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高二历史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3.请监考员认真核对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周初统治者以“亲亲”“尊尊”为核心,形成了“忠”“孝”“节”“义”等调整家族、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种种关系的精神规范。这反映出西周的治国方针是( )
A.隆礼重法 B.以礼治国 C.施行仁政 D.家国一体
2.西汉初期,在南方、西南等边疆地区,除中央设立郡县,任命太守、县令外,还任命土长为王,如“滨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汉初这一举措( )
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B.开创了郡国并行制度
C.推动了和亲政策的实施 D.削弱了诸侯国的地位
3.唐朝,计赃计罪罚皆以绢帛计算,如表1为《唐律疏义》中的相关规定。这主要反映出唐朝( )
表1
出处 规定
卷十一 受人财而为请求者,谓非监临之官。坐赃论加二等,即一尺以上笞四十,一匹加一等,罪止流二千五百里。
卷十一 诸监临主司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纹。
卷二十六 诸负债违契不偿,一匹以上,违二十日答二十,二十匹加一等,罪止杖六十;三十匹加二等,百匹又加三等。
A.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B.监察制度缜密严格
C.绢帛具有货币地位 D.法律条文较为繁复
4.《全唐文》一书中记载:“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据此可知,当时( )
A.雇佣劳动开始出现 B.均田制遭到破坏
C.户籍管理有所松弛 D.租调制难以为继
5.明初,条例仅是一种因时制宜的法律形式,缺少律所具有的不可更改的稳定性。到弘治年间,形成了一套相当成熟的律例关系理论,“依律以定例,定例以辅律”被确认为制例的基本指导原则。这表明明代( )
A.儒家伦理逐渐法律化 B.确立了完备的中华法系
C.定例具有最高的权威 D.司法实践注重律例结合
6.表2为明代部分年份的财政收入,表中数据反映出( )
表2
年份 米麦(万石) 布(万匹) 绢(万匹) 宝钞(万锭) 银(万两)
1430 3979 20.5 94.1 7388.9 32.9
1552 2659 13.3 32.0 2414.4 243.3
1621 2780 12.9 20.6 8.1 755.2
A.赋役一概折银征收 B.白银逐渐成为基本货币
C.棉纺织业出现退步 D.农产品商品化进程加快
7.《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两国“如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比当平行照会”;中美《望厦条约》也规定,两国“公文往来,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西方文化影响广泛 B.实现对外平等交往
C.列强控制中国外交 D.华夷观念开始改变
8.图为近代中国发行的一种货币,该货币的发行与使用( )
A.促进了农民运动高涨 B.巩固了土地革命成果
C.夯实了抗战胜利基础 D.推动了土地改革运动
9.据统计,1945年8月,国民政府累计发行法币5569亿元,三年后增至604.6万亿元。引发此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 )
A.军费开支巨大 B.偿还大量外债
C.贪污腐化成风 D.扶植官僚资本
10.1950年7月,政务院全体会议决定表彰工人、农民和士兵中的劳动模范,评选标准除了要求技术先进、发展生产有显著成绩之外,还特别强调认同党和国家、敢于同旧势力斗争、支援前线有特殊功绩等。上述评选标准( )
A.适应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形势 B.顺应了恢复经济巩固政权的需要
C.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 D.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代的风尚
11.从9至11世纪,西欧文化人并不热衷于在学理上和精神上理解古典文化,他们最强烈的自觉意识是进一步改造古典文化,把它变成封建教会进行宗教活动和封建国王治理国家的工具。上述信息折射出当时西欧( )
A.教会垄断文化教育 B.宗教伦理具有教化功能
C.注重传承古典文化 D.文化教育沦为神学附庸
12.在欧洲中世纪,法兰西人仅仅指的是法国贵族。但在大革命时期,面对欧洲反法联军的入侵,革命者宜称保卫法国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责任,法国人与法国公民这两个概念密切地联系了起来。这一变化表明( )
A.宗教改革强化了民族认同观念 B.法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增强
C.大革命促进法国民族意识觉醒 D.启蒙运动为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
13.14世纪开始的黑死病把欧洲变成了人间地狱。意大利各地纷纷出台城市的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保护公众健康。到了16世纪,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重视公共健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由此可见,黑死病的发生( )
A.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B.客观上促进公共卫生进步
C.导致了政治秩序的混乱 D.健全了欧洲城市行政体制
14.图1、图2为荷兰画家维米尔(1632—1675)的经典名作,描绘了当时荷兰某城镇的日常生活。图1中女子正抓住一个被安置在印度织锦台布上的玻利维亚银制水罐。图2中的女子在窗边读信,在土耳其风格的毯子上,一个青花瓷盘与各类水果清晰可见。这可以反映( )
图1 图2
A.荷兰控制了全球海陆通道 B.女性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C.全球性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D.浪漫主义成为了艺术潮流
15.1949年7月,苏共中央支持将《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一书从苏联各图书馆中清除的提案,因为提案认为该书“千方百计地粉饰英美在二战期间的政策,夺大英美在战胜德国法西斯中的作用,贬低苏联的贡献和作用”。这一做法( )
