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单元复习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单元复习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0 21:3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一单元复习》
选择性必修中册
理论的价值
学习目标
1.掌握并辨析本单元重点词语,梳理文本整体框架。
2.讲练结合,掌握不同题目答题技巧,明确文本艺术效果。
3.拓展思维,突破知识壁垒,实现个人能力提升。
学习任务
teaching analysis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辨析字词,掌握文体知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点字音:
舆论( yú ) 谬误( miù ) 澄清( chénɡ )
无稽之谈( jī )永葆( bǎo ) 禁锢( ɡù )
篡党(cuàn ) 作揖( yī )
1.重点字音: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辨析字词,掌握文体知识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解释重点词语:
归根到底:
多愁善感:
奴颜婢膝:
精疲力竭:
字斟句酌:
归结到根本上。
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
卑躬屈膝、奉承巴结的样子。
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
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
2.重点字词: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辨析字词,掌握文体知识
(《改造我们的学习》)解释重点词语:
哗众取宠:
谬种流传:
生吞活剥:
谆谆告诫:
有的放矢:
用浮夸的言辞博取群众的喜欢。
荒谬、错误的东西流传下去。谬: 荒谬、错误。
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言论、经验、方法。
诚恳地再三劝告。
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准确。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辨析字词,掌握文体知识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解释重点词语:
滔滔不绝:
精辟:
高屋建瓴:
酣畅淋漓:
像流水一般不间断,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见解、理论)深刻;透彻。
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形容非常畅快、舒适。 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辨析字词,掌握文体知识
(《修辞立其诚》)解释重点词语:
经师:
曲学阿世:
顺风转舵:
哗众取宠:
旧时讲授经书的教师。
学些邪门歪道的东西,以迎合时尚。
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辨析字词,掌握文体知识
(《人应当坚持正义》)解释重点词语:
拳拳服膺:
无可非议:
恫吓:
无可非议:
拳拳:紧握不舍,引伸为恳切。 形容恳切地牢记不忘。
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
恐吓,威胁。
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辨析字词,掌握文体知识
【随堂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肃清(sù) 领域(yù) 实践(jiàn) 澄清(chéng)B.炮制(páo) 驳倒(bó) 概括(gài) 记载(zǎi)C.签名(qiān) 编辑(jí) 永葆(bǎo) 纠正(jiū)D.开辟(pì) 枷锁(jiā) 胡诌(zōu) 禁锢(gù)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辨析字词,掌握文体知识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
D项读音有误,“胡诌”的“诌”读zhōu。
故选D。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辨析字词,掌握文体知识
【随堂检测】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认为,老人去世,后人花点钱尽点孝道_____________,但不提倡摆阔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
②广州_____________国际惯例,全力做好亚运城宗教服务中心设施及运行组织工作。
③一百多年来,世界上许多好奇的数学家,采用种种计算方法,_____________证明这个有趣的猜想。
A.无可厚非 遵循 企图 B.无可非议 遵循 试图
C.无可非议 遵从 企图 D.无可厚非 遵从 试图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辨析字词,掌握文体知识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①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苛求。表示虽有缺点,但还可以原谅。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语境中,尽孝道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合乎情理,所以应该用成语“无可非议”。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辨析字词,掌握文体知识
②遵循:遵照、遵守、遵从。遵从:遵照并依从。语境中有“惯例”,从语体色彩和搭配习惯上应该用词语“遵循”。
③企图:图谋;打算(多含贬义)。试图:打算。此处语境为许多好奇的数学家,想证明这个有趣的猜想,没有贬义的意思,所以应该用词语“试图”。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辨析字词,掌握文体知识
书信格式及要求 开头称呼 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
问候语 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
正文 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祝颂语 最一般的是“此致”“敬礼”。
署名日期 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辨析字词,掌握文体知识
政论文基本知识 基本含义 政论文,就是政治性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大事什或社会等问题,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的文章。
语言特点 准确性(遣词、造句、段落层次的准确严密)、鲜明性(观点鲜明、感彩鲜明)、概括性(对事物、现象进行抽象概括的分析论述)和生动性(可以选用一些生动活泼的语言材料来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写作内容 从政治角度论述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社会论文、思想论文,也可以归入政论文;报纸杂志的社论、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等大多数也是政论文。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辨析字词,掌握文体知识
