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1 17:0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乌兰浩特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在某一社会群体中高度集中的形象投射,即构成这一时代的精神偶像。当下,科技创新被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这种时代召唤下,无数中国科学家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潜心研究,倾情奉献,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作出了非凡贡献。作为民族崛起的重要力量,这些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故事值得被铭记,科学家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境界理应被褒奖。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以科学工作者为表现对象的影视作品尤其是科学人物传记片,数量并不多,产生较大影响力的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更是屈指可数。
探究科学人物传记片创作式微的原因,一方面是科学人物传记片的创作门槛较高,要求主创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充沛的学习热情、较高的学习能力,以及相当的艺术造诣。主创需花大力气将深奥的理论和技术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才能让观众真正理解这些科研项目的艰辛和科学事业的意义。另一方面,创作者对此类电影的认知定位有些模糊。比如究竟是历时性地深入挖掘科学工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人生亮点,彰显科学工作者的丰硕成绩,以及他们对国家,甚至是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还是围绕他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世界的互动关系,展现人物的人性弧光;是照搬平移人物的生平轨迹.还是在此基础上加入必要的艺术想象,将现实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此类问题搞不清楚,创作就容易出现生硬拔高人物精神境界,使人物塑造扁平化,以及剧情囿于“成绩罗列”“忘我工作”“与病魔抗争”等程式化模块,缺乏创新之类的问题。比如《人到中年》把更多力气花在反映科学工作者日常生活的描写和坚毅品质的渲染上,作品虽然感人,却没有充分反映出科学工作的特殊性。《超导》则过于专业,无法引起观众的广泛共鸣。因此,如何运用电影艺术手段更好地讲述科学工作者的故事,让更多闪耀在人类文明长河中的科学之星成为时代偶像,是新时代对电影创作者提出的新创作命题。
要创作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首先是在讲述科学家的故事,表达理性的科学精神,并在表达过程中涉及科学概念、科学事实,以及理性思考时,尽量避免科教片式的过程演示与概念阐释。无论是科学家抽象的理性思维.还是相关科学概念和事实,都应该服务于塑造人物、表达情感,作为情节发展的一种变量,构成叙事表达的结构性要素。让创作始终围绕人物的情感、动机与目标追求,进行戏剧化的叙事建构。既表现科学人物理性的存在状态,更要表现他非理性的情绪与情感的冲动。既要表现超然物外的执着一面,更要有平凡世俗,甚至是迟钝的一面。通过反差、吸引、冲突与转化等一系列艺术手段,所塑造的科学人物才能具备丰富个性和温暖情感,才能更接地气.更有生气。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更能艺术化地表现其作为科学工作者异于常人的观看世界、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此外,电影叙事在根本上是有关“关系”的叙事。其中,既包括人与自我的关系,更包括人与他人、与社会群体、与社会机制间的关系。因此,仅仅是深入挖掘科学工作者的自我成长经历,以及他的科学成就,对于科学人物传记片而言,还远远不够。没有天生有趣的人物,人物的人性孤光需要在互动关系中得以呈现。对于那些有着明确科学目标追求的科学家而言,在他们所要面对的“关系冲突”中,最重要的是与自我的冲突,借用一句京剧的行话,即“不疲魔,不成活”。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疯魔”状态,影片中科学探索的荆棘之路才会彰显出人物真正的精神。
除了解决创作层面的问题,高质量科学人物传记片要批量涌现,也与整体社会氛围密切相关。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发挥好引导、规划、组织、调控的主导作用,吸纳更多具有制作实力的组织机构参与科学人物传记片创作。通过强化政策扶持,推出重量级、标杆性的作品,在电影行业掀起创作热潮。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着力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有了对科学家精神的深入理解,以及更多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创作者和受众才能在更高维度上形成共鸣并且互相激发。
