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五:精做文言概括题
考情考向
2023年新高考文言文继续考查简答题,对文言文阅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言文简答题的命题角度与现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的命题角度有着相似之处。在新高考文言文阅读中,设置简答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从新高考的考查情况来看,这一题型涉及面广,提问形式多变,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较多,如:读不懂相关文段,找不准对应区域,分不出答题要点,看不清设问角度,不会用自己的话表述。
近三年高考文言文简答题
2023·新Ⅰ卷 14. 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3分)
2023·新Ⅱ卷 14.材料二中,李靖认为肥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3分)
2022·新Ⅰ卷 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2022·新Ⅱ卷 14.《后汉书 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3分)
2021·新Ⅰ卷 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
2021·新Ⅱ卷 14.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高考年份 题干设计 考查内容
2022·新高考Ⅰ卷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概括主要事件
2021·新高考Ⅰ卷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提炼作者观点
2021·新高考Ⅱ卷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探寻事件原因
2020·新高考Ⅰ卷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 救助成功没有 请简要说明。 探寻事件原因
2020·新高考Ⅱ卷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 探寻事件原因
“知往鉴今迁移运用”
2023文言文阅读题型变化分析
1.题型变化,新增主观题。新题型符合高考文言文考纲的要求(分析综合 C: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考查考生对人物、事件、原因、目的、条件、方法等逻辑分析能力,考查考生概括、筛选信息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分值变化,评分更实务。文言翻译两句各压缩1分,为“3+1”,三个句中得分点+句意各1分,由过去句意2分压缩为1分,评分更客观。
3.考查变化,重关键能力。客观题(断句、文化常识、加点词语的解说、文意理解)、主观题(翻译、文意概括),每一点都涉及到考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新增的主观简答题,对文言文阅读能力要求加大,难度增加,分值3分虽然不高,但通常情况下考生想得到满分比较困难,要点为2~5个,大部分都属于一个要点1分,考生答出三个即可。
常见误区一:错误理解文意,概述遗漏要点
对文意的理解,是解答文言文概述题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在读文时,准确理解、细致把握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的生平经历、作者的褒贬评价,力求做到对文本内容理解不出现失误和偏差。
通法通则
1.带题阅读。始终针对题目指定的角度和范围,找准找全相关文字,细抠深挖文中能显示答案要点的关键词句,把握题中规定的人、事、物的特点,排除非题目指定的信息。
2.借题读文。要充分利用选择题整体把握全文,打开答题思路,有时还可以直接引述选项中的文字作答。
3.联系语境。在遇到阅读障碍时,要注意根据前后内容加以推断分析。可以从逻辑上推理,从情节上推断,从事理上分析,从侧面人物的表现上揣测,多方面理解,不能只盯一点,不顾全篇。
典例剖析
例1 (2023·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本见任务一[例2]),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3分)
我来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进阶]
第一步:读题——确定答题切入点
根据“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可知,本题考查事理原因概括分析。“材料二”规定了答题的范围。解答此题,需从材料二中找到李靖对淝水之战中苻坚的评价语句,然后再分析李靖的观点。
第二步:读文——构建答题思维链
原文信息 分析
“‘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 为慕容垂所陷害
“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 用兵能合不能分
第三步:表达——落实答题采分点
(1)答出“为慕容垂所陷害”,给1分。
(2)答出“用兵能合不能分”,给1分。
(3)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若答“没有谋略,不善用兵”亦可得分。
尝试写满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为慕容垂所陷害。②用兵能合不能分。
常见误区二:不明答题方法,不会转换语言
要想准确熟练地解答文意理解题,需要学生加工处理筛选出来的相关信息,排除不符合答题角度的内容,对重复的内容进行删选处理,对互补的内容要合并处理。在解答此类题目过程中,学生多出现照抄原文、重复交叉、不合范畴、不合角度、不顾及表达指令等失误,以致失分较多,不能得满分。
