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 7个生字,指导书写“亡、牢”等生字,读好文中的长句子,读准“羊圈、窟窿、街坊”等易读错的词语。
2.根据具体情境进行角色体验,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
3.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结合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会认 7个生字,指导书写“亡、牢”等生字,读好文中的长句子,读准“羊圈、窟窿、街坊”等易读错的词语。
2.根据具体情境进行角色体验,读出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
【教学难点】:
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结合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入单元主题。
师:(出示《小羊过桥》图片),小朋友们,看,上课之前,老师带给大家一幅图,看看图中都有谁?
生:(预设)一只小白羊,一只小黑羊。
师:他们遇到些麻烦,谁能帮这两只小羊解决一下困难呢?咱们看看谁的办法多。
生:交流。
师:你的金点子可真多。通过这幅图,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孩子都有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同学们,今天,还有一位跟我们一起上课的学习小伙伴,看,他来了,他也为这两只小羊想了一个好办法。听!(播放宝葫芦配音)
师:其实宝葫芦不但能帮小羊想办法,而且他这里还有许许多多的智慧锦囊,都藏在这个单元的一个个故事里。这节课,我们就和宝葫芦走进第一站——《亡羊补牢》。准备好了吗?上课!
师:一起板书课题:亡羊补牢。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设计意图:观察“小羊过桥”的图片,引出“看看谁的办法多”为单元学习总的任务情境。利用学习小伙伴“宝葫芦”为牵引,以收集智慧锦囊为任务驱动,直接导入。)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整体感知。
师:这则寓言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快到文中去看看!
(出示活动一:活动要求:读一读,标一标,圈一圈)
(学生读,教师巡视)
师:读书的声音渐渐小了,同学们都已经读完了,真棒!你找到了几个段落?
生:5个。
师:故事读得怎么样呢?接下来我们来读读这些长句子吧。第一个句子,谁来读?出示:
1、原来羊juàn圈破了个kū窟lónɡ窿,夜里狼从窟窿zuān钻进去,把羊diāo叼走了。
生读。
师:那“羊圈”是什么地方,谁知道?
生交流
师:是的,羊圈就是养羊的地方。养羊的地方叫羊圈,那养猪的地方呢?
生:猪圈。
师:养牛的地方呢?
生:牛圈
师:理解了圈的意思,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字。仔细看这个字还是一个形声字,其中,国字框代表把羊围起来的栅栏,卷代表它的读音,像这样的字这一课还有很多。(出示这课其他形声字)积累了这么多,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
师:那同学们,你们见过“窟窿”是什么样子的?
生回答
师:对,窟窿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洞”,所以这两个字都带有同样的部首——穴宝盖。只要我们平时善于发现和积累,那什么字都难不倒我们。
师:小朋友们再看。“窟窿”和“羊圈”这两个词又偷偷跑到这个句子来了,谁再来读?出示:
2、街fānɡ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生:读句子
师:(正音街坊)那“街坊”是哪些人?
生:邻居
师: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是指住的近的人。街坊们是这怎么劝他的呢?一起来读。
生:(齐读)
出示:
3、他赶紧堵上那个kū窟lónɡ窿,把羊圈修的结结shí实实的。
师:(正音结结实实)那谁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生:明明白白、吞吞吐吐、家家户户、高高兴兴、辛辛苦苦、端端正正、匆匆忙忙、马马虎虎......
(设计意图:在初读中,扫清阅读障碍,为下文精读课文铺平了道路。)
师:那故事都读懂了吗?我们的美术老师把这个故事画成了四幅连环画,接下来请小朋友们和同桌合作着,来给它排排序,把正确的序号填在下面吧。生交流
(设计意图:遵循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心理特点,让孩子们将寓言故事画成的连环画进行排序,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为下文两次丢羊的不同表现做铺垫。)
师:排好了顺序,我们就已经浅浅的读懂了这个故事。这还远远不够呢,我们还得跟随这个养羊的人,去他的羊圈前看一看。
师:小朋友们,养羊的人一共丢了几次羊?
生:两次
(三)品读重点,感受养羊人两次丢羊不同的表现。
出示:活动二:朗读课文 1-3段,想一想:第一次丢羊,养羊的人和街坊说了什么?结果怎样?
