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1 08:4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德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 作答时间:75分钟)
注意: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应在答题卡各题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距今8000多年的河南贾湖遗址发现10余例刻画符号,刻在龟甲上的有9例,其中的几个刻画符号接近甲骨文“目”“日”“八”“乙”。这表明中华文明具有( )
A.传承性 B.包容性 C.创造性 D.多元性
2.《商君书》载:“金(指货币)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国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这体现了( )
A.诸候争霸的激烈 B.重农抑商的思想 C.货币形制的混乱 D.生产工具的革新
3.汉初君臣提倡,君主治理天下,应“处无为之事”,“顺自然之性”。这一理念( )
A.强化了君主的绝对权威 B.源于对儒家思想的改造
C.加速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
4.贞观年间,宰相岑文本文辞华美,精通典章制度,皇命文书皆出其手。据此推知,岑文本最有可能供职的部门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枢密院
5.宋代泉州,市舶司官员、地方官员以及皇室成员经常为商舶举行祈风祭海仪式。这可用于说明宋代( )
A.造船技术较为落后 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民间信仰成为主流 D.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6.明前期,文人对小说、戏曲等市民文学大多持谨慎甚至抵制的态度。明中后期,中上层文人不仅肯定了通俗小说的价值,像李贽、金圣叹、冯梦龙等人还纷纷参与到小说创作、评点和传播中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化知识的普及 C.社会娱乐的丰富 D.程朱理学的影响
7.清朝徽商葛士巽,少学书,长大后因家贫弃书行贾,“家既饶,因大治茔墓,经田畴,建庐舍而求名师以课诸子甚严”。这反映了( )
A.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B.传统观念影响深刻 C.徽商勤俭致富的精神 D.科举制度不断完善
8.近代某条约规定:划定专予外国人住用的使馆界,并赋予使馆自行管理和“常留兵队,分保使馆”的特权。该条约应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图为一幅时事漫画,画中参议院被两个军人撕成两半。这一漫画( )
A.表达了对政治前景的担忧 B.肯定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C.体现了革命领导权的变化 D.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
10.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与这一认识相关的事件是( )
A.清末新政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 D.黄花岗起义
11.1920年,邵力子指出:“劳动者应该尽国民监督政治的天职。劳动团体也可以有政治的活动,但劳动团体应当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这一言论出现的背景是( )
A.北洋军阀的统治被推翻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2.1935年,北平各校学生强烈呼吁,反对“华北自治运动”,保障地方领土安全,停止一切内战。这些主张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这( )
A.表明民族战争已经迫在眉睫 B.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C.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D.促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3.1941年,面对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党中央强调必须走生产自救的道路。同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这体现的革命精神是( )
A.依靠群众,无私奉献 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实事求是,勤于专研
14.1957年,武汉工业总产值达到12.69亿元,比1952年增长了194%;重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由1952年的18.32%上升到37.36%。这一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15.下表
① “人民”“社会主义”“中国”“斗争”“革命”“建设”
② “人民”“中国”“发展”“改革”“现代化”
表为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重大节日发表的讲话文本中的高频词,其中①和②对应的历史时期分别是( )
A.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6.
时间 事件
2013年 中国军队首次派出安全部队赴马里参与维和
2017年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
2019年 由中国倡议并主办的首届“中东安全论坛”在北京召开
表中体现出中国( )
A.构建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B.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C.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大国担当 D.全面提升国防和军队水平
第Ⅱ卷 非选择题
本卷共4个小题,第17题8分,第18题8分,第19题2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两晋及南北朝时期①_______________的拓展第一节东南区一、农田水利二、农耕区的拓展第二节 岭南区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二、农耕区空间扩展的表现 第三节长江中游区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二、水利工程的兴建三、农耕区扩展的表现第四节 拓展的原因分析……
根据材料,填写序号①的内容。参照前三节的格式,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四节的目录。(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图1 图2
根据材料,指出图1和图2的史料类型,并分别说明其对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料价值。(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辽据有幽云地区后,逐步奉“中国”之号。辽人认为“辽之先,出自炎帝”。辽太祖兴建孔庙,奠定了儒学在辽朝的政治地位,辽朝将州县制与部族制相结合,形成了“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二元制。辽朝在保留契丹世选制的基础上,设立科举,提拔了一批肱骨汉臣。
——摘编自曹流《辽宋夏金为何共奉“中国”之号?》等
材料二 顺治皇帝多次指出,“历代帝王,大率专治汉人”,“朕兼治满、汉,必使各得其所,家给人足”。康熙皇帝认为,“朕统一寰区,无分中外,凡尔人民,咸吾赤子”。雍正皇帝也强调,“天下一家,万物一源,如何又有中华、夷狄之分?”
——摘编自李治亭《论清代“大一统”与边疆民族问题》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辽朝奉“中国”之号的表现及其统治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统治者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从边疆治理的角度,列举清前中期践行这一主张的措施。(10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对自己的“近代”有着不堪回首的记忆,“落后”“屈辱”“挨打”等受损者心态占据了主线.但我们翻检近代,不乏有精彩、荣耀和辉煌。在21世纪多元文化环境中,应适时地反省中国人的“近代记忆”,“重写近代史”。如《近代记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求富与求强:洋务运动与早期现代化》等,体现了作者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理解。
根据材料,阐释一则晚清时期中国的“近代记忆”,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不得照抄材料中的书名。)(1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