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作者简介
蒲松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评价《聊斋志异》: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梳理情节
开端: 促织
发展: 促织——卜促织—— 促织
高潮: 促织——化促织—— 促织
结局: 促织
征
觅
得
失
斗
献
对比寻真
《促织》 《明朝小史》
环境
人物
情节
结局
“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自经焉。”
——吕毖《明朝小史》
《促织》 《明朝小史》
环境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
人物 成名、成名妻、成名子、华阴令、驼背巫…… 粮长、粮长妻
情节 征虫——觅虫——卜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 得虫——失虫
结局 成名因促织裘马扬扬 粮长因促织家破人亡
“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自经焉。”
——吕毖《明朝小史》
从情节上看,课文中哪些情节是现实中无法实现的。
问卜得虫、成名子死而复生、虫斗公鸡而胜。
超越现实
扣人心弦
现实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带笑的泪 ”
痛斥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和荒淫无度的君主。
思考:写成名妻子求神有什么深刻用意?
①求神问卜得促织,这个情节符合民众的欣赏水平,使小说具有神怪色彩,更有趣味;
②求神问卜得促织这个情节于波澜中显平稳,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人只有在陷入绝境的情况下才去求神,求神可以给人精神寄托,不至于绝望;反映了成名一家在现实中已走投无路;痛斥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围绕一只小虫,成名感情变化极其复杂,真可谓是肠一日而九断,请同学们阅读第六段找出体现成名心理变化的单音节词填入下边的括号: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蟋蟀则(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 ),见儿子气息惙然则转为( ),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 )。忽闻门外虫鸣则既( )且( ),然见蟋蟀短小则认为它( );视之,意似良,则又转为(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 )。
怒、悲、喜、愁、惊、喜、劣、喜、恐
思考:成名“目不交睫”“僵卧长愁”是担心儿子的安危吗?
儿子的生命竟然不如一只小小的促织,作者写来真是满含悲愤。
突出了成名夫妇的悲惨处境,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思考:小说写小促织的才能和善斗,采用了什么手法?
①动作描写:写小虫“暴怒,直奔”,“腾击”“跃起,张尾伸须,直龄敌领”这一系列动作细节展示了小促织的勇敢善斗。
②夸张:鸡的出现和“径进以啄”,形成极其危急的情势,而“小虫”以其机敏出人意料地将鸡制伏,以夸张笔法显示了小促织的神奇本领。
③对比(欲扬先抑):“蟹壳青”的斗无不胜、“庞然修伟”,与成名的小促织“伏不动,蠢若木鸡”形成对比,突出其虽小,却善斗。
④侧面衬托:写少年从“笑”到“骇”的表现从侧面作了渲染衬托。
有人认为小说的喜剧性结局削减了对丑恶社会的谴责力量,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①成子魂化蟋蟀是不可能的。作者写此虚幻的事实,其意图在于证明,成子以自身性命化为促织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挞皇帝视人命如玩促织。
②成名“因祸得福”即使是真,也是偶然的。百姓的生死祸福,竟系于区区小虫,可见封建统治的腐败已到何种程度!
③“喜剧”的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一出丑剧,成名“裘马扬扬”,连“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这岂不荒唐可笑!
④这个“结局”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而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
探究社会现实: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并探究形成种种“错位”的社会原因。
人物/物 身份 社会角色 实际社会角色
明宣宗
华阴令、 里胥、抚军
成名
成名儿子
促织
探究社会现实: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并探究形成种种“错位”的社会原因。
人物/物 身份 社会角色 实际社会角色
明宣宗 皇帝 最高统治者 享乐者
华阴令、 里胥、抚军 官吏 上位者 媚上者、压迫者
成名 百姓 读书人 捕虫者、“可怜虫”
成名儿子 百姓 幼子 拯救者
促织 昆虫 玩物 主宰者
第九段作者的评论表达了哪几个观点?
①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表现了作者对下层百姓的同情。寄讽谏之旨。
②成名的一贫一富是“天将以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
③“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
科场的失败使他悲愤万分:“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每每顾影自悲,可怜肮脏骨销磨如此!……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大江东去〕《寄王如水》)蒲松龄未能攀缘科举出仕,一生都在农村过着清寒的生活。他的思想中固然存在着热衷功名的庸俗的一面,但也有“足迹不践公门”的傲视权贵的一面。在艰难时世中,他逐渐认识到像他这样出身的人难有出头之日,“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与韩刺史樾依书》)。他把满腔愤气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萃一生心血而成。《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多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题材可分为:①婚姻爱情类,如《婴宁》《连城》《小翠》
《婴宁》
《连城》
②批判科举制度类。如《叶生》《司文郎》《颜氏》等
③揭露黑暗现实的。如:《席方平》《胭脂》《促织》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郭沫若评《聊斋志异》
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迂讷 裨益
爇香 翕辟
掭 不啻
抢呼欲绝 惙然
蹄躈 龁
觇视 俾入邑庠
nè
bì
ruò
xī
tiàn
chì
qiāng
chuò
qiào
hé
chān
bǐ xiáng
补充注释1
②不终岁,薄产累尽:累尽,课文注释“受累而赔尽”。“累”,无论是作“受累”、“亏累”,都读第四声(lèi),只有在“堆叠”(“累土为山”)、重叠(“层楼累榭”)、屡次(“累战皆捷)时,才读第三声(lěi)。
③成然之:“然之”是意动用法,以妻子的话为对;“然”:是不及物动词,意为“对,是的”,表肯定。成名(认为)很对。