总之,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更有希望。希望越来越多的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能涌现出来,用感人的科学家故事激励引领越来越多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紧随他们的步伐接力奋斗,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摘编自孙承健《让科学家成为时代偶像》)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代的精神偶像是时代精神高度集中的形象投射,它可以反映出这个时代所特有的时代精神。
B.科学人物传记片的创作中,照搬平移人物的生平轨迹,就会出现生硬拔高人物精神境界的问题。
C.创作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不仅要表达科学精神,还应尽量避免科教片式的过程演示与概念阐释。
D.高质量科学人物传记片的批量涌现,离不开有关部门发挥在引导、规划、组织、调控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数科学家取得了辉煌成就,作出了非凡贡献,这些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故事值得被铭记。
B.新时代的电影创作者应深入思考如何运用电影艺术手段更好地讲述科学工作者的故事。
C.科学家面对的“关系冲突”中最重要的是与自我的冲突,这是科学人物传记片的主要内容。
D.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能够用感人的科学家故事激励引领越来越多的观众,特别是青少年。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文章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电影《奥本海默》是一部关于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传记电影,如果不熟悉背景知识和这些举足轻重的物理学家,可能会觉得很难跟上剧情。
B.纪录片《超凡未来》尽显中国科学家的浪漫和仁心,这种对科学家人文情怀的描述,给予观众深刻的思想启迪:科学创新的终极目标,是让世界更美好。
C.为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拍摄的电影《钱学森》,主要讲述的是钱学森青年赴美、励志求学、涉险回国、建功立业等一系列的曲折人生。
D.影片《居里夫人》讲述了居里夫人发现“镭”的前后经历,致敬了她的独立探索、不唯名不唯利的精神、给予后世的科研工作者以无尽的启示。
4.请简要分析文本的论证思路。(4分)
答:______
5.班级计划为袁隆平院士拍摄一部传记片,你认为应做好哪些准备?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爱喝稀粥
王蒙
①在我的祖籍河北省南皮县,和河北的其他许多地区一样,人们差不多顿顿饭都要喝稀粥。甚至在米饭炒菜之后,按道理是应该喝点汤的,我们河北人也常常喝粥。
②家乡人最常喝的是“黏粥”,即玉米面熬的糊糊。乡亲们称做这种粥为“喳”,他们说“喳锅黏粥”,而不说什么“熬一锅粥”。新下来的玉米,有时候加上红薯,饭后喝上两碗,一可以补足尚未完全充实饱满的胃,二可以提供进餐时需要摄入的水分,三可以替代水果、甜食、冰激凌,为一顿饭收收尾,做做总结,把嘴里的咸、腥、油腻、酸、辣味去一去,为一顿饭打上个句号。
③喝稀粥的时候一般总要就一点老腌萝卜之类的咸菜。咸菜与稀粥是互相提味、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这一点无须多说。吃惯了这种搭配,即使吃白米粥、糯米粥、牛奶麦片粥、燕窝粥、海鲜粥,如我后来有幸吃过的那样,也常常不能忘情于老腌萝卜、云南大头菜或者四川榨菜,还有天源酱园、六必居、保定“春不老”的名牌特制酱菜。咸菜也是不断发展丰富提高的,常吃稀粥咸菜也罢,食者是完全用不着气馁的。
④也有属于甜点性质的粥:赤豆汤,八宝莲子粥,板栗、杏仁、花生做的羹食等等。就不就咸菜,则无一定之规了。
⑤粥喝得多、喝得久了,自然也就有了感情。粥好消化,一有病就想喝粥,特别是大米粥。新鲜的大米的香味似乎意味着一种疗养,一种悠闲,一种软弱中的平静,一种心平气和的对于恢复健康的期待和信心。新鲜的米粥的香味似乎意味着对于病弱的肠胃的抚慰和温存。干脆说,大米粥本身就传递着一种伤感的温馨,一种童年的回忆,一种对于人类幼小和软弱的理解和同情,一种和平及与世无争的善良退让。大米粥还是一种药,能去瘟毒、补元气、舒肝养脾、安神止惊、防风败火、寡欲清心。大鱼大肉大虾大蛋糕大曲老窖都有令人起腻、令人吃不消的时候,然而大米粥经得住考验而永存。
⑥另一种最常喝的粥就是“黏粥”了。捧起大粗碗,“吸溜吸溜”吸吮着玉米面熬的稠稠乎乎、热热烫烫的黏粥,真有一种与大地同在、与庄稼汉同呼吸、与颗颗粮食相交融的踏实清明。玉米粥使人变得纯朴,变得实在.玉米粥甚至给人一种艰苦奋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乡土意识、忧患意识、安贫乐道、随遇而安、人不堪其忧我也不改其乐的意识。玉米粥会叫人想到贫穷困难。此话不假,笔者在三年困难时期就有过一天只喝两顿粥的经验,玉米粥拼命吗,喝得肚子里咣里咣当,喝得两眼发直。正因为如此,笔者才由裴欢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繁荣经济、人民生活提高等有目共睹的伟大成绩。同时,玉米食品又是和营养学、现代化、生活选择的多样化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在那个一些小子认为月亮都要比中国的圆的美国、炸玉米片、崩玉米花都是深受欢迎的大众食品,少量的玉米糊糊也可以作为配菜与主菜一道上台盘,为西式大菜增色添香。近年来,国内的玉米方便改良食品也方兴未艾。呜呼,吾乡之玉米粥也,且莫以其廉价简陋而弃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它的生命力还远大着呢!
