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学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学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1 10:32:42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2024.1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2.A 3.A 4.B 5.B 6.D 7.A 8.B 9.A 10.C
11.B 12. C 13.D 14.A 15.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
(一)明确观点(2分):围绕汉代官僚集团结构变化与时代变迁展开
(二)历史阐述
阐述角度(阐述应主要包括两个角度):
(1)从概括汉朝建立之初官僚集团结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的角度阐述。(4分)如:汉高祖在位时期,军功受益阶层占据政治上的垄断地位;主要是因为这一阶层在反秦起义与楚汉战争中的卓越军功。
(2)从概括汉高祖之后官僚集团结构变化并分析其成因的角度阐述。(6分)如:从惠吕到武帝时期军吏、法吏、儒吏等的比重不断上升,汉代官僚集团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主要是因为景帝时期平定诸侯国叛乱、武帝时期对匈奴大举用兵推动军吏比重的上升;汉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及武帝时期尊崇儒术,则推动法吏和儒吏比重不断上升。
(若从其他角度阐述,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历史表述
依据表述能否成文,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以及逻辑严密的程度,酌情给0-2分
17.(14分)
办学特色:先进丰富的教学内容,培养实用人才;灵活而又严谨的招生方式;严格的师资管理;注意维护教育主权;全方位的学生管理。(6分)任意3点,每点2分,赋6分
历史解释:
(1)从背景角度:政治: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洋务运动;经济:近代工业的发展;思想:西学东渐的影响;(6分)
(2)从认识(影响)角度:培养了一批具有近代知识的专门人才,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在开通社会风气方面起到一定示范作用。(2分)
18.(14分)
众生相:爱国的知识分子;时间意识增强的民众;受现代文明影响的卖艺人;说英语的黄包车夫和小孩;电灯下学习的孩子;兴办实业的资本家、生活穷困的工人。(6分)
解读:(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解读):(8分)
(1)从工业文明传入的角度,鸦片战争后,西方在对华侵略的同时也客观上促进了工业文明的传入,推动城市化进程。如巡捕时间意识增强、卖艺人的说辞、学生在电灯下读书等均体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2)从上海半殖民地化的角度,如黄包车夫用不纯熟的英语向外国水兵拉生意,说明有外国军队驻扎上海。
(3)从民族危机加深的角度,如陈子展有感时局作《长城谣》,说明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增强。
(4)从民族工业发展的角度,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事业的热情提高,民族工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如包天笑之子的新生化学工艺厂即在这种背景下创办。
19. (13分)
(1)材料1可用来探究“阻断说”在时序上的问题。奥斯曼帝国对传统商路的控制与影响是分阶段实现的,它“阻断”东西商路应在其完全控制东西路上和海上商路之后,而此时新航路开辟已基本完成。(2分)
材料2可用来探究奥斯曼帝国是否“阻断”传统商路。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基本完成时,传统商路贸易量的增加证明“阻断说”不准确。(2分)
材料3可用来探究传统商路不畅的多种致因。政治混乱、扩张战争和东西方多次转口贸易中高额商税都是造成传统商路不畅原因,不能仅仅将其归咎于奥斯曼帝国。(2分)
材料4可用来探究“阻断说”在源流与立场上的问题。“阻断说”应是欧洲在与奥斯曼帝国扩张冲突和宗教矛盾前提下反奥舆论的产物,在立场上有失偏颇。(2分)
(2)意义: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历史叙述更加客观),进一步靠近历史的真实。(3分)
需要。可补充意大利、波斯等地区商人在转口贸易中的影响(或政治混乱、战争对传统商路的影响、宗教冲突或者矛盾等内容)(2分)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济南市2024 年 1 月高二期末学习质量检测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共 7页,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为新石器时代城头山环壕村落的遗址,村落围有环壕 外有农作区,内有生活区、墓葬区等分区。这可以用来说明
A.村落是农耕文明发展的基础 B.社会贫富分化的产生
C.自然地理差异决定村落形态 D.人居环境的建设智慧
高二历史试题 第1页 (共7 页)
2.秦末,反秦领袖楚怀王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入秦无暴掠”。在楚汉之争中,刘邦集团始终强调怀王之约,并将“负怀王之约”列为项羽首罪。刘邦此举意在
