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地理 八下6.3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基础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地理 八下6.3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基础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9 15:57:20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地理 八下6.3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三台月考)万亩庄浪梯田是黄土高原的人们为了留住水和土而建的伟大工程,该场景可能出现在《航拍中国》哪一集?(  )
A.浙江 B.甘肃 C.广东 D.福建
【答案】B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涵盖了甘肃、陕西等地,所以可能出现在甘肃地区;
故答案为:B。
【点评】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水土流失。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遇到暴雨,泥沙很容易被带走,导致水土流失格外严重,同时人类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采矿等活动使得地表越来越疏松,水土流失也越来越严重。治理水土流失首先重在植树种草,其次是修筑梯田,打坝淤地,引水灌溉,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等。
(2023八下·晋州期中)“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摘自路遥《平凡的世界》)。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延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2.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的某地区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3.该地区(  )
A.主要分布在晋、秦、宁、陇 B.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
C.位于第二级阶梯,秦岭以南 D.河流众多,短小而湍急
4.造成“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土质疏松
②夏季多暴雨
③河流结冰
④植被稀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2.B
3.A
4.D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点评】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等自然特点,以及长期的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河流。
2.平凡的世界描述的是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故答案为:B。
3.黄土高原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
故答案为:A。
4.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地表裸露。
故答案为:D。
5.(2023八下·忠县期中)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种树种草,绿化荒山
B.退耕还林,精耕细作,发展生态农业
C.筑梯田,修堤坝
D.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D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士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应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因此,一方面应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的办法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应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渡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耕地面积会加速水土流失。故D做法错误,ABC做法正确。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遇到暴雨,泥沙很容易被带走,导致水土流失格外严重;同时人类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采矿等活动使得地表越来越疏松,水土流失也越来越严重。治理水土流失首先重在植树种草,其次是修筑梯田,打坝淤地,引水灌溉,退耕林还草,合理放牧等。
6.(2022八下·四平期中)黄土高原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大力发展种植业
C.大力发展采矿业 D.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答案】D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贫瘠,使得下游成“地上河”,因此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故答案为:D。
【点评】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的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
7.(2022八下·四平期中)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
A.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B.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C.冰川广布,雪峰连绵 D.山岭众多,山高谷深
【答案】A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特征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故答案为:A。
【点评】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等自然特点,以及长期的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河流,使得下游成为“地上河”。
8.(2022八下·四平期中)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是(  )
A.植被破坏 B.地形支离破碎
C.饲养牲畜 D.黄土结构疏松
【答案】A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过度开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采矿。故答案为:A。
【点评】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土质疏松、地表裸露、夏季多暴雨。
(2023八下·唐县期末)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区域农业生产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应退耕还林还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退耕还林还草后产生的影响是(  )
①粮食产量增加 ②土壤肥力增加
③河流含沙量减小 ④河床淤积更加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9.B
10.B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点评】不同地区发展农业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把生产的农业部门布局在适合发展的地区。
9.由图可知,甲地海拔高,但地形平坦;乙地在陡坡上,开垦植被较少易发生水土流失;丙在缓坡地带,可以修梯田;丁在平原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因此乙地需要退耕还林。故答案为:B。
10.该地区退耕还林后,土壤的肥力增加,河流含沙量减小。故答案为:B。
11.(2023八下·交城期末)黄土高原的人们爱唱秦腔,歌声高亢,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是因为这里地形的主要特征是(  )
A.沙丘起伏 B.沟壑纵横 C.丘陵广布 D.雪山连绵
【答案】B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地形特征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故答案为:B
【点评】黄土高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12.(2023八下·丰顺月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是因为(  )
