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1 11:4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清代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通过认识清代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核心概念
康乾盛世 奏折制度 军机处 文字狱 边疆管理
重难点
重点:国家版图的奠定;
清朝统一全国、经略边疆的举措。
难点:疆域的奠定。
鼎盛·危机
帝国余辉·天朝迷失
目 录
一、帝国余辉: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二、天朝迷失:内部忧局与外部隐患:统治危机的初显
(一)内政建设: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康乾盛世
2.君权巅峰
(二)边疆治理:疆域的奠定
(一)内部忧局
(二)外部隐患
(三)盛衰启示
一、帝国余辉: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一)内政建设: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论疆域:在明朝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四夷咸服”。
论财力:“内外度支,有盈无细,府库所贮,月羡岁增”,
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
论人口:从1700年到1794年的不足百年时问里已不止翻了一番,
达3.1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
论文化: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的
“御纂诸书”;
论城市:当时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
中国就占了6个。
——上海社科院周武《论康乾盛世》
(1)时间
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时,出现100多年的鼎盛局面。
(2)表现
政局稳定,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人口众多;
注重文治,成就突出;四夷咸服,万国来朝。
四库全书
《姑苏繁华图》
疆域辽阔
1.康乾盛世
与明朝皇帝往往怠政不同,清朝皇帝基本上一直保持大权独揽、勤于政事的传统。并且大都具有较高的政治才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今天下大小事物,皆朕一身亲理”、“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康熙
“朕自朝自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奏章,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
——雍正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 ——乾隆
(3)特点:皇帝勤政,乾纲独断,大权独揽
一、帝国余辉: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一)内政建设: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 康乾盛世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一、帝国余辉: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一)内政建设: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问题1:阅读教材77页第1至3自然段内容,结合所给材料归纳康雍乾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并自主设计知识提纲?
内容
特点
作用
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迅速、机密
一、帝国余辉: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一)内政建设: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2. 君权巅峰之密折制度
①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
地获取信息;
②提高了决策效率;
③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题本
通政司
皇帝
内阁
收交
传递
票拟贴黄
官员
皇帝
单独呈送密封奏折
◎雍正帝批阅过的奏折
原因
特点
影响
加强君主专制
机构简单,人员精干
根本
直接
处理西北军务



专事专办,办事高效
地处内廷,保密性强
职能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性质
中枢秘书机构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一、帝国余辉: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一)内政建设: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2. 君权巅峰之军机处
军机处外部
军机处内部
秦到清中枢机构的变化及趋势
巩固
中外朝制
中书省
完善
三省六部制
加强
二府三司制
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立军机处
(顶峰)
确立
三公九卿制
秦朝
唐朝
汉朝
宋朝
元朝
总的趋势:
梳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发展过程
君权不断强化,
相权不断削弱,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目的
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影响
禁锢思想,摧残文化,维护专制
雍正八年,徐骏在奏章里将“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将其革职。后又有人揭发他的诗集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句,被认为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徐骏被判斩立决。
一、帝国余辉: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一)内政建设: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2. 君权巅峰之文字狱
时期 案名 事由 结局
康熙 庄廷龙《明史辑略》案 攻击清统治者,使用南明年号 株连70-120人
戴名世《南山集》案 同情前明,使用南明年号 株连300多人
雍正 徐俊案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斩首
查嗣庭案 考题“维民所止” 戮尸枭首抄家
乾隆 胡中藻案 “一把心肠论浊清” 株连族人、师友
徐述夔《一柱楼诗集》案 “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 开棺枭首
王锡侯案 弥补《康熙字典》不足写《字贯》被认为大逆 满门抄斩
“清朝时因文字犯禁或借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 ——《中国大百科全书》
治理西藏
册封达赖和班禅;
派遣驻藏大臣;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治理新疆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反击沙俄
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边界。
收复与管辖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治理西南 改土归流
