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7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1 11:4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专项评价样卷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80分)
1.《航拍中国》第三季第一集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约170万年前,他们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据此判断,这一集介绍的省份是( )
A.云南 B.山西 C.陕西 D.辽宁
2.在国庆期间,在北京旅游的阿龙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当“周口店遗址文化节”活动主办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最佳工具应该为( )
A.硬质土块 B.铁制工具 C.棍棒 D.石制工具
3.七年级某同学运用以下如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拟定的主题是(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 鱼纹彩陶盆
A.早期人类代表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神话传说 D.早期国家建立
4.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 )
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他们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5.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A.牧野 B.涿鹿 C.长平 D.城濮
6.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你知道残缺部分是什么吗?( )
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 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
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 D.选举制,禅让制;共,家
7.2022年春晚舞台上亮相的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青铜面具,让国人领略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夺目璀璨。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中的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毛公鼎 D.利簋(guǐ)
8.央视纪录片《“字”从遇见你》从最基本的汉字开始,故事化地讲述汉字的造型来源及文字发展。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汉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
A.金文 B.小篆 C.铭文 D.甲骨文
9.甲骨文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图中的商周时期甲骨文可以印证当时的( )
甲骨文
现代汉字 马 犬 牛
A.土地制度 B.农耕生活 C.分封制度 D.天文历法
10.“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如果我们站在殷朝的“废墟”上,能够读到的历史是( )
A.平王迁都洛邑 B.武王定都镐 C.盘庚迁都安阳 D.大禹建都阳城
11.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下列哪位统治者有关( )
A.夏王桀 B.商纣王 C.周幽王 D.周厉王
12.如图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蕾(lé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候,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3.《春秋》记载:鲁隐公三年,周平王去世,筹措不到丧葬费用,周王室派周大夫武氏之子到鲁国“求赠(钱财)”,以安葬周平王。这一事件反映了(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群雄兼并 D.王室衰微
14.“他任用管仲作丞相,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中的他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15.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 )
A.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B.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
C.孔子的弟子重视农业 D.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16.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周王室衰微 B.分封制崩溃 C.兼并战争不断 D.注重兴修水利
17.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家里有三个儿子: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去治理县城。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管仲改革之时 B.周平王东迁之际
C.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 D.晋文公称霸之前
18.史书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这突出地说明商鞅变法( )
A.没有改变土地制度 B.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C.严重缺乏群众基础 D.违背了历史潮流
19.以下是一位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示意图,其中△处依次应填( )
A.商、春秋 B.夏、商 C.春秋、西汉 D.商、东汉
20.“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长城
21.在央视播出的《探索发现》考古专题节目中,一组与生产工具相关的文物激发了观众的兴趣,以下是观众按照生产工具出现的时间先后进行的排序,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22.下列选项中,能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它们彼此之间存在不同、分歧甚至冲突的词语是( )
A.诸侯争霸 B.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焚书坑儒
23.近日,巴以冲突持续升级,造成双方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24.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继续推进,“均衡教育”又成为今年“两会”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下列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提出“仁者爱人” B.提出“为政以德”
C.主张“有教无类”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25.七年级3班某学生在学完以下几课内容后,将已学内容的中心主题归纳为( )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 百家争鸣…………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6.孟子说:“天下乌乎定?定于一。”在孟子看来,当时七国时代的纷争终究会统一为一个天下。最终结束“七国时代”,实现统一的是( )
A.秦穆公 B.秦孝公 C.秦王嬴政 D.秦二世
27.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咸阳 B.洛阳 C.长安 D.北京
28.如图为秦始皇东巡到琅琊郡(今山东胶南西北)时所立,刻石颂扬了秦始皇的功绩,依据所学推断其碑文中所颂扬的功绩应包括( )
①推行分封制 ②统一度量衡 ③推行郡县制 ④实行推恩令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9.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深远,其中改变了战国时各国文字书写各异和增强了文化交流的是( )
A.统一货币 B.统一度量衡 C.推行郡县制 D.统一文字
30.小明同学要学习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他可以选取的实物史料是( )
A.北京人头盖骨化 B.圆形方孔半两钱 C.司母戊鼎 D.“汉并天下”瓦当
31.《史记·过秦论》记载:“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是以陈涉……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这段史料适合用于研究( )
A.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B.秦末农民起义的经过
C.秦末农民起义的特点 D.秦末农民起义的影响
3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于安徽境内。小明要去寻访历史遗迹他应去的地点是( )
A.渔阳 B.巨鹿 C.咸阳 D.大泽乡
33.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成语,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
A.春秋争霸 B.战国称雄 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
34.汉初高祖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了的政策是( )
A.统一文字 B.休养生息 C.统一道路 D.大量征兵
35.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几个难得的治世或盛世局面,其中产生于西汉初年的是(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36.(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由此可知,他推行的是( )
A.奴隶制 B.推恩令 C.禅让制 D.世袭制
37.《汉书·食货志》记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一种刑罚)左趾,没入其器物。”该项法规反映出当时( )
A.统一铸造钱币 B.统一调配物资 C.实行盐铁官营 D.废除严刑峻法
38.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与出现这一情况相关的人物是( )
A.主父偃 B.董仲舒 C.卫青 D.霍去病
39.秦统一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出现了“大一统”。据此,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与发展 D.政治动荡与社会变革
40.2022年3月,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项考古成果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献记载霸陵在凤凰嘴的观点,此事表明( )
A.历史文献可信度高于考古发现 B.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
C.考古发现不能作为历史证据 D.历史文献记载的都不是真实的
二、材料题(本题共2题,其中41题10分,42题10分,共20分)
41.水是生命的摇篮,也是重要的动力资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0分)
【依水而居一见证文明诞生】
材料一
图一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图二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1)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写出居住在图一房屋的原始居民的名称。(1分)居住在图二建筑物的原始居民生活在我国哪一流域?(1分)形成这两种不同建筑样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为民治水——传承中华文明】
材料二 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而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积极应对自然灾害,与自然和谐相处。
——摘自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大禹治水”的经验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家学派的思想?(1分)并列举出这一学派的一位代表人物。(1分)
材料三
图三 都江堰
(3)图三为我国一著名水利工程,请说出其位于我国哪一省份及其设计者是谁。(2分)
【水动秦基—关注王朝兴衰】
材料四 二世元年七月,发阔左边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写出此次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1分)关注王朝兴衰谈谈你有怎样的启示?(1分)
4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也是一个短命的帝国,经二世而亡。而汉朝在汉武帝的励精图治下也进入鼎盛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1)材料一“皇帝尽并兼天下”是指什么事件?(2分)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2)材料二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任写两点得2分)
材料三 汉武帝刘彻大事记
公元前153年 4岁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胶东王。次年改立为太子
公元前141年 16岁即皇位
公元前134年 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的主张被采纳
公元前127年 颁布“推恩令”
公元前119年 打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
公元前106年 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一名刺史
(3)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汉武帝在思想、政治和军事领域采取的措施。(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