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11~2-20组合循环专项练习(11份打包,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复习2-11~2-20组合循环专项练习(11份打包,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1 12:30:36

文档简介

练习11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
一、语言文字运用
[2024·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①近日,淄博烧烤火了,②一跃成为网络“顶流”。③随烧烤火出圈的除了淄博美食,④还有三封值得堪称“写作天花板”的政府公开信:
《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节选)》——烧烤出圈,美在“淄”味,更美在淄博人。从本地车主自觉给外地车辆让位的礼让,到爱心大姨主动为排队游客分发灌汤包的温暖,从“别让外地人失望”的担心,到“淄博人就要为淄博长脸”的担当,从售货时把秤杆翘得老高的质朴,到拼桌时一起欢呼一起唱的热情,一个个微镜头串联出淄博这座城市的温度,        。(    ),淄博烧烤红红火火,大家更要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感谢,每一位城市的守护者!致敬,每一位可爱的淄博人!
《致广大游客朋友的一封信(节选)》——“进淄赶烤”,是一道联结缘分的桥,是一幅双向奔赴的景。但美景美食不止淄博,好客山东应有尽有。这里可赏山水画卷,泰山雄伟磅礴,梁山热血刚劲,红色沂蒙山情深意重,这里可品齐鲁风情,大运河贯通南北,海岸线蜿蜒曲折,在东营看蓝黄交汇,在青岛扬帆冲浪。这里可读街巷烟火,在青州古城赏民风古韵,去济南老商埠赶潮流时尚,在东平大宋不夜城流连烟花绚烂……齐鲁青未了,齐地迎贵客。好客淄博,邀您共赏大美山东!
《与兄弟城市共流量:东平回淄博市民的一封信(节选)》——淄博为齐国故都,东平为宋时旧府。先生好客乎?淄博有“管鲍之交”,东平有汉王刘苍“为善最乐”。先生乐学乎?淄博有稷下学宫“百家争鸣”,东平有郓州府学”百花齐放”。先生乐读乎?淄博有蒲松龄“聊斋志异”,东平有施耐庵“水浒长传”……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东平诚邀淄博市民及天下游客前来畅游,共品齐鲁文化,感悟人间烟火!
1.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一双筷子易折断,十双筷子抱成团
B.一花不是春,独木不成林
C.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D.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3分)
答:                                    
                                    
3.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3分)
答:                                    
                                    
4.三封信节选的内容各有不同,但我们从中看到了淄博人、淄博市、东平县的整体形象。请任选两封信,分别对其形象做出评论。要求每条评论不超过40个字,句子简洁流畅。(5分)
答:                                    
                                    
5.“进淄赶烤”带动了山东的旅游发展。假如你是当地的一名大学生向导,请你从下列名胜古迹中任选一个,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该景点。要求语言简洁流畅,不超过120个字。(6分)
泰安市——泰山 曲阜市——孔庙
梁山县——水泊梁山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
[2023·浙江精诚联盟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做人究竟累在哪儿?
铁凝
我所熟悉的一条著名峡谷里,很有些吸引游客的景观:有溶洞,有天桥,有惊险的“老虎嘴”,有平坦的“情侣石”,有粉红的海棠花,有蜇人的蝎子草,还有伴人照相的狗。
狗们都很英俊,出身未必名贵,但上相,黄色卷毛者居多。
狗脖子里拴着绸子、铃铛什么的,有颜色又有响声,被训练得善解人意且颇有涵养,可随游客的愿望而做出一些姿势。
比如游客拍照时要求狗与之亲热些,狗便抬爪挽住游客胳膊并将狗头歪向游客;比如游客希望狗恭顺些,狗便卧在游客脚前做俯首帖耳状。狗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亲热和恭顺,久而久之它们的恭顺里就带上了几分因娴熟而生的油滑,它们的亲热里就带上了几分因疲惫而生的木然。当镜头已对准它与它的合作者——游客,而快门即将按动时,就保不准狗会张开狗嘴打一个大而乏的哈欠。有游客怜惜道:“看把这些狗累的。”便另有游客道:“什么东西跟人在一块儿待长了也累。”
如此说,最累的莫过于做人。做人累,这累甚至于牵连了不谙人事的狗。
又有人说,做人累就累在多一条会说话的舌头。不能说这话毫无道理:想想我们由小到大,谁不是在听着各式各样的舌头对我们各式各样的说法中一岁岁地长起来?
少年时你若经常沉默不语,定有人会说这孩子怕是有些呆傻;你若活泼好动,定有人会说这孩子打小就这么疯长大还得了么?
你若表示礼貌逢人便打招呼,说不定有人说你会来事儿;你若见人躲着走,说不定就有人断言你干了什么不光彩的事。
你长大了,长到了自立谋生的年龄,你谋得一份工作一心想努力干下去,你抢着为办公室打开水就可能有人说你是为了提升;你为工作给领导出谋献策,就可能有人说你张八儿,说你就会显摆自己能。
遇见两位熟人闹别扭你去劝阻,可能有人说你和稀泥;若你直言哪位同事工作中的差错,还得有人说你冒充明白人。
遇事多替他人着想,有一点儿委屈就自己兜着,让时光冲淡委屈带给你的不悦的一瞬。你盼望人与人之间多些理解,健康、文明的气息应该在文明的时代充溢,豁达、明快的心地应该属于每一个崇尚现代文明的人。
但你千万不要以为如此旁人便挑不出毛病便没有舌头给你下定语,这时有舌头会说你“会做人”。从字面上看,“会做人”三个字无褒义也无贬义,生活中它却是人们用多了用惯了用省事儿了的一个对人略带贬义的概括。
甚至于有人特别害怕别人说他会做人,当自己被说成“真不会做人”时倒能生出几分自得。好像会做人不那么体面,不会做人反倒成了响亮堂皇的人生准则。
细究起来这种说法至少有它不太科学的一面:若说“会做人”是指圆滑乖巧凡事不得罪人,这未免对“人”的本身存有太大偏见,人在人的眼中就是这样?
那么“不会做人”做的又是什么呢?若是以“葡萄是酸的”之心态道一声“咱们可不如人家会做人”,以此来张扬自己的正直,也未免有那么点幼稚的自我欣赏,更何况用“不会做人”来褒扬真正的品德本身就含有对人的大不敬。记得有位著名美国作家在给他亲友的信中写道:“我的确如你所言成了一个名作家,但我还没有成长为一个人。”
此话曾给我极大震动,使我相信学会做一个人本是人生一件庄严的事情。这里所讲的做人并非指曲意逢迎他人以求安宁稳妥,遇事推诿不负责任以求从容潇洒;既不是唯唯诺诺,也不是有意与他人别扭。
正如同攻击有时不是勇敢,沉默也并不意味着懦弱。真正的做人其实是灵魂和筋肉直面世界的一种冶炼,是它们历经了无数喜乐哀伤、疲累苦痛之后收获的一种无畏无惧、自信自尊、踏实明净的人生态度。那时你不会因自己的些许进步兴奋得难以自制,也不会因他人的某项成功痛苦得彻夜难眠。
真正的做人当然还包括在正直前提下人际关系的良好与融洽,卡耐基就说过他事业的成功百分之七十是靠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你真正获得了如此做人境界,“累”又从何而来呢?若说学会做人太累,那么生为人身偏有意不去做人不是更累吗?若说做人累就累在舌头上(这包括了听别人舌头的自由转动和我们自己舌头的自由转动),我倒同意伊索对舌头的评价,他说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舌头,最坏的东西也是舌头。这位智者还无奈地说就是上帝也无法拴住人的舌头。舌头的功能已有定论,似舌头们的议论这等区区小累又何足挂齿呢。
所以我要说,不管这世上存在着多少拴不住的舌头(包括本人的一只),不管做人有着怎样的困苦艰辛,学会做人将永远是我一个美丽的愿望。世界上最坏的东西是人,最好的东西也是人啊!我太愿意做人了,从未设想过去做人以外的其他什么。我相信就是怜悯狗之累的那几位游人,恐怕也不会有抛弃人类的向往。当我们把思绪和注意力从市面流行的以“会做人”与“不会做人”来区分人之优劣、从舌头是好还是坏为题的不休争论中超脱出来,人类一定会更加健康地成长,我们的舌头和我们的心一定会因充盈了更多有价值的事情而生机盎然。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标题“做人究竟累在哪儿?”采用问句的形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统领全文。
B.文章最后一段中括号中的内容,重在强调作者论述的内容中包含自己,这说明作者不是在泛泛的说教,是有感而发。
C.文中引用伊索的“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舌头,最坏的东西也是舌头”意在表明“任何人也无法拴住人的舌头”的观点。
D.作者希望人们从“会不会做人”“舌头是好还是坏”的话题中超脱出来,健康成长,让舌头和内心充盈更多有价值的事情。
7.关于文中划线段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列举实例,证明上文做人累就累在多一条会说话的舌头。
B.列举实例,一正一反,对举列出,使文章富于理性色彩。
C.列举各种实例,回应标题的提问“做人究竟累在哪儿?”
D.列举实例,构成整句,说理充分,凸显散文文体特征。
8.文章提到“做人累”,并分析了原因,那如何做人才能“不累”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4分)
答:                                    
                                    
9.有人评价铁凝的散文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
答:                                    
                                    
                                    练习12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
一、[2024·原创题]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山峰的高度通常指海拔高,是以平均海水面为基准,到山顶的垂直距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我们在不同位置观望山峰时,对其高度会有不同的视觉感受。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86米,而当我们站在青藏高原上眺望珠峰,就会觉得它的高度可能只有海拔高的一半左右。这是因为我们站的位置海拔就很高,视觉上感受到的是山的相对高度。另外,所处环境的地形地貌也会影响我们的视觉感受:站在一望无际的平地上仰望山峰,  ①  ;在高高的山地上眺望山峰,就会觉得山峰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②  ?方法之一是水准测量法,这是目前山高测量中精度最高的方法。一般来说,从山脚下一个已知海拔高的点出发,利用水准仪和两把水准尺测得相距不远两点间的高差。由于水准尺长度的限制和清晰读数的要求,要一站一站地接续测量很多个高差,才能到达山顶。水准测量精度高,误差可控制在厘米级,甚至毫米级。但  ③  ,即使是200米左右高度的山,沿上山路也需要测一天;如果遇到植被丛生甚至没有路的山,测量进度就更加缓慢。因此,该方法只适合测量较低的山峰。
1.第1段引用诗,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令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一天,刷子李收了个徒弟叫曹小三。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那天,曹小三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装。干活前,刷子李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被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像跟地上一桶白装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①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②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③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④好像伴着鼓点,和着琴音,⑤每一摆刷,那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⑥“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水乳交融,⑦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非常雪白的屏风。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3.请分析第2段中“当然”和“果然”的表达效果。(4分)
答:                                    
                                    
4.第3段中“匀匀实实”和“匀实”相比语意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3分)
答:                                    
                                    
5.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以及两处表述不恰当,请指出其序号并进行修改。(3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2023·福建省三明市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秦穆公使公子絷吊公子重耳于狄,曰:“寡君使絷吊公子之忧,又重之以丧。寡人闻之,得国常于丧,失国常于丧。时不可失,丧不可久,公子其图之!”重耳告舅犯。舅犯曰:“不可。亡人无亲,信仁以为亲。父死在堂而求利,人孰仁我?”公子重耳出见使者曰:“君惠吊亡臣,又重有命。重耳身亡,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位,又何敢有他志以辱君义?”再拜不稽首,起而哭,退而不私。
公子絷退,吊公子夷吾于梁,如吊公子重耳之命。夷吾告冀芮曰:“秦人勤我矣!”冀芮曰:“公子勉之。亡人无狷洁,狷洁不行。重赂配德,无爱财!”公子夷吾出见使者,再拜稽首,起而不哭,退而私于公子絷曰:“中大夫里克与我矣,吾命之以汾阳之田百万。丕郑与我矣,吾命之以负蔡之田七十万。亡人苟入扫宗庙定社稷,且入河外列城五,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不敢当公子,请纳之左右。”
公子絷返,致命穆公。穆公曰:“吾与公子重耳,重耳仁。”公子絷曰:“君之言过矣。君若求置晋君而载之,置仁不亦可乎?君若求置晋君以成名于天下,则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且可以进退。”是故先置公子夷吾,是为惠公。
(节选自《国语·晋语》,有删减)
材料二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咎犯而问曰:“敌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因招雍季而问之,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节选自《吕氏春秋·义赏》,有删减)
6.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惠”是敬辞,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仁者播其惠”的“惠”含义不同。
B.稽首,中国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C.“与”意为“支持”,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的“与”含义相同。
D.“纳”意为赠送,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及凯旋而纳之”的“纳”含义不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公子絷奉命到狄国吊问重耳,并劝他抓住晋国办丧事的机会回国继承君位,重耳在与舅舅子犯商量之后,拒绝了公子絷的建议。
B.公子夷吾私下会见公子絷,表示里克、丕郑支持自己,如果没有人主持祭祀安定国家,他愿意割让河外五座城池来换取秦国的支持。
C.公子絷回国复命,秦穆公欣赏公子重耳的品质,公子絷认为,立一个不仁的君主来扰乱晋国有利秦国,于是立公子夷吾为晋君。
D.晋文公与楚人作战前先后咨询咎犯与雍季,最终采纳了咎犯的建议,在城濮击败楚人。战后晋文公给雍季的赏赐却超过咎犯。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不可失,丧不可久,公子其图之!(4分)
译文:                                    
                                    
(2)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4分)
译文:                                    
                                    
10.晋文公重耳历经艰辛,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结合选文概括他成功的原因。(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
[2023·吉林省名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注],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 《汉书·终军传》载:“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词由词人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追忆了昔日汴京城的繁华景象,再回到眼前描写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的情景,最后想象未来之景。
B.下片开头几句,描绘了将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却无辜被戮的景象,为下文表达“请缨提锐旅”的愿望做铺垫。
C.下片最后三句写词人想到北伐中原、收复失地的愿望无法实现,不禁涌上悲观情绪,想着过上“骑黄鹤”而逍遥世外、逃避现实的生活。
D.这首《满江红》以文法入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却归来”,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结构层次分明,语言洗练明快。
1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
13.[2023·江苏省盐城市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达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类似情感的两句诗是“        ,        ”?
(2)孔子曾教导子路“正名”是为政之始。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也用“        ,        ”两句,强调了“名实”对国家的重要作用。
(3)在古代诗词中,文人常借饮酒排遣自己的愁绪,比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也常借饮酒抒发心情的轻松愉悦,如“        ,        ”。练习13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
一、[2024·山东日照联考]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当前,随着人们对高科技产品兴趣和体验感的提高,智能织物的浪潮已经从学术界蔓延至商业市场。智能织物,本质上是一种可穿戴设备。因此,  A  ,先要对可穿戴设备有一定的了解。可穿戴设备追求人机的紧密结合,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将人的生命体态特征数据化。在未来的科技浪潮中,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行业,若想与人进行连接,与人进行互动,就必须借助智能穿戴这把人体钥匙才能有效开启。
基于此,①通过智能织物追求与普通衣物的形态一致,②来为这个目标提供支撑。③人们理想的智能织物就是将电子元器件无感化地编织进布料中,④呈现出“二维”或“平面”电路形态,⑤从而促进了可穿戴性。⑥这意味着,电子元器件将从刚性、封装中解脱出来,⑦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纤维、织物密切结合,⑧分布在衣物中。
然而,智能织物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与传统电子产品相比,智能织物使用的环境恶劣。衣物可能要被弯曲、扭褶、重压、磨损等,而且会遭受日晒雨淋,这就需要其  B  ,以保证其稳定性。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答:                                    
                                    
2.文中第2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劳动,是与大地肌肤相亲。在田地边,以裸露的脚趾触碰大地,小心地触碰。缩回,又伸展。伸展,再缩回。看稻们站立在一片白泱泱的水田中央,不跑,不跳,亦不缩脚,蓝天白云下,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我就感觉羞愧。人不如稻?试试,再试试,果然就不烫脚了。把两只脚慢慢地伸入水田,忍住,再忍住,如一棵稻秧把根伸进大地深处。田泥包裹,温暖如春,血脉相通。
我把铁耙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沙地是一本大书,我一页一页,努力地翻阅脚下这一片沙地。泥土芬芳,沙地的气息让人陶醉。我一遍遍把大地的秘密翻开又覆盖,却不知道到底是在寻找什么。劳作,是我唯一的目的。我只是向前,不停地向前。我像父亲一样举起耙,像父亲一样把口水唾在手心,像父亲一样握紧耙柄,像父亲一样用泥土搓手。我感觉自己和父亲、祖先们,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汗水是自发根出发的,沿额头,至鼻尖,绕到下巴,一步一步往下爬。今天,我所滴下的每一滴汗水,与父亲的,与先人的,也是一个模样。
3.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3分)
答:                                    
                                    
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以改成“我举起耙,把口水唾在手心,握紧耙柄,用泥土搓手”,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答:                                    
                                    
