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荆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1 10:15:04

文档简介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C A D B D A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D B C A A
16. (1)特点:法律内容、形式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司法倾向于理性化;用儒家文化,规
范日常行为,礼法结合。(6分)
(2)背景:宋朝建立后,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理学逐渐兴起,儒家
伦理得到加强;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重新规范统治秩序,对法律建设较为重视。(6分)
影响:宋代法律的发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宣传,有利于改良社会风气。(2分)
17. (1)积极影响:促进了中俄两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了清朝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
加深了中华文明与俄罗斯文明的交流。(6分)
(2)因素: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交通工具的变革;与贸易对象
国的关系;政府的政策;战争。(任答 4点得 8分)
18. (1)特点:以铁路建设为先导;发挥垄断组织的生产优势;重视重工业的发展。(6分)
原因:借鉴工业化先行国的经验、技术;德意志国家完成统一,政局稳定。(3分)
(2)中西差异:
价值取向不同:西方追求少数人的资本、利润,中国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实现的路径不同:西方是对外扩张与掠夺,中国是和平发展道路。
最终目的不同:西方是少数资产阶级利益的最大化,中国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6分)
19.【例文】标题: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分)
论述: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有步聚地进行土地改革,到 1952年底,基本完成了
全国土地改革,全国 3 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约 7 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成为土地
的主人和独立的个体经营者。为了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的困难,党领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
发展集体经济,恢复农业生产。动员农民群众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兴修小水电、小塘
坝,扩大灌既面积,农业抗灾能力明显增强。(8分)
总之,党对改变农村面貌进行了不断探索,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2分)
高二历史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QQABQQaEggAIQBAAAAhCUwEaCgIQkBGACIoGRBAEoAAAiRFABAA=}#}
【答案】信息提取
材料的形式:连环画;
材料的内容:图 1,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婚姻自由;图 2,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农
民协会、民兵;
材料内容出现的时间:1950年
材料内容发布单位:华东人民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论述:
从改造前农村状况的角度。
从改造农村的政策举措角度:政策、措施(政权,经济、社会,各形式解释宣传政策等)。
从改造农村的成果角度。
评论:
从党的政策全局的角度: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任务。
从对农村的基层治理的举措角度:改造与建设同时进行。
从历史意义角度:当时的意义,深远意义
从连环画宣传意义的角度。表述层次
层次 1:提取信息准确、全面,既能提取时间信息、内容信息,又能提取素材本身的信息;
历史叙述符合历史时代特征和历史事实;历史评论符合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评论角度全面,
能从不同视角范围、角度对历史事物进行评论,史论结合,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层次 2:能从多角度提取信息,信息准确,既能提取时间信息、内容信息;历史叙述符合
历史时代特征和历史事实;历史评论符合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能从不同视角范围、角度对历
史事物进行评论,能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层次 3:提取信息角度单一,或提取信息不准确;历史叙述偏离历史时代,历史事实不清
楚;历史评论不符合正确历史价值观,评论角度单一;历史表述,不能史论结合,表述混乱。
高二历史答案第 2 页(共 2 页)
{#{QQABQQaEggAIQBAAAAhCUwEaCgIQkBGACIoGRBAEoAAAiRFABAA=}#}荆门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
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检测
历 史
本试卷共6页,19题。全卷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9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先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表是典籍记载先秦时期被征服者承担义务。表中变化反映了
时间 名称 内容
商代以前 贡 藩属部落贡以方物
商代 助 强制代耕公田
周 彻 什一而税, 天下通行
A. 轻徭薄赋缓和阶级矛盾 B. 中央集权制度已经确立
C. 国家机构治理能力提升 D. 土地国有制的逐步崩溃
2. 如右图所示是汉代画像石《盐井》拓片,图中的人们正在烧柴煮盐。 成书于东晋的《华阳国志》则记载了汉代四川使用天然气煮盐的“火井”。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 画像石属于艺术作品史料价值不如《华阳国志》
B. 画像石作为一手史料比《华阳国志》更为可信
C. 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补充可丰富历史认知
D. 现有的史料难以支持汉代四川盐井问题的研究
