的史料来证明
C.古代文献不能够证明夏朝的存在 D.二里头文化反映了原始社会文明
7.下表反映了西周和东周的政治状况对比变化情况。这种变化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西周 直辖方圆千里 直辖14万人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
东周 直辖方圆百里 直辖几千人 人口所剩无几,财力减少 天子成为傀儡,依靠强大的诸侯
A.王位世袭 B.江南开发 C.诸侯争霸 D.百家争鸣
8.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列关于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创办私学,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B.他编订的《诗》《书》和《春秋》等,成为后世重要的教学内容
C.他坚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
D.他晚年编订的《论语》为后人研究他的思想提供了宝贵资料
9.诗人岑参在《石犀》中写道:“江水初荡潏(yù),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诗中提到的“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A.总结教训,消除黄河水患 B.修筑都江堰,解决岷江水患
C.实行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 D.创办私学,促进教育发展
10.秦朝的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A. B. C. D.
11.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是因为他
A.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B.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
C.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
D.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12.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之争 ④建立“张楚”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政权,在位30余年间,社会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为
A.休养生息 B.统一六国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14.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A.西域都护 B.太尉 C.刺史 D.御史大夫
15.如果让你扮演课本历史剧中的华佗,你应该具有的医学特长是
①外科手术 ②创制“麻沸散” ③创造“五禽戏” ④编著《伤寒杂病论》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1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生动的生活写照描述的是
A.汉族 B.北方游牧民族 C.女真族 D.西南少数民族
18.,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
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
19.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餐桌上除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20.“割圆不尽十指磨出血,周率可限青史标美名。”你认为这两句诗赞美的是
A.司马迁 B.拓跋宏 C.刘徽 D.祖冲之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8分)根据图一、图二回答问题
(1)从图一我们可以推测战国时的农具比起前代有了什么明显进步?(2分)
(2)根据图二青铜牛鼻子上的圆环与当时的农业生产有何联系?(2分)
(3)从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到春秋战国时期,劳动工具经历了哪些发展变化?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分)
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大事记
序号 时间 大事
大事1 公元前153年 4岁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胶东王。次年改立为太子
大事2 公元前141年 16岁即皇位
大事3 公元前138年 派使臣出使西域
大事4 公元前134年 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的主张被采纳
大事5 公元前127年 颁布“推恩令”
大事6 公元前119年 打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
大事7 公元前106年 将全国分成了十三个监察区,每个区派一名刺史
(1)上表大事3为哪一通道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怎样的现实意义?(4分)
(2)上表中与诸侯王封地有关的大事发生在哪年?(2分)
(3)秦朝设立的一个职位与大事7中所记职能相同,秦朝这一职位名称是什么?(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对西汉发展有何影响。(2分)
23.(8分)某校七年级(1)班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大自然的馈赠】
(1)以上农作物中,有一种是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它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有两种是西汉时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它们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2分)
【政策的推动】
(2)春秋时期的手工业有哪些种类?(2分)
(3)西汉时,刘邦减轻田租,还采取什么措施增加农业劳动力?(2分)
【活动总结】
(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
24.(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商君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君”是谁。变法的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哪一项?遭到贵族强烈反对的是哪一项?(5分)
材料二
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兰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材料中的皇帝采取了哪两项改革措施。(4分)
(3)简要指出以上两次改革(变法)的历史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以上两次改革(变法)对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启示。(2分)
2023—2024学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C C A B C D B A B C D A B A B C D 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1)铁制工具的使用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分)
(2)说明当时已推广牛耕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分)
(3)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原始农耕时期使用磨制石(骨)器,商夏时期青铜工具开始使用、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及牛耕的使用推广(2分),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经验总结的结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等等。意思相近即可(2分)
22.(1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2分);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经济文化交流。(2分)
(2)公元前127年。(2分)
(3)御史大夫。(2分)
(4)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意思相近即可,2分)
23.(1)E(1分) DF(1分)只回答一个不给分
(2)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漆器制作等。
(答出其中二个即可,每个1分,2分)
(3)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2分)
(4)对外交流国家政策的扶植,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2分 言之有理即可)
24(1)商鞅(1分) 建立县制(2分) 奖励军功(2分)
(2)以汉服代替鲜卑服(2分)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2分)
(3)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秦国发展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15分)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15分)
(4)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或学习改革家顺应潮流,勇于改革,不断创新的精神。(2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