⑦至于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北方农村普遍熬制的“腊八粥”,窃以为那是粥中之王,是粥之集大成者。谚曰:“谁家的烟囱先冒烟,谁家的粮食堆成尖。”是故,到了腊八这一天,家家起五更熬腊八粥。腊八粥兼收并蓄,来者不拒,凡大米、小米、糯米、黑米、薏仁米以及其他等等,均融汇于一锅之中,熬制时已是满室的温暖芬芳,入口时则生天下粮食干果尽入吾粥,万物皆备于我之乐,喝下去舒舒服服、顺顺当当、饱饱满满,真能启发一点重农爱农思农之心。说下大天来,我们十多亿人口中的八九亿是在农村呀,忘了这一点可就是忘了本喽。
⑧闽粤膳食中有一批很高级的粥,内置肉糜、海鲜、变蛋乃至燕窝鱼翅,食之生富贵感营养感多味感南国感,食之如接触一位戴满首饰的贵妇,心向往之赞之叹之而终不觉亲近。这大概反映了我土包子的那一面吧。
⑨当然,不是说稀粥至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眼界的开阔,我们的餐桌上理应增添许多新鲜的、富有营养的饮食,饮食习惯上的保守是不足取的。其实讲到吃东西,我是很能接受新鲜事物的,包括各种东洋西洋土著乃至特异食品。这一点使我深觉自豪,这一点使我时而自吹自擂:鄙人口味,就是富有开放性兼容性嘛。我喜欢尝试新经验,包括吃喝,这样,活得不是更有滋味吗?对身体健康不是更有利吗?
⑩但是,我对稀粥咸菜似乎仍然有特殊的感情。当连续的宴请使肠胃不胜负担的时候,当过多的海鲜使我这个北方人嘴上长泡、身上起荨麻疹的时候,当一种特异的饮食失去了最初的刺激和吸引力、终于使我觉得吃不消的时候,当国外的访问生活使我的肠胃不得安宁的时候,我会向往稀粥咸菜,我会提出“喝碗粥吧”的申请,我会因看到榨菜丝、雪里蕻、酱苤蓝,闻到米粥香味而欢呼雀跃,因吃到了稀粥咸菜而熨帖平安。不论是什么山珍海味,不论是什么美酒佳肴,不论走到哪个地方,在不断尝试新经验、补充新营养的同时,我都不会忘记稀粥咸菜,我都不会忘记我的先人、我的过去、我的生活方式,以及那哺育我的山川大地和纯朴的人民。我相信我们都会吃得更美好、更丰富、更营养、更文明、更快乐。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差不多顿顿饭都要喝稀粥,甚至在米饭炒菜之后不按道理喝汤而常常喝粥,是河北许多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B.作者家乡的“黏粥”不仅可以饱腹,还可以提供水分,甚至可以去除嘴里的味道,比水果、甜食、冰激凌更美味。
C.作者认为粥喝得多、喝得久了,人对粥自然也就有了感情。比如人在生病的时候,会想喝粥,特别是大米粥。
D.作者爱喝稀粥,原因丰富,有内心不能忘记自己过去的经历和过去的生活方式的原因,有思念故乡的原因。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标题“我爱喝稀粥”既是全文的线索,又概括了文章的内容,直接点明中心。
B.第⑥段“捧起大粗碗”“吸溜吸溜”“热热烫烫”等口语的运用,使文章浅显易懂。
C.第⑧段写闽粤膳食中高级的粥,与作者家乡的粥形成对照,体现作者家乡粥的土气。
D.喝稀粥是生活中的常见小事,作者运用以小见大手法,在小事中寄寓情感和思考。
8.文中多处引用古诗、名句、谚语等,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
9.王蒙曾说,要通过自己的作品“给人一点忠告,一点经验,一点建议,希望更多的人活得明朗一些”。请结合文本,谈一谈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忠告、经验或建议。(6分)
答: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隋内史令德林子也。幼多病,祖母赵以“百药”名之。七岁能属文,父友陆乂等共读徐陵文,有“刈琅邪之稻”之语,叹不得其事。百药进曰:“《春秋》‘鄅子藉稻’,杜预谓在琅邪。”客大惊,号奇童。引荫补三卫长。乃性疏说,喜剧饮。开皇初,授太子通事舍人,兼学士。被谗,辄谢病去。十九年,召见仁寿宫,袭父爵安平公。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爱其才,署礼部员外郎。奉诏定五礼、律令、阴阳书。
初,以疾去舍人也,炀帝在扬州,召不赴,衔之。及即位,夺爵,为桂州司马。官废,还乡里。大业九年,戍会稽,管崇乱,城守有功,帝顾其名谓虞世基曰:“是子故在,宜斥丑处。”乃授建安郡丞。至乌程,江都难作,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更相灭,百药转侧寇乱中,数被伪署,危得不死。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欲杀之,饮以石灰酒,因大利濒死,既而宿病皆愈。伏威诒书辅公祏使杀之,为王雄诞保护得免。公祏反,授吏部侍郎。