3. 隋唐时期,贵族控制着国家的政治生活。宋代以后,官僚帝国的统治者总是具有“普遍化权力”的倾向, 致力于扩张性的政治目标, 于是士绅取代贵族成为中国帝国社会力量的主流、国家与民众之间的中间阶层。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科举制度的发展创新 B. 专制皇权的急剧膨胀
C. 官僚政治的发展完善 D. 政治权利结构的变动
高二历史试卷第 1 页(共6页)
4. 西安、 洛阳、 北京、 南京与开封五座城市作为中国历史上主干王朝的都城, 为中国历史作出过特殊贡献,具有国家级的地理意义。 由下图可知
A. 都城布局都讲究“中轴对称” B. 汉以后都城进入南北两京时代
C. 都城迁移的轨迹是从东到西 D. 唐以后都城选定均在运河沿岸
5.顺治五年(1648年),顺治帝发布《申严海禁敕谕》,规定北自天津南至广东沿海岸线各省,一律“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交逆贼贸易者……不论军民,俱行奏闻处斩”……但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颁布诏令:“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满汉人民相同一体,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得旨开海贸易。 ”政策的调整反映了
A. 抵御倭寇侵扰的需要 B. 改善沿海地区民生的需要
C. 有效管理台湾的需要 D. 维护朝贡体制贸易的需要
6. 《内政年鉴·警政篇》记载: “北平消防队之成立,始于前清光绪二十九年。初,警务学堂附设消防科,延日人为教习,挑选长警专司训练, 毕业后即组成消防队。 ” “消防官之指挥救护,应首重人命,次及财产”。由此可见,中国近代消防队
A. 成为中国警察部队的源头 B. 主导了社会治安的管理
C. 适应了近代城乡发展需要 D. 推动了城市治理近代化
7. 近代较早提出中国各民族一体融合的“大民族”观点的是梁启超。1903 年他提出, “合汉、 合满, 合回、 合苗、 合藏, 组成一大民族,提全球三分有一之人类, 以高掌远跖于五大陆之上”。后来他用“中华民族” 或“中国民族”作为有史以来中国各民族的总称。这说明梁启超意在
A. 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摆脱民族危机,走上强国之路
B. 团结各族人民,巩固共和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利益
C. 宣传民族历史,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共同反侵略
D.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8. 毛泽东为陕北公学成立题词: “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 积极的,与人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 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 ”陕北公学的创办
A. 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 B. 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C. 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填补了高等教育的空白
高二历史试卷第 2 页(共6页)
9.下表为1955年3月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的纸币图案简表,下列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 辅币图案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
B. 背面、边框图案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多元性
C. 1元图案体现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D. 10元、5元图案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治本色
10.2023年 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是庆祝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 10周年最隆重的活动,也是各方共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平台。 论坛主题是“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 , 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这表明中国
A. 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日益凸显 B. 在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C. 在积极改善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D. 在新时代走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11.公元前390年,罗马遭到高卢人入侵,城市被焚毁。重建城市时由于人口增加,地价高涨,新建房屋多不再遵守留空地的规定,而是毗邻而建。基于此,罗马法完善了有关支撑地役权的法规,如禁止妨碍光线地役权等。这反映了罗马法
A. 条款多变 B. 解读随意 C. 体系缺失 D. 理性务实
12. “马尼拉大帆船”是 16世纪下半叶至 19世纪初, 主要航行于太平洋范围内的货运帆船。观察下面“马尼拉大帆船航线”示意图,可知
A. 主要运销商品来自④处 B. 运载产品到③处换白银
C. 帆船因①国城市而得名 D. ②处大量人口流入中国
13. 钱乘旦在《世界现代化历程》中说:“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下列事件,符合文中“现代化”特征的是
A. 德意志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认为人的灵魂获救应靠自己的信仰
B. 荷兰人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
高二历史试卷第 3 页(共6页)
C. 英国国王亭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
D. 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将罗马周围的地区交给教皇统治, 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
14. 某会议重新炮制了欧洲地图:根据正统主义原则,法国、西班牙、荷兰和意大利诸国的君主均恢复王位; 根据遏制原则,与法国接壤的国家都要尽可能地强大起来; 根据补偿原则,得胜的同盟国则以各种领土补偿自己,如挪威划归瑞典,马耳他、锡兰和好望角划归英国。这次会议
A. 立足欧洲大陆封建秩序 B. 消除了欧洲各国的领土争端
C. 确立了英国的霸主地位 D. 开创会议解决国际争端先河
