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2-22 14:31:32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下列观察仪器的选择与观测范围相匹配的是(  )
A.天文望远镜适于观察甲区间的物体
B.光学显微镜适于观察乙区间的物体
C.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丙区间的物体
D.放大镜适于观察丁区间的物体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各种观察仪器的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A.天文望远镜通常用于观测遥远的宇宙空间,即适合观察丁区间的物体,故A错误;
B.光学显微镜适于观察尺度为微米级别的结构,即适合观察乙区间内的物体,故B正确;
C.电子显微镜适于纳米级别的物体,即适合观察甲区间的物体,故C错误;
D.放大镜肉眼能够看到却看不清的物体,即适于观察丙区间的物体,故D错误。
故选B。
2.(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如图所示,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好像一架(  )
A.投影仪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显微镜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
【解答】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如果物体很远,那么所成的像会离焦点很近,这个应用就是照相机,因此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下列光学知识的应用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这个应用是(  )
A.天文爱好者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B.演员对着镜子练习舞蹈动作
C.老师用投影仪演示文稿 D.摄影师用照相机拍摄照片
【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描述现象包含的成像原理即可。
【解答】望远镜、投影仪、照相机利用的都是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成实像,而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成虚像,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故选B。
4.(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夜晚的星空时,发现镜头中的左下方有一颗从未有过的美丽天体,要仔细观察必须调节望远镜使这一天体位于镜头的中央,应(  )
A.将望远镜镜头向左下方移动直到天体位于镜头的中央
B.将望远镜镜头向右上方移动直到天体位于镜头的中央
C.增大望远镜的放大倍数直到天体位于镜头中央
D.不调节随着地球的移动这个天体会移到镜头中央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凸透镜保持不动,那么像的运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如果物体不动,那么像的移动方向与凸透镜的移动方向相同。
【解答】凸透镜的物镜成倒立的实像,目镜成正立的虚像,因此最终成的还是相对于物体倒立的像。星空的天体位置不变,如果要使所成的像到达镜头的中间,那么像必须向右上方移动。而像的移动方向与凸透镜的移动方向相同,因此可以将望远镜的镜头向右上方移动,直到天体位于镜头的中央,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下列关于望远镜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B.望远镜在军事上有重要的应用
C.望远镜在天文学上有很重要的应用
D.望远镜可用来观察动物细胞的结构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望远镜的用途判断。
【解答】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因此在军事上用于观察敌情,在天文学上用于观察遥远的天体,故A、B、C正确不合题意;
观察动物细胞的结构时,应该使用显微镜,而不是望远镜,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C.目镜的焦距比物镜的焦距长
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分析即可。
【解答】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因为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所以对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故A、B错误;
显微镜的目镜的焦距比物镜的焦距大,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放大效果,故C正确;
物镜和目镜都能得到放大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出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当u=18 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当u=8 cm时,该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
D.物距u从15 cm增大到30 cm的过程中,光屏上成的像逐渐变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上时,像恰好也成在二倍焦距上,此时u=v=2f;
(2)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当u(4)当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像的变化。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当u=20cm时,像距v=20cm,那么2f=20cm,即凸透镜的焦距f=10cm,故A错误;
B.当u=18cm时,此时fC.当u=8cm时,此时uD.从15cm到30cm的过程中,由于u>f,因此成实像,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8.(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折射式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   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用来把这个像   。天文望远镜物镜口径做得较大,是为了   。
【答案】焦点;放大镜;放大;获得更多来自物体的光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折射式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解答。
【解答】折射式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天文望远镜物镜口径做得较大,是为了获得更多来自物体的光。
9.(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   ,物体经   成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像再经   放大。这样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了。
【答案】凸透镜;物镜;物镜;目镜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解答。
【解答】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物镜,物体经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像再经目镜放大。这样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了。
10.(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天文爱好者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体通过物镜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再对这个像放大,则通过目镜看到的像比物体   (选填“大”或“小”),但它比我们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的要大,这是因为它离我们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   (选填“大”或“小”)。
【答案】小;大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分析解答。