治理蒙古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设立盟旗两级单位治理。
抗击沙俄,签订条约; 法律固疆,边界意识。
问题2:阅读教材77-78页内容,归纳清朝面临的边疆问题有哪些?(小组合作)
问题3:清政府针对这些边疆问题采取什么措施?其措施有什么特点 (小组合作)
清朝形势图(1820年)
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东南:郑氏后裔反清势力占据台湾
2.东北:外来势力侵占领土
3.西北:少数民族叛乱
4.西南地区:地方势力
新疆、西藏历来就是中领土的一部分。
特点:
恩威并施、方式多样
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一、帝国余辉: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一)边疆治理:疆域的奠定
1. 措施
2. 特点
(1)恩威并施,方式多样;
(2)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3)法律手段维护国家统一。
一、帝国余辉: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二)边疆治理:疆域的奠定
清朝在继承历代中央王朝边疆治理和民族、宗教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武力征伐、平定叛乱…等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制度,既巩固了边疆,又对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   ——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
如果没有康乾盛世期间的统一大业,中国就没有现在的版图,更就谈不上现在的统一;而且那时候不统一,中国将是一盘散沙,在近现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后,势必分崩离析。后来列强入侵,中国各族人民都起来反抗侵略,应该说是康乾盛世奠定了这一根基。
——戴逸
(1)推动了边疆开发,促进了边疆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
(2)推动了民族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
3. 意义
册封达赖、班禅派驻藏大臣
西跨葱岭
西北至巴勒喀什湖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
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至南海诸岛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清朝行政区划:
包括18个省;
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盟旗制度
伊犁将军
总督——巡抚
改土归流
一、帝国余辉:内政建设与边疆治理
(二)边疆治理:疆域的奠定
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疆域版图
二、天朝迷失:内部忧局与外部隐患——统治危机的初显
(一)内部忧局:社会矛盾激化
①人地矛盾:清朝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年份 《清实录》人口数 年份 《清实录》人口数
康熙三十九年 (1700年) 2010万 嘉庆二十五年 (1820年) 3.5亿
乾隆六年 (1741年) 1.4亿 道光二十年 (1840年) 4.1亿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3亿 咸丰元年 (1851年) 4.3亿
年度 人口数 人均田数(亩)
顺治12年 1403万 27.63
康熙50年 2462万 28.15
雍正12年 2736万 32.54
乾隆18年 10275万 6.89
乾隆31年 20809万 3.56
二、天朝迷失:内部忧局与外部隐患——统治危机的初显
(一)内部忧局:社会矛盾激化
①人地矛盾:清朝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②阶级矛盾: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农民起义频发。
《庸庵全集》记录和珅被查抄的部分家产有: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银铺42处,当铺75处,赤金60000两,大金元宝100个(1000两一个),小银元宝56600个(100两一个),银锭900万个,洋钱58000元,一米以上的珊瑚树11支……和珅贪贿财物合人民币约1620—1800亿元之间。
①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②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变化,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二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任从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清高宗实录》
二、天朝迷失:内部忧局与外部隐患——统治危机的初显
(二)外部隐患:中西差距扩大
中西差距扩大:落日余晖下的盛世悲歌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4年
清朝建立
西方
中国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1689年
《尼布楚条约》
1729年设军机处
1757年
一口通商
1765年英国工业革命
1776年
《独立宣言》
1789
《人权宣言》
17C、18C
启蒙运动
1793年
马戛尔尼访华
1840年
鸦片战争
制度: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经济: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科学: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思想: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思想解放
对外:殖民扩张
政治: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
经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科技:逐渐落后
思想:八股取士,文化专制
对外政策:闭关锁国
1796年
白莲教起义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拒绝扩大对外交往,一定程度上出于防范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对维护国家安全有一定的作用;但统治者固步自封,逆世界潮流而行,使中国的经济社会难以获得转型发展的活力,拉开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通过清朝的故事,能得出什么启示?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
——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
现在的中国,该如何以史为鉴,走向新征程?
(三)盛衰启示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课后作业:
根据教材,结合所学知识,查阅资料,就康乾盛世的评价,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德业于今臻盛大,直超三五辟鸿蒙。 ——[清]于敏中《素余堂集》
材料(2):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疯狂的战船。如果说已在过去的150年间依旧能够航行,以一种貌似强大的外表威慑邻国,那是因为侥幸出了几位能干的船长。一旦碰到一个无能之辈掌舵。一切将分崩离析,朝不保夕阳。 ——马嘎尔尼
推荐资料:
1. 巴塞罗《我看乾隆盛世》
2. 张宏杰《饥饿的盛世》
3. 徐伟新、刘德福《落日的辉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