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
知识点+训练题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
我国的水资源的特点:总量大,
但人均占有量小
我国的水资源分布:
①空间分布: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平衡;东南多,西北少
②时间分布:季节分配极度不均,夏秋多,冬春少
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地理条件:
径流量大:属于我国的丰水区。
流量稳定:长江年径流稳定,季节分布较北方各河流相对均衡。
横贯东西:长江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中下游与ZUI缺水的华北平原相邻,地理条件有利于兴建从长江引水到北方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
起点:扬州江都抽水站
终点: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胶东地区和京津冀地区
水量水质:调水量ZUI大,水质较差
地势对线路的影响: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过黄河后顺势北流
优点:利用京杭运河,工程量小。水量大,取水保 ZHENG
缺点:水质差,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耗能大,造价高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
起点:丹江口水库、三峡库区
终点:华北平原
水量水质:调水量较大,水质较好
地势对线路的影响: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往北方
优点:可利用地势自流,水质较好
缺点:无天然河道,需修建水槽及管道,占用耕地、移民众多
南水北调工程——西线工程
起点: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大渡河上游
终点:黄河上游,西北与华北地区
水量水质:调水量小,水质ZUI好
地势对线路的影响: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工程量巨大
优点:水质优
缺点: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
(1)社会效益
缓解争水矛盾,促进社会安定;
合理配置水资源,改善ZI环境,为创造良好社会提供条件;
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2)经济效益
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3)生态效益
改善北方饮水质量;
回补北方地下水,控制地面沉降。
不利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东线为例)
1、对长江的影响——径流量减少
影响下游水质;影响长江航运
2、对输水沿线地区的影响
影响水生生物;土地盐碱化
3、对调入区水质的影响:污水调入,应先治污后调水
为什么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以后可有效减缓地面沉降现象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缓解了华北地区缺水的状况
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位回升,从而有效缓解地面沉降。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华北平原还有哪些影响?试举例说明
影响:为人们提供洁净的水源,
提高生活质量
保障工农业用水,提高经济效益;
缓解城乡、地区、工农争水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保障了生态用水需求,改善生态环境;
减少地下水开采,控制地面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