【解答】天文爱好者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体通过物镜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再对这个像放大,则通过目镜看到的像比物体小,但它比我们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的要大,这是因为它离我们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大。
1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   (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答案】望远镜;放大镜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物体经过物镜L1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经过目镜L2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应该是望远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12.(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显微镜要比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高
B.当室内光线较暗时,要用反光镜的平面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之和
D.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成放大的虚像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对显微镜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电子显微镜能够观察到纳米级的细胞结构,而光学显微镜的只能观察到微米级,故A正确;
B.当室内光线较暗时,要用反光镜的凹面,因为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乘积,故C错误;
D.显微镜的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目镜都成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1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物体离物镜的距离(  )
A.小于焦距 B.等于2倍焦距
C.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 D.大于2倍焦距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显微镜中直接观察物体的叫物镜,物体在显微镜的物镜中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被观察物体应该在物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4.(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B.望远镜的目镜观察的是物体第二次成像
C.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D.望远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之积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和结构分析。
【解答】望远镜的物镜的作用是将远处的物体拉到眼前,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的作用是将得到的实像进行放大,因此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A.般情况下,望远镜物镜由凸透镜组成,目镜由凸透镜或凹透镜两种类型,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望远镜的目镜观察的是物体第二次成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因为凹面镜的口径可以做得更大,可以会聚更多的光线,看到更远处的物体,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望远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之积,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如图所示,物镜和目镜都由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远处物体通过它成像情况是(  )
A.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再经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对于望远镜来说,物体到物镜的距离肯定远远大于物镜的2倍焦距,因此经物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对于目镜来说,相当于物体,其位于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故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我国古代的“千里眼”是富有想象力的神话,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望远镜已将神话变成现实,图中的望远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请完成两条入射光线经过两个透镜的光路(其中F1是透镜L1的焦点,F2是透镜L2的焦点)。
【答案】解:如答图所示。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规律完成作图。
【解答】(1)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L1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入射光线侧的虚焦点;这条折射光线经过凸透镜L2后,会向主光轴方向偏折,但是不会经过焦点F2;
(2)射向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L1后,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这条折射光线经过凸透镜L2后,会向主光轴方向偏折,且经过焦点F2,如下图所示:
1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如图所示,小华在一次实验课上,把一支铅笔放在一只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观察铅笔的像。他惊奇地发现,手中铅笔的笔尖本是朝左的,可他看到的像却是笔尖朝右,这是因为盛水的烧杯相当于一个   镜,小华看到的是铅笔   (选填“实”或“虚”)的像,若将铅笔继续远离烧杯,他所看到的像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变成笔尖朝左。
【答案】凸透;实;不可能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的实像;
(2)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盛水的烧杯相当于一个水平方向上的凸透镜,手中铅笔的笔尖本是朝左的,可他看到的像却是笔尖朝右,说明铅笔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看到的是铅笔左右颠倒的实像;
(2)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左右放大的虚像,因此若将铅笔继续靠近烧杯,铅笔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成正立、左右放大的虚像,则他所看到的像将会变成笔尖朝左;但若将铅笔继续远离烧杯,物距一定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左右颠倒的实像,因此他所看到的像不可能变成笔尖朝左。
18.(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如图所示,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物体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把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前后对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为什么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
【答案】解:若焦距大的靠近物体,物体变大了,前后对调,物体就变小了,因此只有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时我们才能看到远处物体变大了。若两透镜焦距相等,则看到的物体大小几乎不变,起不到望远镜望远的作用。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若焦距大的靠近物体,物体变大了,前后对调,物体就变小了,因此只有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时我们才能看到远处物体变大了。若两透镜焦距相等,则看到的物体大小几乎不变,起不到望远镜望远的作用。
