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历史概念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
这个时期的西欧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古时期:世界历史上的5--15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欧洲地区:分西欧和东欧。
自主学习:结合课前导语,探寻罗马帝国灭亡的经过及产生的影响。
476年,日耳曼人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并建立了多个王国,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日耳曼的一支法兰克人,逐渐建立起庞大的法兰克王国(481-843)
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时期达到鼎盛,其死后分裂,形成法、德、意三国的雏形
欧洲封建国家的形成
一、西欧封建社会
(一)建立: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上,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公元5世纪
西罗马帝国灭亡;
日耳曼民族大迁徙。
一、西欧封建社会
(二)基本特征:
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1)原因:①社会动荡;②自然经济发展
▲备注: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中古西欧初期王权衰落,社会秩序混乱,地方豪强互相斗争,战乱不已,盗匪横行。国王和贵族为维持自己的地位,往往蓄养一批武装家丁,进行自卫或攻击别人。这些武装扈从(叫做封臣)原由主人供给衣食装备,后来渐改为赐给他们一块土地,以其收入作为服军役的费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一、西欧封建社会
材料3:欧洲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2:西欧封建主往往同时拥有土地所有权和政治统治权,二者浑然一体,难以区分,统称为领主权。封建主作为领主对其领地(即封地)以内和附近的居民有许多行政司法权力,封建主利用这些权力控制和剥削农民。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章
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介绍,概括封君封臣制度的内容
材料1:“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上卷
一、西欧封建社会
③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封君不能越级管理。
①封君赐予封臣土地,封臣需要服兵役
②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的实际占有者,
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二)基本特征:
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2)含义: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3)内容:
(4)纽带:
以土地为纽带,靠契约式效忠来维系
一、西欧封建社会
(二)基本特征:
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西欧封建等级制◎
(5)特点: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国王和各级封建主
农民(农奴)
①等级森严,层层分封;
②以土地的封赐为基础和纽带;
③权利和义务相结合;
④具有契约关系;
⑤层级间相互独立、没有越级服从的义务。
⑥地方领主相对独立,国王控制力有限
帝王
大封建主
小封建主
农民
(6)影响:
①加强统治:国王或皇帝成为名义上最高统治者,给王权加强提供了合法性,孕育统一的力量;国王与各级封建主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②分裂割据:封建主在各自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出现了分裂割据。
一、西欧封建社会
【课堂探究】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
一、西欧封建社会
【课堂探究】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
维护统治
有条件的分封土地
权力和义务相互交织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拥有相对的独立性
前期:加强地方统治
后期:造成地方割据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以土地为纽带
靠契约来维系
以血缘为纽带
宗法制来维系
不可越级统治
天子是天下共主
一、西欧封建社会
2、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
(二)基本特征:
一个领主单独管辖的特别区域的农业种植园叫作庄园,有时乡村和庄园是相当一致的,也就是说,一个农民的村落形成一个领主特有的庄园。但是,有时一个庄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乡村,而有时一个大乡村可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庄园。
—【美】布莱恩·蒂尔尼 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
(1)内容
内容 土地分配 领主自营地
农民份地
阶级关系 农奴
自由农民
领主
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向领主缴纳租税。
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
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少量的土地或没有土地,租佃领主土地耕种,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向领主缴纳租税。
领主或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一、西欧封建社会
2、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
(二)基本特征:
(2)特点
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①经济上:相对封闭独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政治上:统治管理,相对独立,维持社会秩序(拥有司法权、征税权、政治统治权)
③是一种土地与人身依附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封建农奴经济模式
(3)性质
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也是基本的社会政治单位
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
——齐思和《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
一、西欧封建社会
“它(庄园)承袭了罗马的大地产,但和罗马大地产不同的是。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 ——《西方文明史》
思考:根据材料,比较农奴和奴隶的异同。
……另一方面,与古代的奴隶身份相比,农奴的地位稍为高些。农奴的日常生活要遵守村社的习惯,他在村社有发言权。最重要的是这些习惯保证了他拥有自己土地的权力,并且可以把土地传给继承人。 ——《西欧中世纪史》
……但他们(奴隶)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 ——【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同:
异:
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农奴主或奴隶主的压迫。
