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朔州市多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0 22:5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含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且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相应的方格内。)
1.下列图片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 )
A.半地穴式房屋 B.打制石器 C.稻谷 D.彩陶盆
2.文物是鲜活的历史。现存商朝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是( )
A.青铜面具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青铜立人像
3.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
A.春秋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楚国 C.战国时期楚国 D.战国时期秦国
4.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中央任命的官吏取代了世袭的诸侯。这一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5.历史证明有压迫就有反抗。由于秦朝的暴政,引发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A.项羽、刘邦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巾起义 D.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
6.西汉文帝、景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上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出现了封建社会第一次“治世”景象。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统治者推行的什么政策( )
A.休养生息政策 B.争霸政策 C.“改制”举措 D.汉化政策
7.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如图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内分别应该填入( )
A.秦汉 B.西汉东汉 C.汉三国 D.三国西晋
8.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我国医学界第一次获此殊荣。实际上,我国医学源远流长,早在180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扁鹊
9.《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其中的“三国”是指( )
A.魏、蜀、西晋 B.吴、东晋、梁 C.魏、蜀、吴 D.宋、齐、梁
10.三国时期,造成三国鼎立局面持续存在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曹魏的国力日益强大 B.吴蜀联合对抗曹操
C.三国统治者厌倦了战争 D.三国经济发展形成相对均势
11.下列关于我国西晋时期人口大迁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人口大迁徙造成社会大动乱 B.战争导致人口大迁徙
C.它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 D.主要是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
1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敕勒歌》中的歌词,这首民歌曾在鲜卑族中传唱。历史上鲜卑族内迁的地点是( )
A.陕西关中 B.山西一带 C.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D.山东一带
13.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它形成对峙局面的南方政权是( )
A.西晋 B.东晋 C.孙吴 D.成汉
14.中国古代科技巨匠众多,祖冲之、贾思勰两位科学家的共同点是( )
①都生活在北朝 ②注重实践 ③都在数学领域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 ④在科学研究中刻苦钻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5.南北朝时,我国最著名的两个石窟分别位于( )
A.云南浙江 B.山西河南 C.甘肃河北 D.陕西山东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0分)
16.读图,回答问题。
图(a) 图(b)官渡之战示意图
图(c)赤壁之战示意图 图(d)淝水之战示意图
(1)图(a)反映了三国时期的什么历史故事?(1分)主要突出了主人公的什么精神品质?(3分)
(2)根据图(b),说出这次战役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结果及影响。(4分)
(3)根据图(c),请写出交战双方。(1分)此战役的发生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4)图(d)是淝水之战示意图,写出此战役的交战双方。(1分)这次战争的结局如何?(4分)请你写出与这次战役相关的一个成语。(1分)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b)、图(c)、图(d)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战役的共同特点。(2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17题12分,18题16分,共28分)
17.习主席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为复兴古老的丝绸之路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道(读导)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汉书·张骞传》
(1)材料一中的“骞”对我国历史作出了什么贡献?(2分)
材料二 如图
(2)根据史实和所给出的提示,完成“骞”人物所开辟出路线简图。(4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3)材料二图示的丝绸之路,经过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西汉时加强对新疆管辖的史实。(2分)
材料三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贸易与文化交流之路,当今我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条享誉古今中外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2分)当今“一带一路”的意义与古丝绸之路的作用有何不同?(2分)
18.人类文明是过去各个民族,各个区域文明冲撞与交融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连成万里长城。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材料一“皇帝”指的是谁?(1分)他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1分)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4分)
材料二 下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2分)
材料三 下表是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
鲜卑姓 改为汉姓 鲜卑姓 改为汉姓
拓拔 元 步六孤 陆
拔拔 长孙 贺兰 贺
达奚 奚 独孤 刘
(3)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1分)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除了改汉姓外,还有哪些具体改革的内容?(3分)
(4)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2分)
19.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育英学校七年级学生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方案,请你一起参与。
【文字篇】
材料一 如图
图一 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二 统一文字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图一文字的名称,(1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1分)图二中统一的文字是什么文字?(1分)统一文字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4分)
【思想篇】
材料二 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学说重新活跃起来。……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将儒家经典“五经”确定为国家的教科书。从此,儒学逐渐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
(2)材料二“诸子百家”中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1分)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2分)概括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科技篇】
材料三 中国东汉的蔡伦……从而引起中国以及世界在传播的媒介技术方面,发生历史上第一次革命性的重大变革。蔡伦以其发明,成为改变世界面貌,特别是改变世界文化面貌的中国第一位伟大发明家。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蔡伦成就的重要意义。(4分)
【艺术篇】
材料四 如图
(4)材料四的书法作品是谁的代表作?(1分)书法何时成为专门的艺术供人们欣赏?(1分)
(5)通过以上问题探究,谈谈当代青年学生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4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A)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5 BCDCB 6—10 ABACD 11—15 ACBDB
二、简答题(20分)
16.(1)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1分)突出了刘备礼贤下士、重视人才的精神品质。(3分)
(2)200年:(1分)曹军与袁军:(1分)曹军以少胜多,歼灭袁军主力;(1分)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1分)
(3)曹军和孙刘联军。(1分)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分)
(4)前秦和东晋。(1分)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4分)草木皆兵。(1分)
(5)这三次战役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2分)
三、材料解析题(17题12分,18题16分,共28分)
17.(1)为开辟丝路作奠基。(2分)
(2)①长安②河西走廊③安息④大秦(或欧洲)(4分)
(3)设置西域都护。(2分)
(4)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沿路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2分)当今“一带一路”实行经贸合作,共同发展。(2分)
18.(1)秦始皇。(1分)抵御匈奴。(1分)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4分)
(2)匈奴、鲜卑、羯、氐、羌。(任写两个即可)(2分)
(3)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革除落后习俗,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2分)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等。(3分)
(4)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交融。(2分)
四、探究题(共22分)
19.(1)图一;甲骨文;(1分)商朝(1分)图二:小篆。(1分)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在全国顺利推行,有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4分)
(2)仁(1分)罢黜百家,尊崇儒术。(2分)汉武帝时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2分)
(3)节约造纸成本和时间,使纸张轻便易携带,利于文化传播,并使文化流传久远。(4分)
(4)王羲之。(1分)东汉末年。(1分)
(5)当代青年学生应该多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利用图书馆、计算机等资源,增加自身传统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