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女娲造人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女娲造人 导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1 18:3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女娲造人
【学习目标】
1.复述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女娲朴实感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理解联想和想象手法在神话创作中的运用。
【学法指导】
疏通性圈点勾画——思考性圈点评注——评论性圈点评注
导学过程 学法导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我的资料(1)神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的影响。(2)作者:袁珂,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2.我的检测(1)给黑体字注音。 女娲( ) 澄澈( ) 孪生( ) 掺合( )(2)解释下列词语。 荒凉: 神通广大: 澄澈: 兴高采烈:3.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一、复述课文二、合作探究1.女娲的“神性”和“人性”体现在哪些地方? 明确:一天能变化多次,能造人;只有自己的时候感到孤独,自己对着自己的影子笑或生气。2.女娲造人方法比较(怎样造人)。 明确:第一种:用黄泥揉团成人;使她疲倦不堪。第二种:方法(详见第15段);简单省事,高效。3.“说也奇怪”是神话、童话等作品中常用的话。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 明确:因为作者也对“泥人变活”的情形很诧异;这么说可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又能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4.女娲用黄土造人,我们常把土地比作母亲。你能从这个“巧合”中读出什么? 明确:读出母亲的坚忍和博爱。5.找出并体会洋溢着诞生的喜悦感的词句。 (人落地后开口叫喊“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6.将课文与《风俗通》中记载女娲造人的内容比较。 ①增添的内容: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作者的评述。 ②删减的内容:人分为富贵贫贱;女娲为媒。 ③增删的理由:因为增添的内容能够表现“造人”的中心,而删减的内容与中心关系不大。【检测反馈,学以致用】1.第13段首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景物描写,衬托女娲造人不辞辛苦。2.第14段:女娲神通广大,怎会累得疲倦不堪?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答:因为女娲马不停蹄地进行造人的工作;作者赋予女娲以人的情感,真实可亲,更富感染力。3.第15段首句中“绝妙”换成“奇妙”好不好 为什么 答:不好。“绝妙”比“奇妙”更准确表达句意,起强调作用,而且“绝妙”是极端的妙的意思,“奇妙”是奇异妙处的意思,换成“奇妙”就改变了句子的意思。4.第17、18段:女娲最后遇到了什么难题?她又是怎样解决的? 答:①怎样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②把那些小人儿分成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5.下列语句表现女娲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内容的一句是( D ) A.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B.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 C.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 D.她终于想出了一个方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1.学习的收获2.注意的问题【课后训练,巩固拓展】 完成练习册本课作业。【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积累常识,识记字词。抓住要点,叙述有序。结合文段,思考讨论,达成共识,代表发言。独立完成,小组评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