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钦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崇左市、钦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1 10:43:53

文档简介

年秋季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标志性事件#洋务运动的开展$!分"
"!% "
解释#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惨败%宣告了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的破产%&中
体西用'思想在中国已经行不通$!分"
"
!"社会思潮#&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或中体西用%或洋务思潮"(维新思
"
想(民主革命!或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
!分%每点 分%任答四点"
) !
共同特点#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都有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具有鲜明的爱国主
义色彩!以救亡图存为主题"(思潮的推动主体是进步知识分子$! 分%每点 分%任答
) "
两点"
!"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的热情(
""%
提倡国货)抵制外货的爱国运动的影响$!分%每点 分%任答两点"
) "
!"特点#起步晚(发展曲折(结构畸形(水平低(发展不平衡(机械化程度低(现代工业在工业
"
中的份额少$!分%每点 分%任答四点"
) !
!"原因#社会稳定(之前工业化建设的奠基(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
$
发展战略$!分%每点 分%任答两点"
) "
意义#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就业(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了国民经济
发展(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提升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分%每点
)
分%任答两点"
"
示例一
"$%
观点#君主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分"
"
说明#秦统一六国%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为巩固统治%嬴政自称始皇帝%确立了皇
帝制度%实行帝位终身制和皇统世袭制%规定皇权至高无上$为维护皇权%秦始皇实行三公
九卿制%汉武帝时实行中外朝制%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一省制%明太祖废除了宰相
制度%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并最终达到了顶峰$因此%秦开创的皇帝制度
为后世所继承%正验证了材料中的&自秦以后%朝野上下%所行者皆秦制也'&中国之政%得秦
皇而后行'%反映了秦开创的君主专制为后世所沿用$! 分"
#
示例二
观点#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分"
"
说明#中央集权是相对地方分权而言的$秦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加强
中央集权%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汉承秦制'%沿袭了秦的郡县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 "
! " !"#!$!%
!
{#{QQABDQaAoggoQBIAAQgCQwHaCAKQkAAACKoGAAAMoAAAyRNABAA=}#}

