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单元检测
历 史 试 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题目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在北京建都的王朝是( )
①宋朝 ②元朝 ③明朝 ④清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2. 明代一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考试,他必须复习的内容是( )
A.唐诗 B.宋词 C.四大名著 D.四书五经
3. 16~17世纪入侵我国的殖民者是( )
①荷兰 ②沙俄 ③葡萄牙 ④英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 下列史实不具有反侵略性质的是( )
A.文天祥抗元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5.下列属于康熙帝政绩的是( )
①雅克萨之战 ②设立台湾府 ③大兴文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狱 ④安置土尔扈特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
6.关于《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深入民间考察而写成的著作 B.都是百科全书式科学著作
C.都被译成多国文字 D.都是总结性的科学著作
7.“中国的历史文化始终处于发展进步之中……也是通过同世界各国的相互交往、相互学习而进步的”可以证明这一论断的明朝史实是( )
①佛教传入中国 ②欧洲殖民者侵略我国沿海地区
③郑和下西洋与各国友好交往 ④玉米、甘薯等传入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
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B.相权得以恢复
C.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D.皇权、相权矛盾得到调解
9. 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根本目的是( )
A.防止人民反抗 B.巩固君主专制
C.压制知识分子 D.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思想控制
10. 乾隆年间,一个英国使团来到中国,他们眼中的中国是一个“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的国家,而在乾隆眼中,清朝是一个“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的天朝上国,为何会有如此反差呢?( )
A.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B. 清朝的文化专制
C.外国人对中国不了解 D.乾隆的自夸
11. 相信你一定会有机会去台湾旅游,建议你一定要去台南市看看当地的名胜古迹----赤嵌楼,这里设有奉祀民族英雄 的专祠。
A、郑成功 B、郑和 C、戚继光 D、渥巴锡
12.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是( )
A.秦长城 B.汉长城 C.明长城 D.清长城
13.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清朝代表中央政府管辖西藏的是( )
A.官政院 B.伊犁将军 C.达赖喇嘛 D.驻藏大臣
14.概括各历史阶段的总体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是(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并存
15、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 )
A.唐朝 B.五代 C.宋朝 D.元朝
16、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说:“每当人们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下列不属于宋代科技成就的是( )
A.活字印刷术 B.指南针 C.授时历 D.火器
17、《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8、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主要是由于( )
A.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相权威胁皇权
C.国家统一的需要 D.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19、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 )
A.明朝前期国力雄厚 B.船队配有完整的航海图和先进的指南针
C.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
20、清朝加强皇权的重要措施是( )
A.开始废除宰相制度 B.设立特务机构“厂卫”
C.八股取士 D.中央设立军机处
21、后金和清朝的关系类似于( )
A.隋朝与唐朝 B.北宋与南宋 C.契丹和辽 D.蒙古和元朝
22、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唐本草》
2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B.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许多富人积极从事商业活动
C.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4、清朝前期推行闭关政策的结果中不应包括( )
A.抵制西方殖民活动 B.妨碍中外文化交流
C.停止了一切对外贸易活动 D.抵制商业资本发展
25、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个领域的一组是( )
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 B.《水经注》和《农政全书》
C.《缀术》和《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
二、材料题(共50分)
26、(8分)材料:“自永乐三年奉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固,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失海洋洪涛接天,巨涛如山,视诸夷域,回隔于烟霞飘渺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仁狂澜,若履通衙者……”
(1)材料反映了哪一桩历史事件 (1分)它的最远航线到达什么地方 (2分)
(2)此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哪个皇帝时期?(2分)这个皇帝的目的是什么?(1分)
(3)材料反映的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分)
27、(8分 )材料条约规定:“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
(1)这个“条约”是指什么条约?(1分)中国在哪一年与哪国签订的?(2分)
(2)条约签订之前中国军队在什么地方打败了该国侵略军?当时中国的皇帝是谁?(2分)
(3)这个条约有怎样的法律意义?(3分)
28、(14分)材料一:“郑成功盘踞台湾多年,以海涛为巢穴……后因海滨各处奸民商贩,潜为资助……故严立通海之禁。”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两则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2分)
(2)综合两则材料分析清朝实行这种政策根本的目的是什么?(1分)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6分)
(3)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1分)为什么?(4分)
29、(8分)材料二:,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日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作“唤找”)。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延颈而望……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抒轴而户篡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请回答:(1)“杌户”与“机工”出现在什么时期? (2分)
(2)材料中“机户”写“机工”分别指什么 .(2分)
(3)“机户”与“机工”是什么关系 (2分)
(4)“机户”与“机工”反映了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2分)
30、(12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某校初一年级同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巩固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讨论:
探究一:捍卫主权
(1)明清时期中国军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主权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3分)
探究二:民族团结
(2)清朝前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西部、西北地区、东南地区、北部地区、各少数民族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3)通过对该主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3分)
七年级历史测试答案
1、选择题1—5 BDBAD 6—10 BDADA 11—15 ACDCD 16—20 DBAAD
21—25 DACCA
26、(8分)材料:“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固,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失海洋洪涛接天,巨涛如山,视诸夷域,回隔于烟霞飘渺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仁狂澜,若履通衙者……”
(1)材料反映了哪一桩历史事件 (1分)它的最远航线到达什么地方 (2分)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此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哪个皇帝时期?(2分)这个皇帝的目的是什么?(1分)
明朝,明成祖,为了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3)材料反映的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分)
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7、(8分 )材料条约规定:“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
(1)这个“条约”是指什么条约?(1分)中国在哪一年与哪国签订的?(2分)
《尼布楚条约》中国与俄国
(2)条约签订之前中国军队在什么地方打败了该国侵略军?当时中国的皇帝是谁?(2分)
雅克萨,康熙帝
(3)这个条约有怎样的法律意义?(3分)
从法律上肯定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
28、(14分)材料一:“郑成功盘踞台湾多年,以海涛为巢穴……后因海滨各处奸民商贩,潜为资助……故严立通海之禁。”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两则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2分)
闭关锁国
(2)综合两则材料分析清朝实行这种政策根本的目的是什么?(1分)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6分)
巩固封建统治,限制海外贸易
秦朝统治者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制限制民间工商业发展,由于自给自足封建经济的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势力,清朝统治着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南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1分)为什么?(4分)
弊大于利,
因为清朝实行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29、(8分)材料二:,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织文日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作“唤找”)。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延颈而望……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抒轴而户篡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请回答:(1)“杌户”与“机工”出现在什么时期? (2分)
明朝中后期
(2)材料中“机户”写“机工”分别指什么 .(2分)
机户指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3)“机户”与“机工”是什么关系 (2分)
雇佣与被雇佣
(4)“机户”与“机工”反映了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2分)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30、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某校初一年级同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巩固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讨论:
探究一:捍卫主权
(1)明清时期中国军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主权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3分)
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取得胜利,签定《尼布楚条约》
探究二:民族团结
(2)清朝前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西部、西北地区、东南地区、北部地区、各少数民族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西部: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立驻藏大臣
西北地区:评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
东南地区:设立台湾府
北部地区: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3)通过对该主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3分0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当自觉地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应当警惕并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分裂活动,坚决抗击外来侵略;只有团结各民族人民共同建设祖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乡镇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座号
密 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