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年度上学期泉州市高中教学质量监测答案
高 二 地 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A C B A A C B B C A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D A B D A C D D B B A
25.(12 分)(1)气候温和(或冬暖夏凉/或夏季不热、冬季不冷)(2分),降水稀少。(2 分)
(2)甲地西侧海水异常增温(或寒流异常减弱)(1分),向大气传递热量增多(1分),大气受
热上升(1分),水汽遇冷凝结,形成较多降水(1 分)。纸板房淋水后易损坏。
(3)自然带Ⅱ所处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水热充足(2分),形成热带雨林景观(2
分),盛产木材。
26.(14分)(1)(4分)壶穴(2分);狭缝落差(2分);河流(2分)。(任选两个回答)
(2)(6分)中生代至新生代,该区域地壳间歇性抬升(2分);岩石垂直节理、裂隙发育,崩塌
及差异风化(2分) ;流水下切侵蚀,形成壶穴(1分);壶穴不断扩大直至贯通,形成狭缝式丹
霞地貌峡谷(1分)。
(3)(4分)晴天时(1分),每日大约 11:30至 14:30(或正午时段)(1分)。峡谷裂缝处的垂
直落差大,采光面积小(1分);该时段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最强,光线充足(1分)。
27.(12分)(1)空间分布不均;(2分)
大致自南向北减少/自北向南增加/向南增加/向北减少/南大北小/南深北浅(2分)
原因:黄河中游地区南部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多;(2分)南部支流数量较多,汇集的水量更
大;南部流量较大,径流深度较大(2分)
(2)①“南水北调”西线引水,增加黄河中上游水量,进而增加中游流域内的地表径流;(2分)
中上游径流量增大,蒸发量加强,区域内水汽增加,降水量增加,(2分)流量增加。
②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2分)对黄河径流起调节作用,增加枯水期径流深度(2分)。
③维持地下水水位,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水(2分),恢复枯水期径流深度(2分)。
28.(14分)(1)热带草原气候(2分)
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赤道低压减弱(对流活动比较弱),降水较少。(2分)
(2)与西北坡相比,东南坡为来自海洋的信风带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东南坡相对高度大,水热
垂直差异较明显;东南坡坡地面积更大,有利于不同类型植物的生长发育。(6分)
(3)石南灌丛(未写原因,不得分)
叶子昼开夜闭反映地理环境气候昼夜温差大;叶子干枯后并不脱离,而是倒挂包裹树干,反映地理
环境气温较低;与竹林和干燥森林相比,石南灌丛海拔高,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气温低和
昼夜温差大任选一角度,得4分)
高二地理试题 第 1 页(共 8页)
{#{QQABLQSEggigQgBAAAgCQwlqCgCQkBAACCoGRBAEoAAAiBNABAA=}#}保密★启用
前
2023-2024 年度上学期泉州市高中教学质量监测
2024.01
高 二 地 理
注意事项:
① 本试卷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 100 分。其中选择题 24 题,每小题
2 分,共 48分;非选择题 4 题,共 52 分。
② 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③ 试题答案(含选择题、非选择题的答案)统一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相应位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中。)
某地岱崮地貌顶部较平坦,四周陡峭,岩石中含有三叶虫化石。图1示意该岱崮地貌景
观,图2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该岱崮地貌的岩石类型主要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推测该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
A.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裂隙扩张—岩浆喷发—地壳抬升
C.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石沉积 D.岩石沉积—变质作用—外力作用
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原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的
地貌。拔河高度指河流阶地基岩面高于现代河床的相对高度。西藏孔雀河位于喜马拉雅山北
坡,两岸发育有多级阶地。图 3 示意孔雀河阶地。据此完成 3~5 题。
图3
高二地理试题 第1页(共8页)
{#{QQABLQSEggigQgBAAAgCQwlqCgCQkBAACCoGRBAEoAAAiBNABAA=}#}
3.推测孔雀河阶地形成过程中,河流的下切速率