师:是呀,养羊人知错就改的行为让这件事的结果发生了改变,一起读——生齐: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设计意图:以课后题第二小题为抓手,通过两个句式的对比说一下那一个更好,为什么?结合“赶紧”,体会养羊人行动迅速,再结合“再也没有丢过”,明白改正错误后的好结果。也就自然而然的读好了语气,达成了本节课第二个教学目标。)
师:看来有错误不可怕,只要及时改正就好。那小朋友们,养羊的人堵上羊圈的窟窿后,就再也没有丢过羊,这时,他会对劝过他的街坊们说些什么呢?街坊们又会回复些什么呢?同桌之间先先互相说一说,待会咱们表演表演。哪组同桌来给大家演一演,可以加上动作,注意语气的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类似的事例互相交流,充分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给足学生说话的时间,再辅以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导,让学生演绎精彩。第三个学习目标也由此完成。)
师:读书的最高境界把长长的文章读短,读成一句话、或一个词。再看这个故事,谁能把长长的文章读短呢?
出示:
师:第一次丢羊,谁来?
生 1答:
师:谁能再简单明了一些,一句话,一个词怎么样?
生 2:答。
师:再想想,一个词,一个词,两个字。结合题目看一看。
生:亡羊
师:第二次丢羊呢?
生齐:补牢
师:掌声送给自己,宝葫芦送给大家每人三个智慧锦囊,奖励大家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
师:那小朋友们,故事学到这里,在你们的身边,有没有发生过像亡羊补牢
这样的事?
(设计意图:寓言的题目是成语,需要学生理解。在这里,我没有直接讲解题目意思,而是回顾故事内容,在感悟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理解第一次丢羊的“亡羊”和第二次丢羊的“补牢”。)
师:是呀,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一起读一读这则成语吧。
(四)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师: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接下来有两只乌鸦遇到了麻烦,同学们已经收获了那么多的智慧锦囊,有了那么多的金点子,赶快拿出来我们的学习单,去想想办法,帮帮他们吧。
(出示活动三:读故事《乌鸦兄弟》,思考:两只乌鸦遇到了什么麻烦?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他们?)
(设计意图:在双主题匹配的情况下,确定《乌鸦兄弟》这篇寓言作为拓展。通过对两只乌鸦不同时间的表现反复品读理解,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学习致用,再次落实本单元人文主题“看看谁的办法多”。)
(五)结合生活大情境,对本单元再内容再次梳理,布置新的任务。
师:说的真好!你们都很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故事都已经读完了,宝葫芦又有话向和大家说,我们快来听一听——(播放宝葫芦配音)
(设计意图:以宝葫芦的口吻再次提出要求,力求融人真实的生活体验,为学生营造出接地气的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当下与生活片段紧密连接,启发学生根据真实情境引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思考的过程中积累资源。)师:那下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收集智慧锦囊吧,好,同学们,下课!
【板书设计】
挑战一: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结合课后题思考,勇敢挑战以下题目。
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寓言二则》——《亡羊补牢》评测练习
1、拼一拼,写一写。
wáng yáng bǔ láo diū shī gào sù zuān yán
2、读一读,在正确的读音上画上“√”。
(1)为了防止羊逃跑,农夫做了一个圆圈( quān juàn)形的羊圈( quān juàn)。
(2)新搬来的街坊(fāng fáng)做的豆腐很好,所以立马开了一家磨坊(fāng fáng)。
3、划掉错误的读音。
则(zé zhé)叼(dāo diāo)悔(huǐ měi)
窟(kū qū)实(shí sí)街(jāi jiē)
4、照样子,写词语。
结结实实( )( )( )一模一样( )( )( )
挑战二:再读课文,感受养羊人两次丢羊的不同表现,勇敢挑战以下题目。
5、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1)养羊人为什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解释“亡羊补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亡羊补牢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有没有做过“亡羊补牢”的事情?快来写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寓言二则》——《亡羊补牢》课后反思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个养羊人丢了羊,开始不在意,后来羊又丢了,最后补好羊圈不再丢羊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出了差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的反复阅读,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识字是低年级段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我多次在课堂上多次出现难读的词句,并且注意了学习的层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有了这个层次,学生在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读的训练。
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默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
三、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
“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在这里,我没有直接讲解题目意思,而是回顾故事内容,在感悟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理解第一次丢羊的“亡羊”和第二次丢羊的“补牢”。四、注意了对学生的引导。在理解课文时,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类似的事例互相交流,充分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给足学生说话的时间,再辅以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导,让学生演绎精彩。
语文的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大单元、大任务、大情境的教学,有助于语文学科思维性的整体激活,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形成大语文的理念和思路。整堂课从学生的生活需求出发,带上自己的问题,走近故事中的人物和角色,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在鉴别中分类、理解、冲突、反思,理解文本的精髓与价值,内化为学生个体的认知,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获得丰富的启示,长见识,增智慧。启发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思考问题,谈谈看法说说感受,学会思考,并尝试找到办法。语文学习也就落实到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