制$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也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
二级制%唐朝沿用$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 道%后增至 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
!# !*
察机构$后来%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宋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州!府)军)监"和
县二级%后又改道为路%从而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后来形
成了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明清时期%省之下设府!州"%府之下设县!州"%形成省)
府)县三级行政制度$历代通过对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与管理%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也加
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可见%由秦开创的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为历代王朝所沿袭$
! 分"
#
示例三
观点#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分"
"
说明#秦统一后%在地方置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开创了官僚政治的格局%使贵族政治
逐渐走向衰亡$在其后两千多年间%这一格局历代不断有所损益$如汉代推行以孝廉为选
才主要标准的察举制)隋唐及以后以考试成绩为选才主要标准的科举制%都扩大了官吏来
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加到政权中来$可见%秦开创的官僚政治得到了后
世统治者的认可及延续$! 分"
#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特征'也可从宰相制度)监察制度)郡县制等
方面来设置"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 "
" " !"#!$!%
! !
{#{QQABDQaAoggoQBIAAQgCQwHaCAKQkAAACKoGAAAMoAAAyRNABAA=}#}崇左市、钦州市名校2023 年秋季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其中已发掘的墓葬达138座,且分布有很强的规律性,所有随葬品中有玉器的土坑墓皆位于西墓群,而整个东墓群中未见任何玉器,连玉器残粒也未见。这一现象说明孙家岗遗址时期
A.农耕经济发达 B.贫富分化出现
C.群居生活稳定 D.手工技术先进
2.商鞅认为“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兵农怠而国弱”,这一思想也成为商鞅在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由此可知,商鞅变法的重要举措是
A.奖励耕战 B.以法治国
C.尊崇君主 D.重建伦理
3.我国古代有一部医学巨著,成书于东汉,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最早的中药学著作。它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家等各方面的用药经验,对已经掌握的药物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整理。这部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千金方》 C.《本草纲目》 D.《神农本草经》
4.西晋名臣刘毅说,“中华所以倾颓,四海所以土崩”,其原因就在于取材失当。刘毅在此抨击的是
A.分封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三公九卿制
5.据统计,从唐商船最早入日的时间 841 年算起,至唐亡国前有记载可查的唐商周汾入日的893年止,前后51年间,唐商船往返日本 30余次。这个往返次数不仅远超遣唐使的次数,甚至也超过新罗商船自唐赴日的次数。由此可见,唐朝
A.与日本的贸易频繁 B.与新罗的联系较少
C.朝贡贸易无法延续 D.建立起东亚文化圈
【高一历史 第 1 页(共6页)】 ·24-292A·
6.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管民政,枢密院主管军政,三司主管财政,三者鼎足而立,彼此不相知。这反映出当时
A.君主集权强化 B.三省制度完备 C.行政程序规范 D.冗官问题严重
7.下图所示是从《元史·地理》所记载的相关数据中整理的元代人口统计(单位:户)。影响图中人口户数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耕地数量多少 B.民族关系好坏 C.生产力水平高低 D.国家是否统一
8.明朝初期,政府规定:“凡违禁私贩出人海上者,官府皆以海盗视之,严予剿除。彼等既不能存身立足,自新复业,则只有往来行剿,或奔命他邦,开辟生路。”这一规定产生的影响是
A.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 B.中国与外部的经济联系中断
C. 戚继光等抗倭斗争取得胜利 D.传统小农经济受到严重冲击
9.李大钊说:“故太平天国,乃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而使中国农民失业之影响,而以民族思想及耶教观念相结合所成的大运动。”这一论述主要反映了
A.外部势力导致小农经济解体 B.太平天国积极抵抗外来侵略
C.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较浓厚 D.列强侵略激化中国社会矛盾
10.右图所示漫画题为《慈禧说要“杀尽‘远人’”》。该漫画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1.下图所示条文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图中条文的意图是
“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预算、决算、税法、币制及度量衡准则,募集公债,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率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受参议院弹劾时,由最高法院组成特别法庭审判,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利。”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高一历史 第2页(共6页)】 ·24-292A·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防范袁世凯专权
C.宣扬民主共和思想 D. 推翻清王朝统治
12.据统计,全国中文报刊企业的总数在1919年达280家,比 1915 年增长16%,白话报刊的发行量不断增大。该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辛亥革命的推动
C.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五四运动的爆发
13.1930 年 1月 5 日,毛泽东在给林彪的回信(后改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反对“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主张应该采取“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这一主张
A.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C.强调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
14.下图所示歌曲歌颂的是
A.国民革命 B.抗日战争
C.红军长征 D.解放战争
15.1940年3月,《群众》周刊在纪念孙中山逝世15 周年而发表的社论中指出:“中山先生的不妥协的革命精神,指示我们必须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中山先生的联共政策,指示我们必须加紧团结反对分裂。”该社论意在
A.抨击蒋介石的反共行为 B.促成抗日统一战线建立
C.赞颂孙中山的革命功绩 D.提高国民党的政治威望
16.据统计,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662名代表中,中国共产党党员约占44%,各民主党派代表约占30%,工人、农民代表占 24%,无党派民主人士约占2%。由此可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A.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体现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广泛性
C.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正式确立
D.反映出人民的政治地位实现了平等
【高一历史 ·第3页(共6页)】 ·24-292A·
17.下表所示是 1953—1955年我国商品流通中公私比重的变化情况。这反映了我国
1953 年 1954年 1955年
商品批发 国营和合作社商业 62.9% 89.3% 94.8%
国家资本主义和合作化商业 0.5% 0.5% 0.8%
私营商业 36.6% 10.2% 4.4%
商品零售 国营和合作社商业 49.4% 67.5% 67.3%
国家资本主义和合作化商业 0.3% 6.4% 15.2%
私营商业 50.3% 26.1% 17.5%
A.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发展 B.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C.计划经济体制正式确立 D.新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18.1971年7月 10 日,周恩来与基辛格进行第二次会晤,并发布公告:“获悉尼克松总统曾经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 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这表明当时
A.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全面调整外交政策 D.中美愿意改善两国关系
19.下图所示为 1978—1998 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情况。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0.2013年3月,习近平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该理念框架下,又提出了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等具体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这体现了
A.中国智慧与大国担当 B. 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
C.中国主导国际秩序重构 D.党的最新指导思想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一
或许是时代的局限,或许是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所以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仅仅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感兴趣。确切地说,他们是对坚船利炮感兴趣,他们始终坚信
【高一历史 第 4页(共6页)】 ·24-292A·
在纲常礼教方面,西方不如中国,从此“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始影响中国一批又一批人。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也从理论进入实践阶段。19世纪末,“中体西用”思想走到了尽头,然而思想的闸门已经打开。
——摘编自纪锋《略论近现代中国文化思潮的变迁》
材料二
所谓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即“在中国近代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那些特定的阶级、阶层、集团的社会心理、人文观点和理论意识形态的总和”“不管其成败如何,不管其内蕴的正确程度如何,都从属于那个历史性的问题,作为一种社会前途的设计,都是这场社会选择的答卷”。它们不仅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不断学习的必然结果,而且顺应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中国近代化历史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这些形成于中国近代社会的社会思潮,既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又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民族传统观念的烙印,体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摘编自马艺铭《浅析中国近代社会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从理论进入实践的标志性事件,并用史实解释“19世纪末,‘中体西用’思想走到尽头”。(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先后出现的社会思潮,并说明其共同特点。(8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一
1895—1937年,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出现了三次浪潮,近代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三次浪潮的时间起止点为1895—1914年、1914—1927年、1927—1937年。尽管在三次浪潮中,现代工业发展迅猛,但据调查统计,1913年调查的21 713 家工厂中,使用机械动力的占1.60%,不使用机械动力的占 98.40%。在1916 年调查的 16 957 家工厂中,使用机械动力的占2.89%,不使用机械动力的占97.11%。
—摘编自王春雷、王梅春《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三次浪潮及启示》
材料二
1933年中国工业生产总表
实数(中国货币:百万元)’ 占比
国民总产值 31 534 100.00%
工业总产值 工厂 1895 6.01%
手工业 5628 17.85%
合计 7523 23.86%
【高一历史 第5页(共6页)】 ·24-292A·
(续表)
实数(中国货币:百万元). 占比
国民净产值 20119. 100.00%
工业总产值 工厂 378 1.88%
手工业 1339 6.66%
合计 1717 8.53%
—摘编自汪敬虞编《汪敬虞集》
材料三、
1984--1992年,中国GDP 增长 1.1倍,年均增速9.5%;工业增加值增长1.5倍,年均增长12.3%。1985年,中国水泥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87年,煤炭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88年,中国电视机产量跃居世界第一;1996年,化肥和钢产量双双跃居世界第一。1978--200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23.7倍,年均增长15.0%。同时,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 1978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只占 50.0%,2001年已上升至90.1%。到.2001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已超过900亿美元,在各类出口产品中居第一位;中国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而同期美国和日本分别为-3.8%和-7.4%。
—摘编自周维富《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伟大成就与历史经验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出现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工业化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978—2001年中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及意义。(8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传统政治制度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上层建筑。清人恽敬曾经说过:“自秦以后,朝野上下,所行者皆秦制也。”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在其所著的《中国古代史》中也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 实践表明,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和自己的历史一刀两断,传统是扔不掉的。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自拟一个观点,并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