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复习课导学案(无答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复习课导学案(无答案)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31 09:5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复习目标】
1.区域认知:了解地球运动造成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差异。 了解地球运动造成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差异。了解海陆分布对气温变化的影响。
2.综合思维: 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学会分析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知道海陆分布对气温变化的影响 。
3.地理实践力: 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状况产生深刻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人地协调观: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分析不同因素对气温和降水产生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
重点: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人类活动、地形地势)
难点: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步骤一:知识回顾
考点一: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影响因素 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 降水
纬度因素 低纬度地区气温 ,高纬度地区气温 。 赤道附近降水 , 两极地区降水 , 中纬度地区各地差异 (大或小)。
海陆因素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 , 冬季相反。 一般来说,离海洋近, 降水量 ,离海洋远, 降水量 。
地形因素 山上气温 , 山下气温 , 阴坡气温 , 阳坡气温 。 迎风坡降水 , 背风坡降水 。
考点二:地球运动与气候
节气 时间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极昼极夜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步骤二: 知识巩固
结合知识回顾对基础知识复习效果,完成知识巩固部分习题
(要求:1、圈画关键词或者题眼,改正错误选项;2、注意看图、分析材料)
  下图为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球面上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甲、乙两处中,太阳高度大和获得太阳光热多的分别是(  )
A.甲、乙 B.甲、甲 C.乙、甲 D.乙、乙
2.太阳高度主要影响(  )
A.气温 B.降水 C.风向 D.大气环境
3.赤道地区比两极地区气温高,造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球形状 B.地球自转C.地球公转 D.海陆分布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观察到由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  )
A.旭日东升 B.昼夜更替C.寒来暑往 D.高处不胜寒
5.小明同学发现广州市路灯开闭的时间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如图是广州市二分二至日路灯照明时间图,广州市路灯开闭时间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图中b日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
6. 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从航程及航向示意图可以看出“青岛号”帆船经过“五带”中的(  )
①北温带 ②热带 ③南温带 ④南寒带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于2022年9月17日在西安开幕,来自日本东京的国际友人参与了活动,他感受到了西安气候与东京的差异。请你读图并用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导致西安、东京两地降水量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8.下面有关西安、东京气温、降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城市的降水都是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B.西安的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C.东京的夏季最高气温低于西安D.两城市的降水受印度洋影响最大
9.造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人类活动C.海陆分布 D.纬度位置
  下图为某山岭示意图,山麓B处气温为18 ℃,山顶A处气温为-12 ℃。读图,回答10~11题:
10.影响A、B两处气温差异的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分布C.地势 D.人类活动
11.A处与B处的相对高度约为(  )
A.1 000米 B.3 000米C.5 000米 D.7 000米
12.(2023潍坊潍城期末)古诗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常见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诗句“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
A.全球变暖 B.气温的垂直变化C.城市热岛效应 D.降水的差异
步骤三、讲解提高
(要求:1、圈画关键词或者题眼,改正错误选项;
注意看图、分析材料)
读3月21日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回答1~2题:
1.造成图中同一时刻三地影长不同的原因是(  )
A.地球是球体 B.天气的变化C.地球的自转 D.地形的差异
2.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
A.40°N B.赤道 C.北回归线 D.南回归线
3.(2023贵安新区期中)现代诗人左河水有诗:“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这描写的大致日期是(  )
A.6月22日 B.9月23日C.12月22日 D.3月21日
  (2023福建龙岩月考)福建的小霞注意观察生活,她发现,一年内不同时间,正午太阳照到屋内的面积不断变化。以下是她绘制的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照射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读下图,回答4~5题:
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照射示意图 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
4.小霞观测到光线①时,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
5.当光线由②向③变化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和福建省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A.向南移动,昼变长B.向北移动,昼变长
C.向北移动,昼变短D.向南移动,昼变短
6.下图反映了欧洲传统民居自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的墙壁厚度变化规律,形成该规律的主要原因是欧洲自西向东(  )
A.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B.纬度越来越高
C.太阳光热逐渐减弱D.年降水量逐渐增多
7.家住山东烟台市的于老师在某年春季到菏泽旅游,他发现菏泽的槐花正在盛开,而烟台的槐花刚见花苞。参考下图,小明对此现象作出了如下解释,其中合理的是(  )
①菏泽的纬度比烟台低,气温高 ②菏泽位于内陆升温快,烟台位于沿海升温慢 ③菏泽的槐树花期比烟台的长 ④菏泽位于内陆降水多,烟台位于沿海降水少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8.某年寒假,辽宁的冬冬和妈妈去四川的峨眉山游玩,看到山脚下梅花盛开,绿树成林;山顶上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势因素 B.经度因素C.纬度因素 D.海陆因素
9.某大学发布了一款创意建筑设计——城市森林花园,它将打破城市建筑外墙的束缚,把花园带到空中,让每层都有公共院落,每户都有私人小院,可种花、种菜,建筑外墙长满植物,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住宅区。建设城市森林花园产生的环境效应主要是(  )
A.增加降雨量 B.缓解热岛效应C.减少城区雾霾 D.降低空气湿度
10.阅读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名称: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了解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
实验用品:玻璃容器、温度计、沙子和水等。
实验资料:放置在露天的两个玻璃容器,分别盛入等体积的沙子和水(如下图)。认真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值变化。
实验思考:
(1)比较沙子和水,从早上到中午温度值的变化及温度变化的快慢。
(2)比较沙子和水,从中午到傍晚温度值的变化及温度变化的快慢。
(3)结合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推测陆地与海洋气温日变化的大小及其原因。
11.随着城市城区土地资源越来越稀有,市场上的房子越建越高、越建越密。但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居住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楼层的选择、户型装修、楼间距也被购房者所重视。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1),四学生位置示意图(图2),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示意图(图3),二至日光照图(图4),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
图3图4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    不停地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方向是  .
(2)地球公转至图1甲处时,太阳直射点在  (纬线名称),此时全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地球公转至图1乙处时,北极圈以北有  现象,可推断图2中   同学所在地白天最短。
(3)地球公转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图4中能反映北半球夏至日光照的是   图,楼间距如图4中所示,若只从光照情况考虑购房楼层,应参考   图。
(4)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很多同学家里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图3所示可调节长短的活动支架,为了在冬季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可以考虑   (填“抬升”或“降低”)活动支架。
步骤四:互助反馈
自主整理知识巩固、讲解提高部分出错习题,并归纳五个相关考点
步骤五: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提示: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