5.文中有两处动词的回环往复,请任选一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Ⅰ
[2023·广东省高州市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014年11月18日,习近平主席考察正在执行第三十一次南极科考任务途中的中国“雪龙”号科考船时指出:“南极科学考察意义重大,是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极地大洋科学考察工作,认识、保护和利用深海极地的能力不断增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对极地科考事业新的指引和推动。
人们通常把地球表面被66°34′纬度线包围的部分称为极地或极圈。北极和南极是地球的极巅,它们遥相呼应,各据一方。冰天雪地是极地的特色,寒冷干燥是那里的常态。夏季极昼,阳光普照,没有夜晚,给人以寂静之感,也带来入睡的艰难;冬季极夜,长夜难明,见不到太阳,是另一番考验。尽管极地人迹罕至,那里的生态环境却别有洞天:企鹅在南极雪地疾走,白熊在北极冰水游泳,苍鹰在高峰之巅盘旋……神奇的世界、迷人的景象,令人心驰神往。
极地是地球上的一块净土,是生物的基因库和自然资源的储备地,也是气候环境演变的航向标,航天、航空、航海和人类生存等问题无不与极地密切相关,它把人类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极地蕴藏着丰富的能源、矿产、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目前,人类已经在南极发现220多种矿产,包括煤、铁、铜、铅、锌、铝、金、银、石墨、金刚石和石油等。极地还是科学的殿堂、创新的源泉。许多全球性变化问题或可从极地找到线索和答案。温室效应、气候旋回、臭氧洞现象等重要发现,都得益于极地研究的开展。
今天,在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强度急剧增加的背景下,极地生态环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极气候环境比较适于生物生存,无论是在陆地还是海洋,都有多种多样的高等植物和动物;南极虽然是全球最冷、风最猛烈的地方,几乎没有高等植物,但海洋生物非常丰富,是企鹅的王国、海豹的乐园。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两极冰盖的快速融化对野生动物自然栖息地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气候变化速率超过野生动物适应新气候条件或迁徙的速率,物种将面临灭绝。冰盖的快速消融不仅给野生动植物带来威胁,还会造成全球气候改变,给人类带来严峻挑战。此外,微塑料在两极冰雪中的发现,意味着人类活动已经对两极地区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相比大型塑料,粒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不易清理,危害海洋生物安全,需要几百年时间才能降解。随着全球人口突破80亿大关,人类活动对两极地区的影响必然越来越大,极地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性尤为凸显。
极地有如一个天然实验室,极地考察能力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持续深入地开展极地科考,离不开强大的国力支撑。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极地独立开展科考工作并建立科考站、持续进行科学观测的国家之一,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1984年国务院批准组成我国首次南极考察队至今,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已39次赴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我国相继在南极建成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其中昆仑站建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附近,海拔4087米,是目前南极海拔最高的考察站。今年,还将在西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建立新的考察站。届时,中国南极科考站数量将在建立科考站的31个国家中位居第五。与此同时,我国对北极的考察也在持续推进。2004年,我国第一个北极考察站黄河站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2018年,在冰岛建成中国——冰岛联合极光观测台(后更名为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截至2022年底,我国极地考察船已在北极东北航道通行56个航次。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建立起日趋完善的极地立体监测体系。在海上,我们有“向阳红”号“极地”号“雪龙”号“雪龙2”号考察船。2019年,“雪龙2”号和“雪龙”号共同执行南极科考任务,首次实现“双龙探极”;2021年,我国首次利用自主水下机器人“探索4500”在北极高纬度地区成功开展近海底科考,获取了宝贵的数据资料,为北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科学支撑。在空中,2015年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在南极成功试飞,从此加入极地科考队伍中来。
目前,我国极地科考调查了南北极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演变,研究了南北极地质背景,绘制了南极内部陆地第一张地形图,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在一次南极科考中,我们发现在这个冰雪世界里依然有十分活跃的火山活动。我国长城站所在的南设得兰群岛,由乔治王岛、纳尔逊岛等岛屿和岛礁组成。我们科考后发现其中的一个岛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火山,岛上的辽阔港湾就是火山口,火山口附近有着丰富的温泉资源,其火山岩形成于晚侏罗纪,结束于古近纪。截至2016年,我国在南极收集的陨石达12665块,拥有量居世界第三位,对研究地球及其他天体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价值。这些来自两极科考的研究成果除了本身的科研意义外,还为我国社会发展、维护海洋权益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与此同时,国际上对极地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比如,有的国家已在南极和北极都获取了深度3000米以上的冰芯用于气候变化研究,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2022年,我国也成功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同时段获取冰芯样品,以期破解气候环境变化的密码。瞩目未来,相信随着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发展,通过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快学科建设等途径,我们必将实现极地研究的更大发展。
天外有天,地外有地。上天、入地、登极、下海,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极致挑战,是智慧和勇气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直接反映。期待我们在极地科考中展现更大作为,为开辟地球更美好的未来、为创造人类更幸福的生活做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极地科考造福人类》)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党的二十大将“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写入报告,对我国极地科考事业起着新的指引和推动作用。
B.极地矿产资源丰富,目前人类在两极地区都已发现包括煤、铁、铜、铅、锌、铝、金、银、石墨、金刚石和石油在内的共计220多种矿产。
C.在两极地区被发现的微塑料,其粒径小于5毫米,不易清理,且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降解,对海洋生物安全构成了威胁。
D.在南极这个极其寒冷的冰雪世界里也有十分活跃的火山活动,我国南极科考发现南设得兰群岛中的一个岛就是一个巨大的火山。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冰雪漫天盖地、寒冷干燥的极地虽然神奇、迷人,但依旧人迹罕至,人类活动对两极地区生态环境未产生任何影响。
B.为了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致力于在极地独立开展科考工作并建立科考站、持续进行科学观测。
C.至今,我国在南极已完成近四十次科学考察任务,并相继建立了四个南极考察站,其中昆仑站是目前南极海拔最高的考察站。
D.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在南极和北极都获取了深度3000米以上的冰芯,这一研究成果可用于气候变化研究。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为两极冰盖的快速消融不仅威胁野生动植物,还会造成全球气候改变,给人类带来严峻的挑战,所以极地科考越来越重要。
B.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科考站共有四个,而在北极建成的科考站只有两个,可见我国对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北极。
C.我国建立了包含海上考察船、自主水下机器人“探索4500”和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在内的日趋完善的极地立体监测体系。
D.我国极地科考绘制了南极内部陆地的第一张地形图,并在这张地形图上详细标注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
9.目前,我国已跻身极地考察大国行列,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极地科考?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4分)
答:                                    
                                    
10.极地科考是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要想让中国极地科考事业更上一层楼,我国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材料提出一些建议。(6分)
答:                                    
                                    练习14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
一、[2023·山东省青岛市三模]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三月,北京西城大栅栏,茶儿胡同深处,旧城改造的春风履约而至。多年前,人们在说到这里的旧建筑时,常常要加一个“破”字。一场建筑物以人为本的升级变革之旅自从在大栅栏开启,“绿色”就开始进入老城区。若不是在客厅的墙面发现几处缝隙,我们很难相信,眼前传统风格的民居是用现代材料组装成的——建筑半成品及成品部件几乎全部在工厂进行集约化加工,再运到建筑地进行组装。这种“装配式”建筑,使过去那种搅拌水泥石灰的建筑场景不复存在。绿色建筑技术容易实现,但绿色建筑的意识要在居民内心深处扎根,非一日之功,需要播撒下绿色意识的种子。设计师们一次又一次敲开居民大院的门,向居民们宣传绿色设计的意义与价值,使这颗种子在居民心中生根发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6分)
答:                                    
                                    
2.请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35个字。(3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当下,线上线下的心灵成长课程(  ①  ),得到许多人的疯狂追捧。这种流行的“幸福营销”通过健身、交际、励志排除负面情绪,拥抱幸福真理,实现自我成长。
但是,社会对于积极心态的推崇,让普通人(  ②  ),总是在两种矛盾的情绪中摇摆。一方面,我们需要在幸福真理的轰炸中,努力地无视或者粉碎自己的负面情绪,通过不断的心理暗示,让幸福充满整个身体,营造出一种干劲满满的幻境。另一方面,作为激励我们的榜样,那些成功人士拥有完美无缺的内心,似乎永远不会被负面情绪侵蚀,而我们因难以(  ③  ),出现羞惭、嫉妒、自卑的心态。束缚身心,满足他人,这种“心态好”并不是真平和;真淡定也不过是精心装扮只为呈现于他人眼中的淡定;自我暗示虚造的幸福感,更不是真正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唯有依靠自由、勇敢与挥洒汗水才可以获得,那并不意味着只有傻白甜的快乐,而应该是百味杂陈,千姿百态。所以,别再试图把负面情绪看成一块丑陋的胎记,千方百计去遮掩、去忽略,甚至感到自卑或自责;不妨将它当成                。
3.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散句改写成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要求:结构相似,逻辑一致,衔接顺畅。(3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
[2023·辽宁丹东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文本一 看护
孙犁
一九四三年冬季,日寇在晋察冀“扫荡”了三个月,对在晋察冀的部队和人民来说,这是一段极端艰难的时间。那一两年里,我们接连遇到了灾荒。反“扫荡”的转移,是在“九一八”下午开始的,我们在沙滩上行军,不断地蹚水过河。情况一开始就很紧张,来不及穿鞋,就手里提着。接连过了几条小河,队伍渐渐也就拉散了,我因为动作迟缓,落在了后面。回头一看,只有一个女孩子,一只脚蹬在河边一块石头上,眼睛望着前边的队伍,匆忙地穿上鞋,就很快地跟上去了。
这女孩子有十六七岁,长得很瘦弱,背着和我一样多的东西,外加一个鼓鼓的药包,跑起路来,上身不断地摇摆,活像山头那棵风吹的小树。我猜她准是分配到我们队上来的女看护。
“快跑,小鬼!”我追在后面笑着喊。
“反正叫你落不下!”她回头笑了一下,这笑和她的年岁很不相称。她幼小的生活里一定受过什么压抑。我注意她的脚步,这孩子缠过脚,我明白了为什么过河以后,她总是要穿上鞋。
前面的队伍正蹚过一条大河,爬到对面高山上去。头上是宽广的蓝天。忽然听到飞机的叫声,立时就开始了扫射。我看见女孩子急忙脱了鞋,卷高裤腿,跑进水里去,河水搭到她的腰那里,褂子全都湿了,却用两只手高高举起了药包。她顺着水流斜斜地前进,没走到河心,就叫水冲倒了,我赶紧跑上去,拉起她来,扯过河去。
刚登上岸,我觉得脚上一热,就倒了下来,血冒在沙滩上。
敌人的飞机一直低飞着,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我的左脚。女孩子低着头,取出一个卫生包,替我裹伤。扎住伤口,女孩子说:“你把东西放下吧,我给你背!”
“哪里的话,你这么小的人,会把你压死了哩!”我勉强站立起来,女孩子搀扶了我,挨上山去。
我们在山顶走着,飞机走了,宽大清澈的河流在山下转来转去,有时还能照见我们的影子。山上两旁都是枣树,正是枣熟枣掉的时候,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我们都饿了,可是遵守着行军的纪律,不拾也不踏,咽着唾沫走过去。
中队上的医生老康跑上来说:“刚一出发你就负伤了!”
“可是并不光荣。”我说,“正在用腿用脚的时候,你看多倒霉!”
“每天宿营下来,我叫刘兰去给你换药!”他说着替女孩子搀扶着我,刘兰才有工夫坐下去倒出她鞋里的沙土和石块。
“这孩子很负责任,”老康接着小声说,“她是一个童养媳,婆家就在我们住过的那个村庄,从小挨打受气,忍饥挨冻。这次我们动员小看护,她坚决参加。起初她婆婆不让,找了来。她说:‘这里有吃的有穿的,又能学习上进,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进步?’婆婆说:‘……你吃上饱饭,可不能变心,你长大成人,还是俺家的媳妇!’她没有答话。”
从这天起,每天晚上到村庄找好房子,刘兰就背着药包笑嘻嘻地找了我来,替我洗好伤口换好药,才回去洗脸休息。情况越来越紧,可是我的伤口并不见好,组织上决定要把我坚壁到远处一座高山上去,叫刘兰跟随。我心里有些焦急,望望刘兰,她却没有怨言。
我们按路线出发,天明进入了繁峙县的北部。这是更加荒凉的地方,山高水急,道狭村稀,在阴暗潮湿的山沟里转半天,看不见一个村庄,遇不见一个行人,听不见一声鸡叫。
在苍茫的夜色里我们看到了山顶的村庄,有一片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还有一所场院。我同刘兰就住在这小小的山庄上。进村以后,她去找上关系,打扫房子,然后把我安排到炕上。接着她又做饭,烧炕,洗净吃饭的锅,煮刀剪,消毒药棉……弄到半夜,她才到对过妇救会主任老四屋里去睡觉。
老四也是一个童养媳,十四岁上成的亲,今年二十四岁了,还没有小孩。老四告诉刘兰,这山顶上的人家,就是难得有个娃,要不就是养不下,要不就是活不大!
刘兰说:“这是因为我们结婚太早,生活苦,又不知道卫生,以前我也是个童养媳……”
因为刘兰还不会做莜面,老四就派了两位妇女来帮忙。她们都穿着白粗布棉裤、黑羊皮袄,她们好像从来没洗过脸,那两只手,也只有在给我们和面和搓窝窝的过程里才弄洁白,那些脏东西,全和到我们的饭食里去了。刘兰对我说:“你身体好些的时候,多教我认几个字吧,我要给她们讲讲卫生课。”
不多几天,她这讲习班就成立起来,每天晚上,有十几个青年妇女集在老四屋里,对刘兰讲的问题发生很大的兴趣。“你看刘兰多干净,”妇女们笑着说,“我们向你学习!”
从此,我看见这些妇女们,每天都洗洗手脸,有的并且学着我的样子,在棉袄和皮衣里衬上一件单褂。我觉得刘兰把文化带给了这小小的山庄,它立刻就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并给她们的后代造福。
不久就下了大雪,接到大队来信,要我转移,当夜刘兰去动员担架。她拄着一根棍子,背着我们全部的东西,头上包着一块手巾,护住耳朵和脸,在冰雪擦滑的路上,穿着一双硬底山鞋,一步一个响声,迎着大风大雪跟在我的担架后面……
(一九五〇年五月护士节于天津,有删改)
文本二 身为冀中人民的儿子,孙犁先生把对家乡的爱倾注在对小说诗意美的追求上,他不仅是讲故事的能手,也是能够把你带入诗意境界打动你心灵的高手。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清新隽永的抒情风格,使他的作品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
孙犁的作品伴随了我这一代人的成长。当我一再重读孙犁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鲜亮的生命,有如初春的平原上绯红的朝霞,就会被重新召唤出来,让人惦记,让人怀念。我怀念水生嫂、吴召儿、妞儿们,那是因为,她们身上有孙犁先生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美好的东西”。孙犁先生不大写战争的残酷,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也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刻意雕镂,而是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书写抗日战争时期坚韧乐观的中国军民。那些女孩子们,就是孙犁心目中人民的代表,“美”与“善”的化身。……
作为晚辈,我受到过孙犁先生的恩泽。1982年夏,我发表了短篇小说《哦,香雪》,并未引起太大反响。我将载有这篇小说的《青年文学》杂志寄给孙犁先生。先生回信中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我也写过一些女孩子,哪里有你写得好!”那是1982年冬。及至1983年春,《哦,香雪》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
(节选自铁凝《怀抱着胸中那一簇火焰——孙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题目“看护”,看似普通,实则巧妙,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也交代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同时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B.小说主要讲述刘兰精心护理伤员的故事。“我”是小说的重要角色,也是故事叙述者,这种叙述视角,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C.小说善用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如面对熟透了的红枣,“我”和刘兰不拾不踏,咽着唾沫走过去,就体现了部队纪律的严明。
D.小说借老康的话,补叙了刘兰的身世经历,既解释了前文她的笑和年纪不相称的原因,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孙犁小说艺术形象的独特魅力,蕴含了作者对孙犁的钦敬之情。
B.水生嫂是孙犁小说《荷花淀》的女主人公,她和铁凝笔下的香雪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
C.孙犁先生以其独特的审美理念构筑了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学世界,成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
D.在给铁凝的回信中,孙犁先生对小说《哦,香雪》赞誉有加,这对这篇小说的推介起到了一定作用。
8.请结合文本一,概括分析刘兰这一人物身上有哪些孙犁所追寻的“美好的东西”?(4分)
答:                                    
                                    
9.孙犁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你认为本篇小说是否具有这样的特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练习15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
一、[2023·湖北武汉模拟]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航天青年梁常春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机械臂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近十年时间,  ①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负责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采样过程中,机械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机械臂对精度要求较高,设计的难点在于精准控制机械臂末端的位置。
梁常春先后查阅、调研了多个国外型号,  ②  。最终,只能靠自己编写几千行程序代码,形成空间机械臂控制算法的第一代模型库,攻克高精度视觉伺服容器抓取与转移技术,解决嫦娥五号的多点不确定地形采样与容器高精度转移难题。为了测试机械臂的可靠性,梁常春反复推导、试验。为保证万无一失,梁常春和团队模拟月面环境,试验数百次,为所有能想到的故障作出预案。
嫦娥五号落月后,完成月面任务的时间仅有48小时,  ③  :深钻、浅钻、铲土、挖土、夹土,约1.7公斤的“月宫特产”被封装带回!“取回的月壤抚慰着我们逝去的青春。”梁常春笑着说。未来,他们将稳扎稳打,继续完成深空探测以及载人登月等任务,不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
答:                                    
                                    
2.如以“青春接力人:梁常春”为题写一篇新闻评论,请结合语段,写出三个评论角度,每个角度内容不超过12个字。(6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团圆之日”被作者曹雪芹赋予了残缺和破碎的悲剧意蕴。第十八回中,元春于元宵节回贾府省亲,所点的四出戏大有深意——《一捧雪·豪宴》讲恩将仇报的故事;《长生殿·乞巧》表达高处不胜寒和对人间真情的渴望;《邯郸记·仙缘》写人生福祸相依,蕴含人生的智慧和超脱;《牡丹亭·离魂》表达对死亡的预感。概而言之,其中的意蕴就是盛极而衰,人生无常。
元春的眼泪仿佛浸湿了书中每一个“团圆之日”。她没有出场的“元宵节猜灯谜”和“中秋赏月”情节也都预示着重要的事件即将发生并以“谶语”的形式关联贾府未来的命运。灯谜所呈现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气氛,赏月时“闻笛落泪”的预感,都照应着“树倒猢狲散”的终局。
曹雪芹用多种方式设置伏笔与隐喻,使之和贾府命运相互照应。通过节日的喜庆气氛与家族、个人的悲剧命运相互作用,形成了戏剧性的张力,提升了《红楼梦》的美学意蕴。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个长句,请改成三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答: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以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                                    
                                    