驳论文的基本知识 基本含义 通过反驳对方的论点来阐明自己论点的议论文。一般是先反驳错误的观点,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
基本论证方法 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
直接批驳形式 直接批驳有三种形式: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间接批驳形式 间接批驳一般可用正面立论的形式,即提出一个与对方论点针锋相对的观点,通过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正确性,从而间接宣告对方观点不能成立。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辨析字词,掌握文体知识
学术论文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于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简而言之,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分类标准 分为自然料学论文和社会料学论文(研究的学科)
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研究的内容)
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写作的目的)
基本特点 科学性、创造性、理论性、平易性、专业性、实践性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辨析字词,掌握文体知识
对话体的基本知识 基本简介 对话体是艺术、政治、哲学和科学著作中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的著作采用两个或多个角色对话的形式。
主要特点 直接性:对话体是一种直接的语言交流形式,通过对话者的直接表述,呈现出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态度。
丰富性:对话体可以通过对话展示出丰富的角色关系和情节线索,同时也可以通过对话展现出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这种丰富性使得对话体具有较大的表现力和张力。
互动性:对话体具有很强的互动性,通过对话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呈现出他们的关系和情感变化。
典型作品 《孟子》是对话体的典范作品,通过记录对话过程展现孟子的辩论说理。此外,在明清小说中也有大量的对话体表现形式,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明确框架,掌握内容结构
本单元人文主题为理论的价值,我们将通过梳理文本框架,进一步提升对文本的整体认识,掌握本单元文本的理论价值。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明确框架,掌握内容结构
段落层次 主要内容 作者观点
(第1-2段) 1.决定社会历史的除了经济关系以外,还有全部技术、地理基础、外部环境等。 2.科学依赖于技术产生,技术推进科学进步。(有相互作用) 否定“唯一说”
(第3-6段) 1.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均以经济关系为基础。 2.经济关系决定社会历史是必然因素,但历史有偶然性,如出现拿破仑。 论述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第7-10段) 联系现实,推荐书目 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内容和结构示意图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明确框架,掌握内容结构
段落层次 主要内容 论述思路
开篇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直呈观点,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第一部分 肯定学风进步 总分论述(分析问题)
第二部分 梳理学风问题,谈及危害 总分+递进(分析问题)
第三部分 进一步谈学风问题与危害 推进论述,正反对比(分析问题)
第四部分 陈列建议:如何改造学风 总结论述,分条陈述(解决问题)
马列主义学风与主观主义学风区别:马列主义学风:理论联系实际;主观主义学风:理论脱离实际 《改造我们的学习》内容和结构示意图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明确框架,掌握内容结构
文章层次 主要内容 论述思路
开头三句 通过三问三答,提出问题,明确论点 引论:提出问题,提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的中心论点。
以下两句 说明存在和思想的关系 本论:分析问题,从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论证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从而论证中心论点。
以下五句 物质到精神,存在到思想 以下六句 精神到物质,思想到存在 以下两句 正确认识的全过程 最后四句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结论:解决问题,联系实际,指明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重要意义。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内容和结构示意图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明确框架,掌握内容结构
文章层次 主要内容 论述方式或论证方法
引子 拨乱反正,十分必要 引出问题,开门见山
第一部分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引用论证,举例分析,类比论证
第二部分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原则 立论驳论相结合,加强论述的针对性,举例分析
第三部分 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举例分析,总分论述
第四部分 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举例分析,正反对比论证
最后一段 阐述由必然王国逐步走向自由王国 联系现实,发出号召,指引方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内容和结构示意图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明确框架,掌握内容结构
文章层次 主要内容 论证结构
第一部分 提出文章中心论点。 引论,提出问题,提出全文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 概述“立其诚”的含义。具体阐述“立其诚”的三层含义: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 本论,分析问题,从“立其诚”的含义和“立其诚”的重要性两大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 从认识世界、端正学风、社会现实三个角度阐述“修辞立其诚”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 总结,“修辞立其诚”是唯物主义的原则。 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修辞立其诚》内容和结构示意图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明确框架,掌握内容结构