奴隶是主人的财产,依附于主人,没有法律地位和任何自由,所生产的一切都必须全部交给地主,缺乏生产积极性;农奴虽然被土地束缚,必须向地主缴纳一定的赋税,但受法律保护,被法律承认,有私有财产。农奴的地位相对奴隶较高,与奴隶相比,受到的束缚更宽松,生产积极性更高
生产关系:由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生产关系进步。
一、西欧封建社会
3、思想文化:基督教占统治地位
(二)基本特征:
1世纪,在罗马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指导人们只要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公元2世纪后,基督教的教义发生了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等思想,有利于罗马的统治。4世纪末,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
公元5世纪开始,法兰克国王把信奉基督教作为国家的宗教制度,在被征服地区强制推广。在国王的支持下,基督教广泛传播,成了欧洲、特别是西欧民众普遍信仰的宗教。
教权服务于王权
3、思想文化:基督教占统治地位
(二)基本特征:
出 生
在教父主持下接受洗礼
临终教父主持涂香油仪式
死后葬礼在教堂举行,遗体被葬在教堂附属的墓地
西欧基督教徒一生与基督教会关系密切
一、西欧封建社会
教育
宗教学校课程七艺
结婚
在教堂由神父主持婚礼
(1)地位: 在西欧社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2)表现:
①经济上: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可征收什一税
②政治上: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等级制度;
(教权高于王权,教阶制度)
③思想上:控制教徒的精神生活,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一、西欧封建社会
(二)基本特征:
3、思想文化:基督教占统治地位
(3)王权与教权的斗争:中古西欧封建社会是二元社会,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与以基督教教会为代表的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维护封建秩序。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
“丕平献土”
751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创建加洛林王朝。丕平即位后,为了酬谢教会相助,两次出兵意大利。公元756年,丕平把他夺到的意大利中部一部分土地,包括罗马周围地区,送给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土”。
1075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斗争中失败,被迫前往卡诺莎城堡向出身低微的教皇忏悔,亨利在雪地里跪了三天三夜后,最终获得教皇的饶恕。这就是历史上的“卡诺莎之辱”。
“卡诺莎之辱”
8世纪中期以后,教权高于王权
一、西欧封建社会
(二)基本特征:
3、思想文化:基督教占统治地位
政教合作
政教冲突
阿维农之囚(13世纪末)
教皇势力受到冲击
5世纪
13世纪
相互利用
相互合作
斗争激烈
教权极盛
王权加强
教权衰落
卡诺莎之辱
克洛维接受洗礼
(3)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合作探究】中西封建社会对比
项目 西欧封建社会 中国封建社会
时间跨度
政治制度
阶级矛盾
经济制度
思想文化
约5世纪—15世纪
公元前221年—1840年
封君封臣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领主与农奴
地主与农民
庄园制
土地私有、小农经济为主
基督教垄断文化
儒家思想占主流
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十一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正如布罗代尔说:“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
①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②中古中后期(11世纪),随社会环境的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一)王权的加强
1、原因:
2、表现:
英格兰:与贵族的斗争中强化权力,15C晚期,英格兰逐渐形成强大王权(有限王权)
法兰西: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强化王权;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统一。
15世纪末,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形成民族国家。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新变化)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新变化)
至尊法案
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以教皇不同意他与王后离婚为由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卡诺莎之辱
王权(世俗权力)不断强化,教权(神权)衰弱,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3、影响: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新变化)
(1)政治:①结束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②一定程度上削弱基督教会对西欧国家的控制,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③在加强王权的斗争中,法国和英国出现等级代表制,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
(2)经济:④有利于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⑤葡西王权的加强,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量。
(一)王权的加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7历史纵横,思考:《大宪章》的签署有什么作用?中古西欧政治上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说明了什么?国王与议会存在何种关系?
议会兴起
关系:既有合作,又有斗争。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
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新变化)
中古时代王权的振兴是在城市兴起之后。城市兴起和工商业的发展使市民阶级逐渐强大起来,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国王为了战胜封建贵族,取得了市民阶级的支持,王权与市民的联盟才逐渐战胜了封建割据势力。13、14世纪英、法国王正是在市民的支持下强化中央政权的。
—摘编自朱寰《略论中古时代的君权与教权》
(二)城市的兴起与自治
1、城市兴起的原因:
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2、城市兴起时间:10-11世纪
农业: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更有效的使用
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新变化)
中世纪早期社会结构中除了领主就是农奴,城市中出现了第三类人,他们是市民。 ——《西方那一块土》
思考:城市中的市民主要由哪些人构成?
手工业者、商人
思考:结合封君封臣制,思考这些人拥有土地吗?城市建立在谁的土地上?
封建领主
思考:封建领主靠什么而生存?城市的存在会对他产生什么影响?