贞观元年,拜中书舍人,封安平县男。明年,除礼部侍郎。时议裂土与子弟功臣,百药上《封建论》,理据详切,帝纳其言而止。四年,授太子右庶子。太子数戏媒无度,乃作《赞道赋》以讽。它日,帝曰:“朕见卿赋.述古储贰事,劝励甚详,向任卿,固所望耳!”赐彩三百段。帝尝与偕赋《帝京篇》,叹其工,手诏曰:“卿何身老而才之壮,齿宿而意之新乎?”卒,年八十四,谥曰康。
百药,名臣子,才行世显,为天下推重。侍父母丧还乡,徒跣数千里。服虽除,容貌癯瘠者累年。好奖荐后进,得俸禄与亲党共之。翰藻沈郁,诗尤其所长,樵厮皆能讽之。所撰《齐史》行于时。
(选自《新唐书·李百药传》,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会高祖A遣使招B伏威C百药D劝朝E京师F既至G历阳H中悔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荫补,文中指因父李德林荫庇补官三卫长,这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选官制度。
B.被,指遭受、遭遇,与《琵琶行并序》“妆成每被秋娘妒”中的“被”词义不相同。
C.“以疾去舍人也”与“挟飞仙以遨游”(《赤壁赋》)两句中“以”的含义相同。
D.望,指希望,与《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中的“望”词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百药聪慧多知。父亲的朋友共读文章时,不知“刈琅邪之稻”的故事,却被李百药说出是杜预所说的,父友十分震惊。
B.李百药才华出众。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欣赏李百药的才华,安排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后来又命李百药修订五礼、律令、阴阳书。
C.李百药历经危难。隋末江都发生叛乱,李百药辗转寇乱,后多次被伪政权任命官职,还曾差点死于杜伏威之手。
D.李百药深受推崇。他赤足护父母灵柩还乡,好奖掖年轻人,又将自己的俸禄分享给亲朋幕僚,他的才能和品行彰显于世,深得天下人推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伏威诒书辅公祏使杀之,为王雄诞保护得免。(4分)
译文:______
(2)卿何身老而才之壮,齿宿而意之新乎?(4分)
译文:______
14.从炀帝和太宗对待李百药的事件中反映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答: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秋,当时白居易任河南尹。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加上好友元稹已经谢世,心情更觉寂寞冷淡。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首句描述了深秋的寒冷,交代了时间;“凉冷”二字未提雨,却写因雨而凉冷。
B.诗中的“安闲”二字是诗眼,全诗围绕“安闲”着笔,塑造了夜雨无眠的老翁形象。
C.颔联“卧迟”写出老年人睡眠少的特点。“灯灭后”写出“卧迟”的时间,突出夜深。
D.颈联“灰宿”“瓶火”反衬老翁怕冷,“香添”一句写老翁闲散慵懒、不想起床的情态。
16.请简要分析尾联中诗人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的语言简洁凝练,开篇“______”一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______”一句则点明了季节特征,并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
(2)荀子在《劝学》中写到,“骐骥”是一种很善跑的骏马,但它一次跨越也不够人的十步远,与之相反的是“______,______”,通过正反对比说明坚持的重要性。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①青少年时期的费孝通正值日本军国主义大肆侵华、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②费孝通早年在东吴大学读了两年医学预科班,③目的是治病救人。④但面对国家风雨飘摇、人民贫穷落后,⑤他意识到,中国的问题不是一两个人生病的问题,⑥但是中国会不会亡国的问题。⑦他觉得,医治社会比医治人更重要。
费孝通转到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下决心研究中国的社会,目的就是要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来医治中国社会的病症;就是要用自己的知识来帮助中国摆脱贫困,走向富强,实现救国富民的人生目标。费孝通说:“我是个知识分子,也是一个从知识分子家庭里面出来的人,特别是经过‘五四’运动,相信科学救国。我们希望的是从了解中国的问题出发,能够找到一条出路。这是当时时代赋予我们青年人的一种向往。”
