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空气 第1课时 课件(共20张PPT 内嵌视频)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 空气 第1课时 课件(共20张PPT 内嵌视频) 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30 22:0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课题1 空气
第1课时
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呢?
猜一猜
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在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空气
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
2.能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一、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右图实验装置定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同学们知道拉瓦锡这个实验是什么原理呢?
拉瓦锡研究空气装置图
1. 拉瓦锡空气实验
仪器:火炉、曲颈甑、玻璃钟罩、汞槽;
火炉
曲颈甑
玻璃钟罩
汞槽
液态汞
原理:汞与氧气反应,消耗掉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生成氧化汞,容器内压强减小,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
Hg O2 HgO
汞 + 氧气 氧化汞
加热
2. 模仿空气实验
1774年,拉瓦锡定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今天,请同学们运用现代的实验仪器,用红磷的燃烧模仿拉瓦锡的空气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药品:红磷、蒸馏水等;
实验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等;
(2)实验步骤:① 检查装置气密性;② 向集气瓶中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③ 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塞子,关闭止水夹;④ 等红磷熄灭,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3)实验现象:
① 暗红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② 烧杯中液面下降,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容积的1/5。
五氧化二磷
红磷 + 氧气
点燃
P O2 P2O5
(4)实验原理:(文字表达式)
【思考】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容器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大气压把水压进集气瓶内,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等于消耗气体的体积,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止水夹“先闭后开” 的目的是什么?
① 吸热、降温、减压
② 吸收五氧化二磷固体颗粒,防止污染空气
(1)集气瓶内装少量水的目的?
【思考】
① 先闭合:保证集气瓶气密性;防止烧杯中水倒流
② 后开启:让烧杯中的水顺利流入集气瓶,测试氧气含量
发生了化学变化;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
(4)红磷燃烧发生了什么变化?白烟是什么物质?
完全消耗瓶内的氧气,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3)所用红磷必须足量或者过量的目的?
在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努力下,人们已经能用实验方法精确地测定空气的成分了。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二、空气的组成
三、纯净物和混合物
大千世界,都是由众多的物质组成,物质无处不在。氧气、纯净水、海洋和空气等都是我们常接触到的物质,同学们知道如何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吗?
示例:氧气(纯净物) 纯净水(混合物)
河水(混合物) 空气 (混合物)
红磷(纯净物) 二氧化碳(纯净物)
分析下列示例的内在联系,运用科学探究的手段,自行归纳总结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特征。
O2
P
CO2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如:氧气(O2) 、氮气(N2) 、红磷(P)、水(H2O)、二氧化碳(CO2)、五氧化二磷(P2O5)等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如:空气 海水 河水 矿泉水等
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1)混合物:
(2)纯净物:
1.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特征
2.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比较
纯净物 混合物
组成
组成性质
表示方法
举例
只有一种成分
由几种纯净物组成
固定
不固定
有化学符号
无固定符号
氧气(O2)、磷(P)
五氧化二磷(P2O5)
空气,海水
① 红磷量不足;
② 装置气密性不好,使瓶外空气进入集气瓶;
③ 没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思考】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为什么同学们的实验测得氧气体积总少于1/5 ?
【思考】如果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大于1/5,可能是什么原因?
燃烧匙伸入集气瓶速度过于缓慢(燃烧放热,瓶中空气膨胀,外逸。)
止水夹未夹紧(燃烧放热,瓶中空气膨胀,外逸。)
混合物
纯净物
汽水
水泥
冰水混合物
氧气
青铜
二氧化碳
洁净的空气
液氮
空气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其他成分约占1%
拉瓦锡空气实验
红磷燃烧实验
纯净物和混合物
空气的成分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