通法通则
1.摘录法:选摘原文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来作答。如果文中有的关键句、观点句或抒情议论句吻合题意,可直接摘录或作转换性表述;如果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还需要对文中的重要句子进行翻译。
2.句意(层意)提取法:需要概括的内容若无明显的中心句,就需要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要根据句意或层意提炼出这一句或这一层的内涵与本质,按关键点作答。
3.转换语言:文意理解题考查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意的梳理与概括。答题时既要忠于原文,又不能照搬原文,也不能只是简单地翻译原句,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另外,要注意分点答题。做到“答案要点化,要点层次化”,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典例剖析
例2 (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汉,字子颜,南阳人。韩鸿为使者,使持节,降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 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遂鼓而进,贼兵大破。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
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吴汉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遣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
若一敌国矣。”封汉广平侯。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恭俭如此。疾笃,车驾亲临,问所欲言。对曰:“臣愚无所识知,唯愿慎无赦而已。”病薨,奏谥曰:“有司议宜以为武。”诏特赐曰忠侯。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
《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3分)
我来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进阶]
第一步:读题——确定答题切入点
根据“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可知,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特点概括。解答此题,可从“刚毅”“木讷”切入,从文中提取相关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作答。
第二步:读文——构建答题思维链
原文信息 分析
“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遂鼓而进,贼兵大破。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 吴汉作战勇猛,连克强敌
“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 吴汉败而不馁,激扬士气
“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 吴汉缺乏文采,不善言辞
第三步:表达——落实答题采分点
(1)答出“作战勇猛,连克强敌”,给1分;答出“败而不馁,激扬士气”,给1分。
(2)答出“缺乏文采,不善言辞”,给1分。
尝试写满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刚毅之处:①作战勇猛,连克强敌;②败而不馁,激扬士气。
木讷之处:缺乏文采,不善言辞。
【参考译文】
吴汉,字子颜,南阳郡人。韩鸿担任使者,(光武帝)让他拿着旌节,使河北降服,有人对韩鸿说:“吴子颜,是位奇异之人,可和他商议大事。”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缺少文采,仓促间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吴汉与苏茂、周建交战,亲自披上铠甲拿着戟,命令诸将说:“听到鼓声全部大声呼喊着一起前进,后退的判处斩刑。”于是击鼓进军,贼兵大败。向北进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的敌军,全部平定了他们。
吴汉攻打蜀地,在水南、水北分开扎营,北营作战不利,于是率领士兵衔枚前去与水南的兵营汇合,大败公孙述。吴汉带兵驻守成都,公孙述的将领延岑派军队突然出现在吴汉军队后面,袭击并打败了吴汉,吴汉坠落水中,拽着马尾巴才上来。吴汉性格忠诚醇厚,忠于侍奉尊上,自从当初跟随光武帝征战以来,常常陪伴在光武帝左右,光武帝没有安睡,吴汉就侧立一旁屏息侍奉,光武帝睡得踏实了他才后退去休息。交战出现不利,军营武器不完备,吴汉常常独自修缮矫正弓弩,检阅那些兵马,激励将士。光武帝有时派人看吴汉在做什么,派出的人回来说正在准备作战进攻的装备,光武帝经常说:“吴汉比较令人满意,
他隐然就是一个对国家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人。”封吴汉为广平侯。吴汉曾经出征,妻子、儿女在后方置办田地房屋等产业。吴汉回来,责备他们说:“军队出征在外,官兵们用度不足,为什么多买田地房产呢?”于是尽数分给了兄弟和母亲、妻子的娘家人。吴汉的爵位和俸禄赏赐最为尊贵显要,然而他只是修筑住宅,不兴修(按一定品级为王侯功臣建造的)大宅院。吴汉的夫人先去世,葬礼简单,坟茔朴素,不修建祠堂,他就是像这样恭谨俭约。病重,皇帝亲自来看视,问他还有什么话想说。吴汉回答说:“为臣愚昧没有什么见识,只希望陛下千万不要动辄大赦天下。”逝世后,有关部门上奏谥号说:“有司商议应该用‘武’。”光武帝下诏赐谥号为忠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