A.持续加快 B.持续减慢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4.孔雀河河谷两岸阶地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差异 B.地壳抬升差异 C.两岸岩性差异 D.发育时间差异
5.孔雀河各级阶地砾石层的分选性均较差,推测河流
A.流程短 B.流速慢 C.河道直 D.堆积慢
2023 年 7 月 28 日,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沿海登陆后一路北上,29 日进入河南。8月
1日,台风“卡努”移入东海,向浙江沿海靠近。7 月 29 日至 8 月 2 日,在双台风影响下,
京津冀地区出现强降雨,河北邢台市降雨量更是高达 1003mm。图 4 示意京津冀地区极端强降
雨形成原理。据此完成 6~8 题。
图4
6.导致此次京津冀强降雨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在
A.①处形成偏北风,水汽滞留在京津冀
B.②处形成西南风,加剧急流北上速度
C.③处气压值较低,无法阻挡台风北上
D.④处形成东南风,助力台风气流北上
7.7月29日至8月2日,邢台降雨量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A.当地提供充足水汽 B.东南季风猛然增强
C.山地加剧水汽抬升 D.沿岸暖流强烈增湿
8.8月1日台风“卡努”
A.在杜苏芮西南方向 B.带来大量北上水汽 C.势力正在迅速减弱 D.正在迅速向东移动
贾卡哈姆河流域是印度中北部的重要农业区,农业灌溉依赖地下水。图5示意贾卡哈姆
河流域2009-2019年年降水量和季风前后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高二地理试题 第2页(共8页)
{#{QQABLQSEggigQgBAAAgCQwlqCgCQkBAACCoGRBAEoAAAiBNABAA=}#}
图5
9.贾卡哈姆河流域的主要补给方式是
A.高山冰雪融水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10.贾卡哈姆河流域 2009-2013 年季风前后地下水埋藏深度差异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差异小 B.人工调节强 C.农业用水多 D.地表下渗少
11.若贾卡哈姆河流域地下水埋藏深度变浅,仅考虑主要补给方式,推测印度西南季风趋于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温带雨林全球仅现存约30万平方千米,零星分布在45-55°纬度地带且降水量接近或超
过2000mm的地区。图6示意欧洲西部温带雨林分布。据此完成12~13题。
图 6
12.该区域利于温带雨林生长的自然条件是
①常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温和 ②受季风影响,气候冬暖夏凉
③晴天多,光照充足 ④沿岸暖流的影响 ⑤地处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13.该区域对温带雨林进行保护,最合理的措施是
A.原住民外迁,减少对雨林的破坏 B.禁止一切采伐行为,维持生物多样性
C.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D.设立国家公园,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高二地理试题 第3页(共8页)
{#{QQABLQSEggigQgBAAAgCQwlqCgCQkBAACCoGRBAEoAAAiBNABAA=}#}
18 世纪,从英国到北美洲东岸,邮政船比商船慢两周。本杰明·富兰克林通过投放
并收集漂流瓶的发现地点和时间,验证了航线附近洋流运动的路径,并绘制海图供来往
北美和西欧的轮船使用。图 7 示意大西洋洋流环流及 18 世纪英国与北美之间的邮船航线。
据此完成 14~16题。
乙
①
邮船航线
丁 甲
① 漂流瓶投放点
丙 暖流
寒流
图7
14.与流经甲处的洋流性质及流向一致的是
A. B. C. D.
洋 流 洋 流 洋 流 洋 流
15.若在北美洲东部航线附近①处投放的漂流瓶,在以下地点首先出现的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6.18 世纪,往返北美洲东岸和英国之间的轮船,航程耗时明显不同主要受
①海浪影响 ②暖流影响 ③西风影响 ④寒流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东祁连山海拔约4300m。某团队对东祁连山高寒
草甸进行研究,表1示意东祁连山不同海拔和坡向高寒草甸植被覆盖度,据此完成17~18题。
表1 东祁连山不同海拔和坡向高寒草甸植被覆盖度(%)
海拔/m
2800 3200 3600 4000
坡向
阳坡(%) 46.67 80 70 25
阴坡(%) 66.67 96.67 75 20
17.与阳坡相比,东祁连山高寒草甸植被覆盖度阴坡整体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降水多 B.大风日数少 C.地形坡度缓 D.土壤水分好
18.东祁连山海拔4000m左右的高寒草甸植被覆盖度坡向差异较小的原因是
A.水热差异小 B.气流运动弱 C.种间竞争大 D.人类干扰少
高二地理试题 第4页(共8页)
{#{QQABLQSEggigQgBAAAgCQwlqCgCQkBAACCoGRBAEoAAAiBNABAA=}#}
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相关主题研究。图8示意小组研究主
要内容的关联。据此完成19~21题。
图 8
19.下列现象与图 8 中的图框相对应的是
①海水盐度下降 ②冰层覆盖减少 ③北极熊食物来源减少
A.①Ⅰ ②Ⅱ ③Ⅲ B.②Ⅰ ①Ⅱ ③Ⅲ
C.②Ⅰ ③Ⅱ ①Ⅲ D.③Ⅰ ②Ⅱ ①Ⅲ
20.研究内容主要体现自然环境
