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闭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2024.1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道选项符合题意)
1.陕西西安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下列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半坡人生活的是( )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司母戊鼎 C.甲骨文 D.商鞅铜方量
2.下列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按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铁制农具 ②骨耜 ③翻车 ④耧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③①④②
3.按照西周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期,郑庄王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这种情况反映出的问题是( )
A.政治腐败现象严重 B.青铜制作水平进步
C.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D.周王室的地位衰微
4.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长城 D.大运河
5.用制表法梳理百家争鸣时期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以下历史人物与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 孟子 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生活。
B 庄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C 墨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应该追求精神自由。
D 韩非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6.汉初,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汉武帝时期,命令桑弘羊全面推行盐铁官营,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据此可知,盐铁官营有利于( )
A.发展手工业 B.提高商人地位 C.改善财政状况 D.促进民族团结
7.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这一局面出现在( )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8.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开始有效管理西域(今新疆)地区。其依据是( )
A.派蒙恬北击匈奴 B.派甘英出使大秦
C.派班超出使西域 D.设置西域都护
9.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主张( )
A.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B.诊断疾病,望闻问切
C.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
10.下图是中国古代一场著名战役的示意图,这场战役( )
A.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B.加速了前秦政权土崩瓦解
C.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11.西晋与秦朝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B.都是被少数民族所灭
C.都在历史上是短命王朝 D.都是一个统一的王朝
12.下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图片共同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
A.科技创新 B.民族交融 C.对外交往 D.疆域拓展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道试题,计36分。)
1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战国形势图 图B 图C
材料二 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材料一图A时期,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______(人物)变法成效最大;(1分)图B人物为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下令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______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1分)图C人物采纳主父偃“______”的建议,削弱侯国力量:(1分)同时,他还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______学说立为正统思想。(1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2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统治者改革的认识。(2分)
14.(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孝景(汉景帝)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摘编自《汉书·景帝纪》
图A 西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的“汉并天下”瓦当
(1)图A“汉并天下”瓦当是为纪念谁建立汉朝而作?(2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汉初的治国理念。(2分)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选,按第①小题计分)
材料二 他用自己的一双脚改变世界……东方的蚕丝、丝织品、铁器、漆器及铸铁、凿井技术等西传,西方的良马、玻璃、宝石以及石榴、荀蓿等物品也传入东方;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两个帝国之间有了间接的经贸交流。
——摘编自袁行露《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①材料二中“他用自己的一双脚改变世界”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2分)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牣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②材料三反映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1分)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2分)
15.(15分)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思想传承】
材料一
图A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陸、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摘编自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1)指出材料一图A人物的主要思想。(2分)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有何积极意义?(2分)
【科技进步】
材料二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图B 1986年发行的祖冲之纪念银币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蔡侯纸”的优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纪念币中人物的主要成就。(2分)
【多彩艺术】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艺术继承了两汉的传统,同时受印度犍陀罗艺术的重大影响,形成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石窟艺术,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
——摘编自启良《中华文明史》
图C
(3)图C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请写出作品名称。(2分)依据材料三,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艺术的风格特点。(2分)
【文化自信】
材料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摘编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4)依据材料四,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1分)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作为新时代少年,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的增强文化自信?(2分)
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参考答案2024.1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道选项符合题意)
1、A【命题来源】教材第12页(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B【命题来源】教材第13、29、59、83页(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D【命题来源】教材第32页课后活动第1题改编(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4、A【命题来源】教材第36页(时空观念)
5、D【命题来源】教材第40、41页(历史解释)
6、C【命题来源】教材第59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7、D【命题来源】教材第64页(时空观念)
8、D【命题来源】教材第70页(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9、A【命题来源】教材第74、75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10、C【命题来源】教材第82页(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11、B【命题来源】教材第52、87页(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12、B【命题来源】教材第96页课后活动第1题改编(家国情怀)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道试题,计36分。)
13.(1)商鞅(1分)圆形方孔半两钱(或圆形方孔钱、圆形方孔铜钱均可)(1分)推恩(令)(1分)儒家(1分)
【命题来源】教材第35、47、58页(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措施: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命题来源】教材第95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认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需要有远见卓识的统治者的支持;改革要依据国情、顺应民意、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等;(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命题依据】2022年版课标第14页:能够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形成合理想象,进行初步分析,认识其意义和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14.(1)人物:刘邦;(2分)治国理念:与民休息、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命题来源】教材第54页、55页(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①事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2分):历史意义: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或引用材料中促进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两个帝国之间的经贸交流也可)(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命题来源】教材69页(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②状况: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开发(或者引用材料回答出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物产丰富,民勤本业);(2分)原因: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等。(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命题来源】教材第42页(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农书:《齐民要术》。(1分)关系:古往今来,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相辅相成、呈正相关的关系;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社会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命题依据】2022年版课标第14页:通过中国古代的经济、科技成就,了解生产力发展对政治、社会、文化变革的推动作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15.(1)思想:“仁”;以德治国;(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积极意义: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弘扬正气;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对于今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命题来源】教材第39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便于推广;(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主要成就: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擅长机械制造,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命题来源】教材第73页材料研读、102页课后活动第2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名称:《兰亭集序》(2分)特点:兼收并蓄;既继承了汉朝的传统,又受外来艺术风格的影响;(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命题来源】教材第99页、101;
(4)精髓: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做法:学习中华文化;保护历史遗产;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落后文化。(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命题依据】2022年版课标第15页: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