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1 08:4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余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春秋战国时期,夷狄文化在西周贵族中逐渐流传:如鲁襄公由楚归而“作楚宫”;陈灵公“弃衮冕而南冠(楚人之冠)以出”;作为禹夏后裔的杞国,因毗邻东夷而杂用夷礼等。孟子曾愤然道:“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
A.民族交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B.贵族摈弃了“夷夏有别”理念
C.夷狄文化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D.传统宗法理念已经出现崩塌
2.汉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十二月下诏,要求“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后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这些做法有助于( )
A.实现儒学的法律化 B.提升政府决策的合理性
C.完善察举选官制度 D.落实“休养生息”的政策
3.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于为民制产。”与钱穆先生说法相符合的是( )
A.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生产时间
B.以货币形式缴纳赋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C.以资产为征税标准,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简化税收名目,纳税时间集中于夏秋两季,便利了纳税人
4.至南朝刘宋时,江西已成为江南稻米的重点产区之一。《豫章记》云:“嘉蔬精稻,擅味于八方……沃野垦辟,家给人足,蓄藏无缺”。此外,宜春、新余、永新、萍乡等县,在东晋南朝时都是著名的水稻产区。此时江西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重农抑商政策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北民南迁
5.据苏洵《嘉祐集》记载:“吾宋制治……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由此可知,苏洵认为宋代的政治制度( )
A.使节度使掌握了实权 B.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C.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政权稳定 D.使其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中处于优势
6.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管理西域,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这表明元朝( )
A.加强边疆治理 B.重视对外贸易 C.实现民族平等 D.强化行省制度
7.明代宋应星编撰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全书按“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分为十八卷,在文章排列顺序中,作者将关系农业的《乃粒》置于卷首,且在农业生产篇章中耗费了大量笔墨。这主要体现了作者( )
A.注重实验与总结 B.格物致知的精神
C.以农为本的理念 D.实业救国的思想
8.1901年6月,清廷正式向列强宣战,东南督抚随即与各参战国达成和平协议,并签订“上海租借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土产业归南洋大臣……切实保护”等条款。这一现象( )
A.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B.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C.反映了政府以保境安民为要 D.体现了适应外交近代化的需要
9.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下:
注:常关负责管理水路沿岸与主要内陆贸易,收入归中央;厘金局负责管理地方贸易,收入主要归地方。
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
A.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 B.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
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 D.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10.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阐明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是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湮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这一主张( )
A.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B.拉开戊戌维新运动的序幕
C.直接导致了戊戌政变发生 D.彻底地否定了儒学的权威
11.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一事件发行了一组邮票。与该事件最相关的诗句是( )
A.“北伐西征荆满路” B.“致远鼓楫冲重围” C.“人间遍种自由花” D.“似火青春救国忙”
12.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其中“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 )
A.秋收起义红军长征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
C.南昌起义北伐战争淮海战役 D.秋收起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
13.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期间收复了仁安羌油田,解救了7000多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歼灭日军三万余人。1945年3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这说明( )
A.中国战场协助配合了盟军军事行动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D.中国远征军的战绩名扬海内外
14.1954年7月,我国自主制造的第一架雅克-18型飞机,从南昌飞上蓝天,8月1日毛泽东发来嘉勉信:“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这反映了( )
A.工业落后面貌得以改变 B.“一五”计划取得显著成果
C.工业分布趋于平衡 D.充分发挥了地方企业自主性
15.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许多台湾有识之士也提出“中华文化应是两岸沟通的共同语言”。这说明( )
A.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 B.海峡两岸的民众都渴望祖国统一
C.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持久创新力 D.文化认同有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
16.2023年9月13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经贸、教育、方游、科技、卫生、航天、民航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上述材料充分说明( )
A.中国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B.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C.中国积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D.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问题治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第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遗,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孔子便是这种思潮的代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初奉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最大的贡献是培养国力,但不适合于统一大帝国的治理。为了从意识形态方面维护中央集权体制,汉武帝采纳儒家出身的官僚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当历史向前演进,有识之士不能不想到,本土思想与佛教相比,自身有一些弱点、不足,例如,佛教讲祖统,禅宗最讲祖师法裔继承关系,而中国儒家没有这样的统绪。中国儒家谈“人道”,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但缺少应有的抽象哲学理论。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的“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分析其思想遭到冷落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治国思想变化的原因,并简要评价这一变化。(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存在的缺陷,儒学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4分)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婚姻观
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之千余缗。
——(宋)朱彧《萍洲可谈》
薛居正子薛惟吉之之嫠妇(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争相求娶。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平面图(见下图)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8分)
(2)若进一步探究影响宋代婚姻观念的因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4分)
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4月,红军指战员钟士灯致父母家书)
原文摘录:我在外,大家都是为着抗日的,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庭,为着自己的未(来)做事……现在说起到达北方,使用(实行)国共合作、释放一切政治犯,联合(了)许多抗日友军,国家已经和平。
材料二 在抗日战争进程中,中国人民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不同地区共同传承着中华民族留下的集体记忆。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这封家书的史料价值。(6分)
(2)根据材料二,请任选图中一处,围绕“民族记忆·抗战精神”,举出一条与该记忆所蕴含历史信息密切相关的重要史实,并加以阐释。(8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中国近代史长时间段来看,同光时期(学术界通常概指1861—1894年)中国社会的总体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关键词:危机、开放、自强与觉醒。危机是就国内、国际综合情况而言;开放是就中国的对外关系而言;自强是就中国对于危机的对策而言;觉醒指的是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所处的态势的理解思考。这四个关键词相互引领,相互激荡。
——摘编自熊月之《自强运动时期思想演变脉络》
根据材料提供的关键词,就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演进拟定一个观点,并用中国近代历史知识予以阐述。(观点明确,阐述围绕至少两个关键词,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