A.稳定功能 B.生产功能 C.统一演化 D.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21.小组根据研究结果撰写报告,最适合的标题是
A.如何减少碳排放控制全球气候变暖 B.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动物生存困境
C.人类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危机意识 D.全球变暖与北极地区动物生存困境
2023年12月3日上午7:30—10:50,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齐聚福建某城市,参加
马拉松比赛。图9示意马拉松比赛路线,图10示意某运动员比赛某时刻的影子朝向。据此完
成22~24题。
图9 图10
22.旧金山(37°48′N,122°25′W)观众打开网络观看全程同步直播,以下最适合的时间
是当地
A.12月3日7:25 B.12月2日15:25 C.12月2日15:36 D.12月3日23:30
23.比赛返程段,图10所示运动员所在位置最有可能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4.秋分日至比赛期间,起终点处某幢高楼的影子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高二地理试题 第5页(共8页)
{#{QQABLQSEggigQgBAAAgCQwlqCgCQkBAACCoGRBAEoAAAiBNABAA=}#}
二、非选择题(共 4 题,52 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南美洲秘鲁甲城有部分纸板拼成的房屋,这种纸板房耐水性和隔热性差,但价格低
廉且在当地自然环境下可以较长时间居住。近年来随厄尔尼诺现象发生频次增加,纸板
房受损严重。中国积极援助秘鲁抗灾减灾,改建房屋。在适量采伐原则下,部分改建房
使用该国的木材建造。图11示意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图12示意秘
鲁的自然带分布。
图11
6768m
66472658mm
图12
(1)甲城存在纸板房屋,推测其气温和降水特征。(4分)
(2)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纸板房受损严重的原因。(4分)
(3)从气候角度说明自然带Ⅱ木材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高二地理试题 第6页(共8页)
{#{QQABLQSEggigQgBAAAgCQwlqCgCQkBAACCoGRBAEoAAAiBNABAA=}#}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陕西省甘泉县分布着由残留壶穴贯通而成的狭缝式丹霞地貌峡谷群。壶穴是河水急流漩
涡夹带砾石磨蚀河床形成近似壶形的凹坑。中生代至新生代,该区域地壳间歇性抬升,岩层
垂直节理、裂隙发育典型。峡谷底宽一米至几米,两侧崖壁高十几至几十米,因“窄狭、多
弯、纵高、陡峻”被誉为“黄土高原自然地缝奇观”,在阳光的照射下,出现一层层流畅的
波纹曲线,色彩斑斓。图 13 示意狭缝式丹霞地貌峡谷位置及形态景观。
洛
比例尺
0 5km 河
图13
(1)形成狭缝式丹霞地貌的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寻找两个证据。(4分)
(2)说明甘泉县狭缝式丹霞地貌峡谷的形成过程。(6分)
(3)为提高美学观赏价值,从光照角度分析一日之中狭缝式丹霞地貌峡谷最佳的观赏时间
段并说明理由。(4分)
高二地理试题 第7页(共8页)
{#{QQABLQSEggigQgBAAAgCQwlqCgCQkBAACCoGRBAEoAAAiBNABAA=}#}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径流深度是某一时段内通过河流上指定断面的径流总量除以该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所得的
值,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近年来,采取措施对黄河流域进行水资源综
合调控,取得良好成效。图14示意黄河流域。图15示意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
图14 图15
(1)描述Ⅰ时期黄河中游地区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的特点,并推测其自然原因。(8分)
(2)从以下措施中选取一个,说明其对恢复黄河中游径流深度的作用。(4分)
措施一:“南水北调”西线引水 措施二:维持湖泊天然状态 措施三:减少地下水开采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海拔5199m,生物多样性丰富,东南坡植被类型多于西北坡。
代表性植物甘蓝千里光叶片较厚、昼开夜闭,干枯后倒挂包裹树干。近年来,中国参与该山
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提出“中国方案”。图16示意非洲地形及肯尼亚山位置,图17示
意肯尼亚山不同坡向植被类型垂直分布。
图16 图17
(1)判断肯尼亚山山麓甲地的气候类型并简析其成因。(4分)
(2)与西北坡相比,分析东南坡植被类型较多的原因。(6分)
(3)指出甘蓝千里光与西北坡的干燥森林、竹林和石南灌丛三类植被带中最相似的生长环
境,并说明理由。(4分)
高二地理试题 第8页(共8页)
{#{QQABLQSEggigQgBAAAgCQwlqCgCQkBAACCoGRBAEoAAAiB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