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
八年级物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1.石墨烯是目前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还具有出色的导电性及导热性.由以上信息可推断,石墨烯不适合用来制作( )
A.高压输电线 B.炒菜铁锅手柄 C.冲击钻的钻头 D.电饭锅的锅胆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发生反射 B.声音传播过程中响度保持不变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D.歌声一定是乐音
3.“日出东方,万物光明;林间疏影,潭影映人”.上面句中,林间疏影与潭影映人,是两种光学现象,其原理与下面两幅图的光学原理相同,这两幅图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② D.②和④
4.冬天,小明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鸳鸯火锅,烟火气息与家的温暖交织在一起是国泰民安、家和业兴的生活缩影,关于吃火锅涉及的物理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红油浮在上面,是因为油比水的密度小
B.红汤锅先沸腾,是因为红油覆盖在汤表面,减少了汤的热量散失
C.红汤锅因为有红油覆盖,汤蒸发得比清汤锅慢一点
D.关掉开关,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
5.近期国内掀起了一场“奔赴冬日冰雪之约”的热潮,即哈尔滨游,实现了现实版的冰雪奇缘.关于冰雪世界的很多物理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冰锥挂房檐是凝固现象,需放热
B.冰雕逐渐变小是升华过程,需吸热
C.图中雪人披着红色的围巾,晚上红色射灯打上去,身体变红色
D.图中雪人披着红色的围巾,晚上绿色射灯打上去,围巾变黄色
6.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铜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铜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B.同种物质密度可以不同,如将一杯水冻成冰,密度改变
C.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不变
D.一钢瓶中充满氧气,当用掉一半后,钢瓶中氧气的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7.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
A.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测量人体体温时,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短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
C.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
D.探究声音传播时,将声源置于瓶内,不断抽出瓶内气体,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
8.如图所示,南通火车站站台上,小红坐在列车甲中,看到对面的另一辆由南通开往南京的列车乙驶过,请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甲车静止 B.甲车向西开,速度比乙小
C.甲车向东开,速度比乙大 D.甲车向西开,速度比乙大
9.小汽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红观察到小车速度表的指针始终在90km/h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普通大客车的过程中,小红发现自己经过该车的时间约为5s,则下列四个选项中最接近大客车速度的是( )
A.36km/h B.60m/h C.82km/h D.108km/h
10.如图,下方装有电子阀门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控制底部阀门,使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出液体的质量相等.下列表示液面下降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液面下降的速度v随液面到容器底部高度h的关系、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随液体的体积V变化的关系、液体的密度随液体的体积V变化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11.(3分)如图所示为一束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已知,,则图中的入射光线是_________,折射角大小是__________,的________(选填“上”或“下”)侧为玻璃.
12.(4分)如图所示,2022年9月6日12时1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五号05组卫星发射升空.
(1)火箭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塔底部的水池中,利用水的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来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气团”,这是水蒸气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长征火箭是以氢、氧作为燃料的,为了减小火箭的体积,采用降温和_________的方法使气态氢、氧变成液态氢、氧后储存在燃料室中.
13.(4分)马路上甲车在等红灯,从绿灯亮起时开始计时,旁边恰好有辆与甲同向行驶的乙车从旁边向东驶过,忽略车的加速时间,由如图所示信息可知乙车做_________运动,当时甲车的车速为_________m/s,此时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在向行驶.从计时起,乙车开出_________m时,两车会再次擦肩而过.
14.(5分)如图甲所示,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所需器材是茶色玻璃、两支相同的蜡烛、笔、刻度尺、白纸;
(2)实验时选择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当他向右移动A时,像的位置相对于玻璃板___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变”);将蜡烛B放在垂直于桌面的玻璃板另一侧,移动蜡烛B,直至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说明像与物_________;为了比较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白纸最好换用_________;
(4)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放置玻璃板不规范,当小明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时,看到像总在蜡烛B的上方,你认为此时的像会_________(选填“向前倾倒”、“向后倾倒”或“垂直于桌面”).
15.(5分)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两组同学从图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各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1)按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调整铁圈时酒精灯处于_________(选填“点燃”或“熄灭”)状态;图丙是实验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其读数是_________℃;
(2)图丁是水沸腾前的实验现象,气泡上升变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3)图戊是两个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图像知:其中图线_________(选填“a”或“b”)是根据乙实验装置的数据绘制的;
(4)沸腾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16.(6分)按要求作图
(1)在图甲中,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在图乙中,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3)如图丙是“池水清浅,擅入会溺”的班会主题,告诫学生不要擅自下水游泳.请在图丙中画出人眼看到池底A的大致光路图(是人眼看到的池底A的像).
17.(6分)元旦假期期间,小明同学坐列车去旅游,经过一条长1000m的隧道,小明测得她从进入隧道到出隧道用了25s;车完全经过隧道用30s.求:
(1)列车过隧道的速度;
(2)列车总长度;
(3)列车全部在隧道中的时间.
18.(7分)生活中常使用医用酒精进行消毒.医用酒精是由无水酒精和水组成的.小刚在药店买的一瓶浓度为80%、体积为500mL的医用酒精.酒精浓度指无水酒精的体积在医用酒精总体积中所占的百分比,即每100mL医药酒精中所含无水酒精的毫升数(无水酒精的密度为,水的密度为).求:
(1)这瓶医用酒精中含有无水酒精的质量;
(2)这瓶医用酒精中含有水的质量;
(3)这瓶医用酒精的密度.