剥削农民
侵犯其利益
封建阶级与市民阶级产生矛盾
思考:市民将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
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
城市自治
思考:市民阶级如何管理城市/管理城市的基层单位?
行会或商会
(二)城市的兴起与自治
在英国,伦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缴纳300磅税金的代价,获得了亨利一世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
——《世界历史(中古)》
在法兰西,由于教会和世俗领主不愿放弃对城市的权力,引发了城市较大规模的武力反抗,如12世纪初琅城居民起义。
——《世界历史(中古)》
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商业城市,琅城是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非常贪得无厌。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易六世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新变化)
3、城市自治:
(1)原因:①(经济发展)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②(领主剥削)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市民,对市民的生
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2)获取自治权的方式:与封建主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
(二)城市的兴起与自治
【拓展】市民的权利:
①合法买卖土地;
②拥有经营工商业的自由,财产权受法律保护;
③不受领主或其他市镇司法机关的审判。
思考:阅读课本P17及材料,分析西欧城市自治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乡村意味着“隔绝和分散”,而城市“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经济:有利于工商业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推动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阶级:推动早期资产阶级产生
政治:促使城市与王权结盟,有利于王权强化和国家统一,推动欧洲封建制
度的瓦解和孕育西方近现代文明。
思考:阅读课本P17及材料,分析西欧城市自治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文化: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进理性、世俗文化的发展,促使大学
兴起;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条件,有利于促进思想解放与人才培养
思想:促进市民的自由平等的民主意识的
觉醒;
中国城市 西欧城市
城市职能
经济基础
自治权
由工商业的聚居地逐渐发展扩大为新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
政治中心、军事中心逐渐发展扩大为新的政治、经济中心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
一直处于中央集权管理下
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拓展:西欧城市与中国城市的比较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新变化)
领域 中古前期的西欧 中古后期的西欧 变化
政治 封君封臣制,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民族国家尚未形成。 王权加强,但教权高于王权;社会走向稳定。民族国家有发展。 从封建社会到民族国家(王权加强)
经济 庄园与农奴制度 商品经济发展,11世纪城市兴起与城市自治 从封建庄园到城市自治
文化 基督教占有统治地位 世俗文化与大学兴起孕育着思想解放
从神权之上到世俗社会
教权衰落,但教权高于王权;
【归纳总结】中古西欧的社会特征
中世纪的西欧,哪些方面充满了黑暗和落后?哪些方面又孕育着进步与光明?
【合作探究】
政治
经济
思想
封君封臣制度,分裂割据
教权高于王权,王权弱化
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
基督教神权至上,束缚人性
光明因素
民族国家兴起,王权强化,议会兴起
城市兴起,市民自治,推动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即将迈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
黑暗因素
西欧中世纪在缓慢发展中孕育着新的因素
三、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一)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
◎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在文化上承袭古希腊,而它的政府结构则大致源于罗马。
——美 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拜占庭文明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三、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一)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
1.兴盛(395年-6世纪中期)
经济
军事 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法律 《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汇编《罗马民法大全》。
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地跨三洲帝国
《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汇编《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攥》《法理概要》《新法典》)。
查士丁尼一世
(483-565)
材料一:查士丁尼: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材料二: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材料三: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为立法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拿破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
材料四:现在世上许多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原则都渊源于罗马法。世上公认的法学理论、法制民主原则也均发端于罗马法。
思考:根据下列材料,分析罗马法的影响。
局限性:
罗马法影响
积极性:
①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②成为后来欧洲国家法律制定的蓝本,对世界的立法和司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实质上保障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三、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一)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
2.衰落(6世纪中期——1453年)
(1)原因:①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自身资源;
②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
③奥斯曼土耳其的蚕食。
(2)结果:1453年,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1265年
1355年
1444年
三、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二)俄罗斯
俄国在亚洲和欧洲的领土扩张(至18世纪初)
①9世纪建立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
②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
③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兴起
④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⑤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基辅罗斯(882-1240)
莫斯科公国
(1284-1547)
俄罗斯帝国
(1721-1917)
【课堂小结】
西欧
政治
封君封臣制度,分裂割据
教权高于王权,王权弱化
经济
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
思想
神权至上,束缚人性
民族国家兴起,王权强化,议会兴起
城市兴起,市民自治,推动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东欧
拜占庭
俄罗斯
东欧继续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稳固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东西欧多元共存
此时是整个欧洲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崭新的欧洲,正走在与世界其他部分相聚会的途中。
西欧封建制行将崩溃,即将迈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
拜占庭文明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