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0 21:5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
第三次次阶段性评估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共计60分):
1.为了改变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货币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这一货币是( )
A. B. C. D.
2.以下示意图中①的时代特征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3.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下列关于这位历史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统一了六国 B.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C.自称“始皇帝” D.统一车辆形制
4.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
①沉重赋税 ②刑罚残酷 ③秦二世的黑暗统治 ④徭役、兵役繁重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历史课堂上,王老师提示“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 )
A.国人暴动 B.长平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
6.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时间上表述应为( )
A.公元前3世纪末期 B.公元前3世纪初期 C.公元前2世纪末期 D.公元前2世纪初期
7.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他实行的政策是( )
A.增加赋税 B.尊崇儒术 C.休养生息 D.开发江南
8.西汉初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统治局面,史称( )
A.休养生息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武帝中兴
9.他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位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0.“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巩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11.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某位学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这位学者是( )
A.华佗 B.董仲舒 C.司马迁 D.张仲景
12.对如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3.以下文物或模型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是( )
A. B. C. D.
1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关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D.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15.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事件是( )
A.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B.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
C.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 D.公元5世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6.图中物品(技术)交流主要得益于(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班超经营西域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文成公主入藏
17.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上述成就主要得益于汉朝( )
A.国家统一和经济繁荣 B.对外交往频繁
C.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 D.科技人才辈出
18.蔡伦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功绩是( )
A.发明了弓箭 B.创造了文字 C.改进造纸术 D.发明麻沸散
19.鲁迅先生曾称誉司马迁的某部史学著作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史学著作是( )
A.《资治通鉴》 B.《资政新篇》 C.《史记》 D.《左传》
20.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观形象地展示来。全面正确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形势”的图示是( )
A. B. C. D.
21.230年,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的政权是( )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D.东汉
22.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3.成语“乱七八糟”源于两个历史典故。“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西晋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两次变乱的共同原因是( )
A.地方诸侯王势力强大 B.推恩令的实行
C.君主的腐朽统治 D.民族矛盾激化
24.示意图简洁直观,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是江珊制作的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图的一部分,①处应该填的是( )
A.西汉 B.西晋 C.东晋 D.前秦
25.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这意在说明( )
A.民族交融加强 B.民族矛盾消除 C.经济重心南移 D.中外交流频繁
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4分,29题10分,共计50分):
26.秦朝开创了大一统局面,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选自《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地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1)根据材料一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制度始于哪个朝代?秦始皇为加强统治,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4分)
(2)根据材料一图(二)中的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4分)
(3)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时期的治世局面,历史上被称为什么?此治世局面的取得是因为统治者推行什么政策?(4分)
(4)阅读材料三,汉武帝继位以后曾经面临“守业之难”,他以自己的文韬武略化解了难题,守业成功。那么守业之难一,为解决诸侯国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守业之难二,面对思想不统一,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27.中外交往是加强沟通交流的基础,请阅读下属材料的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朝时期的边疆分布着众多的民族……在一些不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的名字。说出一位开辟或维护这一“要道”的功臣。(4分)
(2)根据材料二请写出西汉政府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4分)
(3)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后来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其中一条重要的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穿过马六甲海峡,最远到达哪儿?(4分)
28.战争是实现统一的一种形式
材料一 秦王嬴政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李白写诗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公元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三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1)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是在哪一年完成的?此诗是称赞他的什么功绩?(4分)
(2)材料二、三分别说的是哪次战役?这两次战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6分)
(3)请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战争的危害。(2分)
29.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西晋末年人口迁徙示意图
材料三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主席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修长城的目的?请写出秦长城的东西起点。(4分)
(2)结合材料二中的图片,简述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两大趋势,并任意列举两个内迁的少数民族。(4分)
(3)阅读材料三,请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2分)
第三次阶段测试历史学科答案
1—5.DCBBC 6—10.ACBDC 11—15.BDBBB 16—20.AACCD 21—25.CCABA
26.(1)开始于秦朝;郡县制;(2)统一文字为小篆;统一货币;(3)“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政策;(4)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7.(1)A是长安E是欧洲;张骞、班超、班勇、甘英任选一人即可;(2)西域都护府;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3)印度半岛最南端和锡兰(各占1分,共2分)
28.(1)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2)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少胜多;(3)经济破坏;人员伤亡等(意思对了即可)
29.(1)抵御匈奴;东起辽东,西到临洮;(2)趋势:北人南迁、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各占2分);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任选2个,各占1分);(3)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任选一点即可,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