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评估历史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评估历史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31 10:5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下面是学生研究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问题所设计的研究步骤和观点:
步骤一了解史实,探究人口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关系
资料显示,我国古代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主要有三次,分别发生在两晋之际,中唐以后,
两宋之际。而人口的迁移又对经济重心的转移产生了重要影响。
步骤二总结经济重心转移的规律
步骤三全面认识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
观点1: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江南是件好事,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观点2:南方经济的发展使人口增加,造成环境污染,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对江南的
开发没有什么好处。
(1)请根据步骤一分别说明三次人口南迁的高潮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6分)
(2)简述步骤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规律。(4分)
(3)请你对上述两种观点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4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甲:



军机处
清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图
《天工开物》
乙:中国的全部土地,只有极少数例外,主要是种植人吃的粮食,所有耕地从不休耕。
法庭上金钱万能,钱多的人总是有理。尽管宫廷内气氛平静,一片祥和,但不能掩盖全国远
非安宁融合的形势。无论乾隆本人,还是他身边的人,对新的科学仪器都没有好奇心,任何
进步在那里都无法实现。
—摘编自马戛尔尼《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
高一历史第4页(共6页)
材料二:观点一饮惟戊国家,治化昌明,超快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立古未有。
—徐扬《盛世滋生图》题现
观点二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 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卫,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
食,农村富恍繁荣的证明…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英国泰晤士河两岸相提并论,
触日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一约翰·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材料二中的两种观点矛店吗?请根据材料一并绪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14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
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
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
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这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
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
性的运用和发展。
一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科二: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
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
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
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救中国!玫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
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一引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简述它对各地
武装起义所起的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概括“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
路”开辟的意义。(6分)
高一历史第5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