5.《红楼梦》常以诗句、对话、酒令、谜语等形式关联人物形象及命运。请从下面两项中任选一项,谈谈你的理解,字数不超过50字。(3分)
①《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西江月》词曰:“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②《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有一首判词为:“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2023·浙江精诚联盟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材料一 李责力,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责力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及李密反叛伏诛,责力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责力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责力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责力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责力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责力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责力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李靖、李责力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摘编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史臣曰:臣观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所以屈突、尉迟,由仇敌而愿倾心膂;马周、刘洎,自疏远而卒委钧衡。终平泰阶,谅由斯道。尝试论之:础润云兴,虫鸣螽跃。虽尧、舜之圣,不能用檮杌、穷奇而治平;伊、吕之贤,不能为夏桀、殷辛而昌盛。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以房、魏之智,不逾于丘、轲,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时也。(《旧唐书·太宗本纪》)
6.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军缟素”与“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修辞手法相同。
B.“惟远筑长城”与“塞上长城空自许”(《书愤》)两句中的“长城”含义相同。
C.“其见委信如此”与“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D.“良由遭值之异也”与“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过秦论》)两句中的“良”字含义不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责力曾在李密部下做左武侯大将军,归降大唐后先后担任并州都督、长史、兵部尚书、太子詹事等职务,并加封英国公的爵位。
B.李责力长期镇守边境,曾率兵讨伐突厥颉利和薛延陀、高丽等均获得胜利,唐太宗说他和李靖的能力超过了古代的一些著名的将领。
C.唐太宗对李责力待遇优厚。李责力重病,验方说用胡须烧的灰可以医治,太宗就剪下胡须给他和药;李责力醉酒,太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
D.臣子遇到不同的君王会有不同的结果,相较于马周、刘洎等能被唐太宗重用,而同样贤能的伊尹、吕尚却不能把握时机,实在可惜。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李密反叛伏诛,责力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4分)
译文:                                    
                                    
(2)以房、魏之智,不逾于丘、轲,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时也。(4分)
译文:                                    
                                    
10.材料二认为唐太宗“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请以李责力为例,具体说明。(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
[2023·安徽省淮南市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野老①
杜甫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②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③。
王师未报收东郡④,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 ①作于安史之乱中760年,此年吐蕃虎视眈眈。②澄潭:杜甫草堂旁百花潭。③琴台:浣花溪北的汉司马相如弹琴处。④东郡:故乡洛阳。
1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锦江岸曲曲折折,草堂门歪歪斜斜对着锦江,诗人借描写草堂之景表达闲适之情。
B.晚霞中渔人在百花潭欢快捕鱼,商船朝锦江岸驶来,如此景致反衬诗人情怀落寞。
C.安史之乱中剑阁又失守了,得知归乡路断绝后,诗人感觉自己就似天边那片浮云。
D.诗人借琴台典故的吟咏,既表达自己客居成都的无奈,又增强诗文历史文化韵味。
12.此诗尾联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
13.[2023·云南省昆明市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用“        ,        ”描写出在明月之夜,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景致。
(2)《雨霖铃》一词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都描绘了情至深则无言的动人场面。
(3)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诗圣”杜甫即擅长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        ,        ”。练习16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
一、[2024·原创题]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当然,和考研、教辅领域一样,这些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导行业快速发展,难免出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情况。同时,在“别人咨询了我不咨询就是吃亏”的心理作用下,部分家长也存在盲目选择高价咨询的情况,  ①  ,却未能得到想要的指导。
与过去靠估分填志愿不同,现在都是先出成绩再填志愿。这种情况下,寄希望通过专业指导来实现“院校捡漏”“低分高录”,不能说绝对没有,  ②  。至于具体报什么专业,固然应该  ③  ,但更要看个人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行业风向则经常在变。比如,20世纪80年代文学风靡,90年代法学吃香,21世纪头十年经济学盛行一时,都曾吸引很多人蜂拥填报。但如果你并不喜欢这一行,那么等到热潮散去,甚至收入下降后,可能就不得不面临人到中年再更改赛道的尴尬和艰难了。
所以,①对于高考志愿填报寻求专业指导这事,②我的态度是可以,但别迷信,如果确实需要,也没必要为此花费过多的金钱。③事实上,志愿指导机构的所谓数据库,都是学校官网、教育部网站和阳光高考等平台上的公开信息归纳总结的。④这些机构虽然可能显得更专业一些,但你要相信:我的人生我做主,成长之事莫付人。⑤而这,也是即将走向大学的你从青葱走向成熟。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答:                                    
                                    
2.文中第3段有多处语病,请任选两处,先指出病句类型再说明如何修改,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
这是未庄赛神的晚上。这晚上照例有一台戏,戏台左近,也照例有许多的赌摊。做戏的锣鼓,在阿Q耳朵里仿佛在十里之外;他只听得庄家的歌唱了。他赢而又赢,铜钱变成鱼洋,鱼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他兴高采烈得非常:“天门两块!”
他不知道谁和谁为什么打起架来了。骂声打声脚步声,昏头昏脑的一大阵,他才爬起来,赌摊不见了,人们也不见了,身上有几处很似乎有些痛,似乎也挨了几拳几脚似的,几个人诧异的对他看。他如有所失的走进土谷祠,定一定神,知道他的一堆洋钱不见了。赶赛会的赌摊多不是本村人,还到那里去寻根柢呢?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总还是忽忽不乐;说自己是虫豸罢,也还是忽忽不乐:他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但他立刻转败为胜了。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他睡着了。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赢钱本是幸事,这里却说成“不幸”,在看似矛盾中暗含着对人物的怜与哀。
B.“虫豸”一词使用借代,形象地表现了阿Q丢钱后依然试图自欺欺人的心态。
C.明明很痛也挨了打,却连用“似乎”进行模糊化表达,阿Q的得过且过跃然纸上。
D.“睡着”一词,一语双关,表面是安然入睡,实则表现阿Q麻木不觉醒的状态。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赢了一堆洋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句表达效果更好?(4分)
答:                                    
                                    
                                    
5.请简要分析文中划横线部分破折号和冒号的作用。(4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Ⅰ
[2023·浙江杭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马克思说:“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以为人民不懂得文艺,以为大众是“下里巴人”,以为面向群众创作不上档次,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文艺要服务人民,就必须积极反映人民生活。今天,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亿多人民正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剧,国家蓬勃发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欢乐忧伤,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着激昂跳动的乐章,展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广大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我们的文学艺术,既要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也要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从而让人民从身边的人和事中体会到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世间大爱和大道。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
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选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自从天宝晚期以后,杜甫十几年内写了大量的时事诗和政治诗,不管是陈述政见,或是揭发统治者的荒淫和残暴,或是比喻和寓意,或是对于穷苦的人民的关怀和同情,也都是个人的情感和实事相结合的。还有不少长篇,有的记载国家十几年来的大事,有的叙述地方变乱,有的回忆往事,更是像浦起龙所说的“慨世还是慨身”。
(《读杜心解·读杜提纲》)
杜甫个人不幸的遭遇与种种感触和国家的危机与人民的痛苦永远是胶漆般地密切结合,难以分割,这就使他大部分的诗篇充溢着个人的和时代的血泪,产生巨大的感人力量。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新乐府》反映社会现实,指责社会中不合理的现象,同情人民疾苦,多是优秀的诗篇,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很大的进步作用,但大抵只限于客观的叙述,使人感到其中缺乏杜诗里那种深刻而炽烈的思想感情。这是现实主义的白居易和不能以现实主义来局限的杜甫的不同之点。杜甫的时事诗和政治诗大都含有强烈的抒情成分。
杜甫诗集里并不都是时事诗和政治诗,还有占有很大比重的写景兼抒情的诗。杜甫写过许多歌咏自然的名篇和名句,无论是山河、草木、虫鱼,他都能根据地点和时序的不同,观察它们在此地此时的形态,予以刻画,无一雷同。这些描绘自然的诗,也同样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经常联系着时事。在这上边,是和南北朝以来一般的山水诗迥然不同的。历代的诗话、诗评对于杜诗里高度的“情景交融”作过许多精透的阐述。我们却认为,杜诗里不只有高度的情景交融,而且有情、景与时事的交融。作者在写景和抒情时,很少离开现实,随时随地都想到他所处的干戈扰攘、国困民疲的时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卷二说: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若齐梁绮语,宋人抟合成句之出处(宋人论诗,字字求出处),役心向彼掇索,而不恤已情之所自发,此之谓小家数,总在圈缋中求活计也。
这里所说的“意”,对于杜甫来说,就是诗人深厚的思想感情,对于生活的执著和对于国家与人民的热爱。这种执著和热爱,作者在写诗时,无论歌咏的对象是什么,都迫切地要求表达出来。不像一些留连风景的诗人,掇拾描绘自然的诗句,而缺乏热情和中心思想,像是人们评论谢灵运的诗那样,常常是“有句无篇”。
总的说来,杜甫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现实,但是像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诗》,以及白居易的《新乐府》那样纯然叙事的诗并不多。他的诗,尤其是长篇的古体诗,“多纪当时事”,里边却含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同时他的写景兼抒情的诗(多半是近体诗)也经常联系时事。这两大类诗是他的诗集中最主要的部分,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也就是这些诗千古传诵,感动无数后代的读者,使杜诗得到了诗史的称号,给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奠定了一个崇高的地位。(选自冯至《论杜诗和它的遭遇》,有删改)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艺术需要人民,一是因为优秀的艺术需要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二是因为人民才是作家价值的唯一判断者。
B.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只有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
C.南北朝以来一般的山水诗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往往没有联系时事,一些诗人留恋自然风景,雕琢词句,却缺乏热情和中心思想。
D.王夫之说“意犹帅也”,而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诗》、白居易《新乐府》等局限于纯然叙事,就缺乏了“意”。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只有积极拥抱时代,反映人民生活的文艺作品才能为大众所喜爱,才有可能成为传世的经典之作。
B.杜甫作品大都含有强烈的抒情成分,不限于客观叙述,所以他难以像白居易一样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家。
C.有些诗作有佳词丽句却缺乏“意”,被人们称为“有句无篇”,它们往往缺乏感动人心的巨大力量。
D.杜甫诗歌能感动历代读者,是因为无论时事政治诗还是写景抒情诗,都饱含着对生活的执著,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
8.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班固《答宾戏》评述孔子孟子:“仲尼抗浮云之志,孟轲养浩然之气。”
B.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D.蒲松龄《聊斋志异》被郭沫若赞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9.茹志鹃的《百合花》是反映革命年代生活的小说,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它成为经典的原因。(4分)
答:                                    
                                    
                                    
10.在诗歌史上有崇高地位的诗人,其创作通常应具备哪些特点?请综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练习17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2023·江苏省盐城市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元剧中有不少以爱情为主题的剧本,例如《曲江池》《倩女离魂》等,都选择女主角主唱,来得细腻,可以充分表现恋爱的情绪,  ①  ,这种安排是适宜的。但  ②  的是,作为爱情对方的男人陷于配角地位,没有主唱的部分,显得被动而无力。《西厢记》使张生和莺莺都作为主角,都有曲可唱,都有戏可演,使观众充分看到张生热烈追求的一方面,也看到莺莺对于张生热情的反应以及复杂的心理变化,  ③  。红娘为主角之间的辅助角色,为相国女儿展示爱情所必需,活泼生动。《西厢记》所再现的生活面是完整的,没有遗漏。
以情节而论,《西厢记》故事并不比《曲江池》等曲折复杂,假如以四折一楔的一本杂剧来写也是可能的。不过,由于董西厢的创造,已经把这个故事发展为一个巨型的说唱本了,所以必须采纳五本长剧,方能够展现艺术上的完整性。而这样一个长本戏的形式,使张生、莺莺、红娘三个角色分别主唱,又丰富了剧本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把《西厢记》的结构作为文艺理论上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一个定律的证明。
1.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沁人心脾 瑕不掩瑜 面面俱到 B.动人心弦 瑕不掩瑜 面面相觑
C.沁人心脾 美中不足 面面相觑 D.动人心弦 美中不足 面面俱到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4分)
答:                                    
                                    
3.根据语段内容,请将下面《西厢记》艺术创新图空缺处补充完整。(3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2023·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其实,我们更应该庆幸  A  ,因为遗忘可以降低记忆带来的认知负荷,使认知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而超强记忆力往往是以牺牲抽象、泛化能力为代价的。从下面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有一位记者,①拥有人们只能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②他虽然能轻松地记住一长串数字,③却发现不了其中的规律;④他脑海里充满各种孤立的事实,⑤却不能归纳出一些模式将它们组织起来。⑥这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⑦甚至复杂一点的句子。⑧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⑨虽然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⑩听课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也许正是牺牲了一部分记忆,我们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  B  ,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答:                                    
                                    
5.文中第2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
[2023·山东省青岛市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扁担那头的父亲
卞毓方
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那么,父亲身高一米八,我该长到一米八五,甚至一米九,才对得起达尔文的进化论。遗憾啊遗憾,我最终只蹿到一米七三,其余二兄一弟,还不如我,两个姐姐,更甭提了。
我为什么不能青出于蓝?家人一致认为,首先是先天不足。母亲大人生得过于玲珑,也就一米五出头,正应了俗谚“爹矬矬一个,娘矬矬一窝”,我的一米七三已属侥天之幸。其次是后天营养匮乏。正在高速成长的当口,碰上了三年困难时期,果腹都成了头等难题,还长什么长。
父亲有顶礼帽,深灰色,冠高而圆,顶部呈三角形凹陷,底部系以黑色缎带,帽檐宽大而略微翘起。听母亲讲是早先闯荡上海时置的,上海人讲究“行头”,出客必须穿戴入时。我懂事后,偶见父亲戴过一次,是去兴化出席二哥婚礼时。其余日子,礼帽一直放在纸盒里,搁在竹棚上。说不清从哪一天起,我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宏愿:将来,这顶礼帽归我。
将来是什么时候?喏,就是等我长得和父亲一样高时。小学期间,我曾无数次偷着试戴,那礼帽拿在手里,温如玉,软如绒,阔绰而又帅气。唉唉,可惜帽冠太大,我的脑瓜又太小,往头上一套,帽檐一直滑溜到眼睛,禁不住想起成语“沐猴而冠”。没关系,我还小,有的是长高长壮的机会。
到了高三,悲哉,我的身高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定格,再次试戴,仍然嫌大。散场敲锣——没戏了。从此只能仰望父亲高大的背影兴叹,那顶礼帽或许在竹棚上窃笑,是的,它属于魁梧,属于伟岸。
小时候,没人说我长得像父亲。除了身高不及,脸型也不像,父亲的脸明显偏长,我的近似于圆;父亲五官的线条是儒家的,外柔而内刚,我的线条却是粗糙的;脾性也不像,父亲诙谐、幽默,我则木讷、无趣。
夏日晚间,一帮小孩捉迷藏,夜深了也不归宿。这时,各家大人就会出来找。找着了,还赖着不肯回,大人出手就打:“让你疯!让你疯!”父亲也会出来找我,他号准我的脉,料定我会往哪儿躲,一下子就逮个正着。见了面,老远扬起右手,作狠抽狠揍状。我晓得,那是唱戏的胡子——假生气,父亲的巴掌不会落下,吓唬而已。
父亲在家里,从来不发脾气;对外人,更是笑颜相对。四弟元气足,疯劲大,拳头硬,诨名“四乱子”,与小朋友玩耍,常常话不投机就“看家伙”。有的家长就找上门来,向我父亲告状。父亲总是千赔礼,万道歉,答应等“四乱子”回来,好生收拾收拾。四弟察知有人告状,蹑手蹑脚踅回,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然而父亲故作视而不见状,仿佛啥事也没有发生。
是出尔反尔、自食其言吗?非也。“行要好伴,住要好邻”“恼个邻居瞎只眼”是他的口头禅。事后见了那曾被四弟欺负的小朋友,他总会好言抚慰。父亲对四弟的“劣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非放任自流,而是他晓得四弟只是顽童意气,骨子里还是个仁义的孩子。父亲有句挂在嘴边的话是“牛大自耕田”,因此,对一时过错无须责打,重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果然,四弟上学后,各方面表现皆优。
为人处世,父亲常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小肚鸡肠成不了大事。他跟我讲过两个故事,特别强调,是祖上传下来的。
其一,“秦穆饮盗马”。秦穆公丢了几匹马,官员发现马被三百多个农夫杀了分吃后,欲抓农夫治罪。秦穆公不愿因几匹马而伤害百姓,且担心百姓食马肉伤身,让他们喝了酒,放他们回家。后来秦穆公在战场上重伤被围,那三百个农夫赶了来,舍命将秦穆公救出。
其二,“楚客报绝缨”。楚庄王大宴群臣时,有人趁乱酒后失礼,拽了楚庄王爱妃许姬的衣袖。许姬扯断对方的帽缨,以此为证,请求庄王查处。庄王认为情有可原,下令在座者都把帽缨摘下来,尽情欢饮,失礼之人得以逃过一劫。七年后,楚庄王陷入绝境之时,当年那个非礼许姬的楚军副将冲入重围,救出了庄王。
这两个故事,令我想到祖父的待人接物,原来这是“家学”。
竹棚上,在礼帽盒的旁边,还搁着一根扁担。这也是文物级的古董,串联着父亲前半生的许多故事。这扁担是曾祖父留下的,祖父用过。父亲说,他去上海打工,在码头上装货卸货,用的也是它。船与码头之间,搭着一尺宽的跳板,挑着担子走在上面,没经验的,腿会发抖,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河。经验从哪里来?练呀。巷子里放几条长板凳,连在一起,权当跳板,徒手走,挑着担子走,闭了眼睛走,练腿劲,练胆量。
1964年,我去北京念大学,上学时因直言贾祸,陷入困境。我惶惑,写信给父亲,说不想念书了,干脆回家种田。父亲回信:“人都有七灾八难,捆起来经住打,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挺一挺就过去了。大丈夫要能伸能屈,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天无绝人之路。”
“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这句话给了我力量。我后来遇到过更大的苦境、逆境,也都是凭了这种信念,咬牙度过。
晚岁揽镜,发现我和父亲竟然有几分相像,而且是愈老愈挂相。当初为什么觉得不像呢?这是因为,那时我面对的是父亲的不惑之年或天命之秋,以我之稚嫩,去比照岁月的沧桑,当然是合不上辙的。如今我已迈入耄耋,五官逐渐向父亲趋同,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
偶尔玄想,岁月是一根长长的扁担,父亲在那头,我在这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玉”“如绒”体现礼帽的昂贵精致,戴上它会显得阔绰帅气,因此我迫切想得到这顶礼帽。
B.父亲寻到晚归的我后只扬起手作吓唬状,对犯错的四弟故意视而不见,这些都能看出父亲的教育智慧。
C.“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是父辈年轻时艰辛生活的真实再现,也激励我在困难惶惑时咬牙支撑。
D.小时候我的外貌与父亲并不相像,晚年却越长越像,是因为我的性格浸润了父亲的脾性、思想。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部分使用了精确的数字描述自己和父母的身高,流露出“我”对自己不如父亲魁梧、伟岸的遗憾之情。
B.“蹑手蹑脚踅回,躲在屋角,等着挨训”,用一连串的动词,细致生动地写出四弟被小朋友家长告状后惶恐不安的心理。
C.文章语言既诙谐风趣又庄重典雅。回忆儿时往事时,多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口语;写成年后的经历,多用简洁凝炼的书面语。
D.文章结尾化用余光中《乡愁》的诗句,将情感寄寓在寻常事物中,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与父亲阴阳相隔的痛苦之情。
8.文章题目为“扁担那头的父亲”,却从父亲的“礼帽”写起,这样安排有何用意?(4分)
答:                                    
                                    
