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1 11:44:34

文档简介

2023年七年级(上)期末质量监测卷
历史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温馨提示:本试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邵阳市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21处,其中在距今近5000年的新宁白面寨遗址发现了
大量狞猎而得的动物遗骸,而在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邵东天子坪遗址发现了发现大量柱洞
和炭化水稻遗存。材料反映出了
A.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B.古代粮食保存技术日益进步
C.人类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D.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发展显著
2.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
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意在说明华夏族
A.诸夏并存邦国林立
B.相互杂居交融多元一体
C.炎黄部落分布广泛
D,炎帝黄帝成为华夏始祖
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关于夏王朝的建立时间,以下不同的表达中正确的一
项是
A.约公元前20世纪
B.约公元前22世纪
C.约公元前21世纪
D.距今约2070年
4.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竞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
释是
A,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B.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D.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
5.如图为上海博物馆藏商鞅方升。其上刻有两段跨越100多
年的铭文。早一段铭文提到秦孝公十八年,时任大良造的商
鞅监制并颁行了这件标准量器。后一段加刻的铭文提到秦
王政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令丞相将该标准量
制推行至全国。根据以上信息
①印证了统一度量衡的措施
②是涉及商鞅变法的实物史料
③最早应铸造于秦始皇时期
④可用于研究商鞅变法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年七年级(上)期末质量监测卷(历史)一1
6.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人动荡:诺侯中新
大科枝:铁器牛耕
衣秋伐国
人感越:心家中鸣
大变市: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社会转型
D.政权分立
7.《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根据1975年考古发现的《睡地虎秦简》
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据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传说
B.《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
C.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
D.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
8.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长城
灵渠
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
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沟通
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A.抵御了匈蚊侵扰
B.加强了经济联系
C.促进了南北交流
D.巩固了国家统一
9.如图是驷马安车画像砖。驷马安车是秦汉时期卿、侯、王等高官才
14
可以乘坐的车。华盖饰顶,由四匹同色马驾,属王侯及卿专供乘坐。
汉初,驷马安车几乎没有,但经60余年后,驷马安车遍布街巷。这
一变化得益于西汉实施了
A.统一车轨
B.休养生息
.反击匈奴
D.重文轻武
10.汉武帝多次派人前往说服西南诸国归属西汉,使其接受了朝廷的管辖。此后,汉族先进的
生产技术和工具不断传到西南地区,汉族官吏还在那里兴办学校,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
经济文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材料说明汉武帝
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不断加强中外的交流
C.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D.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11.东汉末期,土地兼并严重,士大夫与宦官矛盾重重,张角以东汉中期成书的《太平清领书》
中“人间地位的平等和财富的平均”为教义,创立太平道,并以治病的方式传道,得到广大
贫苦百姓的支持。这说明道教产生的社会背景是
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B.时局动荡,民生艰难
C.无为而治,思想活跃
D.经济发展,民生安康
12.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实能够证明
时期
史实
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6国
东汉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
A,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B.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C.东汉时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汉武帝时就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
2023年七年级(上)期末质量监测卷(历史)一22023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
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B A C A D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D A D C
二、材料解析题
17.(1)甲骨文(2分);小篆(2分);特点:由繁到简(大意相当即可,2分)。
(2)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思想仍在闪光;展现出了无穷的魅力。(言之有理即可,2分)。
(3)蔡伦(2分);便于书写,方便书籍的流传,在传承和传播文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言之有理即可,2分)。
(4)积极传承,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言之有理即可,2分)。
18. (1)分封制下的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任意两个要点,大意相当即可,4分)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任意一项即可,2分);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对中国古代历代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任意一项,言之有理即可,2分)
(3)问题:诸侯王势力威胁中央统治(大意相符即可,2分)。影响: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解除了诸侯王的威胁(大意相符即可,2分)。
(4)趋势:中央对地方的治理不断加强或历朝历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在不断的强化。(大意相符即可,2分)
19. (1)原因:西汉大一统的政治格局(2分)。
(2)特点:规模很大、由北向南、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和中原地区人民南迁(即北民南迁)(其它言之有理答案均可,4分)。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任意一点即可,2分)。
(3)迁都洛阳;更好地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从而增强北魏的实力(4分)。
(4)方式:民族间友好交往、民族迁徙、统治者改革。(任意一条,2分)
三.论述题
20.论题明确(2分),论述史论结合6分,结题2分。
(也可用水平等级给分)
水平等级 得分 拟定的观点 材料运用与论述
4 10分 明确,有新意或有思想深度 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两个以上的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8分 明确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中的史实,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
2 4分 不够明确 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
1 2分 没有凝练出观点 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
示例
观点:我国古代杰出人物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推动者(2分)
论述: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杰出的文化人物,他们的创新贡献影响了中国,深刻地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李冰发挥自己的才智,因势利导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了天府之国,建立了千秋功绩。商鞅实行变法,实行废井田,奖励耕战等,增强了秦国国力,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实行盐铁专卖,并把铸币权收归中央,西汉经济文化进入鼎盛时期。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被誉为“医圣”,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三个要点以上,6分)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历史上,无数杰出人物勇于创新,在思想文化或政治文明上,做出了重大贡献,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