①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②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④大面积植树造林,使地表疏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地表干沟万壑的形态是水土流失的结果,主要原因是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易滑塌。由此判断,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①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②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③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④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2023八下·涡阳期中)黄土高原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人地矛盾突出,治理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3.目前,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
A.酸雨污染 B.土地荒漠化 C.水资源污染 D.水土流失
14.解决该环境问题最主要的措施是(  )
A.植树种草 B.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
C.大力发展畜牧业 D.扩大荒地的开垦面积
15.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
A.冰川 B.水成 C.风成说 D.水土流失
【答案】D
13.D
14.A
15.C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点评】(1)黄土高原位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祁连山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2)要实现黄土高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13.目前,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而且夏季多暴雨,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解决该环境问题最主要的措施是植树种草,改善植被;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荒地的开垦面积会加重水土流失;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也会加剧环境破坏。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有许多说法,目前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风成说。该学说认为,黄土来自蒙古高原、中亚及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该地区岩石由于风化而破碎,在风力的作用下,粗大的砾石留在原地,较大的沙粒落在近处形成沙漠,较细的尘土遇到山脉而降落,形成今天的黄土高原。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2022八下·惠来竞赛)都说黄河水“一碗水,半碗沙”,其泥沙主要来自(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答案】B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走了大量的泥沙,导致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故答案为:B。
【点评】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主要支流在中上游,最大支流为渭河,分界点是河口和桃花峪,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含沙量大,下游河床高,形成了“地上河”,上游应加强生态建设,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保持水土,下游加固大堤。
17.(2021八下·南宁期末)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四幅图能够反映黄土高原民居建筑风格的是(  )
A.窑洞 B.冰屋
C.吊脚楼 D.蒙古包
【答案】A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当地气候干燥,冬冷夏热,黄土直立性强,黄土容易开挖,适合开凿窑洞,冬暖夏凉,故A符合题意。北极地区气候严寒,因纽特人的冰屋,用冰块构筑,低矮墙厚,无窗门小,利于保温,故B不符合题意。吊脚楼为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适合湿热的气候,能够通风、散热、防潮,故C不符合题意。蒙古包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地区,其结构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适应当地的游牧生活,故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统居民,古老的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陕北文化。
1 / 1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地理 八下6.3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三台月考)万亩庄浪梯田是黄土高原的人们为了留住水和土而建的伟大工程,该场景可能出现在《航拍中国》哪一集?(  )
A.浙江 B.甘肃 C.广东 D.福建
(2023八下·晋州期中)“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摘自路遥《平凡的世界》)。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延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2.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的某地区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3.该地区(  )
A.主要分布在晋、秦、宁、陇 B.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
C.位于第二级阶梯,秦岭以南 D.河流众多,短小而湍急
4.造成“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的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土质疏松
②夏季多暴雨
③河流结冰
④植被稀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2023八下·忠县期中)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种树种草,绿化荒山
B.退耕还林,精耕细作,发展生态农业
C.筑梯田,修堤坝
D.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耕地面积
6.(2022八下·四平期中)黄土高原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大力发展种植业
C.大力发展采矿业 D.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7.(2022八下·四平期中)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
A.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B.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C.冰川广布,雪峰连绵 D.山岭众多,山高谷深
8.(2022八下·四平期中)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是(  )
A.植被破坏 B.地形支离破碎
C.饲养牲畜 D.黄土结构疏松
(2023八下·唐县期末)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区域农业生产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应退耕还林还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退耕还林还草后产生的影响是(  )
①粮食产量增加 ②土壤肥力增加
③河流含沙量减小 ④河床淤积更加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2023八下·交城期末)黄土高原的人们爱唱秦腔,歌声高亢,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是因为这里地形的主要特征是(  )
A.沙丘起伏 B.沟壑纵横 C.丘陵广布 D.雪山连绵
12.(2023八下·丰顺月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是因为(  )
①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②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④大面积植树造林,使地表疏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3八下·涡阳期中)黄土高原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人地矛盾突出,治理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3.目前,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
A.酸雨污染 B.土地荒漠化 C.水资源污染 D.水土流失
14.解决该环境问题最主要的措施是(  )
A.植树种草 B.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
C.大力发展畜牧业 D.扩大荒地的开垦面积
15.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
A.冰川 B.水成 C.风成说 D.水土流失
