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试题100分+卷面5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4页)和“答题卷”(2页)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答题书写端正、整洁,你就可以得到卷面5分。加油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碳一14年代测定法是考古学上广泛使用的测定年代的方法,其适用范围只能对那些5万年以内的生物体进行测定。下列远古人类在适用测算范围的是( )
A.古猿 B.元谋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美国学者布雷伍德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 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材料说明( )
A.人类在采集和狩猎中学会储存食物 B.定居生活限制了人类的活动距离
C.农业和畜牧业分离使人类走向定居 D.农业兴起是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
3.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黄部落联合大败出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A.牧野 B.涿鹿 C.马陵 D.阪泉
4.《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明的崛起》一书中写道,“早在西周王朝建立前数百年,最早的中国已经展开她广袤而悠长的画卷”。书中“最早的中国”指的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5.国家博物馆商代青铜器展的解说词中说道:商代青铜器铸造作坊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作坊中还存在较细的分工,有世代从事生产、擅长专精技艺的工匠。这反映出商代青铜器
( )
A.制造技术高超,铸造工艺复杂 B.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和军事等方面
C.融合了中原和少数民族的铸造风格 D.体现出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6.股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上。所记内容涵盖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这说明甲骨文( )
A.记录了商代人的社会生活 B.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C.均以隶书的字体进行呈现 D.是了解夏朝社会的主要依据
7.“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
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
8.《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商鞅的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因于私斗,乡邑大治”。这段叙述表明( )
A.商鞅变法的背景 B.商鞅变法的思想主张
C.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D.变法后秦国社会治理的效果
9,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天问”一词出自《楚辞·天问》,表达了古人对宇宙、人世的探索和追问。天问、墨子、天宫、蛟龙、悟空等大国重器的命名,均蕴含着厚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 )
A.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 B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C.凸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 D.均受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
10.史料中记载:“监禄秦将,凿通湘水离(漓)水之渠。”这里的“渠”指的是( )
A.郑国渠 B.秦渠 C..灵渠 D.都江堰
11.有学者指出.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这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基因缺陷”。秦朝的“基因缺陷”指的是( )
A.推行重农抑商 B.实行皇帝制度 C.以郡县制控制地方 D.暴政统治
12《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当时,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提倡节俭 B.发展农业生产 C.以德化民 D.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13.汉武帝时,读书人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
A.镐京 B咸阳 C.长安 D.洛阳
14.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其主要职责在于统辖西域诸国,管理屯田,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可以发兵征讨。上述表明西域都护的设立( )
A.权力过大超越了中央 B.加强了对西域的治理
C.导致西城诸国的混乱 D.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
15.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山此导致( )
A东汉走向衰亡 B.百家争鸣出现 C.民族政权并立 D.诸侯争霸形成
16.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注重史料考证 B.侧重史书记载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乘承朝廷旨意著史
17.《资治通鉴》记载“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曹)操至南郡”史料描述的是 (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8.三国两晋南北朝介于秦汉和隋唐两个时期之间,既是秦汉时期社会矛盾集结、激化的产物,又是隋唐强盛的渊源,承上启下,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A江南经济得到发展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社会动荡与民族混战
19.“……完成全国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第二代皇帝昏庸无能,其内部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后被内迁的少数民族所灭。”材料描述的是哪一政权的衰亡( )
A秦朝 B.东汉 C.前秦 D.西晋
20,西晋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这充分说明了( )
A.丝织技术高超 B.社会经济繁荣 C.统治阶级腐朽 D.制糖技术发达