A.塑造正统形象 B.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C.强化怀王权威 D.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3.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置节度使,领京兆府和同、岐、金、商等州,使京畿区由京兆一府扩大至一府四州。此举表明唐朝
A.重视对京畿的管理 B.藩镇割据威胁统治
C.中央集权显著弱化 D.地方机构渐趋完善
4.两宋时期,辽、金、夏和海外的高丽、日本、交趾均实行铜钱为本位的货币制度,东南亚地区也将宋钱作为辅币广泛流通使用。这主要是由于宋朝
A.朝贡贸易的迅速发展 B.商品经济与对外贸易繁荣
C.海外影响力不断扩大 D.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进步
5.据清代《东畲杂记》载:“濮院镇,间有业田者,田事皆雇西头人为之。西头,谓石(门)、桐(乡)邑界,其地人多而田少,往往佃于他处”。这反映了当时
A.新生产关系的产生 B.农业经营方式多样化
C.农村租佃关系发展 D.生产专业化分工加强
6.李鸿章在创办轮船招商局时说“商董等自立条议 悦服众商”,但同时强调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张之洞在创办企业时声称“华商陋习,常有藉招股欺骗之事,若无官权为之惩罚,则公司资本无一存者矣。”这反映了
A.官商关系制约商业运营 B.近代股份制经营方式引入中国
C.官督商办模式广泛推行 D.封建因素影响企业经营近代化
7.表1是1919年有人对一天中进入上海公共租界的车辆与行人作过的一次调查。这反映出当时
表1
类别 数量 类别 数量
行人 145550人 马车 3200 辆
人力车 66100 辆 自行车 2600 辆
独轮推车 7700 辆 电车 1560 辆
汽车 5100 辆 卡车 870 辆
手推车 3500 辆 牲畜 360 头
A.近代城市生活的多样性 B.工业发展改变生活节奏
C.民众关注城市发展变迁 D.城市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高二历史试题 第 2 页 (共7 页)
8.图2是 1934年中华苏维埃机关刊物《红色中华》上发布的宣传画《节省八十万行政费》,画面下方器具上的文字是“革命战争经费”,上方器具上的文字是“节省行政经费”。该画的发布旨在
A.调动人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
B.争取反围剿军事斗争的胜利
C.推动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D.建设廉洁、高效的革命政权
9.1955 年,中国越剧团在民主德国、苏联演出;古典歌舞剧团访问北欧五国。 1959年,广东粤剧院在朝鲜,越剧团在越南演出,川剧团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保加利亚四国巡演。 这
A.说明文化交流是外交重要手段 B.反映文艺工作贯彻双百方针
C.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广受欢迎 D.体现了坚持一边倒外交政策
10.图 3为 1978年以来我国地级政区的变动状况。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地级政区的调整缩小了城乡间的差距 B.城市化率与地级政区数量变化保持同步
C.地级政区变动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反映 D.地级市数量变化源于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11.有学者指出:“君王们希望城邦长存,因为他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乐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据此可知
A.雅典民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 B.斯巴达寡头政治包含一定民主因素
C.罗马帝国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D.城邦政治生活中个人自由得到保障
高二历史试题第3 页 (共7 页)
12.人文主义者但丁强调只有皇帝才能把意大利统一起来;法国人文主义者蒙台涅指出专制制度是法兰西民族统一和反对政治上各自为政、宗教狂热病的支柱、 由此可见,他们认识到
A.国家统一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B.强化王权是摆脱教会控制主要手段
C.专制王权适应国家发展需求 D.文艺复兴运动有助于弘扬人文主义
13.在中世纪,“胡椒袋”是欧洲有钱人的外号,胡椒面在称重时要关紧犬门,以免被过堂风吹跑。但是到了 16、17 世纪,胡椒却成为欧洲市场上的大众化商品。这种变化
A.反映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 B.推动了欧洲商业革命的出现
C.受到外来物种引进的影响 D.得益于世界联系的日益密切
14.表2 是 1870年英国颁布文官改革的第二个枢密令后文官人数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表2
时间 文官人数
1881年 50879
1891 年 79241
1901 年 116413
1914 年 280900
A.工业化时代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 B.克里米亚战争暴露政府管理的低效
C.规避政党更替造成工作动荡的弊端 D.人们要求平等参政的愿望日益强烈
15.表 3为不同年份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与总额的数量变化。这
表 3
年份 贷款项目 贷款总额(亿)
1968 62 9.5
1981 266 124
A.有助于维护国际货币汇率稳定 B.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推动
C.增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风险性 D.客观上推动新兴独立国家发展