18.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答:(1)______
(2)______
(3)______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蜜蜂试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三门峡是一个“因河而生”的城市,地处河南省西部,豫晉陕三省交界黄河南金三角地区,是河南省的“西大门”。相传大禹治水时,凿龙门,开砥柱,在黄河中游形成了“人门”“鬼门”“神门”三门并立的峡谷河道,______。它的前身是陇海铁路上的一个小镇——会兴镇和黄河三门峡附近原属陕县的黄底等几个乡的农村。1957年,为开发和治理黄河,兴修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设市建城,应运而生。
历史和地理的双向坐标就这样决定了三门峡的地位,决定了 ② 。黄河是宽阔的,又是暴烈的,每隔数年,它就会发怒一次,“经天豆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以不可一世的野蛮和恣意,嘶吼着,咆哮着,携滔滔黄水呼啸而至、而去,给沿河而居的人们留下大片的荒芜和无尽的悲苦。据记载,从先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正如史书所称:“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百里不见炊烟起,唯有黄沙扑空域。”曾几何时,水静浪平,清风和月,是历朝历代居住在黄河岸边的人们梦寐以求的向往和理想……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答:①______
②______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三门峡是一个“因河而生”的城市。
B.总书记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C.“一带一路”不仅是货物运输的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D.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彰显着“城市温度”。
22.请简要分析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3分)
答: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每个人在婴儿时期都有一个“神奇的奶嘴”,它可以让大声哭闹的婴儿止住哭泣,甚至让小婴儿笑起来。进入成年时期,生活中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奶嘴”,可以改变我们的情绪甚至麻木我们的思想,这就是“奶嘴乐”,如综艺、偶像剧、真人秀等大众娱乐节目,明星八卦,游戏、短视频App……
中国古代有“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劝学名谏,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深刻反思。“道虽迩,不行不至”,面对各种诱惑,有些人可以对自己认准的事做到“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蜜蜂试卷
乌兰浩特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照搬平移人物的生平轨迹,就会出现生硬拔高人物精神境界的问题”以偏概全,原文表述是“此类问题搞不清楚,创作就容易出现生硬拔高人物精神境界……之类的问题”,但“此类问题”不只包括“照搬平移人物的生平轨迹”;“就会出现”也过于绝对。)
2.C(“这是科学人物传记片的主要内容”于文无据。)
3.A(A项,讲述的是缺乏背景知识无法看懂《奥本海默》,针对的是观众,文中无此观点。B项、D项,可以体现“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用感人的科学家故事激励引领越来越多的观众”的观点。C项,可以体现“彰显科学工作者的丰硕成绩,以及他们对国家,甚至是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的观点。)