21.两晋和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水稻种植,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并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
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南移
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22.酪类食品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食物。到魏晋时期,出身士族大家以豪奢著称的王济在招待从江南远来洛阳的客人陆机时曾指着羊酪炫耀其生活。据此可知( )
A.魏晋时期北方农业生产有所衰退 B.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C.经济重心已经从中原逐渐南移 D.长期战乱使魏晋士族生活不稳定
25.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列与淝水之战无关的成语是( )
A.卧薪尝胆 B.草木皆兵 C.投鞭断流 D.东山再起
24,《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句话:“湿耕泽锄,不如归去。”意思是在土地太潮湿的地方桩作,注定劳而无功。这反映了贾思勰主张( )
A.因地种植,适时耕作 B.改进生产技术 C.注重兴修水利 D.改进生产工具
25.图1与图2反映的共同文化现象是( )
图1 洛阳白马寺 图2洛阳龙门石窟
A.儒家学说的创建与发展 B.道教的创立与传播
C.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 D.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二、史实辨析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周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三里头遗址
改正:
【 】(2)韩非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
改正:
【 】(3)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改正:
【 】(4)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晋四个王朝。
改正:
【 】(5)东晋顾恺之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当时的人们就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
改正:
三、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共2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2分)
材料一
堇鼎 堇鼎腹内铭文 董鼎出土于北京琉璃河。鼎腹内壁铭文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召公奭以其长子就封于燕的记载。印证了西周实行 制度
燕地是东北方民族南下的交通要道,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这是一个镇抚边鄙、捍卫王室的重要地区,所以周天子将同姓宗亲的召公封在这里 —摘编自《北京通史》
(1)将材料一画线处补充完整。根据材料一中《北京通史》的记述,分析周天子把召公封到燕地的原因。(4分)
材料二 当秦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之时,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秦王朝的建立,使中国历史由诸侯割据称雄的时代进入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代。秦的统一,对于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的表现。(4分)
材料三
—数据整理自《中国人口发展史》等
(3)根据材科三,指出秦汉人口数量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28.阅读材科,回答问题。(本题13分)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示意图体现了西晋末年人口迁移的哪种类型。(1分)
材料二 北魏都城平城地处塞北,屡遇灾荒,大部分粮食需要从黄河流域运输而来。孝文帝倾心于汉化,有意南征一统天下,494年,近百万人口跟随孝文帝来到有深厚汉文化底蕴的中原腹地—洛阳……迁都后,北魏统治地区呈现出升平富庶的景象,洛阳都市走向繁盛,吸引着大批周边民族人民涌入。
—摘编自葛剑雄《走在地图上的中国历史·民族大迁徒》
(2)根据材料二,分析北魏时期人口迁入洛阳的原因。(4分)
材料三 东堇南朝以前,南方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西晋末年以来大规模移民迁徙大多以原籍或宗族为单位,常常一次移民潮就““以十万计”,在二百多年间给当地提供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得南贫北富的情形逐渐转变,南迁人口及其后裔,与南方土著长期杂居、联姻,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也变北为南。
—摘编自胡阿祥(东晋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
(3)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晋未年以来南方移民潮的特点。(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晋未年以来人口迁徒的积极影响。(1分)
四、活动探究题(共15分)
29.博物馆承载了主富的文化内涵。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前往以下三处博物馆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大家一起参加[
【探寻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材料一
房屋复原图① 房屋复原图②
A、B两地是我国新石器时期两处重要的人类活动遗址。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等原因,两地的房屋呈现出不同的结构,两处遗址中的房屋复原图①,②应分别填在分布图中 , (只填写字母)(1分)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
材料二
①刻有文字的甲骨 ②秦阳陵虎符 ③(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④陶寺遗址朱书符号陶壶(2)根据材料二,选择适合的展示资料(只填写序号)置于下表相应展厅,呈现汉字与书法的发展历史。(4分)
展厅 展厅主题 展示资料
展厅一 远古刻画符号
展厅二 商周两代纪事
展厅三 天下文字一统
展厅四 魏晋书法风度
【寻访中国科学技术馆】
中国科学技术馆中的古代科学家钢浮雕,展示了蔡伦、张仲景、贾思勰等十余位中国古代杰出科学家以及他们的相关成就
(3)请从上述三位科学家中任选一位,仿照示例,制作科学家的资料卡(示例除外)。(5分)
资料卡科学人物:祖冲之所处时代:南北朝专业领域:数学专业成就;他运用前人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资料卡科学人物: 所处时代: 专业领域: 专业成就:
(4)”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作为中学生,说说你要如何利用好博物销资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