1 / 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下列观察仪器的选择与观测范围相匹配的是(  )
A.天文望远镜适于观察甲区间的物体
B.光学显微镜适于观察乙区间的物体
C.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丙区间的物体
D.放大镜适于观察丁区间的物体
2.(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如图所示,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好像一架(  )
A.投影仪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显微镜
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下列光学知识的应用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这个应用是(  )
A.天文爱好者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B.演员对着镜子练习舞蹈动作
C.老师用投影仪演示文稿 D.摄影师用照相机拍摄照片
4.(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夜晚的星空时,发现镜头中的左下方有一颗从未有过的美丽天体,要仔细观察必须调节望远镜使这一天体位于镜头的中央,应(  )
A.将望远镜镜头向左下方移动直到天体位于镜头的中央
B.将望远镜镜头向右上方移动直到天体位于镜头的中央
C.增大望远镜的放大倍数直到天体位于镜头中央
D.不调节随着地球的移动这个天体会移到镜头中央
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下列关于望远镜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B.望远镜在军事上有重要的应用
C.望远镜在天文学上有很重要的应用
D.望远镜可用来观察动物细胞的结构
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C.目镜的焦距比物镜的焦距长
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出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当u=18 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当u=8 cm时,该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
D.物距u从15 cm增大到30 cm的过程中,光屏上成的像逐渐变小
8.(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折射式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   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用来把这个像   。天文望远镜物镜口径做得较大,是为了   。
9.(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   ,物体经   成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像再经   放大。这样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了。
10.(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天文爱好者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体通过物镜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再对这个像放大,则通过目镜看到的像比物体   (选填“大”或“小”),但它比我们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的要大,这是因为它离我们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   (选填“大”或“小”)。
1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   (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12.(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显微镜要比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高
B.当室内光线较暗时,要用反光镜的平面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之和
D.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成放大的虚像
1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物体离物镜的距离(  )
A.小于焦距 B.等于2倍焦距
C.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 D.大于2倍焦距
14.(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B.望远镜的目镜观察的是物体第二次成像
C.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D.望远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之积
1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如图所示,物镜和目镜都由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远处物体通过它成像情况是(  )
A.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再经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6.(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我国古代的“千里眼”是富有想象力的神话,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望远镜已将神话变成现实,图中的望远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请完成两条入射光线经过两个透镜的光路(其中F1是透镜L1的焦点,F2是透镜L2的焦点)。
17.(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如图所示,小华在一次实验课上,把一支铅笔放在一只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观察铅笔的像。他惊奇地发现,手中铅笔的笔尖本是朝左的,可他看到的像却是笔尖朝右,这是因为盛水的烧杯相当于一个   镜,小华看到的是铅笔   (选填“实”或“虚”)的像,若将铅笔继续远离烧杯,他所看到的像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变成笔尖朝左。
18.(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2.3 凸透镜成像(第3课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如图所示,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物体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把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前后对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为什么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各种观察仪器的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A.天文望远镜通常用于观测遥远的宇宙空间,即适合观察丁区间的物体,故A错误;
B.光学显微镜适于观察尺度为微米级别的结构,即适合观察乙区间内的物体,故B正确;
C.电子显微镜适于纳米级别的物体,即适合观察甲区间的物体,故C错误;
D.放大镜肉眼能够看到却看不清的物体,即适于观察丙区间的物体,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
【解答】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如果物体很远,那么所成的像会离焦点很近,这个应用就是照相机,因此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描述现象包含的成像原理即可。
【解答】望远镜、投影仪、照相机利用的都是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成实像,而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成虚像,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凸透镜保持不动,那么像的运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如果物体不动,那么像的移动方向与凸透镜的移动方向相同。