4.①先指出科学工作者的杰出贡献及当下表现科学人物的影视作品尤其是传记作品较少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②接着论述如何创作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③再论述如何塑造整体社会氛围,以促进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的涌现;④最后总结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每点1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5.①了解有关杂交水稻的科学知识,并将其中深奥的理论和技术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②深入挖掘袁隆平院士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人生亮点,彰显他的丰硕成绩,以及他对国家、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展现他的人性弧光。③围绕袁隆平院士的情感、动机与目标追求,将他的人生经历、研究经历等进行戏剧化的叙事建构。(每点2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6.B(“比水果、甜食、冰激凌更美味”错误,原文表述是“三可以替代水果、甜食、冰激凌”,但没有说“黏粥”比水果、甜食、冰淇淋更美味。)
7.C(“体现作者家乡粥的土气”理解有误,这里应是体现闽粤膳食中高级的粥有富贵感,与作者记忆中家乡的粥有差距,但作者更怀念家乡的粥。)
8.①第六段引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阐述玉米粥使人懂得忧患意识的道理。②第六段最后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生动地说明了伴随着国内玉米方便改良食品的方兴未艾,家乡的玉米粥也具有了远大的生命力。③第七段引用“谁家的烟囱先冒烟,谁家的粮食堆成尖”,形象地体现了腊八时家家户户熬腊八粥的场景,寄寓丰收的喜悦之情。④引用这些古诗、名句、谚语等,使文章语言更显典雅,富有文学气息。(每点1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①第三段写咸菜与稀粥的关系、咸菜不断发展丰富提高,作者鼓励常吃咸菜稀粥的人不用气馁,暗示人与人、外物等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紧密联系,人也是不断发展前进的,不必为当下的困境所局限。②第五段写米粥对生病之人的抚慰、作用等,告诉我们要培养宁静致远、清心寡欲、善良退让的品质。③第六段写玉米粥使人变得纯朴、实在,使人记得家乡、具有忧患意识和安贫乐道意识等,启示我们做人不可忘本,要有忧患意识和安贫乐道精神等。④第九段写作者乐意尝试新事物,从中我们可以学习作者勇于体验、兼收并蓄的精神,形成开阔的眼界。(每点2分,答满三点即可,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0.CFH(原文标点为:会高祖遣使招伏威,百药劝朝京师,既至历阳,中悔。)
11.C(含义不同,用/表动作的并列。)
12.B(“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后来又命李百药修订五礼、律令、阴阳书”张冠李戴,根据原文“奉诏定五礼、律令、阴阳书”可知,李百药是奉诏修订五礼、律令、阴阳书,不是杨素、牛弘让李百药做的。)
13.(1)杜伏威写信给辅公祏让他杀死李百药,(李百药)因为王雄诞的保护而幸免。(“诒”“书”“免”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你为什么身体衰弱但才华横溢,年老但想法更新呢?(“壮”“齿宿”“意”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隋炀帝忌恨李百药不听从他的招引,将他贬到边远地方,说明隋炀帝心胸狭隘;唐太宗赞赏李百药,看了李百药对太子的劝谏,唐太宗认为李百药尽职尽责,说明唐太宗知人善用。(3分,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是隋朝内史令李德林的儿子。李百药幼时体弱多病,祖母赵氏因此给他取名“百药”。李百药七岁时就会写文章,父亲的朋友陆乂等人一起读徐陵的文章,其中有“刈琅邪之稻”这样一句话,大家都不知道这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李百药走上前说:“《春秋》上说‘鄅人藉稻’,杜预注解说鄅国在琅邪。”客人感到非常惊奇,称他为神童。李百药因祖上的功德补官为三卫长。他性情放达不受拘束,喜欢畅饮。开皇初年,(李百药)被授任为太子通事舍人,兼任学士。因遭受谗言诋毁,于是托病请求辞去官职。开皇十九年,皇帝在仁寿宫召见他,让他承袭父亲的爵位,封他为安平公。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欣赏他的才华,安排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后来李百药奉诏修订了五礼、律令、阴阳书。