                                    
9.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文中父亲是如何做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练习18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2024·山东潍坊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极不平常的2022年过去了,有百种滋味涌上心头,思来想去,仍然是希望在前,就像美丽的花儿从春天开始,在四季开放。(甲)不由想起宋代诗人王安石写过的一首辞旧迎新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乙)所谓屠苏,有几种解释,但在唐代韩谔《岁华纪丽》中有“进屠苏”注,格外引人入胜:屠苏是一间草庵,住着一位名医,岁末之夜他将草药包好置于井水中,再让人们取水兑酒,全家喝下避免瘟疫。
今天,人们是多么期盼身边有这样家居茅舍、心系百姓的朴素名医。实际上,就在我们遭遇的这场长达三年的疫情期间,(丙)有多少“大白”辛苦劳累在第一线,舍生忘死。我们难以得知他们每个人的姓名,可我们心里明白,他们就是当代“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医者、仁者。
(丁)“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愿人们心中充盈新的美好向往,且在一路前行中,希望的花儿不断开放。
1.关于文中画横线的四句话中的标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中的冒号表示解释说明。 B.乙中的冒号应该改为句号。
C.丙中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D.丁中的句号应该放到引号外。
2.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清楚地看到为什么那些不能横渡广阔大洋的动物类群,像蛙类和陆栖哺乳类,没有在海岛上居住。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C.阿Q疑心他是和尚,但看见下面站着一排兵,两旁又站着十几个长衫人物,也有满头剃得精光像这老头子的。
D.风呼呼地刮着,天空阴森森的,像是要下雨,我有些担心那位叔叔会不会冷,那身单薄的衣服能不能抵挡住严寒。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2023·河北唐山市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舞剧《赵氏孤儿》改编自同名元杂剧,讲述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诛族之祸,唯一的骨血被托付给门客程婴。危急关头,程婴为了保全赵氏孤儿和全城婴儿的性命,牺牲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从此,程婴独自走上了一条漫长的忠义路。
厚重的题材、复杂的人物、深刻的内涵、  ①  的故事,跨越千年的时空,舞剧《赵氏孤儿》从人性视角舞尽一个小人物的  ②  。剧中程婴的饰演者胡阳,有古典舞翘楚的美誉,凭借娴熟高超的舞蹈技巧,将其所饰演的角色刻画得  ③  。从孔子到李白,从杜甫到范仲淹,再到《赵氏孤儿》中的程婴,胡阳身上的古风气质深入人心颇受舞迷喜爱。
该剧的成功还得益于主创团队的独特创意,他们在舞台上表现出凝练写意的极简风格,只用简单却浓郁的灯光和色彩,将沉痛压抑的氛围渲染得十分到位。许多巧思令人称道,比如,在屠岸贾从程婴手里夺走婴儿、残忍地把孩子摔死在冰冷的地面上时,红色的襁褓落地绽开为一团鲜艳的红绸,恰似婴儿迸溅的鲜血,极具视觉冲击力。此后,这团红绸被程婴和妻子分别抱于怀中,随着妻子的渐行渐远,它像是留下了一抹无法弥补的血痕,也像是两人命运的红线就此断裂。
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                                    
                                    
4.请用整句的形式将文中第一段的故事内容概括出来。(5分)
答:                                    
                                    
                                    
5.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比喻句的构成和表达效果。(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2023·东北三省四市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材料一 韩魏公①以元勋旧德,夷夏具瞻。熙宁初,公在成奏,平凉经略使蔡挺建议,欲城白塔,公许之,及本路兵马夫丁既兴,而虏骑亦至塞下,挺恐兵驶而事不济,且己任其罪,乃走使京师,具事势如此,及其可忧之状,请命于朝廷。朝廷惟责公以不当增修保障,致一路沟城惧于奔冲,而不知始建谋者,挺也。公亦不自辨明,洎城成,无事,公复奏挺之功,而它加奖谕焉。公镇大名,魏②之牒诉甚剧,而事无大小,公亲视之。虽在疾病不出,亦许通问请命,而就决于卧内,人或以公任劳事过多,勉其略于总劾,委于佐属,而少自便安。公曰:“两词在官,人之大事或生或死,或予或夺,至此一言而决,吾何敢略也?吾恐有所不尽,而未尝辄敢有以略也。况其可以委之人乎?”公当政府十有余年,赞辅三朝,黜陟群材,其入践台省,外总方镇,出于门下者过半矣。然其知恩感义于公者几稀,人或以此为说,公曰:“吾以至公之道荐人而不求人知以至公之道责人而不避人怨。但无愧于天地,岂复要于人心也?”熙宁中,留守北都,辽使每过境,必先戒其下曰:“此韩侍中境内,慎勿乱需索,以辱我也。”辽使与京尹书,故事,纸尾止押字,至是,悉书名,其为辽人尊畏如此。每使至其国,必问侍中安否。其后,公子忠彦奉使辽,辽主问尝使中国者曰:“国使类丞相否?”或曰:“类。”即命工图之。(节选自《宋朝事实类苑·名臣事迹》)
材料二 韩公当国时,最被司马温公激恼,然韩公包容听受,无几微见于颜面。常朝一不押班,王陶至便指为跋扈,而公亦无愠色。盖己为侍从台谏,则能攻宰相之失;己为宰相,则能受侍从台谏之攻。此正无意无我、人己一视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亦国家之美事也。
(节选自《鹤林玉露》)
[注] ①韩魏公:即韩琦,封爵魏国公。②魏:即大名。
6.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瞻”指景仰,与《项脊轩志》中“瞻顾遗迹”的“瞻”字意思相同。
B.“济”指成功,与《蜀相》中“两朝开济老臣心”的“济”字意思不相同。
C.“洎”指等到,与《六国论》中“洎牧以谗诛”的“洎”字意思相同。
D.“攻”指抨击,与《师说》中“术业有专攻”的“攻”字意思不相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魏公接受蔡挺的建议,发动本部兵马夫丁兴建城池,而敌人兵马已至边塞附近,朝廷责备韩魏公修城时机不当,他却不加分辩。
B.韩魏公病中处理事务不辍,有人建议他只统领事务,把事情交给属下处理,他认为决断生死、予夺的事不可交付他人,婉言拒绝。
C.韩魏公为相十余载,辅佐三代君主,无论入朝在台省任职,还是手握军权镇守一方,都能以无愧天地、不存私心的态度对待人才。
D.辽使写信给韩魏公,都写上自己姓名以示敬畏;宋使至辽,辽人必问候韩魏公;辽国君主仰慕韩魏公,命人依其子韩忠彦图画样貌。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魏之牒诉甚剧,而事无大小,公亲视之。(4分)
译文:                                    
                                    
(2)此韩侍中境内,慎勿乱需索,以辱我也。(4分)
译文:                                    
                                    
10.韩琦为人有“贤人君子之盛德”,请结合材料概括其具体表现。(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
[2023·安徽黄山市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①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等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②,留教视草③,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泥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 ①范倅:即范昂,滁州通判,将赴京临安。倅,副职。辛弃疾当时任滁州知州。②承明:汉代有承明庐,为朝官夜值住宿的地方。③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诰。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阕首句一“老”一“怯”,抓住词人心理描写,写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哀叹、始终不得重用的失意和悲痛心情。
B.上阕的后两句运用想象与列锦手法,强化江上品美味,家中团聚的画面感,情感从送别的悲伤转为对朋友的美好祝福。
C.上阕写景造境思路清晰,词人从酒宴饯别写到归船远行再到儿女团圆,三个场景由虚入实,层层推进、层次分明。
D.上阕运用了直抒胸臆、侧面烘托、化用典故等手法,使作品既具有质朴通俗之效,又具有含蓄蕴藉之美。
12.辛弃疾善于借送别、饮宴等社交题材来抒写胸襟。下阕先写他人,后写自身,情感富于变化,跌宕起伏。请结合下阕内容,概括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
13.[2023·山东省济南市三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师说》中开篇即从职责上将教师界定为“        ”,与后文童子之师“        ”的职责形成对比。
(2)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当我们在校园里听雨赏花时,会联想到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        ,        ”。
(3)梦是古诗词常见的意象,或写梦中景梦中事,或忆梦中人梦中情,或借梦抒情,如“        ,        ”。练习19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
一、[2024·原创题]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种质资源,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人类未来。作为绝大多数物种重大研究成果基础和未来科技较量必争之地的种质资源是物种遗传信息的一种载体。青藏高原,这片国际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拥有我国最大的生物基因库,但由于高寒艰险、环境恶劣,植物学家很少涉足,物种数量被严重低估。即使在全世界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中,也没有中国西藏地区植物的影子。
作为一名生物学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决定行动起来。
在世界屋脊采集种子的艰苦,非亲历难以想象。每一种植物的样本数量要达到5000粒,濒危物种样本一般需要500粒。为了保证植物遗传信息独立,每个样本之间的距离不能少于50公里,同时在整个西藏境内,任何一个物种的样本不能超过5个群体……于是,在广袤的高原上,钟扬有时一天要奔波800公里。早上五六点出发,晚上八九点钟到达宿营点,之后还需要连续几个小时整理标本,一天睡3个小时是常态。并不是说去过西藏很多次,高原反应就不存在了。事实上,高原反应有10多种,钟扬每次进藏都会遭遇几种。他曾连续十几天腹泻,却坚持野外采样。藏族同事给他起了个别名——钟大胆。因为不管山多高、水多凉,不管多么危险、多么困难,只要对研究有帮助,他就一往无前。
1.文中画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答: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数字,请分析其特点及表达效果。(4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赛里木湖正南,即果子沟。车到果子沟,雨停了。我们来得不是时候,没有看到满山密雪一样的林檎的繁花,  ①  。
吉普车在山顶的公路上慢行着,公路一侧的下面是重重复复的山头和深浅不一的山谷。  ②  ,但绿得不一样。浅黄的、浅绿的、深绿的。每一个山头和山谷多是一种绿法。大抵越是低处,颜色越浅;越往上,越深。新雨初晴,日色斜照,细草丰茸,光泽柔和,在深深浅浅的绿山绿谷中,星星点点地散牧着白羊、黄犊、枣红的马,十分悠闲安静。迎面陡峭的高山上,密密地矗立着高大的云杉。一缕一缕白云从黑色的云杉间飞出。  ③  。我到过很多地方,从来没有觉得什么地方是仙境。到了这儿,我觉得这里该出现一个小小的仙女,穿着雪白的纱衣,披散着头发,手里拿一根细长的牧羊杖,赤着脚,唱着歌,歌声悠远,回绕在山谷之间……
从伊犁返回乌鲁木齐,重过果子沟。果子沟不是来时那样了。草、树、山,都有点发干,没有了那点灵气。我不复再觉得这是一个仙境了。旅游,也要碰运气。我们在大风雨中过赛里木,雨后看果子沟,皆是(    )的事。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                                    
                                    
4.文中加点的两个重叠形式,和“重复的”“深浅的”相比,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4分)
答:                                    
                                    
5.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B.可遇而不可求
C.秤杆子离不开秤砣 D.船到桥头自然直
二、现代文阅读Ⅰ
[202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5月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地名是文化的载体之一,中国文化对越南的巨大影响也深刻地体现在越南的地名上。举凡越南历史上的国名、政区通名、地名渊源解释、地名别名等,无不受到中国文化的辐射。越南是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南邻,位于印度支那半岛东部。其北部的莱州、老街、河江、高平、谅山、广宁诸省与中国的云南、广西接界。历史上的越南长期臣服于中国,嘉庆八年(1803),清朝册封阮朝创立者阮福映为“越南国王”。《嘉庆重修一统志》中记载:“先是,阮福映表请以‘南越’二字锡封。上谕大学士等曰:‘南越’之名,所包甚广。考之前史,今广东、广西地亦在其内。阮福映即有安南,亦不过交趾故地,何得遽称‘南越’?该国先有越裳旧地,后有安南全壤。天朝褒赐国号,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于下,表其新赐藩封;且在百越之南,著于《时宪书》内,将‘安南’改为‘越南’。”“越南”之名一直沿用至今。拉丁化的国名Vietnam,亦为此意。
秦朝立国之后,秦始皇不满足于现有七国旧土的疆域模式,在向北开拓匈奴领地的同时向南发展,派大军越过南方五岭占据了今天的闽粤桂等地。被新纳入中央王朝管辖的领土中,就包括了今天的越南北部地区(骆越)。当年的象郡是管理这块越北地区的上级单位,从行政上确立了中央王朝对越南北部的管辖权,来自秦和被征服六国的军民开始进入封闭的南方山区,找到了立足点,汉地文化就此传入。秦朝末年,历经长者赵佗在纷乱时期的暂时自立,但其本属秦国旧臣。百越诸地在各代南越王期间仍然吸收着中原文化,尤其是文字官制等高级行政工具得到了普及。当然,此时这里的中原文化已经有所本土化,和越文化逐渐融合。同时,南越领土也在不断地扩张。至汉武帝平定南越国之时,其领土已扩展至越南中部。经魏晋乱世,至唐王朝,因红河流域的大规模开发活动,其发达程度甚至比肩当时的珠江流域。但是随着唐末战乱,各节度使的自立,越南中北部逐渐脱离中原王朝控制,至北宋时期,已经事实上独立。虽然明朝初期一度恢复对越南北部的统治,但旋即丧失。虽然越北政治体系在事实上脱离了中央王朝,但是在文化体系发展方面,越南仍在进行汉文化的本土化继承。最典型的代表则是越南在东南亚设置的一套“小中华体系”,在朝贡天朝的同时要求其他国家来朝贡自己。
而在具体的地名上,越南借鉴中国的程度也不浅。值得一说的是安阳王[注]。“安阳”一词相传是古蜀国王子的称号,与中国的河南安阳并无什么关系,其名称来由的一种说法为越南境内的卡露河,因王城居其北侧,按照汉字文化圈的命名习惯,将其命名为安阳。也许是由于迁都的原因,越南有两处存有安阳王相关的遗址,一处是永福省麋泠县光明社,另一处是河内市东英县古螺社,后者在此建有安阳王庙。而越南境内的各种安阳地名,如永福省立石县安阳社、海防市黎真郡安阳坊、安海县安阳镇,足以见得“安阳”一词对越南的深远影响。“山南水北谓之阳”的命名规律,正是汉文化的常见遗存,对古越人便已经起作用了。中原王朝南下以后,在越南置郡县,留下了一些和我国目前行政区划名称“撞车”的名字。比如北宁省仙游县,与福建仙游“撞车”;太平省东兴县,则与广西东兴“撞车”。三国的孙吴政权对越南北部有着强有力的控制,并在此设置武宁县,与今天的江西武宁相同。西晋时期,设置南定县,后改为武安县,与河北武安相同。隋唐五代期间,这是中原王朝长时期大规模统治越北的最后阶段,曾设慈廉县、怀德县、新安州、安人县、武峨州等,而其中的新安州与河南新安同名。值得注意的是,唐朝的贞观年间曾设演州,至今仍留有演州县,这是越南唯一历时1200多年一直使用且基本未曾中断的地名。究其源头,有可能与河流命名法有所关联。有时越南也会出现同中原王朝一样,因避讳而进行改名的地名。这其中,有的是因为中原王朝的皇帝而改名,比如唐朝的龙渊县讳李渊之名改为龙编,又如越南自身的黎朝时期,因武宁县避庄宗黎维宁讳改为武江县。
上述提到的这些带有中国风味的地名,大多是等级非常低的地名,在越南当地也不见得每个人都会知道。但在越南,“撞车”的高等级地名也很多。首先就得说越南的首都,在历史上李朝效仿唐朝将其首都也称为长安,黎朝也效仿明朝设立应天府,阮朝则效仿清朝设立承天府。而今天的首都河内是越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难免让人联想到古代中国的“河内”,取“黄河北岸,殷商畿内”之意,大体位于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广义的河内包括今日广袤的豫北地区,而狭义的河内则专指沁阳。越南河内一词来源很明显也是受到了汉文化的命名原则影响。但是,这一词很晚才出现,中国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几年,越南阮朝的明命帝以该地为陪都,因“城市环抱于红河大堤之内”,遂称为河内,并沿用至今。另一个则是太原。在中国,太原是山西省会城市,而在越南,不仅有太原市,还有太原省。中国的太原因太原盆地的“大原”而得名,而越南的太原则是在宋辽之时的李朝建立之时初次得名。除了像河内、太原、重庆这些地名与之“撞脸”外,还有其他知名地名也与中国“撞脸”,比如越南的河南省、山西市、西宁市、高平省、兴安省、平顺省等,都和中国有一些渊源。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名大多是因为与中国地名的命名方式结构性相似,才会充满浓郁中国风味乃至“撞脸”,并非完全的拿来主义,很少直接使用中国固有的地名进行复制。而且这些地名大多集中出现在红河流域附近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地区;而在南部地区,由于历史上与中原王朝无太多的交集,仍然是一堆堆带有南岛语系纯正越南风味的地名,比如邦美蜀、芽庄、波来古、巴地头顿等。(摘编自地球知识局、中国社会出版社《东南亚,一个复杂的世界》)
[注] 安阳王本名蜀泮或开明泮,原是古蜀国的王子,在秦国于公元前316年灭古蜀之后,辗转到达越南北部,建立瓯雒国,自称为安阳王,建都于古螺。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中华体系”指在朝贡中原王朝的同时也要求其他国家朝贡自己。
B.“安阳”一词既是古蜀国王子的称号,也是王城北侧河流的名字。
C.“河内”作为越南城市名,其命名明显受到汉文化命名原则的影响。
D.“拿来主义”的“拿来”体现在对中国固有地名不加改动的机械复制。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于地缘关联与中华文化的辐射作用,越南历史上的国名、政区通名、地区别名等各类地名均在不同方面烙下了汉文化的印记。
B.明朝初期之后,虽然越南北部在政治体系方面已经脱离了中央的实际控制,但是在文化体系发展方面始终未中断对汉文化的本土化承袭。
C.越南有时也会出现与中原王朝一样因避讳而进行地名改动的情况,有的原因是为避中原王朝的皇帝名讳,比如龙渊县讳唐朝李渊之名。
D.越南的高等级地名与中国地名“撞脸”的现象更多,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名与中国地名的命名方式在结构方面高度相似,并非直接使用固有的中国地名。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秦国的“象郡”是管理越南北部地区的上级单位,从行政上确立了对越南北部地区的管辖权,中原军民进入带来了汉地文化。
B.在赵佗及各代南越王管理下的百越诸地对中原文化的营养进行了本土化继承,尤其是普及文字官制等高级行政工具。
C.追溯与河流有关的命名方法,可以以越南历史上唯一历时一千多年持续使用且基本没有中断的地名“演州县”为证。
D.如太原、重庆、河南省、山西市这些越南高等级地名与中国“撞脸”,很明显都是受到汉文化的命名原则影响。
9.根据本文说法,越南在清朝统治者赋名之前的国名是什么?清朝后来称其为“越南”的理由是什么?(4分)
答:                                    
                                    
