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0 22:3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七 年 级 历 史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北京是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2.半坡和河姆渡文化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我们了解当时这两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是通过他们留下的( )
A.遗迹遗物 B.甲骨文字 C.青铜铭文 D.史书记载
3.如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甲骨文 周代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4.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各国变法带来先进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5.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_________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 百家争鸣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6.《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中“以水银(汞)为百川江河大海”。考古工作者对皇陵遗址及周边进行汞含量测定,其结果(见右图)成为确定地宫位置的重要依据。这表明( )
①秦始皇北击匈奴有了考古证据
②秦始皇陵地宫位于外城墙之下
③该成果得益于考古学与化学的结合
④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相互印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汉武帝为筹措对匈奴作战的经费,向地方富商借贷,但有些富商大贾唯利是图,不关国事,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对此,汉武帝( )
A.颁布推恩令 B.统一度量衡
C.休养生息 D.实施盐铁官营专卖
8.以下汉武帝采取的措施产生的影响是( )
中央 在长安兴办太学,以《诗》《书》《春秋》等作为教材
地方 “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学习经过孔子整理的先秦古籍
A.打破官府垄断教育 B.诸子百家学说兴起
C.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D.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9.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下图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 )
关键词:秦统一中国 秦末农民大起义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0.如图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
A.卫青率军反击匈奴 B.东汉建立光武中兴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曹操统一北方地区
11.下图为我国考古发现的秦汉时期的书写材料。它印证了在蔡伦改进造纸术前,秦汉时期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是( )
图1 居延汉简 图2马王堆汉墓帛书
A.甲骨 B.铜器 C.纸张 D.简帛
12.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文学作品来了解史实。《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桂陵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3.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14.秦和西晋两个朝代的共同之处是( )
①结束分裂完成了统一 ②大封同姓诸王导致及生成
③王朝存在的时间短暂 ④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5.据西晋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反映出内迁民族( )
A.认同中原地区的文化 B.反抗西晋的腐朽统治
C.结束了政权分立局面 D.人口快速增长并迁徙
16.历史解释是对史实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关于两晋时期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B.291年,西普发生“八王之乱”
C.西晋的腐朽统治加速了西晋政权的衰亡
D.两晋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17.以下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甲骨文 ②人面鱼纹彩陶盆 ③秦半两 ④南朝青瓷莲花尊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18.下表中①处应为( ) 朝代
朝代 东汉 魏 南朝
人物 张衡 刘徽 ①
计算数值 3.16 3.1416 3.1415926<π<3.1415927
A.张仲景 B.贾思勰 C.祖冲之 D.顾恺之
19.某校同学研究学习一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以下关键词:钟繇、楷书、王羲之、《兰亭集序》、魏碑等,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
A.书法艺术 B.绘画艺术 C.雕刻艺术 D.舞蹈艺术
20.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大同云冈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 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
A.书法艺术成熟 B.南北政权对峙
C.江南经济开发 D.北方民族融合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铭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材料一
西周大孟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为西周早期文物,其内壁铸方文19行,共291字。 铭文内容摘译周康王册命孟说,你年幼时就继承了先辈的显要职位,一定要效法你的先祖南公。要辅佐我治理四方,协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赐给你先祖南公的旗帜,用以巡狩。赏赐给你夷众一千零五十人,要尽量让这些人在他们所耕作的土地上努力劳动。你要恭谨地对待你的职事,不得违抗我的命令。
(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反映出的西周政治制度的名称。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制度的目的。(2分)
材料二 如图所示,秦二十六年铜诏版的铭文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的诏书,共5行40字,秦小篆字体。其内容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
秦二十六年铜诏版(甘肃省镇原县博物馆藏)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为秦朝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措施提供了佐证(从以下各项中选择,填序号),并从中任选一项措施,简要说明其作用。(3分)
①统一文字 ②统一货币 ③统一度量衡 ④统一车轨
材料三 汉代铜镜铭文内容汇总(部分)
时期 常见镜铭
西汉早期 “家常富贵”“延年益寿”
西汉中晚期 “长宜子孙”“家常富贵”“延年益寿”
新莽及东汉早期 “长宜子孙”“家常富青”“延年益寿”
东汉中晚期 “长宜子孙”“家常富贵”“延年益寿”
我们不难发现,表达“长宜子孙”(意为长久地宜于子孙后代舒适的生活)家庭观念的铭文在西汉早期的镜铭中没有出现。到了西汉中晚期,儒家思想逐步占据了统治地位之后,繁衍子孙作为儒家孝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在镜铭中集中体现出来。
——图表、文字整理自李泽悦《镜铭所见两汉的社会生活》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长宜子孙”镜铭在西汉中晚期出现的原因。(1分)
22.(6分)改革与强国。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