当初,李百药托病辞去太子通事舍人一职,那时炀帝在扬州,召他前往而他不去,炀帝因此怀恨在心。等到炀帝即位,削夺了他的封爵,让他担任桂州司马。官爵被撤销后,他返回乡里。大业九年,李百药前去戍守会稽,遇上管崇作乱,他守城有功,炀帝看着他的名字对虞世基说:“这个人还在,应该把他贬斥到边远偏僻之地。”于是授任他为建安郡丞。到了乌程,江都发生了叛乱,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一个个相继灭亡,李百药辗转于寇乱之中,多次被伪政权署任官职,虽经历危难而得以不死。恰巧高祖派遣使者招抚杜伏威,李百药劝说杜伏威去京师朝见,(杜伏威)到历阳后,心中懊悔,想要杀掉李百药,让他喝下石灰酒,李百药因此大泄不止,差一点死去,后来他的所有旧病都痊愈了。杜伏威写信给辅公祏让他杀死李百药,(李百药)因为王雄诞的保护而幸免。辅公祏反叛,授任李百药为吏部侍郎。
贞观元年,李百药被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封安平县男。第二年,授任礼部侍郎。当时朝中商议分封土地给皇族子弟和功臣一事,李百药敬上《封建论》,论据翔实确切,太宗听从了他的话而终止了此事。贞观四年,授任他为太子右庶子。太子多次行事轻悔怠慢,于是他写了《赞道赋》来劝谏太子。后来有一天,太宗说:“朕见到你所作的《赞道赋》,详细叙述了古来太子所做的政事之外的事情,劝谏、勉励很是详细恳切,此前任用你为此官,正是希望这样啊!”于是赏赐给他彩色布帛三百段。太宗曾与李百药一同创作《帝京篇》,赞叹他的文章作得工巧,下亲笔诏说:“你为什么身体衰弱但才华横溢,年老但想法更新呢?”后李百药去世,享年八十四岁,谥号康。
李百药,是名臣之子,才能和品行彰显于世,被天下人推重。他护送父母的丧柩还乡,赤足步行几千里。丧服虽已除去,但容貌仍连年消瘦。李百药喜欢奖掖、引荐年轻人,得到的俸禄和亲朋幕僚共同分享。他的文辞深沉蕴藉,尤其擅长作诗,连樵夫、厮役都能吟诵他的诗作。他所撰修的《齐史》在当时很流行。
15.B(“夜雨无眠”错,从“睡美”“晓晴寒未起”来看,诗人是“安闲”而眠。)
16.①早上天空晴朗,但寒气未消,诗人不想起床,看到秋雨把霜叶打落得满阶浸红。②面对这样的寒秋景色,诗人以“未起”应对,透露出漫不经心的意味,衬托出诗人清静冷淡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孤寂闲散之情。(每点3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7.(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每空1分,添字、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18.语句①改为“费孝通的青少年时期正值日本军国主义大肆侵华、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语句④改为“但面对国家风雨飘摇、人民贫穷落后的局面”;语句⑥改为“而是中国会不会亡国的问题”。(语句①“费孝通”与“……之秋”搭配不当,应将“青少年时期”与“费孝通”互换位置;语句④成分残缺,可在“贫穷落后”的后面加上“的局面”;语句⑥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但是”改为“而是”。每处修改正确2分,酌情给分)
19.①运用了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②生动形象地将运用社会科学的研究帮助解决当时中国社会的问题比作医治病症,突出当时中国社会问题的严重,以及社会科学研究对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作用。③“就是要用”出现两次,更突出强调了费孝通想用自己的调查研究帮助中国摆脱贫困、走向富强的坚定信念和决心。(4分,酌情给分)
20.①三门峡由此得名②三门峡人注定要与黄河狭路相逢(每空2分,意对即可)
21.C(C项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A项,表示突出强调;B项,表示引用;D项,表示特殊含义。)
22.野蛮指蛮横霸道,恣意指放纵、不加限制,文中用以表现黄河河水泛滥时的凶猛、不受控制,侧面反映出洪灾带给人们的苦难。(3分,酌情给分)
23.【写作指导】材料的第一段分析了什么是“奶嘴乐”以及“奶嘴乐”的危害。所谓的“奶嘴乐”,看上去可以安抚我们的情绪,但容易造成泛娱乐化,让人们在极易获得的“快乐”中逐渐迷失自己,麻木思想。材料的第二段则给予我们如何对抗“奶嘴乐”的启示,比如不断学习、坚定志向、保持本心等。考生可围绕“奶嘴乐”的危害、如何应对“奶嘴乐”带来的危害等展开思考和立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