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 元写作 有创意地表达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 元写作 有创意地表达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1 11:49:3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有创意的表达》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引导感受,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有创意的表达方式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合作学习、全方位感知,学生能够感知《紫藤萝瀑布》中有创意的表达方式体现在何处并且能够掌握对应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探究学习、延伸拓展,学生能够利用所讲知识进行文学创作并且感知语言表达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于《紫藤萝瀑布》中经典语句的分析,学生能够掌握通感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技能训练,表达引导,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作文语言美感
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直接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主要采用:故事导入《瞎子与春天》
教师讲解瞎子与春天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写下了什么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故事:在繁华忙碌的都市一角,有个盲人老乞丐茫然地坐着,他面前的搪瓷盆里,只有几张毛票,似乎没有人理他。这是春天的午后,周末,人来人往,他们勾肩搭背,谈情说爱,互相喂食,脸泛春光。阳光中,有细小金黄的樟树叶纷然飘着,落在那乞丐的头顶、肩膀,他随手摸着一片,凑到鼻子前嗅了嗅,有些陶醉,长长地叹了口气,手里的叶子掉了。这时来了个打扮另类的先生,他看到了这一幕,走过去,蹲下来,帮助老人找到那片樟叶,老人谢了谢,那先生说:“对不起,我也很穷,我是一个诗人。我没有钱送你,不过,你等着,我还会来看你的。”不久,诗人再次来到这里。他放下一个简易的三角牌子,然后匆匆离去。街头人流仿佛在乞丐那里遇上了一块礁石,慢了下来,水花四溅。雨点般的硬币和雪花般的纸币纷纷落进了那盲人的盆子里,这是一个富饶的下午,老人合掌致谢,同时他在等那个诗人再度出现。过了一会,诗人果然奇迹般地回来了,他帮助老人把善款装在袋子里,老人迫不及待地问:“诗人,你真是神奇,你到底在牌子上写了些什么?”
学生回答
答案:诗人说:“你听听,只有几个字:春天来了,而我却看不见春。
师:在生活中,交流是表达能力的体现。但只有出自内心的真诚的交流,才会真正打动对方,这个诗人就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他让我们再一次看到语言和文字的力量,看起来像是润物无声的细雨,却能够浇筑每个人的心田,孔子也曾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因此,同学们的作文应从审美的角度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去创造。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老师的脚步,走进我们今天的课程《有创意的表达》
这种方法,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二)复习检测
因为我们本节课需要用到的文章是七年级教材中的《紫藤萝瀑布》,所以在授新课之前,老师可以采取提问法引导学生进行该篇课文的回忆。
1、学生回忆《紫藤萝瀑布》写作内容后齐读,加深记忆。
2、学生回忆《紫藤罗瀑布》文章主旨后齐读,假设记忆。
(三)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讲解“通感修辞”
师: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体。宗璞的散文语言更是清雅脱俗,温馨自然,请品味下列句子的语言美,并揣摩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自己情感。
PPT展示:例句一:引导学生分析
例句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学生思考并回答。
【交流点拨】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气势非凡,灿烂辉煌。不仅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也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
明确:修辞手法比喻的加入,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句2: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学生思考并回答。
【交流点拨】“流动”“欢笑”“生长”等动词的使用,将花瀑拟人化,使静态变为动态,写出了花的生机与活力,如盛装少女欢歌笑语。
明确:修辞手法拟人的加入,让文章具有了更加鲜活的画面感
例句3:花香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学生思考并回答。
【重点】在本句引导学生理解新的修辞手法:通感
【交流点拨】运用通感手法使无形的香味化成有形的颜色,具体地表现了花香带给作者那种飘渺轻柔的感受。
明确:比喻、拟人等修辞较为常见,我们可以使用通感手法,让我们的表达更具创意。
第二部分:理解“通感修辞”
1、首先帮助学生明确手法——通感
师: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说:“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鼻、舌、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提问:风,你能感受到风的颜色吗?你能听到风的声音吗?(风铃声音)
学生思考并回答。
观看视频:聆听歌曲《风的颜色》,找出歌词中风是什么颜色。
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春天的风是刚晾干的床单的浅蓝色。
我才发现夏天的风是梦幻般的紫色
秋天的风是什么颜色
你说是枫叶那种凄婉的橙红色
教师简单引导后,让学生自主得出通感的概念,由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形成最终的概念。
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感: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老师举例,学生分析,加深学生理解。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星星变奏曲》
你的话真甜。 ——生活用语
学生通过举例明确通感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表达,生成知识。
学生思考并回答。
① 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② 转移感官,能够更加清晰的表达自身感受,引起读者共同感受。
通过这种方法,既体现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部分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先进行探究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方法。然后,结合实例,对通感进行训练,具体过程如下:
第三部分:进行通感表达训练。
1、互动设计:借来你的听觉
老师播放第一种音乐,学生听过以后表述出从这种音乐中看到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思考后创作,邀请学生进行回答。
例:清新音乐:是雨后清晨,干净又透亮,耳畔传来阵阵蝉鸣的聒噪。
2、互动设计:借来你的嗅觉
老师喷洒一种香水,学生闻过以后首先思考如果用一种音乐表达,这种音乐是什么样的?如果是一幅画面,这是怎样的一种画面?
学生思考后创作,邀请学生进行回答。
例:温柔花香:是童年老屋,在嬉闹一天后,走在路上,闻到的槐花的温暖柔软。
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
第四部分:
训练设计:
1、教师引导训练:看到“丁真的笑容”,用不同感官描述丁真的笑容。
学生思考后创作,邀请学生进行回答。
学生表述完后,老师可以给出示例:
视觉:是碧蓝天空下雪山晶莹的白。
听觉:是马儿踏起达达的马蹄,风中回荡清脆的铃响。
嗅觉:是大雨倾盆后,带泥土味的草木清香。
味觉:是山间清泉的干净清洌。
触觉:是阳光洒在脸庞上的暖。
2、学生自主训练:妈妈的笑容
学生思考后创作,邀请学生进行回答。
学生表述完后,老师可以给出示例:
我看到妈妈的笑容。
是厨房油烟中的温馨的黄色;
是大雨倾盆后绽放芬芳的花朵清香;
是书桌上那杯牛奶的清甜;
是夜深人静为我盖好被角的关门声;
是阳光洒在脸庞上的暖。
3、巩固练习
教师展示康乃馨,让学生进行创作并分享表达。
学生思考后创作,邀请学生进行回答。
示例:
① 你的盛放,是五月阳光的金黄,是风过时花儿簌簌作响,是小院里流溢着醉人的清香,这清香是你对我诉说着我们温暖的故事。
② 我的记忆深处始终有个你,你宁静的花蕊,粉色的芬芳,流淌进我的心里,是你灵魂的香气。
(四)小结
学会使用通感修辞,进行有创意的表达,让抽象的感受变具体,和读者产生更强的共鸣。希望大家学会用文字记录,过滤掉成长的苦难,把生活的希望和感动,把暗夜中的星光,都记了下来。
(五)作业布置
为下列题目创作通感开头结尾:《白杨礼赞》《济南的冬天》《四季的雨》
板书设计