(1)某同学利用知识表格对材料一文献进行了学习理解。请结合所学,将下表信息补充完整。(2分)
材料一文献 相关知识内容
坏井田,开仟伯(阡陌),急耕战之赏 ①__________,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_________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倾邻国而雄诸侯 ④商鞅变法的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如表所示
前秦苻坚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前秦苻坚深受汉族文明影响,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他加强集权,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北魏本文帝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①进一步推行汉化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结合所学,列举材料二中①处的具体措施(至少答出三项措施)。(3分)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两场改革的相同作用。(1分)
23.(6分)地方治理中的政治智慧。
材料一 在新王朝采取何种方式管理全国,尤其是管理新纳入版图的燕国、楚国、齐国故地的问题上,朝廷并未形成共识。丞相王绾建议在这些地区建立诸侯国,以秦始皇的儿子为诸侯。廷尉李斯力主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摘编自白效咏、黄朴民《天地大变局与帝国秩序重构》
(1)依据材料一,指出王绾与李斯各自的主张。(1分)结合所学,写出秦始皇最终采取的措施。(1分)
材料二 如图所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1分)结合所学,写出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2分)
(3)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侯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王,还派遣诸王镇守州郡重镇。结合以上所有材料,说一说如果你是晋武帝身边的谋臣,你会提出什么建议?(1分)
24.(6分)区域的开发和治理是国家大事。
材料一 如表所示
(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地区在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连为一体,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地区的交通路线逐步开辟,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中西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意义十分重大。(汉宣帝时)汉朝置西域都护于乌垒(今新疆轮台东北),总领诸国。边疆局势比武帝时更为稳定。——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补充完整以下内容。(3分)结合所学,概括张骞的贡献。(1分)丝绸之路的出发地____________,穿过____________,途中经过____________、 阳关 两个关口,经西域前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
材料二 东晋南朝之存在,对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在于相当程度上避免了民族冲突和战乱祸害,相对和平的环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更在于大量移民的进入。南下移民的进入形成了农业开发的主力军。这些移民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有力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摘编自严耀中《在分分合合中前行》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2分)
25.(6分)奠定中国文化自信的文明成果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家
思想家 老子 孔子 墨子 韩非子
思想主张 A B C D
①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③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将思想家及其主张对号入座。(填写序号)(2分)
材料二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竹木简笨重,帛的价格昂贵。……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到东晋末,纸的使用已完全普及,并逐步传至周边各国,在世界范围内为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筒乐伟·韩森《丝绸之路新史》
(2)依据材料二,说说蔡侯纸的优点。(1分)结合所学,谈谈造纸术的发明所产生的影响。(1分)
材料三 如下表
著作 ①《史记》 ②《伤寒杂病论》 ③《齐民要术》
时期 西汉时期 东汉末年 南北朝时期
成书过程与影响 司马迁继承了以往历史著作的传统,把几千年间零碎散乱的历史资料,加以整理、审核、排比;在整理历史材料时,有书本、档案的,也有自己采访的,尽可能的进行选择和考订。用毕生精力完成此巨著。 张仲景广泛阅读春秋战国以来的医书,包括医经7家、216卷,经方11家、274卷,结合临床实践总结概括完成。确立中医传统辨证论治的原则。 贾思勰广泛搜集前人文献,向老农询问经验,在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全书10卷,92篇,10多万字。奠定农学发展基础。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三部著作成书过程的共同点。(1分)概括上述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1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B 2.A 3.B 4.A 5.B 6.C 7.D 8.C 9.B 10.C
11.D 12.C 13.D 14.B 15.A 16.C 17.B 18.C 19.A 20.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
(1)分封制;(1分)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1分)
(2)①、③;(2分)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1分)(或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1分)
(3)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1分)
22.(6分)
(1)①废除井田制;②鼓励耕织(2分)
(2)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至少答出三项措施);(3分)相同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1分)
23.(6分)
(1)主张:王绾主张大封诸侯;李斯主张推行郡县制。(1分)措施:秦始皇最终采取郡县制。(1分)
(2)问题: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统治;(1分)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2分)
(3)建议:劝阻晋武帝大封同姓王的行为,并劝谏晋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牢牢控制地方。(1分)
24.(6分)
(1)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3分)贡献: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及其他国家的交流。(1分)
(2)南方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环境稳定;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2分)
25.(6分)
(1)(2分)
思想家 老子 孔子 墨子 韩非子
思想主张 A② B④ C① D③
(2)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1分)影响: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1分)
(3)共同点:均重视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即重视前人的研究成果。(1分)精神品质:脚踏实地、谦虚谨慎、实事求是。(言之有理皆可)(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