                                    
10.本文的内容涉及两个国家、多个王朝、近两千年的历史,但行文简要不给人繁琐之感。请结合文本材料具体分析原因。(6分)
答:                                    
                                    
                                    练习20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
一、[2024·原创题]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款名为ChatGPT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火爆全网。它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长期积累。ChatGPT不仅能够写诗、写代码、写文案,甚至能独立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其出色的表现,既让人赞叹,也让人不禁担心机器将会取代工人。
其实,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并不新鲜。比如,不少网络平台使用的人工智能客服就属于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只不过很多人工智能客服机械重复的话语、“礼貌”而毫无信息增量的反馈,给人的感受实在是一言难尽。相较而言,ChatGPT能更聪明地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面对各式各样的要求,ChatGPT并未表现出捉襟见肘的窘态,反而能(    )。
ChatGPT的表现并不令人意外,但它的横空出世还是让人有点措手不及。①有人忧心忡忡,②认为人工智能迟早会替代人类现有的大部分文字工作。③但这恰恰说明,④很多文字工作不仅是思想的创新,而且是材料的堆砌。随着机器自身素材的积累,比ChatGPT更“聪明”“全能”的聊天程序,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诞生。有人泰然处之,认为与其担心人工智能会替代人类工作,不如聚焦自身思想的创新,让机器当好人类的“秘书”。文化从业者应该意识到,创新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
多家学术期刊发表声明,完全禁止或严格限制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机器人撰写学术论文。日本上智大学也发布政策,规定未经导师许可,不允许在任何作业中使用ChatGPT和其他AI聊天机器人生成的文本、程序源代码、计算结果等。2023年4月3日,东京大学在其内部网站上发布的文件指出,“报告必须由学生自己创造,不能完全借助人工智能来创造”。
1.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秤砣虽小压千斤 B.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C.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D.船到桥头自然直
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流畅自然。(3分)
答:                                    
                                    
3.请在文中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3分)
答:                                    
                                    
4.文中第3段的两种人对ChatGPT的看法态度各有不同,请任选一人做出评论。要求不超过35个字,语句简洁流畅。(5分)
答:                                    
                                    
5.学术界对ChatGPT的使用进行了禁止与限制,班上布置同学们对此现象写一篇新闻短评,请写出你的评论要点。要求不超过65个字,语言准确流畅。(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
[2023·山东济宁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文本一迷路
刘国芳
有一天,我一个人去爷爷家。爷爷住在一个叫夏村的地方,以前我去过,跟大人去的。爷爷家不是太远,我跟在大人屁股后面,走了那么十几二十几分钟,就到了。但这天,我一个人走了好久好久,也没到那个叫夏村的地方。
到后来,我迷路了,眼前的路一点也不熟,不知道走到哪儿了。记得以前我跟在大人后面,大人总让我快走,说不跟上会迷路。没想到今天真的迷路了,我吓坏了,坐在路边呜呜地哭起来。
这时三个老人走过来,问我:“你坐在这里哭什么?”我说:“我迷路了。”
他们说:“你要去哪里?”我说:“我要去爷爷家,夏村。”
三个老人笑了:“我们也去夏村,你跟我们走吧。”我不哭了,站起来跟着他们走。
三个老人年纪都很大,走得很慢。走了大概半个小时,还没到。我问他们:“爷爷,怎么还没到呢?”他们说:“快到了。”我不问了,跟着他们。
不知道走了多久,我忽然发现只有两个老人了,有一个不见了。我问两个老人说:“还有一个爷爷呢?”一个老人回答我说:“走了。”
我说:“走了,去哪儿了?”一个老人说:“去另一个世界了。”
我知道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意思,很惊讶:“好好的,那爷爷怎么就走了?”另一个老人说:“年纪这么大,随时都有可能不在这个世上了。”我不问了,跟着他们。
又走了很久,还没到,倒是又少了一个老人。我看着他问:“那个爷爷,是不是也走了?”老人点点头说:“是。”
我说:“年纪大了,随时都有可能不在这个世上了?”老人又点头说:“是。”我不再做声,跟着他。
又走了好久好久,还没到,倒是一不留神,那老人也不在跟前了。我有些害怕,到处看着,还喊:“爷爷,爷爷,你在哪?”没人回答我。
我应该想到,这个老人也走了。
剩下我一个人了,我记得我要去爷爷家,他住在一个叫夏村的地方。但现在,几个认识路的老人都不在了,没人带我去了,我又迷路了。但这回我没哭,我继续往前走,左顾右盼。
正张望时,一个孩子看见我,走过来对我说:“爷爷,你要去哪儿呀?”我说:“你喊谁爷爷?”孩子说:“喊你呀!”
我吓坏了,我不是要去找我爷爷的吗?怎么我也变成爷爷了?
(有删改)
文本二迷路
刘国芳
领导小时候住在乡下的一幢老屋里,这幢老屋五幢直进,有八、九十间房子。老屋左右相连,也是这种五幢直进的大屋子,互相之间有耳门相通。有生人走进来,半天出不去。
领导小时候当然还不是领导,他只是个孩子,老屋里的人喊他小勇。小勇有一天和几个孩子在老屋里捉迷藏,这间屋子蹿到那间屋子。忽然,小勇看见一个小女孩蹲在一个耳门里哭,小勇便过去问她说:“你在这里哭什么呀?”
小女孩说:“我迷路了,怎么也出不去。”
小勇就笑了,小勇说:“这还哭呀,我带你出去。”
说着,小勇就带着小女孩穿过几个耳门,出去了。
还有一次,一个大人也迷路了。这大人见了小勇,问:“我怎么走来走去,就是出不去呢?”
小勇又笑,小勇说:“大人也会迷路呀,我带你出去。”
也是穿过几个耳门,小勇把那个大人带了出去。
小勇大了后,就离开了老屋。再后来,小勇就当领导了。
当了领导后,再没人喊他小勇了,都喊他领导。
领导现在又到老屋来了,不是衣锦还乡,是仓皇逃来的。几个亲信都出事了,领导知道自己早晚要出事,生出逃走的想法来。老屋安全,领导于是关了手机,逃到这儿来了。
但进了老屋,领导发现老屋已今非昔比了。以前单是一幢老屋里,便住了几十户人家,老屋里到处人声鼎沸,热热闹闹。但现在,老屋衰败了,到处是倒篱烂壁。领导在老屋里走了好久,也没看到一个人。
后来,领导就看见了一个孩子。
孩子说:“叔叔,你是不是迷路了呀?”
领导说:“我没迷路,我怎么会迷路呢?”
孩子说:“迷路了也不要紧,一个人总有迷路的时候。以前有一个小女孩,迷路了,我带他出去了。还有一个大人也迷路了,也是我带他出去的。叔叔迷路了,我同样可以带你出去。”
领导看着孩子说:“你这孩子真有意思,你是住在这里吗?”
孩子说:“是。”
领导又说:“你叫什么?”
孩子说:“小勇。”
领导有些诧异,领导说:“你叫小勇?”
领导说着时,仍走着。孩子见了,说:“我看叔叔真是迷路了,你跟着我,让我带你出去。”
领导这回竟听从了孩子,跟着他走出了老屋。
没人知道领导的这次潜逃,悄无声息地,领导回去了。
几天后,领导又一次来到了老屋。他想再看一看那个叫小勇的孩子,然后去自首。
领导找了好久,穿过一个又一个耳门,也没见到那个小勇。
领导出来时,看见一个老妪在门外晒太阳,便问她说:“请问婆婆,老屋里住了个叫小勇的孩子吗?”
老妪摇头:“这老屋有二十年没住人了。”
领导就怏怏而去,但后面,老妪忽然又告诉他说:“二十多年前,老屋倒有个孩子叫小勇,听说已当了大官了,你是不是找他呀?”
领导回头看了看老妪,点点头。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本一首段写“我”一个人去夏村爷爷家,本来并不远的地方却很久没到,从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本一中反复记述“不知道走了多久”“又走了很久”“又走了好久好久”,这是为故事最后的结局作铺垫。
C.文本二中的老屋房间众多结构复杂,这些特点使得不论小孩还是大人都会在老屋中迷路具有了合理性。
D.文本二中的“领导”是个腐败官员,他预感到自己要出事,先是准备潜逃,在两次回老屋后决定去自首。
7.下列对两个文本共有的艺术特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情节简单而构思精巧,人物数量少且关系比较单纯,围绕单一的线索展开故事。
B.人物形象大都没有姓名,但不管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塑造得个性鲜明。
C.借助较大篇幅的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内容,使行文节奏张弛有度。
D.象征手法的运用丰富了作品的意蕴,使它们就像生活化的哲理寓言,耐人寻味。
8.两个文本的标题同为“迷路”,其内涵有何异同?(4分)
答:                                    
                                    