A.表达了对二战时美国援助的不满 B.有利于史学研究坚持真实性原则
C.是苏联内部阶级斗争加剧的体现 D.与冷战宣传的政治需要直接相关
16.20世纪70年代,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大力改革英国文官制度,探索以文官合同雇佣制取代终身雇佣制。这一做法( )
A.使得文官队伍逐渐精英化 B.导致了文官队伍人浮于事
C.旨在增进文官体制的活力 D.最终确立了英国文官制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随着传统政治秩序的崩溃以及统治者对于武官的制衡,大批寒门士子通过科举入仕,士大夫群体迅速壮大,参与政治的热情空前高涨。当时,“不抑兼并”的土地管理政策引发出贫富分化、农村人身管理混乱以及土地纠纷不断等现象,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双刃剑”效应,金钱至上,享乐之风盛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士大夫们将重内省、重秩序的基本理念融入社会管理的各个层面,逐渐成为社会管理的主导者和实施者。
士大夫们以家庭教化为起点,用家训家风的形式,推动儒家思想传播的平民化和通俗化,营造良好的基层德治氛围,他们在振兴宗族的旗帜下,重新调整家族管理的标准和秩序,实现了地方社会治理与民间血缘宗法关系的融合。在灾荒与动乱时期,官府救济往往力有不逮,士大夫经常投身于社会救济事业之中,稳定秩序,安定民心,较好的弥补了地方治理在这一方面的缺失,成为保障基层社会秩序的“稳定器”之一。
——摘编自韦玉潇《宋代社会管理及其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士大夫主导社会管理的时代背景。(7分)
(2)据材料,归纳宋代士大夫实施社会管理的主要举措。(5分)
1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代官吏的差遣中,完全是论资排辈,因此许多官吏是“安然而莫有为”。王安石主持变法以来,尽量使官员能专于一门,精于一行,并以“治状优异”、“职务粗治”、“临事弛慢”作为考课官吏的三等标准。凡政绩优异者,则提拔增秩;凡庸碌无才者,则降资惩罚。王安石还从中小官员中提拔了一批勇于有为、志于改革的官员到上层机构中来,甚至还将精通商业管理的平民魏继宗破格选拔到“市易司”中专门从事商业管理工作,此类事例,举不胜举,在王安石的多次建议下,宋廷制定了吏禄条法,在增加八、九品官员俸禄的同时,陆续对各级官府的胥吏实行赋禄制度,使这些低级官吏直接得到改革的好处,成为变法的积极支持和执行者。
——摘编自李华瑞等《中国改革通史-两宋卷》
材料二 万历元年,张居正上疏请求实行考成法。考成法以《大明会典》中的有关条文为依据,要求各级官吏遵循其中明的旧幸。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各衙门对于转来的各类文书,都要根据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建立文薄存照,实行一件,注销一件,如有长期积欠不实行的,随即举劾,考成法实行后,出现了“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的崭新局面。同时,张居正对于违犯法律的豪右不肯稍加宽贷,即使谤议四起,张居正也不为所动,终于使他们开始了解法律的威严。张居正掌握了举荐人才的大权之后,坚持以功实为准的原则,不为虚名、资格所限。他所选用的王崇古、方逢时等人,在任职期间都颇有建树,为推行其改革措施立下了汗马之劳。
——摘编自晁中辰等《中国改革通史·明卷》
(1)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政治改革的主要举措。(5分)
(2)据材料二,归纳张居正政治改革的特点。(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与张居正政治改革的共同作用。(6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时期的近代轮运业由外国人首创。鸦片战争以后,外商几乎垄断了中国主要沿海航线,后向内河航线发展,賺取了巨额利润。轮船运输具有快速,安全,运费低廉等优点,洋务派渐起“师夷智以造炮制船”“造轮船兼习驾驶”之念,以“渐收利权”。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实行官督商办的管理体制,内有官款,承运漕粮等官物,享有免税等特权,其丰厚的利润吸引了中国商人投资于近代轮运业。甲午战后,民族资本轮运业获得较快发展,据统计,宣统三年商办小火轮公司561家,资本797.6万元,拥有小火轮978艘,总吨位28274吨。随着近代民族轮运业的发展,原来沉睡在山冈下的地下资源得以开发,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通过水路交通网络连接起来,于光绪三十四年形成中国最早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轮船等近代交通工具“水远山长处处通”,也使国人由“完全无缺不带杂质之乡人”,一变而为国人,再变而为世界人。
——摘编自陈振江主编《中国大通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轮船招商局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轮运业发展的重要影响。(6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技术革新在棉纺织领城的展开,曼彻斯特等轻工城市从地区性的市场小镇向外扩展,成为庞大的纺织业城市,机器运转速度的加快,呼唤着更便捷有效的能源,由此煤炭工业、冶金工业发展起来,产生了一批能源和重工业城市,商品和原料的流动,需要畅通的运输渠道,经过运河热和“铁路狂潮”,英国大大小小的城镇都被编织进了交通网络,地区间的樊篱逐渐被摧毁,构成了生机勃勃的统一的经济体系。与此同时,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实际工资水平有所提高,把破产饥饿的农夫拉向城市,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也为城市准备了一个新的消费群体。城市化不仅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也改变了传统的英国社会,传统的手工业和地方特色,日渐褪色,大量财富汇集到城市,近代资本主义的精神风貌也在城市确立起来,随后,这种精神风貌也随工业品和坚船利炮一起展示在了世界人民面前。
——摘编自陆伟芳《简析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征》
(1)据材料,归纳近代英国城市化得以推进的有利因素。(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积极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