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1 09:4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满洲里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答案涂到答题卡内
1.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与它们的简称直接有关的制度是( )
A.井田制 B.礼乐制 C.分封制 D.内阁制
2.申不害,战国时期思想家。他要求君主掌握生杀大权,强调君主在国家政权中的独裁地位,要求臣下绝对服从君主,即“尊君卑臣”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最为接近的是( )
A.孟子 B邹衍 C.墨子 D.韩非子
3.秦国能够灭六国完成统一最主要原因是( )
A.通过兼并战争诸侯国数量变少 B.人民渴望统一
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D.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强大
4.“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习近平提出的宏伟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 )
A.秦朝 B.西汉 C.明朝 D.清朝
5.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是( )
A.社会大动荡,民族大交融 B.玄佛道兴起,文化大繁荣
C.政权更替缓慢,国家大一统 D.南方较稳定,经济大发展
6.唐朝曾经强盛一时,8世纪中期之后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农民起义 B.武则天当政 C.唐玄宗即位 D.安史之乱
7.魏晋时期,读书人贾六,被家乡所在郡的中正评为“中下品”,推荐到怀远县作县令这表明当时中国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官制 B.军功授爵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8.唐代有一位诗人一生创作大量诗歌,忧国忧民,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与赞颂,抒发了高度的爱国情感。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9.根据如图所示,该政治体制实行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10.金朝在基本沿袭唐宋制度的同时,还保持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称之为( )
A.南北面官 B.奏折制度 C.行省制 D.猛安谋克
11.认为“人伦者,天理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南宋理学家是( )
A.程题 B.程顾 C.朱熹 D.陆九渊
12.明初废丞相后,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政务繁忙。因此明成祖设立( )
A.内阁制度 B.“中外朝”制 C.军机处 D.密折制
13.1684年,清政府设立一地方行政机构,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该机构是( )
A.辽东郡 B.伊犁将军 C.军机处 D.台湾府
14.乾隆时实施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停靠在( )
A.泉州 B.广州 C.福州 D.明州
15.明清时期的一部文学作品,以两位青年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几个家族兴衰的描写,极其广泛而深入地触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这部作品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儒林外史》 D.《红楼梦》
16.2019年11月13日,爱国人士何鸿燊将十二生肖马首铜像捐赠国家文物局,回归圆明园永久收藏。马首铜像流失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7.1853年,英国《北华捷报》连续发表社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希望英国政府将和皇帝一起,并帮助皇帝反对他的难以控制的臣民”。英国侵略者意欲干涉的中国革命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两千多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材料中的“句号”是指( )
A.结束封建制度 B.结束君主专制政体
C.结束半殖民地历史 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并将其概括为三民主义,成为同盟会的纲领.其中,“平均地权”对应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享主义
20.如图为1928年《大公报》上刊载的一则征婚广告,男性对女性提出要“精通英文,具有姿色,富有革命思想”等要求,女性则表明自己“因反封建式婚姻与家庭脱离关系,要求男性经济独立,若经济充裕为侧室亦可”等内容。这反映出( )
A.拜金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B.思想解放的渐进性与艰巨性
C.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传统婚姻观念已被彻底摒弃
21.五四运动之所以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 B.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帝国主义从此改变侵华策略 D.反帝反封建开始成为中国人民主要任务
22.“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的发源地是( )
A.嘉兴 B.上海 C.瑞金 D.井冈山
22.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 )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23.“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其中“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毛泽东在井冈山( )
A.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B.发动了秋收起义
C.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4.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洛川会议 D.遵义会议
25.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的惨状,创作出《松花江上》。歌中唱到:“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导致东北人民流浪关内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沦陷
26.据学者统计,日军曾在中国的14个省(市)77个县(区)使用毒气达2091次之多,造成中国数万人伤亡。这说明日本( )
A.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B.在战争中损失较小
C.在沦陷区实行殖民统治 D.侵华行径惨绝人寰
27.百团大战的胜利振奋了全国抗战军民,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这次战役的直接指挥者是( )
A.毛泽东 B.彭德怀 C.朱德 D.周恩来
28.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是( )
A.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 B.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C.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 D.爱国华侨的援助
29.如图照片呈现了1949年人民解放军到达朝阳门,从傅作义部队手中接管北平防务的瞬间,该照片可作为史料研究(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0.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北平谈判 D.全国土地会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大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从商周到秦朝是我国政治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 地理位置
晋 同姓 今山西
卫 同姓 今河南北部
鲁 同姓 今山东南部
齐 功臣 今山东北部
宋 商朝后裔 今河南南部
燕 同姓 今北京一带
材料二
材料三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
(1)材料一、二反映了商周时期的哪些制度(4分)
(2)材料一所反映出来的政治制度的权利是什么(2分)和义务是什么?(5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朝政治制度有哪些?(3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1)这是哪个革命政党的革命纲领?中华民国建立的时间是哪一年?此政党是由哪个阶级哪个派别建立的?(5分)
(2)后来这一纲领又被阐发为什么?“鞑虏”是指什么?(4分)
(3)孙中山在哪一刊物中又进行了阐发?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5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张学良、杨虎城电文
(1)材料一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此时蒋介石对日本的态度如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张学良、杨虎城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的目的是什么?
(3)张学良、杨虎城为达到目的而发动的事变是如何解决的?有何意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