15. 下表是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构成(单位:%) 的变化,这说明
美元 英镑 欧元 日元 人民币
2011—2015 年 41.9 11.3 37.4 9.4
2016—2021 年 41.73 8.09 30.93 8.33 10.92
(某一种货币列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条件包括:该国或货币联盟的货物、服务出口额排名全球前列,并在国际上广泛交易、使用)
A.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 B. 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标准和基础
C. 美元成为国际金融领域的霸主 D.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非选择题: 本题4 小题, 共 55分。
16. 【宋代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 从国家法层面, 《宋刑统》之民商事立法,沿袭唐律,但《宋刑统·户婚律》还创设了 “户绝资产” 门和“死商钱物” 门。 “户绝资产” 门规定了一般民户的财产继承法,“死商钱物” 门规定了商人和外国商人的财产继承法,二者均明确了财产继承人的范围和遗产的分配、处理原则。……敕是宋代重要的法律形式,以灵活的形式突破了律典正文的规定,较唐代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宋代司法官员形成一套处理民事诉讼的规则和方法。 “切惟官司理断典卖田地之诉,法当以契书为主,而所执契书则又当明辨其真伪,则无遁情”。在审理婚姻、 田宅诉讼时, “若其两辞纷挚,郡呼之使至案前,及复论辨, 未尝敢临之鞭朴,亦未尝取拘之囹圄。 因是以理断曲直,庶几可以无失。”
在民间法层面,宋代士大夫努力重建基层社会秩序,真德秀《教子斋规》说:“凡为人要识道理,识礼数。在家庭事父母,入书院事先生。并要恭敬顺从, 遵依教诲。” 宋代家训还多存在禁止性和惩罚性规定,作为日常行为规范,直接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士绅通过修家训、族谱明收祖敬宗之效,以乡约维护乡里秩序。
—陈景良《法律史视野下的唐宋社会变革》
(1) 根据材料,概括宋代法律发展的特点。 (6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宋代法律发展的背景及影响。 (8分)
高二历史试卷第 4 页(共6页)
17.【中俄茶叶贸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恰克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多伦、张家口等地也较近, 于是恰克图成为清中后期中俄经济贸易往来的最重要枢纽。……沙俄在东西伯利亚地区兴建了许多呢绒厂、制革厂和羊毛加工厂,恰克图边市贸易还为俄国国库填充了巨额税收。……中俄《天津条约》签订后,俄国获得了许多在华贸易的特权,特别是 1903年东清铁路的全线通车,使贸易的重点转移至黑龙江地区和铁路沿线,致使商品赴欧洲的运输时限大为缩短。 至此恰克图市场丧失了中俄贸易的中心地位,并逐步走向衰落。
——摘编自史军伟《试论清代中俄恰克图边市贸易》
材料二 民国茶叶对外贸易经历了多年低谷后,于1921年进入复苏时期,这也是民国茶叶对外贸易仅有的繁荣时期。 1923年后, 苏俄设立协助会,在上海、 汉口接洽购茶。 中东路事件后(1929年张学良所领导的东北政府为收回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的特权而发生的中苏军事冲突事件),中苏交恶,销苏茶叶大受挫折,后又逢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中国茶叶外销数量随之大跌。 1939年10月, 日军占领武汉后,上海、 汉口两大茶市中心被日军占领,福建海岸又遭日军封锁,茶叶运输困难,出口数量大减。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失陷,茶叶出口受阻。 而福建“海口被敌封锁,福州至厦门、泉州等地海运被切断” ,茶叶运输“耗费至可惊人”,中国茶叶贸易陷入绝境,外销几乎停顿。抗战胜利后,各国经济凋敝, 茶叶市场不畅。 尤其是随着内战爆发,法币不断贬值,物价飞涨、 民不聊生,宋子文又实行“外汇钉牢”政策, 致使茶叶出国后的价格反而低于国内价格,茶商无利可图,茶叶生产、 贸易均走进了死胡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陶德臣《民国时期的茶叶对外贸易》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俄茶叶贸易的积极影响。 (6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近代中俄茶叶贸易的因素。 (8分)
18.【德国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851年起,德国铁路建设的投资占全部生产投资的1/5,成为工业化的先导部门。铁路建设推动了冶金和采矿工业的发展,垄断组织实现了横向联合,保证了德国钢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有机化学工业和合成材料方面确立优势甚至垄断地位,电气工业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西方的现代化是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现代生产关系构成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实质,西方的现代化模式被马克思明确界定为资本逻辑支配下的野蛮扩张过程。蕴含着“现代性”的社会财富来源于机器化大生产下对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剥削,这种剥削状态使得劳动者成为“异化” 状态。
——摘编自蓝志勇《中西方现代化历程的比较与思考》
高二历史试卷第 5页(共6页)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德国现代化道路的特点,并分析德国现代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差异。 (6分)
19. 【农村基层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 新中国新农村新气象
——摘自张乐平、顾炳鑫等连环画《婚姻法图解通俗本》,1951年华东人民出版社注:1950年4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自1950年5月1日起施行。
图片文字:去年冬天开始,华东、 中南、西南、西北广大新区进行土地改革,到今年年底将有近三万万人口的地区完成这件工作; 目前,农民协会会员已发展到八千四百余万人,民兵已达七百万人。
——摘自《新中国一年来伟大成就》, 《连环画报》,1951年第9期,人民美术出版社
请围绕“新中国在农村的基层治理情况”,任选角度, 自拟标题,运用所学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
高二历史试卷第 6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