9.两个文本都包含一些违背生活常理的“荒诞”因素,请各举一例并探究其表达效果。(6分)
答:                                    
                                    练习11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
1.答案:C
解析:根据后文“大家更要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以推知,此处应选择表述众人共同努力、团结一心便可取得更好结果的俗语。
2.答案:④改为还有三封堪称“写作天花板的政府公开信”。
解析:成分赘余,堪称的“堪”意为“值得”,与前面的“值得”重,故删去“值得”。
3.答案:示例一:一个个淄博人体现出淄博这座城市的美好
示例二:一句句质朴话汇聚出淄博这座城市的实在
示例三:一件件敞亮事展现出淄博这座城市的率真
解析:从前文的事例和对“微镜头”的表述可以判断出淄博市民的言行举止体现了淄博这座城市的整体风貌,因此可以从淄博市民的真善美品质与言行等角度进行仿写。仿写句子时要注意句式保持一致、短语类型保持一致、修辞手法保持一致、字数基本保持一致。
4.答案:示例一:热情比炉火更炽热,真诚比烤串更实诚,我看到一群热情好客、朴实真诚的淄博人。
示例二:既宣传淄博,又宣传山东,我看到一个利益共享、格局立显的淄博。
示例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看到一个热情好客、文化底蕴深厚的东平。
解析:拟写评论,前提是要读懂内容。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封信重在突出淄博人的热情好客、真诚实在;第二封信重在突出淄博市的大局意识、格局情怀;第三封信重在突出东平县的热情好客、深厚的文化底蕴。其次,我们要认真审题,题干明确要求对“淄博人、淄博市、东平县的整体形象”做出评论,只有立足上述内容,点评才有针对性。最后,要注意落实语言简明的要求,言简意赅,干净利落,不要超过限定字数。
5.答案:示例一:泰山位于泰安市,被称为“五岳之尊”,是历代帝王封禅之地。泰山共六千多级台阶,最高峰玉皇顶,有迎旭亭、河亭等景点。这里四季风景如画,春看山花,夏览奇松,秋赏云霞,冬观日出,正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示例二:孔庙位于曲阜市,是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又称“夫子庙”。孔庙不仅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它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任,体现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示例三:水泊梁山位于梁山县,因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得名。这里是林冲、宋江、鲁智深等人聚集之地。一曲忠义之歌,传唱了近千年;一腔豪侠之情,激励了数代人。水泊梁山正是以其底蕴深厚的水浒文化和内涵丰富的历史承载而闻名天下。
解析:解答本题可以联系《登泰山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等课文内容,调动文学文化常识积累。注意拟写景点介绍时,要突出该地的特色,也可引用诗句等来增加文采。
6.答案:C
解析:C项“意在表明”错误,二者都是伊索的观点,二者之间没有目的关系,选项无中生有。故选C。
7.答案:D
解析:D项“凸显散文文体特征”错误,散文中会出现“整句”,但“整句”并不是散文文体的特征,散文的文体特征是“形散神聚”。故选D。
8.答案:①用灵魂和筋肉直面世界;②坚定无畏无惧、自信自尊、踏实明净的人生态度;③在正直前提下保持良好与融洽的人际关系。
解析:答题注意明确题干“如何做人才能不累”的要求,然后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然后归纳整理即可。此题重点注意文中的句子“真正的做人其实是灵魂和筋肉直面世界的一种冶炼,是它们历经了无数喜乐哀伤、疲累苦痛之后收获的一种无畏无惧、自信自尊、踏实明净的人生态度”“真正的做人当然还包括在正直前提下人际关系的良好与融洽”。
9.答案:①文章讨论的是生活经常困扰人们的话题。文章讨论的关于“舌头”和“做人”的话题,来自生活实际,最后的结论又指导人们生活实践;②围绕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说理。文章大量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相关“舌头”和“做人”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③文章话题的引出富有生活气息。文章开头由生活中“旅游”的事情以及“旅游”中和狗拍照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件引出话题。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文章风格的能力。题干中给出分析的重点“文章富有生活气息”,答题时注意从文章涉及到的“生活”入手加以分析,此题可从文章探讨的话题、话题的引出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等加以分析。答题时注意先概说,然后用文中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
练习12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
1.答案:①引用诗句,佐证文中“当我们在不同位置观望山峰时,对其高度会有不同的视觉感受”的观点。②引用诗句,使文章富有文采,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答案:①就会觉得山峰很高 ②怎样测量山峰的高度呢 ③水准测量进度慢
3.答案:“当然”说明刷子李有绝活的名声流传非常广。“果然”照应前文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的传闻,说明传言非虚。
4.答案:“匀匀实实”比“匀实”语意更重,更能突出刷子李刷浆刷得均匀,说明其技艺之高超。
5.答案:①“高招”后的分号改为逗号;⑥“水乳交融”改为“天衣无缝”;⑦“非常雪白”改为“雪白”或“非常白”
解析:①句是两个句子之间的停顿,而且句子内部没有使用逗号,所以应用逗号。⑥句中,“水乳交融”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用在句中不符合语境,应改为“天衣无缝”等成语。⑦句中,“非常雪白”语意重复。
6.答案:BDF
解析:第一个分句,“诈伪之道”是后文中三个分句的主语,需要短暂停顿,其后要断句;第二个分句,“虽今偷可”与“后将无复”中,通过“今”与“后”可知,这两句为对称结构,应在“后”前进行停顿;第三个分句,“非长术也”为否定判断句,其主语为前文的“诈伪之道”,应在“非”前断开。在BDF三处断句。
7.答案:C
解析:C项“含义相同”说法错误,“失其所与”的“与”解释为“结交”。A项正确,“仁者播其惠”的“惠”解释为“恩惠”。B项正确。D项正确,“及凯旋而纳之”的“纳”解释为“收藏”。
8.答案:B
解析:B项“没有人主持祭祀安定国家”说法错误,依据原文“亡人苟入扫宗庙定社稷”可知,“亡人”应为“逃亡的人”,指公子夷吾,而不是“没有人”的意思。
9.答案:(1)时机不可放过,国丧的时间不会太久,希望公子考虑这件事情!
(2)面对危难时采用诈术,足以击退敌军;返回后却尊崇贤人,足以回报贤人的德行。
解析:(1)“时不可失”,时机不可放过;“丧不可久”,国丧的时间不会太久;“图”,考虑。(2)“临”,面对;“却”,使……退却,击退;“反”,同“返”,返回;“报”,回报。
10.答案:善于纳谏;遵循仁义之道;有孝心;不受眼前利益诱惑(目光长远);赏罚得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依据材料一“重耳告舅犯……公子重耳出见使者曰……”可知,晋文公听从了舅犯的建议,说明他善于纳谏;依据材料一“吾与公子重耳,重耳仁”可知,晋文公遵循仁义之道;依据材料一“重耳身亡……又何敢有他志以辱君义”可知,重耳并没有趁着父亲刚刚去世,在国丧之时夺去君位,说明晋文公有孝心;依据材料一的内容可知,重耳接受了舅犯“亡人无亲,信仁以为亲。父死在堂而求利,人孰仁我”的建议,选择先树立自己诚信仁德的形象,说明晋文公不受眼前利益诱惑,目光长远;依据材料二“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上”可知,晋文公赏罚得当。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秦穆公派公子絷去狄国吊慰公子重耳,说:“我的国君派我来慰问你的逃亡之忧,以及丧亲之痛。我听说,得到国家常常在国丧的时候,失掉国家也常常在国丧的关头。时机不可放过,国丧的时间不会太久,希望公子考虑这件事情!”重耳把他的话告诉舅舅子犯。子犯说:“不可以。逃亡在外的人没人亲近,只有诚信仁德,才能得到人们的亲近,父亲刚死,灵柩还停在堂上就图利,谁会认为我们仁德?”于是公子重耳出来见公子絷说:“承蒙你来吊慰逃亡之人,又负有帮助我回国的使命。但我重耳是流亡在外之人,父亲死了都不能得到哭丧的位置,又怎么敢有其他想法以玷辱你的义举呢?”说完拜了两拜而不磕头,然后站起来哭泣,退下后也不再私下回访公子絷。
公子絷离开狄国,到梁国吊慰公子夷吾,像吊慰公子重耳那样。夷吾对冀芮说:“秦国要帮助我了!”冀芮说:“公子努力吧。逃亡在外的人无所谓洁身自好,洁身自好则办不成大事。应该用厚重的礼物去酬谢帮助你的人的恩德,不要吝惜钱财!”于是公子夷吾出来见公子絷,拜了两拜,站起来不哭泣,退下后又私下访问公子絷说:“中大夫里克已支持我做国君了,我命令把汾阳一带的百万亩田地赐给他。丕郑也已支持我做国君了,我命令把负蔡一带的七十万亩田地赐给他。我如能回国洒扫宗庙,安定社稷,我将奉上黄河以西的五座城邑,另外送上黄金八百两、白玉制作的装饰品六双,不敢用来报答公子,请赏给左右的随从。”
公子絷回到秦国,向秦穆公复命。穆公说:“我支持公子重耳,重耳仁德。”公子絷说:“国君的话错了。您如果辅立晋君是为了成全晋国让他承载下去,那么立一个仁德的公子未尝不可。您如果辅立晋君是为了在天下成就秦国的威名,就不如立一个不仁德的公子以扰乱晋国,并且可以进退自如地驾驭它。”因此就先立公子夷吾为晋国国君,这就是晋惠公。
材料二 晋文公将与楚国交战,晋文公召来咎犯问他:“敌众我寡,这个仗该怎样打?”咎犯说:“我听说,礼仪繁杂的国家,对于礼仪从不觉得满足;经常打仗的国家,对于诡诈之术也不会感到满足。您用诈术作战就行。”于是召集雍季问他,雍季说:“竭泽而渔,怎么会没有收获呢?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焚林打猎,怎么不能收获猎物呢?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可猎了。欺诈虚伪的办法,虽然可以取得一时的胜利,以后就不可再用了,不是长久之道。”晋文公采用咎犯的计谋,在城濮打败了楚国人。回来进行赏赐,给予雍季上等赏赐。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面对危难时采用诈术,足以击退敌军;返回后却尊崇贤人,足以回报贤人的德行。晋文公虽然不能始终如一(用德行来要求自己),却也足以称霸啊!”
11.答案:C
解析:C项“词人想到北伐中原、收复失地的愿望无法实现,不禁涌上悲观情绪,想着过上‘骑黄鹤’而逍遥世外、逃避现实的生活”错。最后三句是词人乐观地想象北伐中原、收复失地胜利归来后的欢乐景象:骑着黄鹤“再续汉阳游”,那种快乐,恐怕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
12.答案:①对比。将眼前所见荒草烟波战火纷飞、百姓流离的悲惨景象与昔日花团锦簇、绿柳成荫、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进行对比。②虚实结合。眼前所见悲惨景象是实写,回忆往昔繁华景象和设想胜利归来的美好景象是虚写。③用典。化用了《汉书·终军传》中终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的典故。④设问。下片开头“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自问自答,描写了山河飘摇、将士战死、百姓流离、哀鸿遍野的悲惨景象。(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上片起首的“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三句,词人写登上黄鹤楼所望之景:在一片荒烟笼罩之下,仿佛有很多的城郭。接下来的“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三句,是词人由眼前所见之景联想起了昔日汴京宫苑的繁华:花团锦簇遮住了视线,柳树成荫掩护着城墙,楼阁尽是雕龙砌凤。紧接着“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二句,续写昔日之景,说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尽是一派宫女成群、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这几句将眼前所见荒草烟波战火纷飞、百姓流离的悲惨景象与昔日花团锦簇、绿柳成荫、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进行对比。②“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写登上黄鹤楼所望之景,是眼前所见实景;“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是回忆往昔繁华景象;“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是设想胜利归来的美好景象是虚写。③“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根据注释可知化用了《汉书·终军传》中终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的典故,表达词人渴望收复国土的慷慨悲情。④下片开头“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词人自问自答,说如今士兵已经血洒战场,浸染刀锋;如今百姓已经尸横遍野,填满了沟壑。两问两答,描写了山河飘摇、将士战死、百姓流离、哀鸿遍野的悲惨景象。
13.答案:(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2)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 (3)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练习13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
1.答案:A要了解智能织物 B具有抗恶劣环境性能
解析:A结合上句“当前,随着人们对高科技产品兴趣和体验感的提高,智能织物的浪潮已经从学术界蔓延至商业市场。智能织物,本质上是一种可穿戴设备”可知,讲的是智能织物,再结合下句“先要对可穿戴设备有一定的了解”可知,说明想要对智能织物了解,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要了解智能织物”。B结合上句“与传统电子产品相比,智能织物使用的环境恶劣。衣物可能要被弯曲、扭褶、重压、磨损等,而且会遭受日晒雨淋”可知,智能织物使用的环境恶劣,所以要保证其稳定性,就需要其具有抗恶劣环境性能,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具有抗恶劣环境性能”。
2.答案:①:智能织物通过追求与普通衣物的形态一致
⑤:从而增强(或提高)了可穿戴性
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纤维、织物密切结合
解析:语句①,语序不当,“通过”语序不当,应放在“智能织物”后面;语句⑤,搭配不当,“促进了可穿戴性”搭配不当,把“促进”改为“增强(或提高)”;语句⑦,介词使用不当,“使”使用不当,应改为“与……结合”。
3.答案:四个逗号将“出发”“沿”“至”“绕”“爬”五个动作分隔开来,叙述完每个动作后进行停顿,写出汗水不停地流淌,突出了劳作的艰辛。
4.答案:①采用“像父亲一样”的相同句式,形成排比,句式整齐,增强了气势;②写出了我像父亲一样在土地上劳动,突出了父亲对我影响之大,强化了情感。
5.答案:①使语句整齐匀称,给人以循环往复的美感,增强表现力;②“缩回,又伸展。伸展,再缩回”形象地展示了下地时的动作,真实再现了“我”在下地时试探、迟疑的心理。(或:“我把铁耙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表现了“我”不停劳作、又享受劳作的情形。)
6.答案:B
解析:“目前人类在两极地区都已发现……”错误,由材料第3段“目前,人类已经在南极发现220多种矿产,包括煤、铁、铜、铅、锌、铝、金、银、石墨、金刚石和石油等”可知,应是在南极发现这些矿产,而不是在两极地区都发现。
7.答案:C
解析:A项“人类活动对两极地区生态环境未产生任何影响”错误,由材料第4段“微塑料在两极冰雪中的发现,意味着人类活动已经对两极地区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可知,活动已经对两极地区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不是未产生任何影响。B项“为了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致力……”错误,由材料第5段“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极地独立开展科考工作并建立科考站、持续进行科学观测的国家之一,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知,选项因果关系错误,强加因果。D项“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在南极和北极都获取了深度3000米以上的冰芯”错误,由材料第9段“有的国家已在南极和北极都获取了深度3000米以上的冰芯用于气候变化研究,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2022年,我国也成功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同时段获取冰芯样品,以期破解气候环境变化的密码”可知,已在南极和北极都获取了深度3000米以上的冰芯的国家不包括我国。
8.答案:C
解析:A项“因为……所以……”强加因果,且对极地工作越来越重要的原因概括不全。原文相关内容有“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两极冰盖的快速融化对野生动物自然栖息地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气候变化速率超过野生动物适应新气候条件或迁徙的速率,物种将面临灭绝。冰盖的快速消融不仅给野生动植物带来威胁,还会造成全球气候改变,给人类带来严峻挑战。此外,微塑料在两极冰雪中的发现,意味着人类活动已经对两极地区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全球人口突破80亿大关,人类活动对两极地区的影响必然越来越大,极地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性尤为凸显”,可见极地工作越来越重要的原因有很多。B项“可见我国对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北极”错误,建成科考站的个数不能说明重视的程度,且文中也无比较哪个更重要。选项无中生有。D项“在这张地形图上详细标注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错误,材料第8段“目前,我国极地科考调查了南北极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演变,研究了南北极地质背景,绘制了南极内部陆地第一张地形图,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可知,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不是“详细标注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选项曲解文意。
9.答案:①极地是生物的基因库和自然资源储备地,也是气候环境演变的航向标,还是科学的殿堂、创新的源泉。②当下,全球变暖、人类活动强度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对两极地区的影响越来越大,极地生态环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③极地科考彰显综合国力,极地科考的研究成果还能为我国社会发展、维护海洋权益等提供科学依据。
10.答案:①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持续深入地开展极地科考,离不开强大国力的支撑。②加快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我国的科研能力。③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利用其他国家的科研技术和成果。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氛围。
练习14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
1.答案:①“自从”放在最前;②“建筑物”放在“升级变革之旅”之前。
解析:画线句语病有:“升级变革之旅自从……,‘绿色’就……”结构混乱,造成前一句没有说完,就换了主语,把“自从”放在最前;“一场建筑物以人为本的升级变革之旅”语序不当,“建筑物”放在“升级变革之旅”之前。
2.答案:旧城改造不仅让“绿色”进入老城区,也让绿色建筑的意识深入人心。
解析:这段材料主要围绕北京西城大栅栏,茶儿胡同旧城改造展开,主要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绿色”就开始进入老城区,二是绿色建筑的意识深入人心。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关联词语可以用“不仅……也”,注意协调递进分句的语序,“绿色建筑的意识深入人心”层次更深,应放在递进分句的后句。
3.答案:①风靡一时 ②无所适从 ③望其项背
解析:①处,根据空后句“得到许多人的疯狂追捧”可知,这里是指当下,线上线下的心灵成长课程非常盛行,所以可用“风靡一时”。风靡一时: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②处,根据空后句“总是在两种矛盾的情绪中摇摆”可知,这里是指普通人在社会对于积极心态的推崇方面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所以可用“无所适从”。无所适从:形容不知怎么办才好。③处,根据空前句“那些成功人士拥有完美无缺的内心,似乎永远不会被负面情绪侵蚀”可知,这里指普通人很难有成功人士的内心,所以可用“望其项背”。望其项背:指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但通常与“难以”相搭配,表示与“望”的对象有一定差距。