16.(2022八下·惠来竞赛)都说黄河水“一碗水,半碗沙”,其泥沙主要来自(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17.(2021八下·南宁期末)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四幅图能够反映黄土高原民居建筑风格的是(  )
A.窑洞 B.冰屋
C.吊脚楼 D.蒙古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涵盖了甘肃、陕西等地,所以可能出现在甘肃地区;
故答案为:B。
【点评】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水土流失。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遇到暴雨,泥沙很容易被带走,导致水土流失格外严重,同时人类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采矿等活动使得地表越来越疏松,水土流失也越来越严重。治理水土流失首先重在植树种草,其次是修筑梯田,打坝淤地,引水灌溉,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等。
【答案】2.B
3.A
4.D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点评】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等自然特点,以及长期的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河流。
2.平凡的世界描述的是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故答案为:B。
3.黄土高原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
故答案为:A。
4.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地表裸露。
故答案为:D。
5.【答案】D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士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应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因此,一方面应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的办法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应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渡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耕地面积会加速水土流失。故D做法错误,ABC做法正确。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遇到暴雨,泥沙很容易被带走,导致水土流失格外严重;同时人类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采矿等活动使得地表越来越疏松,水土流失也越来越严重。治理水土流失首先重在植树种草,其次是修筑梯田,打坝淤地,引水灌溉,退耕林还草,合理放牧等。
6.【答案】D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贫瘠,使得下游成“地上河”,因此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故答案为:D。
【点评】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的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
7.【答案】A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特征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故答案为:A。
【点评】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等自然特点,以及长期的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河流,使得下游成为“地上河”。
8.【答案】A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过度开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采矿。故答案为:A。
【点评】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土质疏松、地表裸露、夏季多暴雨。
【答案】9.B
10.B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点评】不同地区发展农业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把生产的农业部门布局在适合发展的地区。
9.由图可知,甲地海拔高,但地形平坦;乙地在陡坡上,开垦植被较少易发生水土流失;丙在缓坡地带,可以修梯田;丁在平原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因此乙地需要退耕还林。故答案为:B。
10.该地区退耕还林后,土壤的肥力增加,河流含沙量减小。故答案为:B。
11.【答案】B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地形特征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故答案为:B
【点评】黄土高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12.【答案】A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地表干沟万壑的形态是水土流失的结果,主要原因是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易滑塌。由此判断,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①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②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③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④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答案】D
13.D
14.A
15.C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点评】(1)黄土高原位于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祁连山乌鞘岭以东,太行山以西,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2)要实现黄土高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13.目前,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而且夏季多暴雨,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 解决该环境问题最主要的措施是植树种草,改善植被;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荒地的开垦面积会加重水土流失;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也会加剧环境破坏。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有许多说法,目前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风成说。该学说认为,黄土来自蒙古高原、中亚及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该地区岩石由于风化而破碎,在风力的作用下,粗大的砾石留在原地,较大的沙粒落在近处形成沙漠,较细的尘土遇到山脉而降落,形成今天的黄土高原。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B
【知识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解决措施
【解析】【分析】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走了大量的泥沙,导致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故答案为:B。
【点评】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主要支流在中上游,最大支流为渭河,分界点是河口和桃花峪,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含沙量大,下游河床高,形成了“地上河”,上游应加强生态建设,中游黄土高原地区保持水土,下游加固大堤。
17.【答案】A
【知识点】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地貌景观)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当地气候干燥,冬冷夏热,黄土直立性强,黄土容易开挖,适合开凿窑洞,冬暖夏凉,故A符合题意。北极地区气候严寒,因纽特人的冰屋,用冰块构筑,低矮墙厚,无窗门小,利于保温,故B不符合题意。吊脚楼为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适合湿热的气候,能够通风、散热、防潮,故C不符合题意。蒙古包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地区,其结构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适应当地的游牧生活,故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统居民,古老的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陕北文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