19.(6分)小明分别采用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烛蜡、冰的熔化特点.
(1)实验中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之外还能_________;冰、蜡均需碾碎,目的是为了测量试管中冰或烛蜡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能与其_________;
(2)小明发现还未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冰也开始熔化了,此时冰熔化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
(3)根据探究烛蜡、冰的熔化过程,记录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实验数据,并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丙、丁,其中烛蜡的图像是图_________(选填“丙”或“丁”),请你再写出一种和烛蜡熔化特点相似的物质,如_________;小明记录烛蜡熔化的图像(始终没有沸腾),发现最后烛蜡温度不再升高,你认为这是由于_________原因.
20.(7分)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器材有:带刻度尺的光具座、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
(1)实验前,小明调节烛焰、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_________;
(2)小明在某次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放大的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像距是_________cm;
(3)在图甲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烛焰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才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与(2)相比,像的大小将变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4)在图甲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左移动蜡烛,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说明该物理老师的眼镜是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如图乙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_________(用、表示).
21.(7分)小明利用以下器材设计甲、乙两种方案测量金属球密度,如图完成以下步骤.
方案甲器材:天平、量筒、水、细线(质量和体积均不计)
(1)他先将天平放置水平桌面,分度盘如图(A)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端_________移动,直至天平平衡;
(2)接着他按图(B)所示方法称量金属球的质量,存在两个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
(3)改正错误后,正确测出金属球的质量和体积,如图(C)和(D)所示,可计算得出金属球密度的测量值为_________.
方案乙器材:电子秤、溢水杯、水、细线(质量和体积均不计)
①用电子秤测出金属球的质量,如图(E)所示.
②将金属球放入溢水杯中,然后向溢水杯注满水,测出总质量,如图(F)所示.
③缓慢取出金属球,再向溢水杯中补满水,测出此时总质量,如图(G)所示.
(4)金属球密度的测量值是_________.实验中取出金属球时会带出一些水,则金属球密度的测量值将__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评估:在所有仪器均精准、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小明发现两种方案测量结果依然有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来自于__________.
22.(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机器人
2023年5月,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图为某款智能机器人,除了常规照相功能外还具有自主测温摄像、移动、避障、5G人机交互等功能.镜头中的菲涅尔透镜可将人体辐射的红外线会聚到探测器上,通过处理系统转变为热图像,实现对人群的体温检测.当发现超温人员时,系统会自动语音报警,并在显示屏上用红色框标注人的脸部,机器人把实时拍摄的画面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
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可发射、接收超声波来侦测障碍物信息巧妙避障.当感知到前方有障碍物时,机器人会依靠减速器自动减速,并重新调整行驶路线.
(1)智能机器人语音报警说明声音可传递__________;为了提高了机器人的防护能力,机器人的外壳采用的材料应具有较大的__________(填写物质的物理属性).
(2)关于智能机器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调节机器人的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B.菲涅尔透镜的作用相当于凹透镜
C.红外线测温仪是通过机器人发出的红外线来测人体体温的
D.监控中心屏幕上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3)机器人在拍照过程中若远离被拍摄的物体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变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从相机中看到的像变模糊,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机器人会自动调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镜头焦距,使远距拍摄的物体清晰成像.
(4)某时刻静止的机器人向障碍物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0.01s收到障碍物的回波后,向障碍物匀速直线行走了1s,然后依靠减速器立即减速,又运动了1.2m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则其发射超声波时与障碍物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___cm,制动前机器人的速度为__________m/s.(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5)为了减重,机器人使用了大量新型合金材料,机器人某合金部件由甲、乙两种金属构成,已知甲、乙两种合金的密度之比为2:1,如甲、乙的质量之比为2:3.则甲、乙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机器人另一合金部件也由甲、乙两种金属构成,若该合金部件比全部使用金属甲制成的部件质量减少40%,则该合金部件中甲、乙两种金属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D D A B D C C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11.(3分) 35° 上
12.(4分)(1)汽化 吸收 液化(2)压缩体积(或加压)
13.(4分)匀速直线 3 西 64
14.(5分)(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向右 大小相等 方格纸
(4)向前倾倒
15.(5分)(1)点燃 94(2)气泡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
(3) (4)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温,水还能吸热
16.(6分)
17.(6分)
解:(1)列车过隧道的速度:(2分)
(2)列车完全经过隧道所行驶的路程:(1分)
列车的总长度:(1分)
(3)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路程:(1分)
(1分)
18.(7分)
解:(1)医用酒精中含有无水酒精的体积:(1分)
含有无水酒精的质量:(1分)
(2)医用酒精中含有水的体积:(1分)
(3)医用酒精的总质量(1分)
医用酒精的密度(2分)
19.(6分)(1)使物体受热均匀 充分接触
(2)需要
(3)丁 玻璃、沥青等(只要非晶体即得分)
水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再升高(吸收热量等于放出热量,达到热平衡)
20.(7分)(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实像 30.0
(3)靠近 小 (4)近视 (5)
21.(7分)(1)左 (2)用手拿砝码 被测物体与砝码位置放反
(3)8.36 (4)8.8 不变
(5)用量筒测量体积时误差大
22.(10分)(1)信息 硬度 (2)D(2分) (3)小 大
(4)170 0.5 (5)1: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