【解答】凸透镜的物镜成倒立的实像,目镜成正立的虚像,因此最终成的还是相对于物体倒立的像。星空的天体位置不变,如果要使所成的像到达镜头的中间,那么像必须向右上方移动。而像的移动方向与凸透镜的移动方向相同,因此可以将望远镜的镜头向右上方移动,直到天体位于镜头的中央,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5.【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望远镜的用途判断。
【解答】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因此在军事上用于观察敌情,在天文学上用于观察遥远的天体,故A、B、C正确不合题意;
观察动物细胞的结构时,应该使用显微镜,而不是望远镜,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分析即可。
【解答】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因为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所以对光线都有会聚作用,故A、B错误;
显微镜的目镜的焦距比物镜的焦距大,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放大效果,故C正确;
物镜和目镜都能得到放大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上时,像恰好也成在二倍焦距上,此时u=v=2f;
(2)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当u(4)当凸透镜成实像时,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像的变化。
【解答】A.根据图像可知,当u=20cm时,像距v=20cm,那么2f=20cm,即凸透镜的焦距f=10cm,故A错误;
B.当u=18cm时,此时fC.当u=8cm时,此时uD.从15cm到30cm的过程中,由于u>f,因此成实像,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焦点;放大镜;放大;获得更多来自物体的光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折射式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解答。
【解答】折射式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天文望远镜物镜口径做得较大,是为了获得更多来自物体的光。
9.【答案】凸透镜;物镜;物镜;目镜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解答。
【解答】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物镜,物体经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像再经目镜放大。这样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了。
10.【答案】小;大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分析解答。
【解答】天文爱好者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体通过物镜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再对这个像放大,则通过目镜看到的像比物体小,但它比我们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的要大,这是因为它离我们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大。
11.【答案】望远镜;放大镜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图像可知,物体经过物镜L1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经过目镜L2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应该是望远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12.【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对显微镜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电子显微镜能够观察到纳米级的细胞结构,而光学显微镜的只能观察到微米级,故A正确;
B.当室内光线较暗时,要用反光镜的凹面,因为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乘积,故C错误;
D.显微镜的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目镜都成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13.【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显微镜中直接观察物体的叫物镜,物体在显微镜的物镜中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被观察物体应该在物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4.【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和结构分析。
【解答】望远镜的物镜的作用是将远处的物体拉到眼前,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的作用是将得到的实像进行放大,因此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A.般情况下,望远镜物镜由凸透镜组成,目镜由凸透镜或凹透镜两种类型,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望远镜的目镜观察的是物体第二次成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因为凹面镜的口径可以做得更大,可以会聚更多的光线,看到更远处的物体,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望远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之积,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对于望远镜来说,物体到物镜的距离肯定远远大于物镜的2倍焦距,因此经物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对于目镜来说,相当于物体,其位于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故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6.【答案】解:如答图所示。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规律完成作图。
【解答】(1)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L1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入射光线侧的虚焦点;这条折射光线经过凸透镜L2后,会向主光轴方向偏折,但是不会经过焦点F2;
(2)射向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L1后,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这条折射光线经过凸透镜L2后,会向主光轴方向偏折,且经过焦点F2,如下图所示:
17.【答案】凸透;实;不可能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的实像;
(2)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盛水的烧杯相当于一个水平方向上的凸透镜,手中铅笔的笔尖本是朝左的,可他看到的像却是笔尖朝右,说明铅笔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看到的是铅笔左右颠倒的实像;
(2)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左右放大的虚像,因此若将铅笔继续靠近烧杯,铅笔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成正立、左右放大的虚像,则他所看到的像将会变成笔尖朝左;但若将铅笔继续远离烧杯,物距一定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左右颠倒的实像,因此他所看到的像不可能变成笔尖朝左。
18.【答案】解:若焦距大的靠近物体,物体变大了,前后对调,物体就变小了,因此只有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时我们才能看到远处物体变大了。若两透镜焦距相等,则看到的物体大小几乎不变,起不到望远镜望远的作用。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若焦距大的靠近物体,物体变大了,前后对调,物体就变小了,因此只有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时我们才能看到远处物体变大了。若两透镜焦距相等,则看到的物体大小几乎不变,起不到望远镜望远的作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