文章层次 主要内容 论证结构
第一部分 阐述自然状态中的人的品性,并由此引导人们思考。 引论,引出“天性”和“美德”的话题。
第二部分 在批驳错误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通过分析推演和归谬论证批驳“人天生是恶人”的观点,摆出观点。
第三部分 对人天生就具有怜悯心展开论证。 第四部分 论证怜悯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结论,最后指出怜悯心的作用。
《怜悯是人的天性》内容和结构示意图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明确框架,掌握内容结构
文章层次 主要内容 谈话思路
第一部分 针对格黎东所提出的逃狱的第一个理由进行驳斥,提出问题。 首先,提出问题——在死亡面前要不要坚持正义。
第二部分 表明态度,应当听从真理,做出符合“正当”的选择。
其次,进行类比论证,说明坚持正义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 提出“守法就是正义”的观点,不越狱逃跑。
最后,得出结论——坚持正义,绝不越狱。
《人应当坚持正义》内容和思路示意图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明确框架,掌握内容结构
【随堂检测】本课两篇文章(《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都属于逻辑严密的政论文,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其论证思路。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梳理框架,掌握写作技巧
【答案】《改造我们的学习》首先开头一句提出问题: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要改造一下,表明本文写作目的,引出下文;然后通过分析中国的历史和经验、党内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主观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两种对立的态度,论述了为什么要改造我们的学习;最后,提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具体建议,总结全文。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梳理框架,掌握写作技巧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首先用三个问题并简单给出答案,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是全文的总纲;接着通过讲认识的两个飞跃,揭示什么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是对第一部分的具体阐释;最后,点明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的意义,总结全文。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三:梳理文本,掌握写作技巧
(一)“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作者将“技术上的需要”和“十所大学”做比较,加上一个“更”字,就突出了“技术上的需要”对“把科学推向前进”的重大作用,从而具体形象地论证了“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这个观点。
论证方法题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三:梳理文本,掌握写作技巧
标题含义题
(二)如何理解《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一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改造”意味着不是一般的“改变”,而是从根本上改掉旧的,树立新的;“我们的学习”,这里主要是指我们党内的、革命队伍内的学习态度,也就是学风这一学习的根本性问题,而不是方法、条件、环境、制度等方面的问题。
作用:标题《改造我们的学习》既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也标明了文章的论述范围—如何彻底改变学风方面的问题,向读者提出要求。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三:梳理文本,掌握写作技巧
标题含义题
标题含义作用题的答题思路:
概括内容:解释标题所涵盖的文章内容,说明标题的含义。
结构分析:分析标题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如开篇点题、贯穿全文、呼应结尾等。
主题理解:分析标题如何体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如何揭示创作意图。
读者感受:分析标题对读者的阅读体验产生的影响,如引发兴趣、留下深刻印象等。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三:梳理文本,掌握写作技巧
【随堂检测】《改造我们的学习》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两个标题有什么深刻内涵和作用?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三:梳理文本,掌握写作技巧
【答案】“改造我们的学习”既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又标明了文章的论述范围——如何彻底改变学风方面的问题。“改造”不是一般的改变,而是从根本上改掉旧的,树立新的。“我们的学习”这里主要是指我们党内的革命队伍内的学风(即学习指导思想、学习态度等)。
题目可以有三个问题:①我们的学习指什么?(即含义与范围)②为什么要改造?(即意义、目的、原因)③怎样进行改造?(即方法和途径)
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也是议论文一般要谈的几个方面,文章就是围绕它去阐述论证的。
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三:梳理文本,掌握写作技巧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涉及文章关于第一次飞跃的论述;二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涉及文章关于第二次飞跃的论述。标题准确地反映了这篇文章的内容。
本文是针对后文“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的现实而提出问题的,是1963年写给农村工作者读的,标题用语通俗易懂,便于阅读理解,用疑问句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深思。
本节课从字音字词、文本框架、写作技巧等方面充分探讨分析,从不同层面揭示了本单元内容学习的重点以及学习的方法。同时,通过讲练结合的形式,将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联系,为学生的思维深入和学习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teaching analysis

作业布置
1.整理本单元学习札记,并识记本单元知识清单的内容。
2.巩固所学知识,限时完成本单元知识测试题。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