右 :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贵,为高。
思试之斗以觇之:前一“之”代“蟋蟀”,后一“之”代“蟋蟀角斗的本领”。“以”,连词“而”。“觇”,窥视,此处是“看”的意思。
补充注释2
(4)篇末附“异史氏曰”,是作者自己假托之名。这是仿效《史记》“太史公曰”的笔法附在每篇后面的评论。
(5)奉行者:以译“奉皇帝的命令去办的人”为好,可与上文“天子”一致。
(6)加以官贪吏虐:加以,该是两个词,“加”,加上;“以”,由于。“贪”译“贪婪”为好。
(7)一跬(kuǐ)步:课文未注。古代以跨出一脚的距离为跬,两跬为一步。课文中是“一举一动”的意思。
(8)以蠹(dù)贫:蠹,蠹虫。课文用来比胥吏的侵害。有的译作“由于读书而贫困”。根据文意还是以译作“由于胥吏的敲诈而贫困”为好。
1、令以责之里正 2、不终岁,薄产累尽
3、成妻具资诣问 4、成然之
5、蹑迹披求 6、斯须就毙
7、既而得其尸于井 8、成以其小,劣之
9、自增惭怍 10、掇置笼中
11、细疏其能 12、无出右者
13、无何,宰以卓异闻
14、抚军亦厚赉成
15、独是成氏子以蠹贫
16 、并受促织恩荫
17、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介词,把)
(准备)
(追随、拨开)
(不久)
(惭愧)
(陈述)
(才能优异)
(赏赐)
(蛀虫,此比喻侵耗财物的胥吏)
(得到恩惠荫庇)
(俾,使。庠,学校)
(亏累)
(认为……对)
(不久)
(认为不好)
(以右为尊)
(捉)
疑难字句解析
序幕 朝廷 征 虫
开端 被责交虫
发展 卜虫 索虫
高潮 成子化虫
结局 献虫得福
尾声 因虫而评
悲
喜
悲喜
故事情节
朝政腐朽,官贪吏虐
(主人公: )
成名
离奇、虚幻的情节
成名夫妻由求神问卜而得佳品——
成名九岁的儿子魂化蟋蟀而且轻捷善斗——
结尾的的喜剧结局——
这个情节提炼了现实生活,旧时人们陷入绝境,往往寄希
望于求神问卜。但神图那么灵验却是虚幻的。作者虚构这
个虚幻情节,正曲折地反映了成名夫妇实际上已无生路,
读者读了,自会想到这点。
这个情节也有现实因素,在旧时代,孩子惹祸自杀,是常有的事。魂化蟋蟀则不可能。但这个虚幻情节却有着强烈震撼人心的揭露、批判力量。试想,一个九岁孩子,经历着多么大的肉体和精神折磨,这比成名夫妻的身陷绝境,更使读者感到心情沉重。
既然魂化蟋蟀不可能,那成名一家的摆脱厄运,裘马扬扬也就纯属幻想。但这个情节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性,读者读了,自会联系当时官场的黑暗现象。
“异史氏曰”一段议论文字,这是蒲松龄对故事所作的评论,借此表明自己对所记之人和事的态度,使作品的主题更鲜明、突出。
作者在具体细致陈述了故事始末之后,作了深刻的思考,把这件事情放在整个社会现实背景上来分析它产生的根源和危害,指出,上自“天子”,下到贪虐的官吏,一整套封建官僚机构,是酿成民众悲剧的祸根。“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作者为民请命、借古讽今,应予肯定。可是作者用“善恶有报”的宿命观点来解释成名的一贫一富,明显属于宣扬封建迷信,客观上只能起麻痹被压迫群众的反抗斗争的消极作用,应予否定。
篇末评论
阅读课文第6、7小节,找出体现成名心理活动变化的单音词,依次填入空格处。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蟋蟀则(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 ),见儿子气息惙然则转为( ),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 )。忽闻门外虫鸣则既( )且( ),然见蟋蟀短小则认为它( );视之,意似良,则又转为(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 )。
怒
悲
喜
愁
惊
喜
劣
喜
恐
细读课文,点击心理
可见一只小小的蟋蟀竟然搅动(或牵动)着主人公的心,主宰(或把持着)主人公的命运。这细致入微、曲折变化 的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熔于一炉,有力地揭示了皇帝荒淫 ,官贪 吏虐,致使百姓家败人亡的罪恶现实。
1、借古讽今的笔法。
借明朝喻清朝(讽刺揭露贪官虐吏)
2、细腻的心理描写
3、跌宕起伏、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
4、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三大转折,中间一个是现实的,前后两个是虚幻的。怪异的情节将悲剧化喜剧,不但没有削弱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力量,相反蕴含更深沉的悲哀。
全文特点概括
读下面一则与《促织》相关的《野史》,与课文作比较,有哪几处不同?
宣宗(宣德)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遣觅得一头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吕毖《明朝小史》)
① 《野史》是一大悲剧,蒲松龄改写的《促织》却是“喜剧” ; ② 《野史》为骏马来换蟋蟀; ③妻失促织,惧而自缢; ④鸡啄食促织;⑤夫亦自经。
岁:
1、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
2、岁征民间
3、成有子九岁。
4、不终岁,薄产累尽
(一年)
每年
(年龄)
(年)
顾:
1、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2、相如顾召赵御史书
3、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4、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但)
(回头)
(顾念)
(顾念、顾惜)
报:
1、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2、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4、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令
1、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2、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
3、便言多令才
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报告)
(报复)
(报答)
(报仇)
(命令)
(时令)
(美好的)
(命令)
A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
B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A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B靡计不施,迄无济
C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D生之者少而靡之者甚多
E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A因出己虫,纳比笼中
B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C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
D谘诹善道,察纳雅言
(旧时县的别称)
(古代与都城对称的县镇)
(败退)
(无,没有)
(不)
(浪费)
(倒下)
(放进)
(接纳)
(交纳)
(采纳)
实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