4.答案:束缚身心满足他人的“心态好”,并不是真平和;精心装扮呈现于他人眼中的淡定,也不是真淡定;自我暗示虚造的幸福感,更不是真幸福。
解析:根据原句中的两个分号可知原句可改为三个分句,首先分别找出三个分句的中心词,分别是心态好、淡定、幸福感,然后提取句子主干,可知分别是“心态好”,不是真平和;淡定,不是真淡定;幸福感,不是真幸福。接着找主语的修饰语,根据“束缚身心,满足他人,这种‘心态好’并不是真平和”可知,“心态好”的修饰语是“束缚身心满足他人”;根据“真淡定也不过是精心装扮只为呈现于他人眼中的淡定”可知“淡定”的修饰语是“精心装扮呈现于他人眼中”;根据“自我暗示虚造的幸福感,更不是真正的幸福”可知“幸福感”的修饰语是“自我暗示虚造”,据此分析整理成通顺的句子,即可得出答案。
5.答案:例:一场感冒,接受随之而来的打喷嚏、鼻塞甚至高烧,并且相信最终一切都会好起来。
解析:首先分析仿写句子的修辞,“别再试图把负面情绪看成一块丑陋的胎记”可知,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负面情绪”比喻成“丑陋的胎记”,所以仿句也要用比喻的修辞,根据前文的“别再试图”和下文的“不妨将它”可知,仿句是说“负面情绪”终究会过去,所以仿句要把“负面情绪”比喻成一个只是暂时拥有,终究可以过去的事物,比如可以将它比喻成“一次感冒”,根据前句的“千方百计去遮掩、去忽略”可知,仿句是应接受感冒的“打喷嚏、鼻塞甚至高烧”,根据前句的“甚至感到自卑或自责”可知,仿句应是“相信最终一切都会好起来”。
6.答案:D
解析:“补叙”错误。文章整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是顺叙,而“刘兰的身世经历”是在文中插入叙述,属于插叙。
7.答案:B
解析:“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错,香雪不是战争年代人物。
8.答案:①要求进步,积极进取。部队动员小看护,刘兰不顾婆婆阻拦坚决参加,投身抗日洪流中,在斗争中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②任劳任怨,尽职尽责。(或:顽强坚韧,勇于担当。)在反“扫荡”的转移中一路搀扶负伤的“我”,并跟我一同到高山上的村庄养伤,悉心照料,没有一句怨言。在组织上两次把我转移时,刘兰在荒凉、凄冷、恶劣的环境里不畏艰险,迎难而上。③传播文化,引领新风。(或:帮助他人,改变生活;热心助人,与人为善。)虽然有过悲惨的童养媳的人生经历,但她依然主动热心帮助老四等村庄中的青年妇女,给她们讲卫生课,改变她们的生活习惯,给她们的后代造福。(答出两点即可)
9.答案:示例一:我认为《看护》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
①人物形象的“诗意美”。小说塑造了以刘兰为代表的在艰苦环境中热爱学习,追求进步、不畏困难的女性群体形象,表现百姓对抗日战争的坚定支持以及对幸福安宁生活的向往,充满乐观主义精神,表现人情美、人性美。②小说情节简单,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也没有正面叙写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不追求情节的波澜起伏、扣人心弦。③小说内容情感的“诗意美”。虽是抗战题材的作品,但是不着意写残酷的战争场面,也不着意表现人物的苦难与心灵的重负,而是着意表现农村女性的成长,刻画他们的精神面貌,发掘他们内在的灵魂美、情操美。④小说景物的“诗意美”。小说中“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等景物描写情景交融,意境灵动,富于想象力,充满诗情画意,富有浪漫气息,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这一点也可以从“人物语言”角度来回答,具体如下:④小说语言的“诗意美”。小说语言清新隽永,鲜活优美、凝练简洁。虽然环境恶劣,但几段景物描写的语言使小说具有诗情画意,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如“宽大清澈的河流在山下转来转去,有时还能照见我们的影子。山上两旁都是枣树,正是枣熟枣掉的时候,满路上都是渍出蜜汁来的熟透的红枣”“在苍茫的夜色里看到了山顶的村庄,有片起伏的成熟的莜麦,像流动的水银”。)⑤小说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讲述故事、塑造人物,没有刻意雕镂,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画面,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示例二:我认为本篇小说不具有诗化小说的特征。①本篇小说多次描写环境的恶劣,浪漫气息不浓。如环境“坡高水急,道狭村稀,转半天,看不见一个村庄,遇不见一个行人,听不见一声鸡叫”。②本篇小说多处描写战争的紧张和抗日的艰难,反映了抗战的现实。如几次写到情况紧急,女孩带着伤员在山中跋涉的艰难。③本篇小说有较为激烈的矛盾冲突。如开篇写“日寇对晋察冀扫荡了三个月”及“队伍渐渐拉散”“敌人的飞机扫射着河滩和岩石,扫伤了我的左脚”等。
练习15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
1.答案:①他潜心研究机械臂 ②但收获甚微 ③但机械臂成功采集了月壤
解析:①语境应该是说他这十年在干什么,根据他的职务“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机械臂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以及后文的“机械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机械臂对精度要求较高”等可知,他应该是在研究机械臂。可填:他潜心研究机械臂。②由后文“最终,只能靠自己编写几千行程序代码”可推知,前面“查阅、调研了多个国外型号”没有什么收获。可填:但收获甚微。③由后文“深钻、浅钻、铲土、挖土、夹土,约1.7公斤的‘月宫特产’被封装带回”可知,虽然时间短,但机械臂还是成功完成了采集月壤的任务。可填:但机械臂成功采集了月壤。
2.答案:①科研要瞄准国家所需。②科研要不断探索。③青春当付出。
解析:本题要注意标题中的“青春接力人”及“三个评论角度”的答题要求。首先分析梁常春的事迹,由第1段“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设计的难点在于精准控制机械臂末端的位置”可知,机械臂对于完成采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它的难点在于精准控制机械臂末端的位置;由第2段可知,梁常春“靠自己编写几千行程序代码……容器高精度转移难题”。由此可拟写评论角度一:科研要瞄准国家所需。由第2段梁常春的科研过程“先后查阅、调研了多个国外型号”“最终,只能靠自己编写几千行程序代码……攻克高精度视觉伺服容器抓取与转移技术”“为了测试机械臂的可靠性……为所有能想到的故障作出预案”可知,他不断探索,和同事们一起不断试验,最终保证了任务圆满完成。由此可拟写评论角度二:科研要不断探索。由题干中的“青春接力人”可知,梁常春是青年的优秀代表,而他在科研中不怕困难,积极进取,刻苦钻研,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由此可拟写评论角度三:青春当付出。
3.答案:虽然她在“元宵节猜灯谜”和“中秋赏月”情节中没有出场,但这些情节也都预示着重要的事情即将发生,并以“谶语”的形式关联贾府未来的命运。
解析: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特点可知,由“并”字连接的两个句子可独立成句;然后将“她没有出场的”这个定语抽取出来,表达成她在……没有出场,即她在“元宵节猜灯谜”和“中秋赏月”情节中没有出场;这样“‘元宵节猜灯谜’和‘中秋赏月’情节也都预示着重要的事件即将发生”需要改写成:这些情节也都预示着重要的事情即将发生;这两个句子再用“虽然……但是”连接;加上第三个句子:并以“谶语”的形式关联贾府未来的命运。
4.答案:节日的喜庆气氛与家族、个人的悲剧命运相互作用,形成了戏剧性的张力,丰富了《红楼梦》的美学意蕴。
解析:原句语病有:“通过”介词开头淹没主语,可删掉“通过”;“提升……意蕴”搭配不当,改为“丰富……意蕴”。
5.答案:①这是写贾宝玉的词,在常人眼中他不才不贤、难堪大任,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与世俗格格不入,最终出家。②这是探春的判词,探春才干出众,但偏生于贾府没落之时,且为庶出,最终免不了远嫁的悲剧。
解析:①《西江月》一词是写宝玉的,采用明贬实褒的手法,表面上是对贾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贾宝玉不假矫饰地表现自己的天性,在那样的贵族之家处处受束缚、限制,于是就要产生苦闷,就要采取种种方式宣泄。这样的贵族青年,按封建阶级“接班人”的标准要求,那是“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了。他既不能像其祖先那样“理朝廷、治风俗”,为皇帝做个贤臣良相;也不能像王熙凤那样治家理财,撑起家业的门面,所以说是“于国于家无望”了。这样一个“无能第一”“不肖无双”“于国于家无望”的人,自然难以进入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法眼,于是他就成了贵族之家的“纨袴与膏粱”的反面教材——“莫效此儿形状”。而对于人物命运的暗示,词中“贫穷难耐凄凉”一句就预示贾家败落后,贾宝玉要有一段困苦不堪的生活经历。我们都知道高鹗续写的版本中贾宝玉最后出家了。②这是写贾探春的判词。第一句“才自精明志自高”很明显是写探春之才。贾府三春之中,要数探春最为出类拔萃,无论是诗才还是管理之才,她都非常出挑。探春的悲哀在于“生于末世运偏消”,她是女儿身,且是庶出小姐,又生于贾府走下坡路之时,没有赶上好时候,所以注定一生坎坷凄凉。第三句“清明涕送江边望”,写的应是探春远嫁的场面,时节当在清明前后,这时也正是探春生日前后。古代清明,本是全家出游踏青的好时节,探春却要远嫁,一个“涕”一个“望”字写出了探春远嫁时的悲切之情。判词中预示探春命运的句子是“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表明了她远嫁的命运。
6.答案:BDE
解析:“于并州”是介宾短语,放在“李责力”后,表示“处所”,另外“遂得突厥畏威远遁”是“委任李责力于并州”的结果,“并州”后面断开;“塞垣”新的陈述对象,前面断开;“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是以“岂”引导的反问句,“岂”前面断开。在BDE三处断句。
7.答案:B
解析:A项,两句均运用借代的修辞;B项,前者指具体的长城,后者运用比喻义,指守护国家边疆的将领;C项,前者表被动,译为“被”,后者放在动词前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D项,前者是“确实”的意思,后者是“好”的意思。故选B。
8.答案:D
解析:“伊尹、吕尚却不能把握时机”错误,原文“不能为夏桀、殷辛而昌盛”,是说“伊尹、吕尚不能辅佐夏桀、殷辛而使国家昌盛”,根据文意是没有遇到好的君主,并不是“不能把握时机”。故选D。
9.答案:(1)等到李密反叛被杀,李责力为他发丧并穿上丧服,完备君臣的礼节,上表请求收葬。(2)凭借房玄龄、魏征的才智,不超过孔丘、孟轲,但能够遵从皇上庇护民众,这是遇到好的时机啊!
解析:(1)伏诛:被杀。行服:穿上丧服。备:完备。表:上表。(2)以:凭借。不逾:不超过。遭时也:判断句。
10.答案:①李责力初仕李密,归降后得到重用;②太宗认为李责力的作用超过万里长城,让他镇守并州十六年;③太宗认为李责力不抛弃李密,也不会辜负他,因此托孤,让李责力做太子詹事。
解析:答题注意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然后归纳概括即可。注意题干中的句子的含义是“选拔人才不结党,托负大业都人尽其才”,然后用材料一中李责力相关的事例概括即可。注意抓住文中的“李责力……初仕李密……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体现“选拔人才不结党”;“朕今委任李责力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改置大都督府,又以责力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责力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体现“托负大业人尽其才”。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李责力,曹州离狐人,本姓徐,起初在李密部下做左武侯大将军。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带领兵众归顺唐朝。李责力仍占有李密原来控制的十个郡。等到李密反叛被杀,李责力为他发丧并穿上丧服,完备君臣的礼节,上表请求收葬。高祖就把李密的遗体交给他。于是他大规模地预备仪仗,全军都穿上白色的丧服,将李密埋葬在黎阳山。葬礼完毕,才脱去丧服解散,朝廷上下都以为李责力真讲道义。贞观元年,李责力被任命为并州都督,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大家都说他称职,突厥对他十分畏惧。太宗对随从的大臣们说:“隋炀帝不懂得精选贤良、镇抚边境,只望远筑长城,派大批将士屯驻,来防范突厥,见识糊涂,竟到了这种地步。我如今委任李责力镇守并州,就使得突厥畏威远逃,边塞城垣安宁,岂不胜过几千里的长城吗?”后来并州改设大都督府,又任命李责力为长史,加封到英国公。他在并州镇守了十六年,召回任命为兵部尚书,兼知政事。李责力有次忽然重病,验方上说用胡须烧的灰可以治好,太宗亲身剪下自己的胡须给他和药。李责力叩头出血,哭着谢恩。太宗说:“我这是为社稷打算,不用感谢。”贞观十七年,高宗还在东宫时,调任李责力为太子詹事,追加特进的待遇,仍担任知政事。太宗又曾设宴,宴席上,太宗回头对李责力说:“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你过往能不忘李密,如今怎么会做对不起我的事情!”李责力擦着眼泪回话,把自己的手指咬出血来。不一会,李责力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地被委托信任。李责力每次行军作战,用兵筹划,临敌应变,都能做得很恰当。从贞观以来,李责力奉令讨伐突厥颉利可汗和薛延陀、高丽等,都把他们打得大败而逃。太宗曾说:“李靖、李责力二人,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比得上啊!”
材料二 史臣道:臣看文皇帝,聪明神武,得志不同一般。选择人才不偏袒同党,托负大业都人尽其才。所以屈突通、尉迟敬德,从仇敌转而倾心交结愿作心腹;马周、刘洎,从疏远的关系而终于委任他们评量人才,终于平定国家,确实是由于这些用人之道。现在我试着论述一下:石基润湿,白云兴起;虫子鸣叫,蝗虫跳跃。即使尧、舜这样的圣人,不能用梼杌、穷奇这样凶恶的人治理平定天下;伊尹、吕尚的贤能,不能辅佐残暴的君王夏桀、殷纣而使国家昌盛。君臣的良好关系,遭遇是这样难啊!以至于挖眼、剖心、抽筋、喂蛇,确实是由于遭遇的君王不同啊。凭借房玄龄、魏征的才智,不超过孔丘、孟轲,但能够遵从皇上庇护民众,这是遇到好的时机啊!
11.答案:B
解析:“如此景致反衬诗人情怀落寞”错误。“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的意思是澄碧的百花潭中,渔民们正在欢快地下网捕鱼;也许因为江流回曲,适于泊舟,那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了。两句勾画了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整个画面充满了村野之趣,传达了此时此刻诗人的闲适心情,而不是反衬诗人情怀落寞。
12.答案:①因洛阳未收复、战乱难平而悲愤;②因漂泊他乡、客居成都而思乡;③因吐蕃觊觎、成都备战而担忧。
解析:回答本题需要结合尾联逐句概括。“王师未报收东郡”可见去年洛阳失守,至今仍旧未收回,诗人悲愤不已,作者的情感可概括为:因洛阳未收复、战乱难平而悲愤。“城阙秋生画角哀”意思是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墙头传来的号角声,凄切悲凉。诗人客居蜀地,触景生情,秋风起,号角声,十分凄切悲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作者的情感可概括为:因漂泊他乡、客居成都而思乡。联系时代背景西北方面的吐蕃在虎视眈眈,此时蜀中也隐伏战乱的危机,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作者的情感可概括为:因吐蕃觊觎、成都备战而担忧。
13.答案:(1)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2)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练习16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
1.答案:①结果浪费了金钱 ②但是出现的概率很小 ③关心将来的就业前景
解析:第①空,结合下句“却未能得到想要的指导”可知,说明选择了高价咨询,高价咨询的结果是浪费了金钱,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结果浪费了金钱”。第②空,结合上文“与过去靠估分填志愿不同,现在都是先出成绩再填志愿。这种情况下,寄希望通过专业指导来实现‘院校捡漏’‘低分高录’,不能说绝对没有”可知,出成绩后再填志愿,“院校捡漏”“低分高录”不能说绝对没有,即使有也是概率很小,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但是出现的概率很小”。第③空,结合下文“比如,20世纪80年代文学风靡,90年代法学吃香,21世纪头十年经济学盛行一时,都曾吸引很多人蜂拥填报。但如果你并不喜欢这一行,那么等到热潮散去,甚至收入下降后,可能就不得不面临人到中年再更改赛道的尴尬和艰难了”可知,具体报什么专业与兴趣和将来的就业前景有关,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关心将来的就业前景”。
2.答案:③成分残缺,在学校前加“根据”。④语序不当,把“虽然”和“这些机构”互换位置。⑤成分残缺,在句尾加上“的体现(表现、标志)”。
解析:第③句,也可以说成“缺少介词”“缺少介词导致偷换主语”“偷换主语”“缺少介词导致搭配不当”等,应在学校前加“根据”;第④句,也可以说成“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主语不一致”等;前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语要放在主语前,把“虽然”和“这些机构”互换位置;第⑤句,也可以说成“缺少宾语”“缺少定语中心语”等,在句尾加上“的体现(表现、标志)”。
3.答案:B
解析:B项“‘虫豸’一词使用借代”分析错误,这里没有使用“借代”,应该是“暗喻”,把阿Q比喻成虫豸。
4.答案:①原句使用了排比,重在表现赢钱的过程;改句重在表现赢钱的结果。②原句使用顶针,表现赢钱的愉快心情;改句表达较平淡。③原句连用短句,充满明快的节奏;改句无感彩。
解析:①原句“铜钱变成鱼洋,鱼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句式整齐,结构一致,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重在表现赢钱的过程;改句“赢了一堆洋钱”重在表现赢钱的结果,不能体现赢钱的过程。②原句“铜钱变成鱼洋,鱼洋变成大洋,大洋又成了叠”使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表现阿Q赢钱的愉快心情;改句“赢了一堆洋钱”表达较平淡,不能体现人物当时的心情。③原句连用四个短句,充满明快的节奏,读来朗朗上口,给人愉快的感觉;改句“赢了一堆洋钱”则不能体现感彩。
5.答案:①破折号:转折作用,表现了阿Q拥有金钱的快乐和失去后的失落之间的巨大反差。
②冒号:总结上文,表现了阿Q反复自欺欺人最终也没掩盖住的痛苦。
解析:①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的前句“而且是他的”表现了阿Q拥有所赢金钱的快乐,破折号的后句“现在不见了”表现了阿Q失去所赢金钱后的失落,两者之间令阿Q反差巨大。可见,这里的破折号是转折作用。②冒号的作用:冒号后面的句子“他这回才有些感到失败的苦痛了”是对前文“说是算被儿子拿去了罢,总还是忽忽不乐;说自己是虫豸罢,也还是忽忽不乐”阿Q在赢钱后被打又丢钱,精神胜利法在这件事上没有效果的总结,可见,这里的冒号是对上文起总结作用,表现了阿Q反复自欺欺人最终也没掩盖住内心的痛苦。
6.答案:D
解析:D项,“局限于纯然叙事,就缺乏了‘意’”,曲解文意。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此处说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等“纯然叙事”,是说它们缺少如杜甫诗歌深刻反映“政治军事和社会现实”的层面,并没有因此说它们缺乏“意”。
7.答案:B
解析:B项,“所以他难以像白居易一样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家”,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二第2段白诗“限于客观的叙述,使人感到其中缺乏杜诗里那种深刻而炽烈的思想感情。这是现实主义的白居易和不能以现实主义来局限的杜甫的不同之点”,作者强调杜诗和白诗一样反映现实,但杜诗在此基础上还含有强烈的抒情成分,并不是说杜甫不能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家,题中因果关系不成立。
8.答案:A
解析:A项,根据材料一第1段“艺术更需要人民”,第3段“我们的文学艺术,既要反映人民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也要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等,可知材料一的观点是:艺术需要扎根人民。而A项意为孔子看轻富贵,志向清高;孟子拥有正大刚直的品性。本句强调二人的高尚情操,而非在创作中重视反映现实。B项,白居易强调文章要反映时事。C项,苏轼盛赞韩愈的文章反映现实,使八代以来的衰颓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道的宣扬,使天下人从沉溺中得到拯救。D项,由“刺贪刺虐”可知《聊斋志异》具有揭露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特色。后三项均符合材料一观点。
