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选择性必修2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核心概念:工商食官、重农抑商、丝绸之路、货币、信贷、契约
课标要求: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
1、时间:
2、条件:
材料1:当交换日益频繁,交换地区不断扩大,不可能产需都直接见面时,一部分人就从社会上游离出来专门买进卖出,充作产需双方的中间人;组织交换成了他们的职业,有了这种社会分工,商人和商业于是产生了。
——吴慧《中国古代商业》
最初的商业贸易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
原始社会后期
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产品剩余→私有制的产生→商品交换→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国古代的商业贸易
时间 表现
商朝
周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到两宋
元明清
再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官府和贵族掌握商业
“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重农抑商政策
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北宋出现夜市,晓市、草市;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兴盛
工商食官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三)古代世界的商业贸易
阅读教材P37页,归纳各地区商业贸易的发展概况,总结古代商贸活动的特征。
古罗马: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古埃及:历史悠久,国家控制对外贸易。
古希腊:形成若干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活跃。
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东西方贸易商路。
阿拉伯商人:亚非欧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主要文明区域。
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和私人参与商业活动。
特征:
①各地区商贸活动各具特色,存在明显的多源性和差异性;
②商贸活动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
时间 表现
汉朝
唐宋
明清
开辟丝绸之路
朝贡贸易兴盛;清朝先后在广州设公行与“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
(1)范围比较广;(2)商品比较丰富;(3)管理比较严格;(4)朝贡贸易是主要方式之一 ……
海上贸易兴盛,设市舶(使)司等机构管理
据教材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基本特征。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四)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五)商业贸易的主要影响
促进了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一)货币的产生及其意义
背景
表现
意义
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货币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①中国早在商朝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②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③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了金属铸币。
①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
②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海贝
古埃及货币
拜占庭帝国金币
小亚细亚金属铸币
商朝铜铸贝
地区 时期 信贷概况
古代世界信贷 前22—前21世纪
前16—前11世纪
公元前4世纪
古代中国信贷 西周
春秋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包括神庙、宫廷)。
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证人、担保、法律保护)
古希腊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周记》中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
实物借贷形式比较普遍,出现了货币信贷
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飞钱”。
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二)信贷的产生及其意义
信贷:货币持有者将约定数额的资金按约定的利率暂时借出,借款者在约定期限内,按照约定的条件还本付息的信用活动。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三)契约的产生及其意义
契约:在经济活动中交易当事人双方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借贷、租赁等事项的文书或条款,有口头商业契约和文书商业契约,契约实际上就是合同。
古代世界契约
古代中国契约
意义
规范交易行为,维护交易秩序,保障交易正常进行。
①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广泛使用;
②两河流域:公元前2600年左右,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①商周时期:出现契约;
②汉朝以后:凡是涉及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事宜,
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③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课堂小结
古代的商业贸易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货币
信贷
商业
契约
起源:原始社会后期
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
古埃及
古希腊
古罗马
拜占庭帝国
阿拉伯帝国
起源:随着商业规模扩大,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
作用: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财富象征,商业功能转向逐利增财
古代世界的信贷
古代中国的信贷
古代世界的商业契约
古代中国的商业契约
古代世界的商业贸易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商业贸易的主要影响
课堂练习
1.(2023·全国甲卷·26)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2.(2023·广东高考·6)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 )
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 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 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
B
D
课堂练习
3.(2022·全国乙卷·27)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4.(2022·全国甲卷·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D
D
课堂练习
5.(2022·重庆高考·6)王祯《农书》记载:“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由此可知,元朝时( )A.木棉开始向北传播 B.商贾对外出口大宗棉布C.丝绸产量不及棉布 D.国家统一促进棉布流行
6.(2022·重庆高考·4)北宋开封商人孙赐号,本是酒馆侍者,“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使为脚店(小酒馆)……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久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材料有助于说明北宋( )
A.士人阶层壮大 B.心学思想盛行 C.坊市制度流行 D.抑商政策加强
D
A
课堂练习
7.(2022.6·浙江高考·5)白居易有诗云:“水市通阛阓(街市),烟村混舳舻。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貙。……堤喧簇贩夫。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酤。”诗作反映出( )A.草市渐成规模,交易商品丰富 B.富商大贾辟建会馆C.商业活动未曾受到官吏的监管 D.“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
8.(2021.6·浙江高考·6)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 )
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
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 D.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
A
D
课堂练习
9.(2020·海南高考·4)《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此景的出现,表明(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宽松环境利于商业繁荣
C.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改变
10.(2021·天津高考·9)凯撒执政时期,罗马发行的一些货币上,一面是凯撒的侧面头像,另一面记载着他的功绩,且内容时有变化,可见罗马货币( )A.兼具了经济政治功能 B.彰显了皇权至高无上C.显示了铸造工艺高超 D.体现了帝国实力强盛
B
A
从西汉至宋代丝路贸易路线变化
变化:汉代以陆路为主。海路发端;唐朝海陆并兼;宋代陆路中断,海陆繁荣
原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陆路受阻;政府重视;经济重心南移,工商业快速发展;海外贸易税收所占比重逐渐增大;造船技术发展。指南应用
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经济:农业手工业高度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政策:统治者相对宽松政策
交通:交通便利,促进流通
金融:古代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发展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起源早并且不断发展,到宋元空前繁荣;发展艰难而曲折,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
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发展,但明朝之后对外贸易走向封闭;纸币出现早,商人群体活跃,明清出现商帮;中国古代商业只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从未占据主导地位
知识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