高二历史试题 第4 页 (共7 页)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共55 分。
16.(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代官僚集团结构的演变
材料 表4 为汉高帝至武帝时期各类官僚所占的比率(单位:%)
表 4
高帝 惠吕 文帝 景帝 武帝
军层① 96 81 50 30 20
军吏② 0 0 5 19 27
法吏 0 2 21 23 20
儒吏 0 0 0 0 11
士吏③ 4 7 18 19 13
宗亲 0 9 5 9 9
注:
①军层即汉初军功受益阶层,主要指汉初开国勋贵及其家属,
②军吏指非汉初军功受益阶层的军事官吏。
③士吏指通过军、法、儒以外的途径出仕任官者。
—摘编自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汉代官僚集团结构的演变”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江南储材学堂
1896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向光绪帝上《创设江南储材学堂折》,奏请“就江宁省城创设储材学堂”,并获批准。
张在奏折中提出要“分立交涉、农政、工艺、商务四门……培育人才而济实用”,要求所招生源必须有一定的西文基础,对所收学员“座谈约十分钟之久,然后试以文理,若不能文,则作诗以对,均无不可”“学生到堂,先试习三月.再行甄别”。
学堂对学生每日的作息、求学态度、勤俭节约、人际关系、功过赏罚均设有详尽的规条和学约。在之后的《延订洋教习合同》还就所聘洋教习之职责、教学、奖惩等予以明确规定,尤其是要求“该教习不得教导耶稣、天主教中事理”。
—摘编自李治昊《江南储材学堂发端及办学特色探略》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江南储材学堂的办学特色加以阐释。 (14分)
高二历史试题 第 5 页 (共7 页)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一日”
陈子展从沪江大学授课回家,午睡醒后读报,有感时局作《长城谣》一首。 一个巡捕一觉醒来,离上班应卯只差15 分钟,来不及梳洗,赶紧离开亭子间,皮鞋在后门口与红漆马桶发生冲突。
苏州河畔,一个圈子里传出一位卖艺人老练流利的急白:“嗳,来格哉,来是一个大老板, 空奖券中头彩;坐汽车,吃大菜,洋行星厢做买办,政府里厢做大官。”黄包车夫用不纯熟的英语向外国水兵拉生意;卖晚报的小孩喊着:“Evening Times!”
某校礼堂,训导主任训话:“为准备会考.电灯现在每天迟一小时关,可以多看些书”。
午后两点,包天笑在参观他儿子创办的新生化学工艺厂———第一家生产国货医用橡皮囊的工厂。 华商纱厂工人方根宝一天工作16 小时,到了睡觉时耳朵里还响着轰轰的机器声。
——摘编自施康强《一九三六年五月二十一日,上海》
结合材料,概括“中国一日”中上海的众生相并做出合理解读。(14分)
19.(13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奥斯曼帝国与新航路的开辟
某历史学习小组发现,两个版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对“奥斯曼帝国与新航路开辟”的联系的叙述前后有所调整,为探究这一调整的原因,该小组查找到了一组材料。
●高中历史教科书对“奥斯曼帝国与新航路开辟”的联系的不同叙述
欧洲和亚洲之间很早就存在贸易往来……15 世纪以前,西欧各国主要通过传统的地中海商路到东方去。15 世纪,土耳其的扩张阻断了这条商路。西欧各国为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迫切希望开辟新航路。 —《历史必修·第二册》(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版) 欧洲长期从亚洲进口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和香料等生活必需品。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也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中外历史纲要(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年12 月版)
材料夹
材料1:14世纪后期土耳其由小亚细亚扩张至巴尔干半岛,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1517年占领埃及,成为地跨三洲的帝国。1538—1546 年,奥斯曼帝国巩固了对红海的控制权。
—摘编自刘义《帝国更替与文明兴衰—全球史上的1453年》
高二历史试题 第 6 页 (共7 页)
材料2:威尼斯人从利凡特(东地中海地区)运往欧洲的胡椒每年有500 至 600 吨。 在15世纪的最后几年,威尼斯人的贸易量还在稳步增长。
——据[英]E. E.里奇《剑桥欧洲经济史(第 4 卷)》
材料3:15世纪中叶以来,欧亚商路发生重大变化。 蒙古帝国的崩溃 政治混乱使第一条商路中断。 拜占庭的灭亡、奥斯曼的征服和扩张封闭了第二条商路。 16世纪初伊朗萨非王朝崛起后夺取了第三条商路。第四条是海上商路,但奥斯曼苏丹对过境货物征收高额关税。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 世纪)》
材料4:君士坦丁堡酌陷落使正在海外扩张的欧洲人感觉到自己处于屈辱的防守地位。他们还认为土耳其人把异教伊斯兰的威胁带到了基督教的门口,伊斯兰教变成了土耳其人对付欧洲人的宗教。……此后,欧洲就渲染土耳其的暴行,制造反土耳其的舆论,奥斯曼阻断商路之说也顺理成章的成为殖民者发动进攻的借口。
——王三义《土耳其阻断商路说与西方的近东殖民》
(1)在该小组的探究过程中,这四则材料的价值何在 请具体说明。(8分)
(2)基于该小组的探究,指出教科书调整的意义,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并做简要说明。(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