9.答案:①取材于革命年代,反映伟大的革命战争生活,能让人民从小说描绘的人和事中体会到战争年代的人间真情和真谛,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大爱和大道。②塑造和刻画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反映了普通人也是英雄、人民创造历史的主题,手法高超,作品充满了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先从材料一中找到对经典作品的相关要求,认识到艺术要服务人民、反映人民生活,优秀的艺术作品要创作典型人物,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才能成为经典。然后结合茹志鹃《百合花》的内容,分析其符合经典标准的地方。注意结合题干中具体情境,即“《百合花》是反映革命年代生活的小说”作答。
10.答案:①诗作反映个人命运和时代生活,反映人民的真情实感。②诗作有对于生活的执着和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热爱。③诗作质量普遍上乘,能感动不同时代的读者。(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解答本题需先明确两则材料的论述重点,然后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提炼和整合。
由上方梳理可进一步明确,在诗歌史上有崇高地位的诗人的作品,应该符合材料一中对优秀文艺作品的要求。另外,材料二中分析杜甫诗歌的特点也是一项重要的参考。由材料一第2段“文艺要服务人民,就必须积极反映人民生活”可知艺术的人民性。第4段“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强调了时代的艺术高度。由材料二第2段“杜甫个人不幸的遭遇与种种感触和国家的危机与人民的痛苦永远是胶漆般地密切结合……充溢着个人的和时代的血泪,产生巨大的感人力量”可知,杜甫诗歌创作的时代性、人民性和感染力。由材料二第6段“也就是这些诗千古传诵,感动无数后代的读者”可知,好的作品不仅能影响一个时代,还能感动后代读者。最后将两则材料的共通处进行整合即可。
练习17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
1.答案:D
解析: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饮料或花香使人感到舒适。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动人心弦:形容事物或语言激动人心,也说动人心魄。第一空所填成语应表现女主角唱得细腻,有感染力,故选“动人心弦”更合适。瑕不掩瑜:玉上的疵点掩盖不了美玉的光彩。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多于缺点。美中不足: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第二空所填成语是遗憾男人做配角没有主唱的部分,显得被动而无力,故选“美中不足”更合适。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照顾得很周到。也指不仅各方面都照顾到,而且每一个方面都处理的很得当。面面相觑: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看着,都默不出声。第三空所填成语是说《西厢记》使男女主角都可唱可演,照顾得周全,故选“面面俱到”更合适。选D。
2.答案:示例1:由于董西厢的创造,这个故事已经发展为一个巨型的说唱本了,所以必须采用五本长剧(的形式),方能够展现艺术上的完整性。
示例2:由于董西厢已经把这个故事发展为一个巨型的说唱本了,所以(作家)必须采取五本长剧(的形式),方能够展现艺术上的完整性。
解析:第一处,成分残缺。“已经把这个故事发展为一个巨型的说唱本了”缺乏主语,可去掉“已经把”或改为“由于董西厢已经把这个故事发展为一个巨型的说唱本了”。第二处,搭配不当。“采纳”与“五本长剧”不搭配,可改为“采用五本长剧(的形式)”或“采取五本长剧(的形式)”。
3.答案:①三角主唱 ②一本杂剧 ③反作用
解析:根据“而这样一个长本戏的形式,使张生、莺莺、红娘三个角色分别主唱,又丰富了剧本的内容”,可分析出第一处是指内容上的“三个角色分别主唱”,故可填“三角主唱”;根据“假如以四折一楔的一本杂剧来写也是可能的。不过,由于董西厢的创造,已经把这个故事发展为一个巨型的说唱本了,所以必须采纳五本长剧,方能够展现艺术上的完整性”,可看出实现了“一本杂剧”到“五本长剧”的转变,故第二处可填“一本杂剧”;根据“我们可以把《西厢记》的结构作为文艺理论上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一个定律的证明”,可看出图中“结构”反作用于“内容”,故第三处可填“反作用”。
4.答案:A自己拥有遗忘的能力 B记住所有的信息
解析:补写句子。A处,由“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可知,我们希望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而“其实”意味着前面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因此我们应该庆幸的是自己拥有与过目不忘相对的能力,根据后面的“因为遗忘可以……”可知,此处可填“自己拥有遗忘的能力”之类的内容。B处,此处所在的句子是在前文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前文说遗忘是有好处的,再结合横线前的“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和后文“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可知此处是说我们没必要记住所有的信息,故此处应填“记住所有的信息”之类的内容。
5.答案:语句:①;可修改为:拥有人们难以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
语句:⑥;可修改为:这导致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
语句:⑨;可修改为:但是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
解析: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和修改病句。①处“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故可将“只能”改为“难以”。⑥处,“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是这位记者拥有超强记忆力的代价,“促使”意为推动使达到一定目的,用在语境中不合适,故应将“促使”改为“导致”。⑨处,“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和“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是转折关系,故应将“虽然”改为“但是”。
6.答案:B
解析:A项“因此我迫切想得到这顶礼帽”错误,原文是先想得到礼帽,后来戴上后发现“如玉”“如绒”,前后颠倒,强加因果。C项“父辈年轻时艰辛生活的真实再现”错误,“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是夸张的说法,并非真的一根扁担上睡了三个人,而且原文也无此类描述,望文生义,无中生有。D项“是因为我的性格浸润了父亲的脾性、思想”错误,原文是“基因相承,血浓于水,繁华落尽,露了本色”,选项却说成“我的性格浸润了父亲的脾性、思想”,偷换概念,归因错误。
7.答案:D
解析:“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与父亲阴阳相隔的痛苦之情”错误。“阴阳相隔”,无中生有,文章并没有交代父亲已经去世,也并无“痛苦之情”,而是表现了对父亲的思念、感恩与牵挂之情,曲解文意。
8.答案:①礼帽代表了父亲的气派与风度,在儿时作者的心中意味着成年;礼帽吸引着我,包含着我对父亲的仰慕和对成长的向往。②扁担是父辈努力打拼的见证,是家风传承的象征;老一辈人用扁担挑起生活的重担,扁担也指引我,助我渡过困境。③从礼帽写到扁担,层层深入,由外到内呈现父亲在儿子心中的形象,使父亲形象更加鲜明,同时展现我追随父亲不断成长的过程。
9.答案:①父亲慈爱宽容,不发脾气,不打骂孩子,家庭气氛温馨和睦。②父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他讲故事教导我要宽容;对人笑颜相对,对曾经与四弟发生矛盾的小朋友好言抚慰;当我遇到苦难时,父亲写信鼓励我咬紧牙关,给我力量。③父亲重视家风传承。家中保留着曾祖父用过的扁担,它见证过父辈的成长与坚持,父亲又用“一根扁担能睡三个人”鼓励我像父辈一样不怕困难。
练习18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
1.答案:C
解析:A项甲中的冒号表提示下文;B项乙中的冒号不能改动;D项丁中的句号是完整引用,应放于引号内。选C项。
2.答案:B
解析: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像”和B项是喻词。A项表举例,C项表比较,D项表推测。
3.答案: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②忠肝义胆(赤胆忠心/赤血衷心) ③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解析:①语境说故事的特点,可填“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扣人心弦:形容事物能深深地牵动人心。②语境形容程婴救赵氏孤儿的行为,可填“忠肝义胆”“赤胆忠心”“赤血衷心”。忠肝义胆:忠心耿耿,仗义行事。赤胆忠心:形容十分忠诚。赤血衷心:忠心而诚挚。③语境说角色刻画得深刻、生动、逼真,可填“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可形容非常痛快。
4.答案:示例一:赵氏遭陷害,惨遭诛族祸;程婴受托孤,勇走忠义路。
示例二:赵氏惨遭诛族之祸,程婴勇负托孤之责。
解析:把握第一段内容,两个主体分别是赵氏和程婴,事件是赵氏被陷害而惨遭诛族之祸,把唯一的骨血托付给程婴,程婴牺牲了自己的亲生骨肉,担起责任。筛选关键词语。“赵氏”“程婴”“陷害”“诛族之祸”“托付”“牺牲”“忠义路”。据此整合为整句“赵氏……,程婴……”或“赵氏……,……;程婴……,……”形式的整句即可。
5.答案:构成:把“绽开的红色襁褓”比喻为迸溅的“鲜血”。效果:能引发读者联想,表达孩子被摔死的强烈悲情。
解析:句中本体为绽开的“红色的襁褓”,喻体为迸溅的“鲜血”,比喻词是“似”。把“绽开的红色襁褓”比喻为迸溅的“鲜血”,鲜明耀眼,形象逼真,直击人心,能引发读者联想,想象当时场景,表达孩子被摔死的强烈悲情。
6.答案:CEG
解析:“吾以至公之道荐人”,“以至公之道”作“荐”的状语,“人”作“荐”的宾语,故“人”后断开;“而”表示原因,“不求”作谓语,“人知”作宾语,其后断开;“以至公之道责人”“而不避人怨”与前句结构一致,分别单独成句。
7.答案:A
解析:A项瞻,景仰;瞻,看,这里有“回忆”的意思,意思不同。B项济,成功;济,辅助。D项攻,抨击,指责;攻,学习、研究。选A项。
8.答案:B
解析:“有人建议他只统领事务”错误,“勉其略于总劾”是说让他在统领事务的时候不要事无巨细,要简略;“婉言拒绝”表述不够准确,原文“吾恐有所不尽,而未尝辄敢有以略也。况其可以委之人乎”用反问回答,是直白地拒绝。
9.答案:(1)魏州的诉讼案件很多,而事情无论大小,韩魏公都亲自处理。
(2)这里是韩侍中管辖境内,千万不要胡乱勒索,而使我受辱。
解析:(1)“牒诉”,诉讼案件;“剧”,多;“视”,处理。(2)“此韩侍中境内”,判断句;“慎”,千万;“需索”,勒索;“辱”,使动用法,使我受辱。
10.答案:①不计前嫌,称赞他人功绩;②荐拔人才,不求知恩感义;③宽容大度,人己一视同仁。
解析:由“朝廷惟责公以不当增修保障……而它加奖谕焉”可知,韩公面对蔡挺推卸责任,自己被朝廷指责的情况,依然向朝廷称赞蔡挺的功绩,胸怀宽广,不计前嫌;由“吾以至公之道荐人……岂复要于人心也?”可知,韩公推荐了大批人才,并不求他们知道、感恩;由“盖己为侍从台谏……实贤人君子之盛德”可知,韩公担任侍从台谏,就能指责宰相的过失;担任宰相,就能接受待从台谏的指责,宽容大度,人己一视同仁。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魏国公韩琦有大功旧德,夷夏之人都景仰他。熙宁初年,韩魏公在成奏,平凉经略使蔡挺建议,想要在白塔建城,公答应了他,等到本路兵马夫丁已经准备好,敌军骑兵也到了塞下,蔡挺担心军队到来后事情不能成功,并且让自己担任罪责,于是跑到京城,详细地上奏形势如此,以及战事值得担忧的情况,向朝廷请命。朝廷只责备韩琦不应当增修城池,致使这一个地区的城池陷于奔驰的状态,却不知道最初建议谋划的是蔡挺。韩琦也不为自己辩白,等到城池建成,没有战事,韩琦又上奏蔡挺的功劳,朝廷下谕褒奖他。韩琦镇守大名,魏州的诉讼案件很多,而事情无论大小,韩魏公都亲自处理。即使生病不能出来,也允许通报消息请求命令,然后他在卧室内判决,有人认为韩琦担任的事务过多,请他不要再自己审核,将事务委托给助理官员和下属,从而让自己稍稍便利安适。韩琦说:“讼词在官府,人的大事或者生或者死,或者给予,或者夺取,我怎么敢简略呢?我担心自己做的不够,不曾敢有所简略。更何况是委托给他人呢?”韩公掌权十几年,辅佐三朝,罢黜升迁群臣,他在朝廷内管理尚书台,在朝廷外,总管藩镇,出自他门下的官吏超过了朝廷官吏的一半。然而这些人知道感念韩公恩义的很少,有人以此议论,韩公说:“我按照最公正的道来推荐人,因而不求别人知道,最公正的道责备人,而不逃避别人的怨恨。只求无愧于天地,怎么能再要求人心呢?”熙宁年间,韩公留下镇守北都,辽国的使者每每经过边境,一定先告诫他的属下说:“这里是韩侍中管辖境内,千万不要胡乱勒索,而使我受辱。”辽国的使者给京兆尹写信,按照旧例,在信纸的结尾签字,到现在,写上全名,他被辽人敬重畏惧到这种地步。每每有使者到国度,一定会询问侍中是否安康。后来,韩公的儿子韩忠彦奉命出使辽国,辽国君主曾经问中原的使者说:“前来的使者与丞相一样吗?”有人说:“相似。”就命画工画下他的画像。
材料二 韩公掌权时,最被司马温公刺激而恼怒,然而韩公包容听从接受,几乎不表现在脸色上。常朝之日一旦不领班,王陶至就指责他跋扈,而韩公也没有怨怒的神色。大概是自己担任侍从台谏,就能指责宰相的过失;自己担任宰相,就能接受侍从台谏的指责。这正是没有意念没有自我、看待别人像看待自己一样的道理,实在是贤人君子的美好品德,也是国家的美事啊。
11.答案:C
解析:“词人从酒宴饯别写到归船远行再到儿女团圆,三个场景由虚入实”说法错误,“酒宴饯别”“归船远行”是实写,“儿女团圆”之景是词人想象友人归家之后的景象。因此三个场景应是由实入虚。
12.答案:①首先词人以昂扬的笔调,想象友人得以重用的景象,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福。②接着情感转入低沉,借“故人”之问,道出借酒消愁的困境和报国无门的悲愤。③最后再次提振精神,以空弦虚射惊落秋雁表达对自己不甘沉沦,杀敌报国的渴望。
解析:本题的答题范围是下阕,答题要求是概括词人情感变化过程。下阕开始词人有意用积极精神,昂扬语调,想象友人得以重用的景象,为友人入朝壮色,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福,情感奋激昂扬。接着“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泥酒只依然”两句说倘若友人去了京城,遇到老朋友,可以告诉他们,自己仍然是借酒消愁,为酒所困,借“故人”之问,道出借酒消愁的困境和报国无门的悲愤,情感由昂扬变为低沉。最后“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两句说词人醉中张弓满月,空弦虚射,却惊落了秋雁。一个壮怀激烈、无用武之地的英雄形象通过这两句显现出来,表达词人不甘沉沦的精神以及对杀敌报国的渴望,情感再次提振。
13.答案:(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2)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3)示例: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练习19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Ⅰ
1.答案:种质资源是物种遗传信息的一种载体,是绝大多数物种重大研究成果的基础,也是未来科技较量的必争之地。
解析:先提取主干句“种质资源是物种遗传信息的一种载体”,单独成句,然后分析“作为绝大多数物种重大研究成果基础和未来科技较量必争之地的”这个定语,可以拆分为两个“谓语+宾语”句式,“是绝大多数物种重大研究成果的基础”“是未来科技较量的必争之地”,单独成句即可。
2.答案:①从5000到5,数字由大到小,而工作艰辛的程度不断加深。②数据准确,体现了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使读者直观地感受到采集样本繁重困难。
解析:句中用具体数字“5000”“500”“50”“5”来说明植物样本数量以及样本距离等,使说明更具体,更准确,更科学,这样能准确地显示出事物的特点,容易使人对植物样本的情况获得具体的印象,让读者一目了然,数据准确,体现了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使读者直观地感受到采集样本繁重困难,也更具有说服力。
3.答案:①但雨后果子沟很美 ②山和谷都是绿的 ③这是一个仙境
4.答案:①“重重复复的”比“重复的”更能突出山头层层叠叠的层次感,也突出了山势的波澜起伏。②“深深浅浅的”比“深浅的”更照应上文“但绿得不一样”,写出了绿色的多样。③叠音词读起来节奏更加舒缓悠扬,有音乐美。
5.答案:B
解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说话办事要以具体情况为依据。可遇而不可求:指任何美好的东西只能等待,该是你的只要通过努力抓住时机即会得到,不该是你的则不可强求,即使勉强得到了也终会失去。秤杆子离不开秤砣:意思是指秤砣和秤杆是密不可分的,彼此相互依存。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或者指一件事情缺一不可。船到桥头自然直:弯弯的河道,疑似到桥下过不了,但到了跟前就会发现,船会自然垂直于桥通过。意谓事先不用着急,到时候问题总可以解决。根据前文“从伊犁返回乌鲁木齐,重过果子沟。果子沟不是来时那样了。草、树、山,都有点发干,没有了那点灵气。我不复再觉得这是一个仙境了。旅游,也要碰运气”,可看出是说果子沟的雨后美景并非总能看到,只能碰时机,故选“可遇而不可求”更合适。选B。
6.答案:B
解析:根据原文,“安阳”来由的一种说法是古蜀国王子的王城居于卡露河北侧。选项错误表述为“王城北侧河流的名字”。
7.答案:D
解析:原文第四段表述为“在越南,‘撞车’高等级地名也很多”,强调客观的数量;选项中的“更多”强调两者的比较。另外,“主要原因是”这一因果关系也不能成立。
8.答案:B
解析:A项“秦国的‘象郡’”错,原文“秦朝立国之后”,“秦朝”并不等于“秦国”。C项材料原文为“究其源头,有可能与河流命名法有所关联”,选项变可能为绝对。D项“很明显都是受到汉文化的命名原则影响”错,这些地名与中国“撞脸”不能明确是受到汉文化命名原则影响。
9.答案:安南;理由:“越”字在前,表示依然承袭先祖疆域;“南”字在后,表示为新赐的藩封之地;且地理位置本身在百越的南边。
10.答案:①时间脉络清晰。从先秦到唐宋、明清时期,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条理清晰。②选材精要。选取了能够代表两国文化交流的典型素材,如:象郡的设立、安阳这一地名的命名原因。③行文详略得当。对重名的原因、汉文化的影响等内容重点剖析,对其他内容一笔带过。
练习20 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Ⅱ
1.答案:C
解析:语境为ChatGPT能更聪明地回答用户提出的各种问题,面对各式各样的要求都能应付,应填“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掩:遮挡;堵塞):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计策、手段,都有办法对付。也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秤砣虽小压千斤:秤砣看起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指处于中等地位。多表示对现状感到满足。船到桥头自然直:比喻事情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自然会有解决的办法。
2.答案:④,很多文字工作不是思想的创新,而是材料的堆砌。
解析:④句的语病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造成的逻辑错误。由上句“人工智能迟早会替代人类现有的大部分文字工作”可知,作者对“现有的大部分文字工作”的创新性持否定态度,认为其本质是材料的堆砌。
3.答案:示例:创新促使自身思想个性化发展
解析:解答本题需从仿写的句式、内容两方面进行思考。首先是句式,上句是以“创新”为主语的主谓结构,因而仿写句也必须是以“创新”为主语的主谓句。然后是补写句子的内容,根据上文“与其担心人工智能会替代人类工作,不如聚焦自身思想的创新,让机器当好人类的‘秘书’”可知,此处应填写与自身思想有关的内容。
4.答案:示例一:第一种人:只看到被取代的趋势,没有寻找不被取代的出路。忧心忡忡。
示例二:第二种人:找到不被取代的出路,心态乐观从容。
解析:第一种人“忧心忡忡,认为人工智能迟早会替代人类现有的大部分文字工作”,只看到危机,没有去探究解决危机的办法;第二种人“泰然处之,认为与其担心人工智能会替代人类工作,不如聚焦自身思想的创新,让机器当好人类的‘秘书’”,可见其心态良好,态度端正,找到了正确面对人工智能的办法。
5.答案:示例:使用ChatGPT完成作业和论文是不健康的学习方式,只能获得当次的分数,不能提高能力水平。学生需要学会自主思考,独立完成作业。
解析:解答此题,需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再对观点进行分析。由文本可知,学术界对ChatGPT在学生作业和论文中的使用进行禁止和限制是合理的,因为学生的作业与论文写作是自我创造的过程,需融入其自身的思想和个性。
6.答案:D
解析:“在两次回老屋后决定去自首”不准确。应该是第一次从老屋出去后就打算自首了,第二次回老屋是为了再看一看“小勇”。
7.答案:B
解析:“个性鲜明”错误。小说中都是符号化的人物,个性特征并不鲜明。
8.答案:相同之处:两个“迷路”都是指生活中行走时在路径、方向上的迷失。
不同之处:文本一的“迷路”象征着人生在迷茫困惑中不知不觉地度过;文本二的“迷路”象征因迷失人生方向,而丧失初心误入迷途。
9.答案:①文本一中的“我”本来是一个孩子,走着走着就变成了老人,这是“荒诞”的。但这样的情节却具有哲学意义上的真实,突显了人们对时光流逝之迅速的强烈感受,令人警醒和深思。②文本二的“领导”在久已荒废、无人居住的老屋里遇到了一个与他同名的孩子,这是“荒诞”的。这一情节实际上表现了“领导”对自己单纯、善良的从前的追寻,事理的反常反而强化了表达效果,让人印象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