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1 10:32:1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的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
思维发展与提升:以“志”立骨,通过知人论世,品读鉴赏,感受文天祥志不可夺的英雄风采,理解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与诚挚的爱国情怀。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句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熟读成诵。
2.理解诗句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以“志”立骨,通过知人论世,品读鉴赏,感受文天祥志不可夺的英雄风采,理解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与诚挚的爱国情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欣赏法、引导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以“志”导入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生志坚,有了人格尊严和人性高贵的价值笃定,就不会为功名利禄而折腰,不会为威武强迫所屈服。有不可夺之志,坚持信念和理想,方能挺直腰杆,坚守道义,做个光明磊落的大丈夫。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并学习他的《过零丁洋》,感受他志不可夺的英雄风采。
二、读“志”,明诗意
1.解题
“过”是什么意思?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处境中“过零丁洋”?
“过”即经过、路过,“过零丁洋”就是路过零丁洋。
2.读准字音
干戈(gē ) 寥落(liáo ) 飘絮(xù ) 惶恐(huáng )
3.读准节奏韵律
七言诗节奏可划分为“四三”也可划分为“二二三”。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中经、星、萍、丁、青押韵,押ing韵。
4.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意
(我)自幼刻苦研读经书,方才取得入仕功名。抗元的义军很少,奋力抗敌四年未停。山河支离破碎(大宋国势),像被狂风吹散的柳絮,(我)也身世坎坷,像被暴雨中的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在惶恐滩头因兵败曾说起惊恐不安的心情,如今被俘,零丁洋里更忧叹自己的孤独无援。古往今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为国捐躯,留下赤诚之心青史彪炳。
三、读“志”,明诗歌意旨
(一)说起兵抗元人
诗人的人生之路走得如何?用诗中的一个高度概括。
“辛苦”
说明他的经历很坎坷、艰难。
1.从诗歌首联里的哪些词语能让我们了解到诗人经历的坎坷与艰难?
“一经”,“一经”是指儒家著作,说明文天祥是个饱读诗书的人,参加科举,踏入仕途。
“干戈”,是指兵器,这里指战争,由这个词可以看出起兵抗元,带兵打仗的经历。
2.他带兵打仗,结局如何呢?
“寥落”,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他与元军苦战四年,并未能挽救南宋灭亡的命运。
链接文天祥其人:
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号文山,孩提时,文天祥看见家乡学宫中祭祀的乡贤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其谥号都有“忠”字,便高兴地羡慕不已,说道:“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宝祐四年(1256年),20岁的文天祥参加科举考试,他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文章洋洋洒洒一万多字,竟然没有草稿,一气呵成。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南下攻宋,长江上游告急,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可是响应者寥寥无几。文天祥则慷慨激昂道:“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没有一人一骑入卫,我为此深感遗憾。”他将家里的资产全部作为军费,招募勤王兵至5万人,赶赴临安(今杭州),保护南宋朝廷。之后,他就一直站在抗元第一线上,指挥军民英勇抗战。
3.由首联及文天祥的介绍,你能看出诗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预设:文天祥胸怀天下,从小就以欧阳修等人为学习榜样,立志保家卫国。首联,诗人首先回顾身世,叙述自己遭遇辛苦,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接着追述战斗生涯,自己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度过了四年。诗人从自幼立志到后来的入仕做官、抗元卫国,始终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可见其读书目的就是保家卫国。
4.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还通过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这句诗用哪两个词语来抒情?试作赏析。
“柳絮”、“浮萍”
赏析:(手法+内容+情感)运用比喻、对偶,“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山河支离破碎像被狂风吹散的柳絮,我也身世坎坷,像被暴雨中的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诗人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结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表现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5.应以怎样的语气来读?
语调低沉,语速要慢。(请1-2生朗读)
(二)品惶恐零丁情
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虽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但国家仍是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
链接:德佑元年(1275),元兵长驱东下,文天祥于家乡起兵抗元。次年,临安被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往敌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拘,后得以脱逃,转战于赣、闽、岭等地,兵败被俘。
兵败被俘后,押解途中,经过零丁洋,此时,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心情的?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这一联中出现了两处地名,分别是什么?诗人在这两个地方分别经历了什么?
惶恐滩、零丁洋。
兵败后从惶恐滩头撤退 被押解到零丁洋
2.“说惶恐”、“叹零丁”里面的“惶恐”和“零丁”应该如何理解?
惶恐:胆战心惊
零丁:孤苦无依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零丁洋身陷元虏让我孤苦无依。
3.这一联是如何巧妙地借地名写心情的?试作赏析。
运用双关、对偶,“惶恐滩”“零丁洋”是地名,后面的“惶恐”“零丁”是诗人忧念国事的心情,以及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人历经艰难困苦带兵抗元失败后经惶恐滩一带匆忙撤离,如今被俘,路过零丁洋,不禁叹息自己的孤苦零丁,决意以死报国,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之情。
4.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无疑是无比悲愤的,请大家朗读,读出这种“悲愤”!
(师请一名学生读。)
(三)悟丹心浩然志
思辨:既然说文天祥是南宋抗元民族英雄,为什么他还会惶恐、还会感叹自己的孤苦无依呢?
预设1:
宁死不屈的英雄:
1)国家的命运已经不能挽回,面对敌人的逼迫,文天祥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结合链接及这两句诗,说说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链接:
元世祖忽必烈很看重文天祥的忠贞与才干,朝臣多拿他和耶律楚材相提并论,忽必烈曾亲自召见文天祥,许以当朝宰相的高位,文天祥依然雷打不动,坚决赴死。
自文天祥被俘直至就义,长达三年时间,面对各种威逼利诱,文天祥殉国的信念从未有丝毫动摇,元廷也终未等到文天祥的回心转意。
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我只愿为国捐躯,留下一颗爱国之心永照青史。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诗人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这也是这首诗的主旨句。
小结: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诗人真正做到了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这也是孔子笔下不可夺志的体现。
3)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
由悲愤转为激昂、高亢。(生再次齐读尾联。)
预设2:
真情流露才是一个真正爱国者、真正英雄的本真面目。
如同范仲淹是异人,但绝不是异类,文天祥作为一个南宋抗元民族英雄,他也有普通人的情感,他会惶恐,也会感叹自己的孤苦无依,这就是人的本性。英雄迥异于常人的,绝不是他没有个人情感,没有儿女情长,而是他能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国家民族的大爱。文天祥舍生取义、殉国殉道前的真情流露更让人动容!
四、读“志”,致敬英雄
分角色有情有味地诵读诗歌。
过零丁洋(齐)
文天祥(齐)
辛苦遭逢起一经(女),干戈寥落四周星(男)。
山河破碎风飘絮(男),身世浮沉雨打萍(女)。
惶恐滩头说惶恐(男),零丁洋里叹零丁(女)。
人生自古谁无死(齐),留取丹心照汗青(齐)。
惶恐零丁情,丹心浩然志。文天祥以“匹夫不可夺志也”的英雄气概捍卫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人性高贵的价值,他的躯体倒下了,他的精神却成了一座历史的丰碑,激励着后人“志存高远”,做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让我们再次齐读《过零丁洋》,缅怀这一先贤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